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争议央企大合并:面向全球竞争就要容忍国内垄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4 0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g# p/ F) K# h' B中国造船业两家央企的归并构想,正徐徐浮出水面。
; j/ ^7 K3 b7 F. |0 G- B& E* j' `0 S# \( W' O$ m
2015年3月尾,直接把握53家核心央企一把手任命权的中组部突然公布,将分据南北的两家造船央企向导层举行对调。此中,中国船舶工业团体公司(下称中船团体)董事长胡问鸣调任中国船舶重工团体(下称中船重工),担当新设董事会董事长一职。中船重工原党构成员、副总司理董强则调任中船团体董事长、党组书记。
; m" H$ ^+ J0 a$ I6 K& a
( U0 y* R5 ^1 q9 q这正迎合了传说已久的两企归并预期,未来中国或将重返十几年前举国支持一家造船巨头的期间。
% o: v& L2 J9 s# \0 Q* o% \7 d7 y9 n! {# [4 i0 _
与此相仿并已成行的,是南车团体(下称南车)和北车团体(下称北车)的归并。这一归并构想,是基于双方可在研发、制造和配套方面实现资源互补,并制止内耗。主管部门以为,归并可以加强南车北车获取外洋订单的竞争力。
* P: w1 @9 a$ d1 x8 E) Z$ ^
7 V) s& P: v; J7 C) ?0 O主管部门将南车和北车定位为中国“高铁出海”国家战略使命的重要负担者,不肯看到双方在外洋市场猛烈夺取订单而导致代价下滑。但归并后的南北车,将掌控八成以上国内市场份额,因缺乏竞争而得到丰重利润。; ~4 n) M. a# d  X7 t

0 ~# b  y' h9 k, }3 e1 V( R' @造船巨头的归并,或也出于同样逻辑。分析人士以为,中国正在学习日韩通过把持企业获取举世竞争上风的战略,试图通过行政本领,将大型央企捏合成超等巨头。
+ t( w: E4 c& F5 j- M7 d" g( T
$ R) d! }0 m: R  B, m早在1999年,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力推下,包罗军工等多个行业的把持企业被一分为二,以求形成竞争格局。南车和北车,正是由原铁道部下属企业拆分而成。
7 F. s" Z2 G- z8 l8 I* _  i5 P4 h+ c' {# L6 g8 s7 U
现在“分久必合”,市场人士以为缘故原由有二:一是为中国到场举世竞争而实现强强团结,发挥规模效应;二是为管理诸多把持行业严峻的产能过剩标题而捏合。
( z: \/ A0 ?- a$ v7 J! `4 Z
( k7 B, g8 `  ^  X* ?1 e  e" |“央企归并概念”,已对资源市场构成巨大影响。部门市场人士担心,已拥有强大把持职位的央企,将借助归并潮形成超等把持,从而拦阻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形成汗青性倒退。
3 L0 {8 C! ~5 T
* h7 j* B9 }7 o4 E/ P  ]多位继承《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现,此轮央企归并潮属于掉臂市场规律的粗暴捏合。这种一味寻求规模、而忽视真实竞争力的症结,在于多年未能真正管理的政企不分。管理之道,仍在于先清晰界定差别范例央企的功能定位,再借此以市场或非市场本领加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家与企业的双重优点。( h; n6 j2 Z. P  L
6 E5 q  X5 @3 f6 J$ N
归并的逻辑( r! T; T) U# g& J6 L1 m4 i  T
一系列类似的同质央企归并,正在不停睁开或酝酿,引起国表里市场巨大关注。
$ O8 r3 Y4 o% R+ E% u3 ]" C+ S
3 a4 I7 O6 b7 C5 p  F现在,除了南车北车,还包罗正在举行的中电投团体和国核技公司归并,以及传言中的宝钢、武钢归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归并,四大石油化工巨头归并等。
4 ?4 F9 {6 |1 q2 m' Y! n5 Z  K
1 u! j6 O! R. D* S7 C2 R; p" |- m, W这种归并,固有部门市场因素,但更多是国家战略意志的产物,诱因则是高层对原南车北车团体外洋竞标模式的不满。
2 M% K! P, K  `) x3 I8 @2 Z' N
) B8 v( F: C8 g  r譬如,2013年举世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规模约为1240亿美元,刨去20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在1000亿美元的外洋市场份额中,南车北车合计仅占据2%。, K* Y1 n4 }  c7 O: A- u8 N; P

