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少时,政治金融中央的北京、上海、深圳,潮水般涌进了一批“中原骄子,金融精英”,上至自称腰缠多少兆亿美金的大老板,下至债台高筑预备跳楼的引资企业家,中央有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却空想一夜暴富的居间人,尚有一些秘密莫测真假莫辨的二法人、总署理……,构成了北都城地下金融街里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y* i: T: c* h/ C9 t. N6 |1 U3 Z
由于这些“金融精英”们的汇聚,北都城地下室、小旅店、宾馆、饭店、写字楼的交易非常火爆,还带火了复印、打字、扫描、传真等干系服务行业。: m; c% p9 c4 w8 v
- G3 ?6 B" O* }. e' d
君不见——# U5 D U+ l" b: r( a
马路牙子宽无边,免费茶座吹破天。
! V6 }7 |" g( W* q2 w4 b$ D编个项目当法人,画张存单装财神。6 ?) q4 F9 K6 i: c+ ^ {7 N- U, {6 `
百亿千亿信口来,银行比如自家开。
3 f* \7 O. l% ^" K( h百万万万算个啥,佣金都能上亿拿。
t1 X' _5 B% Y白手欲套白脸狼,头破血流撞南墙。: a) W0 Q9 p6 o( L G# ]
见到棺材梦不醒,前赴后继是精英。- Z4 U& Y5 K6 x7 C% r
6 H C8 N, k ~8 j2 t% O( E原来,投融资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告急办法,是当局、银行、企业的高官、高管们玩的“游戏”,不知啥时酿成民间杂耍啦,而且还成了社会热门,一时间,男女老少齐奔忙,门庭若市弄潮忙,真有点把钱酹淘淘,心潮逐浪高的味道。) d" l6 g0 N4 H8 `% Q c5 q
- u# |, M. v+ u9 u# N5 ?还是让我们看看这民间杂耍都有哪些黑幕吧。
3 [" k7 S. W# A( |# |1 _2 ?5 ~
, ^( X3 L r* U2 ]一、 戏班子职员构成, @$ G6 Y8 Y" r( {) F) p
) w# ~1 V v' @) j0 g6 G
根本是三块五方。哪三块?投资(财团)、用款(项目法人)、居间各为一块,此中居间人又可一分为三方,即靠财团一方、纯居间一方、靠法人一方。这就形成了三块五方。) V5 |" P, W( G% o8 i
8 j n3 f3 w" l6 J( s9 P
在这个戏班子里,居间方最活泼,碰到财团,他说他手中有法人;碰到法人,他说他死后有财团。他就是不能本身跟本身耍。财团和法人的身份相对稳固一点,可也不尽然,真有忽而是法人,忽而又是财团的人。只是他们的生存档次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 }0 C2 }8 i, w1 u
; F( S) D; b( e0 K$ O
二、杂耍的套路
' B; S8 ^4 \, M! Z4 p3 [. j8 R, d
+ Y, _2 G2 G) E- o9 L9 N套路1: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钱。
% _" }; H( ?: c
! y) t; P) \$ S6 J" W居间人B对某项目法人A说:“我死后是外洋返来的**大财团,有一种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款,款到你企业账上,返回30%,剩下70%给你白使。人家还是上打款。你的项目需用款300亿,他打给你333亿,你只返回33亿,包管你项目全额用款。”6 {) J8 j& M0 k% _4 s0 w
法人A:“真有这等功德?那300亿他一分也不要啦?”8 S0 l. t# ~" @/ h
8 [7 g6 T* z, g$ I! T6 M
居间人B:“你看我啥时说过谎言?人家光美金就有3万多兆亿,返来就是支援国家创建的,给你300亿人民币算个啥。你快把《可研陈诉》、《申贷书》给我,我让银主看看,如没标题,下周一就放款。不外,你得先把《居间答应书》签了,引资乐成,你得给居间人3%,共9.9亿。”. n _+ l0 h9 q8 I/ }
3 C0 q+ V* ?3 ?" F2 ~! }* m. K1 s
法人A:“给你5%,要不8%,10%都行。”: Q$ I2 A$ |' Q' h4 m
% i: Q7 @& G c* h+ h2 ^
居间人B:“俺可不贪,9个多亿足矣!那你就等着和银主签条约接款吧。”5 D3 V9 K9 G6 C+ \! @
