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拥有衔玉而生、大起大落、叱咤政商、且富且贵的人生,而如今,面临中信泰富惊人亏损和股民的万般责怪,他不得不抱憾拜别。$ ^3 u/ g/ v, F1 W2 d: x
4月8日,67岁的荣智健引咎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一职,舆论哗然。作为如今荣氏家属的最紧张的代表人物,中信团体的五号人物,荣智健黯然挥别为之奋斗二十年的中信泰富,有无奈,更不舍。
# n @5 M( c5 |& G5 W/ l ~0 W- t" b4 g5 n) [
客岁十月,中信泰富在港交所公告,为了低沉西澳洲铁矿项目面临的货币风险,签署多少杠杆式外汇交易条约而导致亏损。根据中信泰富克日发布的2008年业绩,中信泰富2008整年因此条约直接带来税后亏损146.32亿元港币。业绩巨亏、股价大跌、股民责怪、司法参与,只管荣智健仍体现本身对条约“不知情”,但辞职成为他不得不给出的交接。& T1 X& z1 Z7 @& `5 F, C3 [
0 O# Z& _8 m& W2 S3 P c# W' C
4月11日,正在泰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集会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会上答复中信泰富有关题目时体现:“在弄清毕竟做出处理惩罚后,要认真罗致辅导。包罗策划理念、策划方向、管理水平和增强羁系等方面,都有不少辅导值得罗致。”
+ I% Q8 h9 F* d
9 x( d7 n2 a/ v4 c 亏在“不听老人言”! J0 J" b# a' p. a( N: C: ?
- D f [" i" r
如今追念半年前,荣智健针对因投资金融衍生品巨亏的那番“20年来公司从来没发生过这种事……以后会只管重新振作,要担当辅导”的亮相显然有些惨白无力。7 ?- d! c4 F2 ]! D
% H( i0 {9 W" c6 r* y
那么荣智健做错了吗?在一些人看来,签署累计期权(Accumulator)式的杠杆式外汇交易条约,只是中信泰富将来宏伟战略中的一次“失误”,只是这次赔大了。但倘若说中信泰富巨亏是偶然事故,且荣智健对此无责,就显得有些不客观。中信泰富在“策划理念、策划方向、管理水平和增强羁系等方面”的缺失确实值得深思。' V8 v7 B( T* `. b- d4 m
a1 h' ?1 M1 c j. Y* | N 祸端大概要追溯到几年前。早在2006年,荣智健曾预测了中信泰富的三大主业务务:钢铁、航空、地产。在荣智健看来,将来几年中信泰富将把钢铁业务作为紧张增长动力的核心业务,而航空、地产成为了“守成”式的一样平常营收业务。3 o& E) d1 H L
% O5 @7 E8 i% Q8 i& l 为了拓展这一个“核心业务”,中信泰富曾先后收购了本地三家龙头特钢企业。2008年中信泰富整年特种钢业务净利润大幅提升68%,红利达28.44亿港元,成为对中信泰富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毫无疑问,这体现了荣智健在挑选行业上的睿智。
: o" l6 ]8 B% W* T; P/ T* }: c
# i6 q% n& v8 q6 j+ U2 A 然而,荣智健似乎忽视了一个最为根本的投资原则:多元化投资要依照分散性原则。中信泰富的主业中的钢铁、航空、电力、地产,都是强周期性行业,这意味着在经济处于上升周期,其业务就可以大概得到超额回报,然后一旦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增长乏力,以致出现亏损的毛病就很容易显现。
9 H! D4 m! Y3 {
$ u1 ?3 b8 A& \3 P% G. C( k 在此轮环球经济增长周期中,铁矿石代价节节攀升,于是,摆在荣智健面前的是怎样才气对冲资本代价攀升给利润带来的巨大腐蚀。就在此时,投资银行开始摩拳擦掌,向雷同中信泰富如许的“目标客户”保举所谓高杠杆“金融衍生工具”产物,来规避“澳元不绝升值”所导致的铁矿石代价不绝攀升的资本风险。% Y2 J) [ t$ t1 J! U* A. F
