台湾中研院院士王平、朱敬一与谢长泰指出,若不管理经济的三只黑手,包罗法律、环境影响评估(环评)制度、对中国大陆太过守旧,台湾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再陷入失落的十年。 J: ?* N1 G+ n5 ]2 Y
台湾经济情势严肃,2008年金融海啸后八年间,经济发展率有三次在亚洲四小龙垫底,本年也不乐观。
0 r# X a0 e' L. Y gIMF(国际货币基金)月前公布《环球经济预测》(WEO)陈诉,猜测台湾本年经济发展率是百分之一点七,在四小龙内还是敬陪末座。
8 ]" W( `; O% E. A中研院院士王平、朱敬一与谢长泰十月五日发表《台湾经济竞争与发展计谋政策发起》,针对台湾现有财产的附加代价、国际竞争力、财产安全与就业创造、当局构造效能、人才延揽,及新兴财产等提出建言。
% a0 |& W8 N( o* C陈诉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面临不绝限缩的国际空间,只能靠经贸力气夺取国际舞台,然而台湾经济面临严肃挑衅,经济发展率减速过快,近十年均匀发展率已降至百分之三点八二,低于韩国、新加坡等其他亚洲国家,格局国民所得相对较低,薪资年发展率也骤降,只剩百分之一,劳工因此对台湾经济发展完全无感。) [ Q' p9 M4 x/ ?* @8 T
不久前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亦指出,比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动能减缓,低于很多亚洲国家,紧张是国内投资恒久不振所致。, o9 _: J" v) M; k
但王同等人进一步指出当前台湾经济遭遇的三大停滞,起首是法律并非依附在财产专业上,由于太过繁琐,成为财产、创新发展的拦阻。
5 I2 p [7 @4 Q* D1 Y5 B4 C" |王平说,台湾的法律是缺乏弹性的民粹式法律,影响企业发展。
& C C/ s7 p) l9 C' e他以个人资料掩护法为例,美国也很器重掩护个资,但亦给予企业有很大运用资料的空间,反观台湾却到处显得绑手绑脚。毕竟上,繁琐的法律背后通常是旧头脑所造成的效果。. a, D7 b/ [2 B. Y; K
随著聪明型手机、平板电脑的遍及化,电子商务的推动被以为是救济台湾闷经济的强心针。
d# g; V& d Q4 n; G/ t无奈台湾网路相干法令推动龟速,眼睁睁看著大陆的电子商务突飞猛进,在“第三方付出”动员下引爆无穷商机,更牵动贸易模式翻天覆地的变革。$ n F8 A) f" K* g) P! V; [) S
两相对照之下,更突显出台湾当局对金融业管制的谬妄,以及法规无法与时俱进,险些扼杀了台湾的竞争力。1 b: c$ J/ X* C8 a$ E' ]) V
金融业一潭死水
- i6 O6 o9 x, h% d"国发会"前主委、中研院院士管中闵指出,台湾金融业几十年来像一潭死水,只有更紧缩,没有新的变革,大陆金融固然出很多标题,但也有很多新的想法,比方可以B2B(企业间生意业务)的直接借贷、小额付出等,全都可以透过手机完成。
5 S7 {0 n- \; {9 d* |9 @: z但在台湾小额乞贷还是要到银号去,以致全天下都可以做的小额贷款,只有台湾不淮,为什么?“就黑白常奇怪的管制生理”。7 _4 G) A3 J/ m6 Q* I, k0 l. j
台湾在金融上险些没有开发任何新产物,只有更多管制。
# A7 X8 k, W3 l* j+ p2 u0 O“很多台湾可以做的事变,都跑到外洋去了,否则你怎么表明我们一年大概有三百多亿美元金融帐的净流出(不是出,是扣掉别人进来的,我们还流出这么多)”。管中闵说,这征象已经连续很多年了,表现当局没有办法把钱留在台湾投资,由于无法赢利。" [8 D+ W5 H& @8 S: K' ?' M0 \
为什么无法赢利?他进一步表明,大众要存款肯定是找赢利最高的银行,但存银行没有利钱,台湾法律规定这个商品不能做、谁人商品不能卖,资金自然就流到外洋其他管道。
6 | _# J4 T" |- w; Q% f+ E“台湾就像只摆了二十种商品的杂货店,外洋则是超市,什么东西都有,你要风险高的、赢利高的,各种商品摆在那里让你挑。”他说,电子商务跟金融商机险些都是被自己限定住了,“绑死自己”。
( { O+ C ^6 H. |( }& R+ o过份环评扼杀发展
6 i. s, i: t( g其次是久遭诟病的环评制度标题。; N" `- M6 J" `, Y2 c