, n# {  J6 w$ X: h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着力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出口手刺”,这2%的外洋占据率与高层预期有显着差距。让高层更揪心的是,南车北车在国内和外洋夺取订单时,“相互杀价”和重复投资非常严峻。比如南车曾通过降幅近50%的报价,杀入北车的传统“权势范围”阿根廷。9 \9 @$ X3 x4 }
! L; Y* s( J: _8 g$ q, k% \
南车团体下属子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财经》记者,高层对央企出海竞标管得很严,此前曾试图通过分别地域,来规避本国企业间的恶性竞标,确保在某一地域只有一家中国央企到场竞标。但是,“国资委只能控制到央企的团体层面,不少央企的二级公司、三级公司早已风俗市场化运作,有的还是上市公司。在直面惨烈的市场竞争时,它们的股东只会从市场角度来思量投资决议。”7 h6 C; D& P# }" t
. B* C1 q% `3 M: V' c9 p* M
若说团体公司是大脑,脱手竞标“打架”的二三级子公司是四肢,国家是希冀通过整合两个大脑,实现多肢的协同作战。
% a! _$ S( b( o% F
5 q% v0 }3 [* ^8 Q1 B200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被分拆为南车北车,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推进铁路机车技能创新。一些业内人士以为,颠末多年发展,南车北车在轨道交通产物上仍存在较高的重合度,归并可以淘汰同质产物的重复研发投入,敏捷实现产物的谱系化、尺度化和模块化,整合供应、贩卖体系,统筹国表里市场。8 \4 K' f) I" Z" G( ~
7 o# U2 y8 R9 u$ W! g8 l
在部门观察者眼里,此轮行政重组,与朱镕基期间的拆分以及国资委建立初期李荣融提倡的“做大做强”差别。6 e3 Y* C# v; c5 E: f3 U

2 n' v/ ?2 F9 W* m# @# }3 w* W; u! b) \朱镕基期间,将诸多推行企业职能的部委分拆成多个竞争性子的公司,完全符合市场化的逻辑;李荣融任国资委主任时,则实行了以调解产业布局、做大主业为主线的多轮央企重组,导致短期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央企,背后亦有其公道逻辑和积极意义。
+ \6 G& |  S) n: D
( ?2 w$ [5 p. a; L( y而此轮强强归并,逻辑虽可委曲说通,但是否具备进步意义,尚待观望。
/ \8 X" L; u% ~" p5 R2 q; g) B9 C0 U- ]7 t% W
此次南车北车归并,把持被显着地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显然以为,相对于举世竞争的须要,国内把持的负面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B7 A  J* p  W, f# O6 v" m
7 ~1 F  u2 E0 B3 b, ?+ Y
反对声
( \. Z7 ]) w( ^. Q$ ~) r但未来的实际情况,却未必能令主管部门遂愿。
4 j( Y4 Q  C- h6 t: f, M) A3 D; o
; [" \, C  N/ h0 [/ `国家发改委一位退休的正部级官员直言,十几年来南车北车已经发展出了大批成熟的二三级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纵然两家归并,共同吸取外洋市场订单,但旗下长春客车厂、株洲车辆厂等厂家间的竞争仍然无法制止。这些竞争仍会推高行业产能,造成过剩和内耗。
( b$ ~7 p! E) d7 q, X* c  E* G' D4 d8 G
更令人担心的是,拥有80%国内市场份额的把持职位,将使企业的策划服从、产物服务质量不可制止地降落。
7 ?. ~( A; m  u
  y( f# }- k0 r# f' H韩国当局在亚洲金融危急之后,也曾大力大肆支持国内巨头举行行业整合,以加强把持,从而打造出天下级企业。但由此造成的产物和服务质量降落,也受到了韩国国内消耗者的品评。
# E, J. C. o4 v
, P6 Z; ~% A! G若让南车、北车范例的竞争性央企充实到场国表里竞争,会让企业面临巨大寻衅,也确实存在内耗,但企业会在暴虐的市场竞争中强韧,这在实际中有大量实例。譬如华为和复兴,长期在举世各大市场上猛烈比赛,商务部也曾试图调解,但两企业对峙竞争,终极却拼出了两个天下级大企业。* s7 C0 Q- Z; }3 W

