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往三年,天下经济困绕在一次又一次危急的阴影下:次贷危急、粮食危急、石油危急、赋闲危急、国际金融危急等。名词纷繁不一,结果都很严峻。在这些危急中,最明显的无疑是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急。这次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荒凉”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危急,会是我们大多数当世之人有生之年最糟糕的汗青回想吗?
2 ]* b( T3 d4 R% G
+ ?0 ~# B9 E, C) V2 s0 R 汗青通常是难以琢磨的,这就须要我们保持岑寂和清醒的态度。在“后危急期间”,我们还远未到可大舒一口吻的田地。在欧洲,债务危急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新兴市场国家,通胀之虎正咆哮而来。假如说这些小危急尚不敷以动摇根本,那我们更须要叩问,下一次严峻的危急未来自何方?
' \& V" a! K- a( T9 H: Z8 Q) `
: ], E. q# ~- V* I! g/ x& N4 o 如许发问,绝不是我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表现欲望,而是基于世事无常的暴虐实际——天下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经济危急。本日让人赏叹有加的应对危急的良策,却很大概是下一次危急的滥觞。
0 ], F, p, n. E, v, C& p4 g
! y' {( Z, T4 o, ?) X( H2 O7 X 两年前国际金融危急来势汹汹之时,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感叹说,作为这次危急的一大教导,就是政府的办法必须着眼长远,不能以一次危急替换另一次危急。
. C& f$ Z& f: p3 v$ S1 i3 d4 K
9 j) n! S9 d$ j$ w. l 林毅夫的提示,正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噩梦。这位被以为曾两次救济美国经济的传怪杰物,由于金融危急而晚节难保。在许多美国人眼中,金融危急的源头正是格林斯潘的低息政策——当年格林斯潘资助美国经济摆脱互联网泡沫的办法吹鼓起巨大的房地产泡沫。随着泡沫的终极幻灭,齐备繁华成为幻影。
# N8 b2 d% G9 q2 I1 M0 y# a! l5 |+ m% w# ?/ p
这次美国经济危急之以是没成为另一个“大荒凉”,美联储的岑寂应对居功至伟,格林斯潘的接任者伯南克也成为新的明星。《期间》周刊更以为,是伯南克救济了美国经济,他也因此成为《期间》周刊的2009年度人物。- @ H6 B/ `' Y) S+ B/ Q( y) B5 G
* [' m' N% f3 V+ i7 c. r' r
但伯南克真没有重蹈格林斯潘的覆辙吗?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太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伯南克比格林斯潘更会冒险。以至于许多经济学家以为,伯南克正在格林斯潘的老路上狂飙突进:他救济美国经济的法宝就是大幅降息,搏命开动美国印钞机,以此为市场注入活动性,从而刺激美国经济。于是,这就有了迩来备受争议的6000亿美元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 y% s) M+ a' @4 z9 u) V; P
t9 b3 r/ ^. d/ {6 Y# e 这还只是美国的钱币政策。作为应对危急的另一手,则是美国宽松的财务政策。为刺激美国经济,美国政府不停加大财务付出,但带来的一个结果是财务赤字的猛增。在已往7年里,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翻了一番,靠近14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的负债额高出了10万美元。
$ L# a, J* ^2 K% w# G+ }
6 F9 l! }, P7 b/ u 大量美元投向市场,一旦失控,就会变成“美元危急”——美元大幅贬值、通货急剧膨胀。按照联邦储备保险公司总裁希拉·贝尔的判断,假如美国政府不能改变现在的经济政策,下一次危急就大概发生在美国,“终极,联邦政府的这种连续借贷举动将严峻打击投资者对美国政府所持债务的信心,从而直接危及美国的金融稳固。”
) |6 i! c- ?* i- w' U' h5 C' `' A" k3 ]5 z( B0 E/ H- l/ g( J7 V
假如下一次危急真发生在美国,其他国家就须要好好筹谋一下了。比如说,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外洋买家,现在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靠近1万亿美元,一旦美国国债风险增长,中国将是最大的受害者。探求美国国债以外的安全投资对象,显然是中国财经决议者未来几年须要思索的棘手困难。
# }5 \! R( u7 O- }; n! x$ V5 b. F$ @$ T1 p6 m9 k
万一美国再次发生危急,天下怎么办?按照林毅夫的说法,其时将是天下被迫连合起来救济美国,否则,危急势必进一步伸张,受害的将是全天下。在这次金融危急中,美国最污名昭著的一个短语就是“大到不能倒”,意思就是华尔街造成了危急,但美国政府为了金融稳固,不得不拿纳税人的钱去救济这些金融巨头。从天下角度看,美国不就是更大的“大到不能倒”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