' r1 i5 D: O5 s/ O' @" G3 n接下来的变乱就是法人接到银主的《放款确认函》;法人找工程公司包工头,以给工程为条件乞贷100万;再以天上人间的高规格接待银主、居间人代表举行项目观察、嬉戏;末了就是永无止地步等候放款;不停比及包工头告状法人,法人被冠上诈骗罪服刑还没见到一分“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钱。”
9 \2 ?0 t1 |2 K; t* s4 B6 e5 N# u9 N p0 A
如许拙劣的杂耍偶然也变变名称,如“扶贫款”、“解冻资金”、“增值下线款”等等,居然能年复一年,长耍不衰。
f' V2 y: L6 r/ v* ]4 k* L' G3 J( h; F* ]
套路2:光明正大“抢”银行7 c- R% g5 i2 |. h4 @; N o; B
; S% f& w* i5 N% p* F/ u这可不是持枪蒙面入行,袭警杀人掳掠,而是光明正大地抢银行。还美其名曰“直存款”,如果法人怕拿不到钱就来个“戴帽直存”。如许你总该接了吧?既然同意接,那感情投资“茶水费”总不应吝啬吧?6-8%的贴息款总该预备吧?资金移动费还指望银主交么?这些钱纵然法人不出也会有冤大头来出,剩下的就是高高兴兴举行办手续了。8 H* Z l/ Z4 U' Y4 j
* L3 g" R/ u6 L5 Z: U
银行的人都知道:直存款,就是抢银行。外貌上看,银行是没有风险的,资方从企业拿到贴息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一旦上升到法律层面:存款人存款志愿,取款自由;银行有使命付出存款利钱和到期归还本金。但是银行已经和企业同谋将资方的钱变更到企业账户,如果企业亏损还不上钱,谁来堵洞穴呢?这么做和从银行抢钱有什么区别吗?以是,高高兴兴举行,垂头丧气出来就是一定的了。
: K4 E* S0 f: _( h
3 r% P! o4 Q9 b8 B6 C( z大概有人会振振有词地说:“***都办成啦!”5 o3 Q6 a/ x4 I* P& d) T: v
8 X- ?# f' }3 k7 ^. p$ k
我信,但那不是民间杂耍,那是肉食者谋之的,末了都是银行的坏帐,国有资产的流失,居间费都酿成了受贿金额,上海的社保案就是显着的例证。在法制徐徐健全的本日,谁还乐意做陈良宇第二呢?
9 g# \5 l1 p4 B) ~# `& r
& d/ J7 [/ Z$ _- q! V套路3:不上网保函和美金趴账款6 @, u7 J+ ^ F
, a8 K8 v' d5 k! s6 Z" ]
稍稍有点金融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保函没有不上网的,不上网就是假的。上网的保函和存单一样,只是你所开数额的钱都到银行去了,已经不是你的钱你项目根本用不上,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你付出相应的费用,有肯么?同范例的尚有美金存款趴账,这种情况下存款人只是个人头,底单依然不是他的名字,他没有支配这个钱的权利,存单只能当废纸罢了,戏班子里有许多如许的票据,什么1430、6980、9630的,海了去了。
2 ^3 c) q# p6 [
& l! Z# R: Z* P3 t& w O/ R7 D如果真有肯费钱弄这几张纸的,并抱负着拿到银行里去弄款。耍戏法的不敢进银行就出新招:要求必须有当地财政局包管。偏偏就有人不信邪,以为本身在地方一跺山摇,就硬着头皮送大礼托关系请市县长、财政局长给出包管函。哪个长都不傻:用地方的财政收入来包管投资资金的安全性,末了是国家归还,包管不是一件小事,和现实出资没什么两样,如果项目亏损了,归还就相当于卖国。他敢吗?
" P4 y& h3 i, c! C6 L, A1 E
& x S' ]: b/ K( n0 f6 \. `; K- T6 o- M套路4:三方委贷款
$ b( V' I) e$ P9 \
$ k8 f/ H& A9 C$ \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将项目或资产抵押给银主,银主将资金划入银行,由银行接纳银行的委贷条约版本,羁系发放贷款给企业。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于引进外资,当时外方多没有放款权(金融机构才有的),国家有关部门才订定了这么个方案。9 ^7 @9 ~7 M# J6 A# ~ i6 l9 _
在银行的版本里,银行是不承继续何责任的:你要和用款企业相助,和我没任何关系, 我还要收管理费。如今真正有钱的银主,是不会如许把钱贷给一个不相识的项目大概企业,而本身既不参股,又不管理,又不羁系,这和把钱扔到水里有什么区别呢?
