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今年西科大自然基金数量是35个,已经连续几年自然基金数量都是在三十多个上下波动,说明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已经挖掘殆尽,无法依靠现有师资进一步突破。如果没有人才引进,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未来几年自然基金数量还是这个水平。
. [. ?, h! H% `, p: L# p: W3 l( U& t与西科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都理工近几年自然基金数量大幅增长,今年据说目前是一百二十多个,后面还有增加,预计总计将达到一百四十个左右。成都理工的新闻通报里提到自然基金数量的大幅增长是受益于多年的人才引进(珠峰计划)结果,现在进入收获期。如果成都理工不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还是依靠原来的土著老师,它的自然资金数量很难突破60个。 ?8 p2 h* i$ s" [2 w b1 }5 ]
近几年,成都理工大学人才引进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是做的比较好的:从中国地质大学引进的李超,贡献了2篇Nature正刊, 现在是杰青二期,给成都理工培育2个优青。从上海交大引进的2个老师,都在成都理工获得了大长江帽子(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推荐的人选年龄放宽2岁),其中一个今年给成都理工贡献了物理类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从中科院引进的赵宇鴳获得2025年青年A类,苏涛在2024年获得杰青。从四川大学调入的党委副书记帮助成都理工在2024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通过“珠峰计划”人才强校战略,成都理工大学近几年国家级人才数量大幅增长,带动相关学科快速发展,自然基金数量大幅增长。实现了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升级,整体师资队伍质量大幅提升。
( H% D K: o/ ]3 h' ?对比成都理工师资队伍,可以发现西科大师资队伍质量较差,高水平教师严重缺乏,结果就是没有竞争力,在其他高校实现自然基金数量连续增长时,西科大自然基金数量停滞不前。要想解决自然基金数量停滞不前的困境,唯一解决方案就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归根结底,没有人才,什么也做不好,不仅自然基金数量无法增长,就是博士点申报也困难,更别提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8 @! p" J' i/ ^& h( k5 j+ g/ A
高校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西科大需要大力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引进需要钱,需要资源,需要项目。目前唯一可行的路径就是转型军工行业高校,通过军工行业积累资源项目和资金,然后用于人才引进;人才引进增强学校科研能力,助力学校更好的开拓军工资源,形成正循环。学校就会一点点逐渐变好变强。3 p, A6 t7 O7 r* Y$ q5 |
随着人才引进逐步增长,学校师资队伍质量将得到改善,高水平人才资源增加,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新增博士点申报,自然基金数量增长,科技奖项的增加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