& I5 O( [/ }; z( L: e4 }
在投资银行口中千好万好的一种名为累计期权(Accumulator)的金融衍生产物终极让中信泰富体无完肤。该产物多由投资银行出售给高端客户,在合约签署的年限内,客户可以恒定代价连续购入外汇,出于对将来铁矿石代价上升和澳元不绝升值的担心,中信泰富选择了澳元作为交易产物,但也正因只思量了对升值的担心,这笔条约并未思量干系货币贬值而设定止损金额,从而为日后的无穷量亏损埋下祸端。毕竟上在中信泰富事故之前,累计期权由于高风险在业内已经申明散乱,并得到了“I kill you later”(我早晚灭了你)的外号。1 E, B7 U+ z8 Z: B' H# c. r
9 l9 e, w. r+ { 但在荣智健看来,中信泰富巨亏并非孤例,而只是浩繁不幸者中最不幸者。他曾坦言:“我不以为买这种产物的只有中信泰富一家。比年来,许多中国公司去国外收购矿产和能源资产,尤其是在澳大利亚。但大宗商品代价的大幅上扬和澳元在前一阶段一起走高使得他们简直有对冲风险的须要。”
/ k2 z u( a$ H5 x4 V. W4 C: @6 V( {4 ]% D5 h0 o; k
现如今看来,中信泰富由于“谋利”金融衍生品遭受云云大的丧失,致使荣智健“非范例谢幕”恰恰是印证了其曾祖父荣熙泰那句“固守妥当、审慎行事、决不谋利”的训诫是多么具有远见卓识。
& h6 M/ e0 T/ F+ \+ t# `; Y
- o$ N1 w5 ]7 {9 i6 w7 r; ~ 二十年风光远去
* w2 l0 t' e+ `5 V& j
9 `0 c' b2 c7 c/ F1 L 自荣熙泰以降,历经荣德生、荣宗敬兄弟兴业,荣毅仁维系,荣智健已经是近代荣氏家属第四代了。本年1月,《荣氏宗谱·梁溪卷》举行了颁谱庆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的录入显得浓墨重彩。耐人寻味的是,正当颁谱庆典之时,正是荣智健被中信泰富巨亏案弄得焦头烂额,备受各方压力担当司法观察之际。$ J3 Z f9 Q; x/ L/ i1 F
- ]7 d v; \! x8 P) c5 _ o 不可否认的是,近代荣氏家属的运气映射出中国现当代汗青和民族工贸易的沿革。而荣毅仁、荣智健父子的大胆决定更是改变了汗青。
u) l! {: {+ Q2 A6 M4 F% j4 R- L, Y) O6 S4 `. @
改革开放初期,被陈毅称为“赤色资源家”的荣毅仁向邓小平提交了《发起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开端意见》,在邓小平的应允之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今中信团体的前身)成为了直属国务院的投资机构,成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而这也是中国日后建立一系列“窗口公司”的发端。
: c' n+ G% D# v( O! g! g ]+ v0 c, S8 [) ?4 B) [# t* X" ~
而在当时,作为中信团体全资子公司的中信香港成为中央政府在香港的多家“窗口公司”之一。1986年荣智健参加中信香港,被香港媒体视为中信团体在香港的政商操盘手。
( i+ O& f9 h4 T9 y
! j# U$ n( c. l) O+ q1 G+ z7 K% ^$ v3 h5 e 果不其然,1987年之后,荣智健从中信团体那里得到了人事权和策划权,而中信团体给予荣智健富足的资金支持,使其顺遂地从国泰航空、港龙航空、香港电信、泰富发展购入股份。中信泰富公司诞生,荣智健期间开启。直到1996年,荣智健向中信团体董事长王军提出了管理层收购的要求,使荣智健为首的中信泰富管理层得到了25%的股权,而荣氏也一跃成为中信泰富第二大股东。
$ @7 L# T; ]- g9 o8 [) X* ?
