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现在银行混业潮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刚刚竣事的陆家嘴论坛上提出,银行在混业谋划上险些没有乐成的例子。他以为,构造机构的发展要思量资源和风险的因素,终极由谋划效益来决定,不能一味寻求规模,不能盲目搞机构的扩张,特殊是不能通过放松风险控制和放大杠杆率而敏捷做大规模。国际金融危急教导阐明,过于复杂的金融模式增长了风险管理的现实难度,一旦失控,就会变成不可猜测的效果。金融机构应致力于产物服务的专业化。刘明康的这番话清晰地表明白现在管理层对于金融混业谋划的态度。+ P8 x6 s2 R6 g+ c1 f( ]. z3 z0 Q
6 l b p8 a1 [: ]' `0 m% W$ U E2 k) U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各行各业都以美国尺度作为自身积极改进的标杆,由于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国家,在各个行业具备领先上风,中国人的这一战略在三十年来不停非常乐成。那么在金融行业是否也能照搬呢?要答复这个题目,我们必须对美国的金融史有所相识。美国在汗青上也履历了银行混业-分业羁系-再混业的过程。
2 O# G# Y& b1 C: f
7 m4 h5 [0 |) q3 c最初美国银行业的业务就是简单的吸储放贷,今后由于金融创新的深化,传统银行开始涉足越来越多的投资业务。终极在1929年开始的股市大崩盘中,大量银行被拖累终极倒闭,致使许多平常美国人积贮归零。为了从源头上杜绝这个题目,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是美国银行业分业谋划的源头和正式依据。- A8 H3 `9 s3 [8 _/ ?+ T
3 G. t- M5 b o+ _8 z7 J8 Z' T$ t( V4 [' c/ \& l4 `
但是到了1999年,越来越多的银行以为自身业务受到该法案的拖累,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订了《金融服务当代化法案》,废除了大荒凉期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今后金融混业谋划开始大行其道,本来的防火墙被拆除了。花旗团体1998年以386亿美元巨资收购保险商观光者团体,在举世掀起了一轮金融混业的高潮。但题目随之而来:银行在大量参与证券化业务之后,没有有用地在信贷与金融工具投资之间划清边界,没有真正做到防止短期资金流入长期性的金融投资。美国金融业再一次的混业实践终极变成了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和举世经济大阑珊。
$ Y1 e9 r% a$ a, y2 g$ A# z, [5 C0 S6 N3 a
现在美国已经对混业谋划举行了全面的反思,比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克尔表现,美国银行业应该规复分业谋划以防范金融危急再次发生。贸易银行的职能是提供存贷款服务,其羁系要相对严酷;投资银行可以更多地自由从事生意业务,负担市场风险,其羁系可以相对宽松。他还发起贸易银行可以跟投资银行一起从事企业吞并、证券承销等业务。4 ^7 l3 P j) P6 s: ?' T9 F
+ B. X( @1 R* z' o
现实上,市场早已经开始了本身的调解。就在各家银运动实现“全能化”目标而大规模并购的同时,花旗团体已在悄悄分拆金融业务——2002年,在收购观光者团体仅3年后,花旗就分拆了观光者的财险业务,2005年花旗完全退出了保险业务范畴,现实上扬弃了混业的路子。
/ ^& R: U8 a' S9 T- x, ?0 e8 I; |6 y
" h* i/ k i0 F$ J5 R O在这场严峻的金融危急的打击下,混业谋划再一次成了众矢之的。混业谋划的提倡者对混业谋划本身态度的一百八十度变革给金融分业照旧混业之争临时画上了句号,其他国家仍以美国密切跟随,于是才有了银监会的上述表态。对中国来说,金融创新的推进和混业谋划的实行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美国混业谋划变成的效果让中国如梦初醒,惊出一身盗汗的同时暗自光荣。0 M" e( `( L5 |3 o$ u& K
6 k4 Z c0 [- T0 h/ I
终极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0 e# E9 j" k% U- Q- u7 M
- R3 c1 s( E- a3 K3 m
在这场世纪性的金融危急之后,中国对包罗“综合谋划”的金融创新方面,肯定会变得更守旧,金融混业在相称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被中国的金融决议层采取,以致大概被无穷期推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