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毛晓峰,这颗冉冉升起的金融界新星,光辉人生忽然在1月29日嘎然而止急速滑落。: v+ E8 c1 [. ^% {; V' B; R' u
6 X1 F) F7 I- O
毛身上有多重标签,从学霸神童“毛主席”到团中心新星,再到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深造,在30岁弃政从商之前,毛的人生可谓天子骄子,闪耀之极。
( P K8 q, T' G9 K3 A9 F7 ]3 _0 o
( P/ P. b B2 Q2002年,三十而立的毛晓峰做出弃政从商的人生决定,至今看来,仍旧值得敬佩。谁能想象在国退民进的大期间,30岁的政坛精英却毅然投奔商海,更何况还是在在团权势最强劲的年代?这本来是一条不走寻常路的突围,而今却也殊途同归,败在中国的政商与显贵资源体制之下,成为政商同盟的新捐躯品,逃走不了政商勾连与倾轧的宿命。! Y9 _& a# X! c( J4 R) H& H% [* U
- _0 j+ T7 o; s) v$ R
毛并非孤例。
, x4 d% ]6 U- e9 T, L/ P& N) r. ~1 v' F. _3 F+ t8 {
自市场经济风靡天朝,金融权势崛起以来,体制内金融精英的运气从来逃不脱政经轮番的汗青周期,十年前,上一轮政经更迭,倒下的是朱小华、王雪冰、张恩照,而这一轮,毛晓峰大概只是个开头。。。
; _8 L: V) p0 j! \3 ^, }6 Z9 ?2 F3 G0 ?: J5 M7 b Y
朱小华和王雪冰,曾经是中国金融体制最早看天下的第一批精英。年轻期间的王雪冰更有华尔街天才生意业务员美誉,中行纽约分行任上的干练表现曾赢得西欧金融精英圈的极赏。说句公道话,上一轮国有银行股改海潮,中行是先驱,而王雪冰则是中行股改的操盘者。王的功过难评,这大概也是百年中行史最难写就的段落之一。; [! m; y; b" w8 g0 W
6 j+ Q+ y; f; D, N7 V2 |1 A2 B毛晓峰的团P和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双重被页粳本是新期间中国银行家惆怅的两大硬件素质:本土配景和天下眼光,惋惜宏图未展,便已黯然。- |. q1 u* i: Q0 n8 F
( [& u6 e9 D# T7 Z; U- Z6 C一句话,当代中国无法诞生银行家。这是国家资源与扭曲政商体系下的一定效果。# m. {3 r6 i. b" \. v' O( [
" h- l4 C2 ?8 i) ]6 u已往十年,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一度是中国最为乐成的两家银行。在董文标的领导下,民生以股东民营化为特色,在股东、管理层和社会之间寻求均衡与管理,让人看到了中国银行股权“私有化”改革和市场化的效果和力气,现在统统嘎然而止。各人一夜惊醒,原来所谓的均衡很脆弱,现在门口站着一位蛮横人,带着剧烈的显贵资源特色的安邦现在正在虎视眈眈。
! t6 c* S3 l+ I' y9 F1 C4 I
2 c9 j8 r! \5 u) \8 N* x, Z$ h; U这是毛晓峰无法预料的现在与未来,也是董文标无法预料的现在与未来,不知此时已经二次创业的董文标怎样作想?1 G" Q% z6 ~8 y' x
+ e0 j$ q+ F2 q* c. \' [可以想象,未来的民生银行,将完完全全差别于现在的容貌。十年树行,敌不外资源一夜颠覆;改朝换代,人要变,游戏规则也在变。/ y. P. r6 ]( \5 F4 @9 _: ^
8 x. e+ y2 W$ |% l! k未来十年,我仍旧不看好中国的银行业,陈旧的体制与低效的构造架构无法应对经济下行和新金融革命的双重打击,扭曲的政商逻辑更是如蛆附骨,正在耗光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一点点红利,旧体制不死,无法涅槃。
! T" ^: B3 {5 s! y" [7 X- F5 T
" G( G8 {' b2 t7 N$ ]' d中国未来也不大概诞生银行家了。在政治逻辑、商业逻辑和资源逻辑三大力气之间,寻求腾挪空间,体制内的银行家空间频频紧缩,太狭仄;光荣的是,我们也看到体制内的精英正在纷纷出走,以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巨头为新金融业态提供了某种大概性,但是他们能否敌得过强盛的政商同盟,仍旧未可知。) Y+ s: g8 R( E7 K6 w4 Y
2 C: h+ P; K& ]9 N9 n
曾经毅然放弃从政进入商业的毛晓峰终极没有敌过无处不在的政商逻辑,现在,现在投奔新金融怒海的新一代体制精英,未来能逃走这个宿命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