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聚焦大豆收储:谁拿走了三毛五分钱差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3: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豆收储价1.85元/斤,市场价1.5元/斤。 2 @  Z$ `. G3 \( C( y5 P

: N- J* x, T" R6 {8 j4 k3 o* T
% A" o, K" s+ K8 q$ _$ V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国家先后四次在东北主产区举行大豆收储,总量到达725万吨。在国内大豆丰收的情况下,此举的目的是,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 5 Z, x# V) g7 ]
% l- Y: u4 Y5 Q/ {2 e: S, B- K
  不外,据黑龙江大豆协会测算,当地现在仅有不到10%的收储量直接来自于老百姓,别的的收储量,都被中心商业商控制。收储价与市场价之间,三毛五分钱的价差,也有高出一半落入了中心商的口袋。
- ~+ M  w8 V$ v1 [2 P* {! Z/ n/ e4 v+ k/ d# n# j& X/ q
  “这种征象100%存在。”5月24日,黑龙江大豆协会一位人士非常肯定地告诉本报记者。据本报记者相识,一个月前,黑龙江省有关调研部门已向当地当局递交了一份有关大豆产业的陈诉,此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有关中心商抢占豆农收储指标”的情况报告。
( H+ Z. Z. `( o+ t* w
3 r$ T9 j- w% z+ Y- c  三毛五分的差价 0 E5 t; P2 ]* c/ E9 G

9 v7 E" q- K4 O; p' Q1 H  “一年不开工,开工够吃十年。”这是当地对这些中心商业商最形象的形貌。 & G# w6 K9 C$ W# O
) b; w. E6 ^* B% Q- u/ X
  2008年10月,国家对大豆的挂牌收购代价高达1.85元/斤,即每吨3700元。这项步调的思量在于,2008年我国大豆喜获丰收,但由于生产资本代价的上浮,农民每种一斤大豆的资本在1.65元-1.7元。   M+ q- A: J) ^3 K: |
1 Y4 @. L1 r* @# ^  \' i" Z
  而与此同时,入口大豆的代价却从客岁下半年开始一起下跌,到达每吨3000元左右,即1.5元/斤。因此,收储代价一出台,便高出时价每斤三毛五分钱。 8 Z7 G/ r7 X' P/ R1 I! k% b

! {8 }  {3 C/ {- O# O  正是这0.35元,让商业商们看到了巨大商机。 0 Q' [# O7 w4 C9 z
/ b4 H, u( z0 \* o4 B
  据黑龙江大豆协会方面先容,商业商们通常先从农民手里以略高于时价的代价收购大豆,一样平常代价在1.6元/斤-1.7元/斤,随后,商业商将这些大豆再以1.85元/斤的收储代价卖给粮库。如许一来,每斤便有1-2毛钱的利润可赚。
( \" w. S1 X- z% Q. i* I2 m( ~
4 n8 C: P7 F1 ]& _/ x, L4 Q  据悉,黑龙江地域大豆前四次收储的量约莫在700万吨,此中90%的量被中心商业商把持,以此推算,商业商所赢利润就达十多亿元。
" j( B5 k7 l' h, j0 }
' L! D# f) L7 L  豆农的无奈
; K$ Q& t  y3 |* ^* G# A+ A
+ c' Y: j5 a. J% i8 p  将大豆以低于收储价的代价卖给商业商,对于豆农们也是无奈的选择。 9 M1 z& r: _3 B/ s3 U6 N3 L
, Y" }* u% h2 }- X" @0 z% Z+ a( k
  已往,黑龙江豆农手中大豆通常的贩卖渠道是当地的加工厂。但是,由于2008年低价入口大豆的打击,国产大豆加工厂出现了严峻的代价倒挂。九三粮油董事长田仁礼曾告诉本报记者,现在每加工1吨国产大豆,企业就是亏损900块左右。现在,包罗九三粮油在内的位于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从2009年年初开始停产至今。
, x7 [% `, n/ d- y9 b+ b, G7 b  W- g# ~+ U
  在加工厂不再收购的情况下,豆农只能通过国储渠道举行贩卖。 7 s: e1 Z; t* O! k" K