- n. w- H. L* ~- M8 s) Q毕竟上,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已走上了管理国企竞争力的准确轨道。彼时国企实际亏损面积高出60%,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峙以为,当局甘心出钱资助下岗职工,也决不能去救济没有盼望的企业。其逻辑在于,只有彻底镌汰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企业,才气将置换出的资源分配给竞争中存活的企业。
2 w, P2 a: u* Q' r6 m1 d7 X. I0 ^% J( u6 J7 z; t( V
始于2012年的此轮央企归并潮,缘于主管部门试图通过强强团结,来淘汰内耗,从而加强某些行业央企在外洋市场的竞争力;另一种说法则是,主管部门盼望通过企业归并,来管理国内竞争中因盲目扩产而导致的产能过剩。# A' v% h" |0 D$ N% W0 G
) a: e& f6 I, V6 X4 ?
部门专家以为,上述想法并不符合中心此条件出的“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淘汰当局对资源的直接设置,推动资源设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代价、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服从最优化”。- l- e+ Z' M( x, U9 S% O, b
( m+ N( p! ]8 H4 l1 M! j
“竞争才气带来服从的进步,与其让企业归并导致低效的寡头把持,不如让它们相互竞争。”英国尺度人寿团体董事长秦智涛(Gerry Grimstone)向《财经》记者表现。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他曾任英国财政部助理部长,“英国的履历告诉我们,如果要推动创新,竞争是最佳方式。纵然中国和英国的出发点和国情并不一样,我仍以为现在应该拆分企业加强竞争,而不是归并。”
- l7 U& F& y* K4 H( a4 T: V
. i8 R5 G. c' Q6 @& B政企仍难分# o2 }7 I) E. ?4 t9 h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以为,此轮央企归并潮的实质,依然是困扰国企多年的政企不分标题。8 O9 x; F0 U" ]+ Z" Q2 ]. Q

' v# x/ M# p" N! g3 O% n3 p陈清泰称,“拼盘”形成的年贩卖收入,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竞争气力。企业的归并或镌汰,必须依靠市场竞争的本领,决不能只要结果而不要过程。“不管是几家企业,只要依靠的是当局而不是市场,恐怕都干不好,以是归到根子上,还是政企不分的标题。”. Q3 Y  n2 D) R# x. ^2 a0 j* @

6 W: x4 [5 A; O5 w- i多位继承《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主管部门起首应当清晰分别各类国企的功能定位,再决定是否使用非市场本领举行整合,否则将大概拦阻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 L7 |+ Y/ {$ \: D- E  E% ]* M4 E& m7 |( ]" r& F
国资改革专家程伟以为,国有企业应当分为战略控制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两种。第一种,以一航、二航等军工企业为代表。此类企业要表现国家意志和国家竞争力,因此为顺应国际竞争而举行得当归并,可以继承。0 V& [# y( x3 B" U
5 K; S/ H+ ^4 ?: Y) o
但第二种企业,面临国际国内猛烈竞争,则应当完全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举行优胜劣汰,而不应当粗暴捏合。
, C/ t% W% B) t8 P* @: {( ]
. D. S3 d1 C" k2 Q3 y/ k, Q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指出,若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化四家国有石油化工公司举行归并,“将重回当年石油部的期间,无疑是汗青的倒退”。
& `0 e1 S( K& `, V" \- ~# @# _& F; U- Z4 @& K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前局长周放生也以为,主管部门通过归并回避竞争,却无法真正消除竞争,这种做法的毛病将会徐徐显现。“竞争性行业的央企归并后,其竞争依然存在,只是由外而内而已,对于管理产能过剩没有资助。”* a& o$ K& Z6 z+ w- D5 ?

: \2 v: E. b- |; B) J1 g) ?诸多专家以为,相互杀价等内耗,完全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内部调和等方式予以科学管理,这在西方和日本,早已有成熟的履历可资鉴戒。2 t& c6 k2 \  m" |% x
, j" M7 u& ~  D( d# z5 K2 _
周放生报告了其在某国有车企到场模具招标的切身履历。彼时,周放生地点的车企请日本的模具厂来到场招标,从约十家中选出五家符合技能要求的日企。中方车企就预备开始压价,以使五家日企自相竞争,从而从中赢利。但出乎料想的是,在正式商务会商时,日企已由行业协会举行了内部调和,仅派一家来商谈。作为内部优点调和,其他四家均得到终极收入的20%。0 h, |8 t4 w& c( C  O) D& x
& }7 C( L9 H; S: H* v& C7 Q
对央企而言,利润可分,而政绩不可分。如果算总账,相互压价实际既无利润,也难有政绩。周放生称,“中国无需照搬日企做法,但至少日企给了一个启示,并非除了归并别无他法。”(《财经》,作者:李毅 施智梁)
http://www.simu001.cn/x119622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5-3 17:05 , Processed in 0.3592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