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青年的年龄限制,男不得大于45周岁,女不得大于48周岁。, Q2 s% c8 r2 Q+ G- v8 r
优秀青年的年龄限制,男不得大于38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
' K& F2 k! J$ ?4 @* R4 U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统计了从1994年到2013年杰青基金获得者的当选年龄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在这2999名杰青中,入选年龄最小的是29岁,最大的45岁,平均年龄40.5岁。而在1994年,这个平均值大约是37.3岁。
A: r. @& a% W: X r5 Z+ r- A `( J其中,当选杰青年龄最多的是45岁,41~45岁阶段杰青所占比例也是最多的,而35岁以下阶段所占比例仅有11.6%。杰青大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G8 _2 k/ S9 ~# p& _6 p: q( D( d- H
所以,截取年龄35-45,特别是40-45来考察,是合理的。中国博士平均毕业年龄33岁,如果我们按理想情况,28周岁博士毕业。那么那么40-45岁人群,博士毕业后工作12-17年。也就是2008-2013年间博士毕业。基本就是黄校和张校交接期。如果按平均33周岁博士毕业,那就是五年后,就是2013-2018,变成张校和田校期。0 ]/ t8 s$ _2 {; N1 R% E3 G) {$ K
可见这个颓势还是要延续几年的,而且还会下降。无论如何,这锅背不到李校身上。但是之后一段期间,恐怕杰青优青不乐观。湖大新工科这几年的优秀人物,很多都是零几年代引进的。与此同时,某校正热衷于纯本校血统留校。我真的不相信一所985会对青年人才毫无吸引力。当然了,中南涌现的人才里,纯本校血统的也颇占一定比例。但是依我个人愚见,强制规定禁止近亲繁殖肯定利大于弊。
9 ?6 h/ J9 \- O3 ^+ I" L以前知乎上一些求职青椒狠狠吐槽过中南的人才引进,说法就是一个吃相难看。知乎的吐槽是中南引进人才偏好刷数据而忽视质量内涵。也就是不择手段水论文的选手会受到校方的青睐,可见人事引进工作肯定有棒槌在发力。6 N' Z& v$ U p) i1 y, f% c ]
数学院因为焦勇院长的上任,引进人才好看了很多。现在数学院院长还虚置呢,可见现在标准或许是严的。另外一个被喷的对象随着某大佬的离开跟着走了,笑,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儿啊。可见这种问题也不是中南一校的问题。湖南经费给的少,情况更恶劣罢了。而且湖南的风评真是一言难尽,不光是钱的事儿。
1 S6 B Q, i% ]# k0 N% z面对杰青优青的难看数据,我们的脸皮还要厚几年。 习惯吧。不过这个真的和本科生没大关系。毕业后该run就run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