环评的目标本来在寻求经济开发与环境掩护的调和与均衡,但在台湾,环评险些走向了环保的非常,被品评是环球最严苛,以致连前经济部长李世光也坦承,环评标题会影响团体投资意愿。$ f* q: l4 R F' N/ d$ o% N" f
王平指出,台湾环评制度是环球唯一的非开发主管构造检察、环保构造否决检察制,现行环评检察每案均匀三百天,还不包罗撤案、补件,环评时间冗长,对企业投资构成相当大压力。! z) B ?7 i- n( y1 K1 o
台湾环评制度源自美国,原渴望开发单元将环保纳入考量,但引进台湾后,却产生本土化的质变。& k2 e/ v. D4 x; ^( ]2 {
一名当局官员指出,台湾环评的谬妄在于它本来应该只是政策落实后的赔偿大概怎样低落对环境粉碎的影响,但环评检察委员却具有开发与否的终极“否决权”,以致可以颠覆决定。
; F% c1 N0 R( H# p0 e. d范例的例子是中部科学工业园区第三、四期打消环评案的诉讼。5 B8 U8 C- _' X
中科三期在二零零六年通过环评后,并未能顺遂施工,反而睁开了多年缠讼,之前都是国家科学委员会(科技部前身)胜诉,但厥后碰到一个与环保人士一样意识形态的法官,情势因此逆转。) j' s/ A7 B# x5 H% h" s) V: B( ^; D
那位官员指出:“环保团体不停在赌,就是在赌如许的法官,但对田主情何以堪?”
h! L: }) ~; T p7 ?. A他说,环团使用《环评法》提出公民诉讼,不绝提告,像在赌运气,效果被他们赌赢,最高行政法院末了裁定中科三、四期歇工,厂商之前的投资一夕间付诸流水。
( D; P* ~: `% c国发会前主委陈添枝品评:”十几年下来,环评制度已确定难以再运作下去了,着实企业界早就视它为最大的投资停滞,行政部门也知道它是个标题,但已往不停没有人乐意面临,才让制度相沿至今。“
+ k; Z! |; @2 r; L" m6 H陈添枝直言:”当局要招商,但谁敢投资?当局说Yes,比及企业建完厂生产,却被叫歇工;这么没保障的事,哪个企业要冒风险?企业不投资,将来经济发展就没着落。”
9 E+ m- C5 l- c Z7 [% P8 ]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现,台湾环评法是由一群抱负性很高的学者所订定出来的,当初并未思量现实的因素;
% M: o; C3 Q g9 P" ?现在环保当道,官方只要说要修法,就会引起社运人士抗议,以是不敢更动,形成另一种民粹,“台湾怎麽会进步?”, I% e* O% K7 Q `- b
王平以台积电投资为例,固然当局大力大肆帮忙,三奈米新厂末了落脚南部科学园区的台南园区,但假如环评繁复、时程过长等不确定因素干扰,也大概影响后续的投资意愿。) g4 g6 r/ n7 O
行政院长赖清德也发现标题所在,日前允许将进步环评服从。
4 Z5 v% l6 C) a+ f自我制造赤色可骇
* L5 `8 O4 K2 }* ~5 m5 N拦阻台湾经济发展的第三只黑手:僵化的两岸政策,即是是把自己逼到死胡同。
% p4 N4 i$ L( i+ V4 M2 [王平指出,台湾时常陷入“赤色可骇”,惯以政治头脑来对待两岸关系,忽略了经济层面的考量。6 `4 l" M0 \' H" n8 a$ V
人才是台湾的上风,真恰恰的财产不怕中国大陆竞争。他发起财产界可以动手软硬体财产联合,采取跳蛙式计谋,以更快速率来赢得竞争。
2 E7 }* H! n- ]" X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几年前也有雷同说法。# n5 t- @/ I9 l+ H% i
他曾继承名嘴陈文茜电视专访表现,台湾的市场太小,要发展技能、要造就人才,绝对须要以大陆市场为腹地;两岸自由贸易开放,台湾原来走在比力前面,但台湾的政党总是用政治头脑看经济议题,导致经济议题常出现非理性思索及决定,政治应该是为经济服务的,但台湾的环境刚好相反,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8 _- t( F. y& j9 \
两岸关系不佳已经影响企业结构。% j2 I5 A1 E7 u+ W; u
一名科技业老板指出,蔡英文当局上台后,IC计划新建立的公司都在外洋设公司,不在台湾,由于经济部全面克制陆资投资IC计划业,业者只好透过第三地或外洋子公司,采取迂迴绕道的模式转进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