& ~  ?9 F' S" d+ V  前述大豆协会人士体现,据他们的调研,此次收储,特别是在第一批筹划下达时,由于收储量特别小,造成豆农出售难的情况。“偶然间,豆农排好几天队,都收不了。”
) m, n" \- }: D; t" I9 }* \1 @! ~9 s9 a& j
  而且,收储对大豆质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田仁礼曾告诉记者,相称一部门大豆质量达不到国库尺度,好比,国库收购尺度为含水不能高出13%。而收储对“纯粮率”的要求,则须要农民使用专业的筛选工具。 1 X: b: O8 z, {5 w; ~  l! `
8 u6 j9 ^( X$ L  [' y7 v2 G
  对于当地大部门豆农来说,由于产量较小,如果为了进库而购买一些专业的工具,再加上还要雇车运送,那将增长大量的资本。况且,还要面临不能收购的境遇。因此,直接以低于收储价的代价卖给商业商,成为豆农无奈的选择。 - u, `7 k$ i$ K; w2 V
3 f1 P  N) Z/ a- X
  商业商的脚色 / \! O5 e- n2 K, ^3 [5 F8 l

; D; I# M2 T: M3 j  w6 V6 ?  “由于策划并不稳固,在黑龙江,商业商的具体数量很难统计,但少说也得几百家。”上述黑龙江大豆协会人士告诉记者。 - W2 y5 w. e9 g( R" {2 L5 U6 n: E

2 G, C: h4 I/ p9 i5 R& _: _  据其先容,这些中心商业商大多是粮库员工身世,在前一轮粮库改革中,很多人脱离了粮库岗位,本身干起了商业商。一方面,他们有着和原来粮库的老关系,另一方面,他们跟当地农民也比力熟悉。
2 ~/ d  d8 E$ D) J, {# N8 I* h) R: p- M5 l
  而有的粮库本身就设立了商业公司,并通过粮库贷款举行大豆收购。“要做大豆商业,一样平常人没有资源也不可。”
" O' d& v) _9 C8 A6 v
0 r: z8 w5 B4 S% @& m( p- `  在粮库和豆农之间,商业商扮演着一个“收储中介”和“价差攫取者”的脚色。
$ K* r+ ?1 j8 }3 m; n# B/ w7 g7 a0 l
  该人士透露,在黑龙江个别地方,一些粮库采取了“将收储指标分配到当地农民手中”的方式。由于收储量少、农户多,分到每户也就1-2吨,于是,商业商们就会集从农民手中收购这些零散指标,乃至是“1分钱1斤收购收储指标”。
9 z; V9 ]6 O: s; b: V- H0 N  C- _* \7 x( I# m
  尚有一部门粮库,则直接通过招标的方式,把手中的指标交给商业商。这给了商业商们巨大的时机,“有的就直接找粮库要指标”。 5 L4 W) w0 H5 J2 ?2 R
! S+ [% a- g; ~' ^  E
  这位人士体现,如许的境况,大概是当初“为掩护农民优点”而出台收储政策,所没有预推测的。“(收储)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行、羁系等方面存在政策毛病,一推进就变样了。”
& ?' o$ `3 L/ h& C2 D4 @) z  R2 u+ d1 G
  而至今,这一状态仍没有明确的责任方可以追溯。
' n: u) X/ `8 H/ T: j& i* A5 W
$ i6 \7 h3 ]7 ~8 j- g. O0 o( y  黑龙江大豆协会曾经就此事质询作为“收储主体”的中储粮,得到的说法是,中储粮就是一个企业,谁来卖都不能拒绝,况且,收储的大豆并没有质量标题;而粮食局,只是提供粮库作为收储载体,其职责仅是对粮库收储情况举行统计。 " g3 W0 V* |* Q* H& x

( L$ z- r7 V0 i1 w/ y  据黑龙江大豆协会的测算,现在,黑龙江农民手中尚有100万吨左右的大豆,而据其推测,2009年,当地大豆播种面积将比2008年镌汰20%以上。
http://www.simu001.cn/x116049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5 13:50 , Processed in 1.1017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