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非黑即白的,戒色吧与阳光生活吧也是如此。而戒色吧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则是通过每天看戒色文章这种歪理邪说的理论,和整天念十六字断念口诀这种紧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再配合上所谓的行善积德与福报学说来“戒除手淫恶习”。
- g5 n; L) c+ D, o$ K) F. j然而事实上,戒色吧已经将自慰这一习惯严重妖魔化,扩大到手淫会损阴德福报 诸事不顺 事事倒霉这种程度。这就占据很大的宗教性质,戒色吧就是把佛教和净空及科学上针对戒除手淫的一部分理论缝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伪科学”。, ]3 @" u; ]) O6 q i$ H; f! I# |
然而阳光生活吧的主体思想也是认为过度频繁的去sy和沉迷于涩情是不好的,提倡纵欲的还只是少数人。阳光生活吧主要还是对戒色吧的伪科学内容的打击,和来本吧捣乱的戒色吧人员进行围攻教训。
% S( X- |- F, P( o2 M戒色豚对线不过一般就会扣帽子说阳光生活吧都是频繁手淫的人,事实上这种说法也是一种凭空污蔑,你说阳光吧的吧友都在纵欲,你得拿出证据来啊。% @8 a1 R4 ~& Q1 B
这里就需要介绍隐喻的用法,引用mk大佬在b站专栏的某些句子:0 _2 v& T4 x, W& g6 q
“隐喻本身是一种基于相似性的描述方式。当我们使用隐喻来描述某种抽象事物,某一事件时,我们的立足之处就是隐喻对象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如,我们想强调时间的宝贵时,便会使用隐喻“时间就是金钱”。二者的相似之处如下:# C0 V2 a ^. y
' [0 x& J% B3 [; w% u4 q1.金钱是有限资源。时间也是有限资源。. d2 q, D: a# z! `0 Z
& v3 D; u/ d3 U4 M' \5 D/ y- G
2.金钱可以消费。时间也可以消费。8 T1 p+ t% O' c4 K5 k
, j7 x- M; u) f x3.金钱可以浪费。时间也可以浪费。
0 T# m* H2 X1 ~4 M9 A- N
$ F: m* Z: W% J; J( L. U4.金钱可以投入某件事物。时间也可以投入某件事物。. {. _7 r$ _) v' U
5.使用掉的金钱不会原样返回。使用掉的时间也不会原样返回。
, J( S7 ~/ c. P8 L$ R( `% i
$ Q( t+ J1 T# J9 g% c………………
9 S1 u" N h& O3 n- Q" W2 G/ {- U' N& x. r) k
X.金钱有价值。5 G1 e2 @- \$ P$ B
7 O0 y% L- p5 c# [, A+ Y" J$ C6 m% @2 z. ]6 c
) R" h9 P: h* N
虽然时间并不必定有价值,然而时间和金钱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在如此相似的状态下,人对于时间的认知有很大一部分的重叠,也往往就收录了原本不在“时间”条目下的“(金钱似的)价值”。
7 `: m, p$ s$ I5 {) i
. V9 V7 f+ k" h& O$ t: O4 l, Q
; _8 A, N; r% i( T3 @" q& l- c
6 z: K3 |9 D6 N: }1 n+ ^. ^+ b除了抽象事物以外,各种具体事件都可以用隐喻的方式进行描述,调用人早已熟知的对喻体对象的认知,唤起对这类事件原有的态度和看法。”/ j. t: C# C3 `9 d$ M% }! Y6 E
. L' l! U- i) w. i* a某些戒色豚的观念也是在隐喻“阳光生活吧都是纵欲者”就相当于是:6 \ g* e/ E2 q5 T- [
戒色吧主观上提倡的是戒除手淫,而阳光生活吧反对戒色吧- ~# l. i$ B, o1 V, d8 V
所以得出结论:阳光生活吧都是纵欲者" o& k0 X4 X0 _% `/ W
7 W* h: l) R0 [戒色吧主观上提倡的是戒除手淫,而不去戒色吧的都不支持戒色吧" T# Q. ]1 V z2 b( E
所以得出结论:没有被戒色吧洗脑的人都是纵欲者,都是愚昧无知的可怜人 g% X4 b* \% N' a' M2 v
1 { M3 U4 i& U. k3 P
除了抽象事物以外,各种具体事件都可以用隐喻的方式进行描述,调用人早已熟知的对喻体对象的认知,唤起对这类事件原有的态度和看法。比如,某被戒色吧洗脑的人员,看了很多戒色文章,对其产生了迷之崇拜感,到了真正戒起来的事实,却被各种破戒和焦虑劝退,陷入了死循环中。紧接着看到阳光生活吧都在反对戒色吧,于是妄加猜测的认为阳光生活吧都是纵欲者,纵欲者都是一生贫贱的啊 要削减福报的啊 要变丑的啊 但他们看到阳光生活吧的人事业有成,有了女朋友。 又开始对他们原本信仰的戒色观念有了质疑——这么一个事情,如果不借助隐喻,便是这么长的一段话;如果我们使用一个成语,可以简单缩略为“戒色豚叶公好龙”。在我们知道叶公好龙典故的前提下,只要一提起这四个字,我们马上可以想到一系列相关概念:没有直接接触,过度的期待,真实的相遇,劝退,等等,如果和某个戒豚挂钩,我们自然明白了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
2 d3 B4 e% h5 h$ W, K3 P/ U& B" X1 p; ]. A7 x# L
因此,隐喻的作用就是唤起人固有的认知结构,协助其理解复杂的事物。
8 Z8 T# B- ]( n' W8 `: H7 S* ], r5 M& @& s8 b
“但是,隐喻喻体不等于事物本身。
; \5 E" n6 v. S) ^$ _. J$ O( m; w. S4 p' U+ U$ H( Q' f
如前所述,隐喻成立的前提是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并不需要是如同“水平高低”一样植入人类认知方法底层的极端相似,只需要三座大山式的部分典型特征相似便可以成立。使用隐喻,往往意味着突出隐喻和本体的相似部分,而间接地忽略隐喻和本体的不同之处。9 C9 A, R/ H2 u% P! Y- q1 p
2 N# s4 n5 X" C/ l8 a
( C4 |& W6 |( r
8 g- o% E% ], a3 w
因此,使用隐喻,便是一种认知诱导过程。它既可以是一种方便认知的工具,也可以是恶意令人忽略关键问题的烟雾弹。此外,由于隐喻和本体的相似之处可以只体现在少数几个典型方面上,在隐喻中完全可以恶意引入某些喻体独有的特征,使用这一刻意制造的喻体,强行将某些和本体完全无关的属性关联上去,以此污染观众对事物本体的认知。”
' n% o) Q- B) d( t% u) Y+ b) w+ d: P8 C" h% {. w
所以说所谓的反戒色=纵欲只不过是戒色豚用来激怒反戒色人员,骂人扣帽子污蔑用的卑劣手段。拿不出任何的事实依据,凭空血口喷人造谣妖言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