/ H$ w& Q. @ S1 r8 q 1993年,荣毅仁固然因当选国家副主席而辞去中信董事长,但其对中信团体的影响力仍然很大,这也使得中信泰富在20世纪90年代所发挥的意义并不但仅是中信团体在香港的融资和收购平台,其对香港回归之前稳固香港贩子感情、保持中央政策通达、资助港商在本地投资都起到了无可替换的汗青作用。+ u+ x6 W& D5 Q+ X3 U$ ]- y
7 q# n `1 f! ] 进入21世纪之后,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本地公司在香港上市得到大量资金,国内资金以致出现了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香港、澳门回归,中信泰富的“政府配景”日渐淡化,因而包罗中信香港在内的许多“窗口公司”的作用和“亦官亦商”的身份日渐丧失。
4 p3 M& E- i8 O) y
. i* }& I9 B( u% i$ Z' ] 这让中信泰富的公司越来越成为纯粹的贸易公司。不外,在这次危急中,中信团体依然脱手护盘——公布负担中信泰富凌驾10亿美元的债务,这也客观上稀释了荣智健在中信泰富的股份至11.5%。中信团体“二把手”常振明从团体空降中信泰富,也将有利于中信泰富规复元气。但由于外汇交易条约未设止损金额,这笔交易终极会让中信泰富赔到什么水平依然要看美元对澳元外汇走势而定,终极答案会在2010年10月得出。
) e+ ?0 w2 T1 A% n
3 N- v4 p& `* z* Q 法不容情
& m5 U9 Z6 [. b& r7 z, k5 W. E* k/ k' u; `
司法的参与也让荣智健的前程运气成谜。客岁10月23日,香港证监会以及香港生意业务所公布对中信泰富举行观察。缘故因由是同年9月7日,中信泰富董事会即已获悉该公司投资外汇生意业务,变成百亿亏损,却在9月9日的一份公函中称,“公司的财政或生意业务状态没有出现庞大倒霉改变”,而直到2008年10月20日,该公司才正式对外坦诚丧失。此举涉嫌延长披露、非法报告,违反香港证监法规。. h( Y& l# `* B S( L+ \
- Z$ n. Y3 l N* U: `0 n 本年1月局面进一步升级,中信泰富称,香港证监会确认对公司睁开正式观察,当中涉及17名董事。包罗主席荣智健、其宗子荣明杰及团体董事总司理范鸿龄,以及七位实行董事和七位非实行董事。
) x. F# ` P; Y( T# T. P& k: K5 c% ^4 g9 j- I
毕竟上,在中信泰富巨亏事故之后,香港媒体对于中央政府和中信团体将采取什么步调救济中信泰富,是否会司法干预中信泰富的有关传言不绝。
. Y: @3 {, B6 `7 @8 r" ~9 M& M0 O7 q& h: o& v1 }: ?3 z
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泰国第一次明白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中信泰富巨亏事故的态度:“中信泰富发生的题目,要根据香港特殊行政区的法律和金融羁系的法规来举行处理惩罚,本地和其他各个方面都不要干预。”3 A. a4 M$ Q0 O: U" U
V/ j# a2 |0 z/ |+ Y
荣智健黯然挥别中信泰富,司法进一步参与观察,会给荣智健的人生写上怎样一笔,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 N2 U: M9 V( X$ F
! T+ f3 J5 K, m% \ “中信泰富事故”回首& c9 @5 ^- j2 `7 U
1 ^, [/ C7 z# m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红利预警,初次披露持有凌驾百亿澳元的累计期权,并称早在9月已经察觉其埋伏风险。同时体现,中信团体同意为中信泰富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主席荣智健称对有关投资决定不知情。
0 O8 B( g8 Z: {7 X' ~+ U d- ~0 i$ T, Q$ |7 x* B5 v3 F
2008年10月22日,因中信泰富涉嫌延长披露、非法报告,香港证监会确认对其睁开观察。
# N B8 O; c( _5 L
* p6 p3 o: j2 m. K0 b$ g2 j 2008年11月12日,中信团体吸收中信泰富持有的57亿澳元合约。' X2 S ?5 F+ Q; i
3 S/ |$ C' R' n 2008年12月24日,香港贸易罪案观察科查抄中信泰富总部取证。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度业绩,其净利润亏损126.62亿元,此中澳元累计期权合约亏损146.32亿元。中信泰富发布公告,董事局主席荣智健、董事总司理范鸿龄等17名董事受到香港证监会观察。) r: ]2 ^/ ]% M: h, O
# n% V5 R, }8 o6 y5 \2 W 中信团体利用备换权,将116.25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兑换成中信泰富股份,连同同等办法人士,持股量增至70.46%。
) Z# m g4 X4 Y0 P# A) k$ Q7 u% f+ E& J4 b
2009年1月2日,香港贸易罪案观察科查抄中信泰富总部取证。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度业绩,其净利润亏损126.62亿元,此中澳元累计期权合约亏损146.32亿元。中信泰富发布公告,董事局主席荣智健、董事总司理范鸿龄等17名董事受到香港证监会观察。) z. L5 G$ o; P/ J
