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走错路,ULAM公链将代替以太坊
n: t2 Z$ S+ V0 Z& @9 E) `/ c3 A5 j( x( h# L1 R* f
0 `2 v" s9 M) a1 e% K9 V6 E4 g
9 X- w% }5 P. d6 x什么是区块链公链思维?当比特币成功后,以太坊对比特币的改进也成功了,沿此思路,是否可以改进以太坊,成为新一代的基础?这就是区块链的公链思维。我看了100多个白皮书,每个项目都想成为公链,这些项目创新很少且多集中在应用层面。: ]& `$ R h4 a* y/ k- r0 Y
9 {9 U; q/ E" }" c
1 W, f% I4 g1 r
5 c4 n- W, F- r5 @+ n( Q' L3 Q2 A/ b# j2 H6 Y, x V
& d5 ^; O% q. o$ j( e( y
3 Q8 z; n/ Y: p5 v5 {3 O人家做一个我也仿一个,其实没有理解以太坊成功的精髓。以太坊是有重大创新的,仿制整个系统设计大而全,但是没有真正的创新。区块链公链思维是东施效颦!大家可看下ULAM的公链理念,新一代公链的代表作。; g: x) `: K# M
; X! A# R' G9 i( |0 R! Q9 \
. R$ R- C& G0 F7 j/ }( `
; M! a# H/ m& M" G# n0 H区块链到现在,笔者认为只有7项可以称为发明,他们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共享经济,比特币及产生机制,点对点的价值传输,以及机器审计。; \* o6 t) W' O5 a7 T+ R0 X" r& L
. U( L2 f( r9 r' L$ @8 P8 w* ^* R: \) D3 S1 W
这几项(共识机制,点对点价值传输,比特币产生机制和智能合约的一半)是中本聪创造的:其中比特币产生机制和点对点的价值传输,这些在技术上都存在,但是利用技术的组合所产生的结果是人类历史没有发明过的。中本聪的白皮书里有了智能合约的雏形,Vitalik发展了他智能合约的思想,是看到了比特币的不完备,应用上的不完备。如果中本聪还在,Vitalik没有这个机会,历史垂青了这个小伙子。同期Ripple也很好,但是不是基础公链,因为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是标准发生器,如用ERC20标准,一个一般的电脑的程式师,通过一个月不到的Solidity的学习便可写出“币”的智能合约。发行代币让以太坊火了起来。8 P8 t% M, V' A: [! Z
. p, i6 q; w* H' @0 T5 ~' h& g. Y2 R8 m
以太坊在扩大应用的过程中遇到速度问题,其实以太坊已经是14秒出一个币,应该在不破坏比特币的设想中已经做到极致。人们改进以太坊的设想,都遇到不可能三角。即:速度,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共识,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化,都是牺牲另外两个参数的性能。比如EOS为了速度,牺牲了全球共识,而ULAM为了打破铁三角,已完美的融合了全球参与性共识,去中心化,极致的速度,三言两语很难解说明白,可参与下ULAM的共识进行体验,20条公链中,ULAM是我认为最优质的一条公链,几近完美。
% ^; \5 p% m0 w0 D% d4 O9 Y! ?6 t6 X+ z( R+ ], ~: [
! Q) S" i. p h. p4 B7 i0 E0 j0 J8 X& T6 e4 }' ]# f
公链的竞争实际在以太坊的出现就告一段落了。作为公链最为主要的功能是维持全球共识和智能合约。要想成为公链,不是没有机会,但要针对以太坊和比特币的缺点进行颠覆式创新。这两天见到Vitilik的讲演,说要用分片和POS,我认为他犯了错。
& J- I/ r: t: Z3 F& F% u. o9 F4 `' o" A
- d- W( ~8 R5 t/ E: z下一步区块链开发的方向应该是什么?ULAM将给予你最好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