' R+ E1 F$ Y) Q3 {
" n6 S+ P& ^. y9 P0 x# r耍戏法的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搞了一个银主的委贷版本,在银主的版本里,有一句猫腻的话:银行“代收代付”,如果收不到该怎么付?是要拿银行的钱去补充么?这又是抢银行了。' [6 X2 P U5 M& n0 L% i" x+ l, X8 w
( ^7 E9 F' E, k w以是,企业法人忙前忙后几个月,钱没少花,可银行版本银主不干,银主版本银行不做,末了还不是费钱买辅导,自认倒霉。
5 F0 k( C" U; V
7 S: g* y J' c) m4 Z; v套路5:空壳投资
z' [ R A9 N0 Y
; V% M; K, ?' [9 F这些投资团体,多数在什么大厦、什么中央有间办公室,有几台电脑,有几位小姐坐在电脑前扮装描唇线。至于自有资金一分也没有,连办公室都是借用或租用的。别看他们的名字起得很响亮,什么“中国”、“中华”、“中超”、“国际”、“华人”之类的,都是花几千元钱委托咨询公司在香港注册的,根本没有金融允许证,一句话:该投资团体是个空壳。其目标就是依赖一些社会关系,再搞一个发布投融资信息的忽悠网页,来套项目、骗钱。
e1 h1 @# V* T
# D. v9 Z ^& C" G如有嗷嗷待哺的企业头头中计,那是绝不会让他脱钩的。
& s; E8 a3 T9 I8 f% K X
0 F7 {2 J& @6 U! m第一步:下关照函:我们董事会研究了贵企业申贷资料,同意全额投资;
3 U' L$ ?( J4 ^9 z, x第二步:到企业观察,处感情;6 F) i4 m5 n% [9 }3 x) x
第三步:再下关照函:请贵企业再增补一个《风险评估陈诉》就行了,并指定三家评估公司,由企业任选(固然这三家都是事先同谋好的);% T% p1 v1 i) G5 W" z2 V- J# l
第四步:企业高息举债20万,选一家评估公司给克隆一个《风险评估陈诉》;
6 R$ ~% G# y' \0 q. T3 i; P- X! B4 r第五步:空壳公司和评估公司各分10万评估费。# ]' C& M- ^4 T+ H
没有第六步,如果有,就是公函关照企业:增补企业根本无做到的包管或抵押。如果企业辩论:事先就告诉你们了没有这些呀!空壳公司老板一声奸笑:“傻帽,玩死你!”
! n# w; Z/ @8 P$ } @: d
+ W7 z: K1 M M- E% V; G企业头头终于明白:再说什么也没用,多打一个电话多发一个传真都是浪费!人家空壳公司老总和风险评估公司的老总们正狂笑着浪费你那20万学费呢!) \5 p; @6 \6 T( C2 O
8 _$ j# N6 Q& q+ B套路6:存单质押+ T* a X b8 t( z$ h$ k
" H/ [' R$ s) {这是最简朴的一个小戏法,用款企业是拿不到存单原件的,几经转手,顶多拿到一张扫描件,多数都是传真件、复印件。如果抵押从银行贷款,这种情况和银主把存单直接给你利用没什么区别,资方要多少贴息都不要紧,就是 90%,也尚有 10%,反正还不了还可以划存单里的钱,现实中根本不会有资方这么做。国内盛行的存单质押也是存在猫腻的:要银行出个包管 能把存单退还给资方。如果还不了的情况,那么银行既要划款,还要把存单退回,那么这个弊端算什么呢?只能还是抢银行。所谓的包管,不是银行的正规业务,纵然所谓的关系有用,到时间也是三败惧伤,行长起首被咔擦,真的有资方肯为了一点所谓的贴息冒这么大的风险么?最多还是中央人的计划吧。1 D' n9 S( |/ v$ w a7 T0 @
: @. L1 \! e* ~' w: Z杂耍的套路尚有许多,这里就不逐一枚举了。他们的出现和长耍不衰肯定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本,金融管理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司法部门更是民不举官不究,为什么会如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