2 F ^ I0 q4 K) K) W: N" ?$ ?
2009年3月25日,香港贸易罪案观察科查抄中信泰富总部取证。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度业绩,其净利润亏损126.62亿元,此中澳元累计期权合约亏损146.32亿元。$ V8 ?4 l% i/ E- S0 }5 S) v
1 @& Y1 ]) {4 r: t- ]
2009年4月3日,香港贸易罪案观察科查抄中信泰富总部取证。6 p. K! @. W( _2 b. ]$ J* M; m5 Y
" I0 |$ o6 _2 ~0 ]: x& P
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荣智健已正式辞去中信泰富董事及主席职务。, V2 T1 I0 t' n5 k5 J$ I* g
8 U$ D: M! C; s) [& S( H# l2 C 荣氏家属百年兴业史
! E" ]& q7 g) V& O. L$ P
4 N7 w3 ?. S7 n4 m$ v 荣熙泰:1849出生于无锡荣巷,幼年即赴上海做铁店学徒,后被保举到清政府广东三水河口厘金局,徐徐迁升至总账。老年在上海开办广生银号。留有遗训:“固守妥当、审慎行事 、绝不谋利”。
; C/ B9 a7 p* M+ {& I: ~/ C5 S% r" f, H2 }9 a. ^& l; q) y' i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荣熙泰之子,从前跟随父亲策划银号,从1901年起,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开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申新纺织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日本侵华后,荣氏家属财产遭到重创,荣宗敬避居香港,1938年病逝;荣德生服从上海,与日伪周旋维持财产。抗克服利后,荣德生多次遭军统特务绑架,被打单大量美金。新中国建立后留居大陆,曾任天下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务,1952年在无锡病逝。
S O2 N6 k& r4 \# l2 C" z+ l5 m7 ]! j- g' @, Y) X( S+ u
荣毅仁:荣德生之子,大学毕业后即到场管理荣氏家属财产,先后在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任助理、司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银行董事、司理,徐徐成为荣氏二十多个家属企业的代表。新中国建立后留居大陆。1950年后,历任申新纺织公司总管理处总司理、恒大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面粉工业同业公会主委、华东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在1956年天下经济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带头将本身的私营企业交给政府,1957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收支口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国清静同一促进会会长。1978年任第五届天下政协副主席。1979年受邓小平委托,开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任董事长兼总司理,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1993年出任国家副主席。2005年逝于北京。% Y G2 S7 n$ \" T+ s, A7 c
6 c% Q! F( G+ N9 k8 L6 }& h. } 荣智健:荣毅仁之子。大学毕业后曾在电力体系工作。1978年赴香港开办电子工厂,厥后先后投资创投、软件公司,均大获乐成。1986年加盟中信香港公司,任副董事长兼总司理,先后主持了对国泰航空(9.03,-0.22,-2.38%)、港龙航空、香港电讯等闻名企业的股权收购。1990年,荣智健完成对香港上市公司泰富发展的收购,之后创建中信泰富。2009年,因中信泰富购买澳元外汇衍生品导致严峻亏损,荣智健辞去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