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新手入门] 掘金分红股 “个性化”辟门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9 1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  一些经验丰盛的老股友在操作过程中,总会拓展思维、另辟门路,往寻找新的获利模式。好比经过介入“分红股”的操作,进而到达分享上市公司利润特别是现金盈利的目标,即是此中行之有用的获利模式之一。
, d! |  s- Z. B2 m0 t* ~
: N- @! t8 M4 W3 G, |  所谓“分红股”,是指将昔时的收益在按划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公益金等项目后,按股票份额的必定比例付出给投资者盈利的上市公司。介入“分红股”操作的最大利益在于,无论大盘如何升沉,个股怎么样波动,只要上市公司获得利润、实时分派,一般情形下投资者都能获得因公司盈利而带来的盈利收益。; k, {0 p8 \# G/ H7 L# L, O; F
: r( f4 R4 _8 `5 N* `
  操作前做好作业
& n' o( j; p! U, j) z; L7 h" X+ t9 ]. }
  通俗投资者在介入“分红股”操作前,需对相关上市公司进行需要的分析研讨,重要包含三个方面:+ k+ U  Z, H% {# J; |: \% l1 A

& [' a6 P/ E: L0 _& x$ C6 A3 y  一是依据以往公司分红的挂号日推算本次分红的大要实行日期。以大秦铁路为例,本年4月27日,依据公司董事会决定通知布告,大秦铁路推出了2011年期末拟以总股本为基数,每10股派3.9元(含税,下同)的分红预案。此时,对于熟悉大秦铁路,又想介入公司分红的投资者来说,就可依据以往公司分红的挂号日推算本次分红的大要实行日期。( i4 N# q& P9 s/ U7 n( C

9 X, t+ o7 j* q  x  二是依据挂号日之前5个交易日股价涨跌及与上证指数比较判断挂号日前5个交易日是否买进。判定方式如下:分别盘算出某股票前5年分红挂号日之前5个交易日股价涨跌幅,并与上证指数同期涨跌幅作一比较,看其走势是强于大盘仍是弱于大盘。
; [  ?# I: ~$ w. j; g) B, X* X; `6 u, E: u, D" w9 }
  值得一提的是,在察看比较时,不仅要看5年时间的相对值,更要看在此时代的相对值——成长趋势,并以此作为交易决策计划的重要根据。若能均匀跑赢大盘,且成长趋势渐强,就可考虑买进;反之,即使均匀跑赢大盘,但成长趋势渐弱,则同样不宜买进。0 p6 S( I0 _9 R/ ?6 I8 M( z0 ^1 a4 h2 D
6 b" E1 p6 p/ R! s1 O
  三是依据除息日之后5个交易日股价涨跌及与上证指数比较判断除息日后5个交易日是否持股。对于挂号日之前5个交易日已经买进,介入了分红操作的投资者来说,接下来还须考虑除息日后5个交易日是否持股的问题,而此中的重要根据即是曩昔5年除息日之后,5个交易日股价涨跌及与上证指数的比较后果。判定方式如下:分别盘算出某股票前5年分红除息日之后5个交易日股价涨跌幅,并与上证指数同期涨跌幅作一比较,看其走势是强于大盘仍是弱于大盘。. z; x* ~' @. n& @7 x) c! m% z

8 K5 @! B* {, e. t% H1 S/ X8 b  当然,以上分析研讨方式只合适某类特定股票,如在分析研讨A股票的基本上实用于A股票,分析研讨B股票的基本上实用于B股票,投资者在对不同上市公司作出是否介入分红操作时,须对相关公司进行专门分析。在此基本上再做“个性化”操作决策计划,不该陈旧见解甚至张冠李戴。, C) a2 r) W; r( j4 {

( N( c% g9 C8 J5 L1 s  三类“个性化”操作
. s9 `& E8 V) M, _6 \, y( k5 v( x: t/ a2 e( C# K  J7 _8 c
  分析研讨的目标在于操作决策计划。相对不同的投资者来说,即使面临统一上市公司,作了统一分析研讨,也应从各自现实动身,制订出合适自身、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操作计划。此中,可供参考的操作计划重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B* c) ]3 J8 X1 `' ?& g

% F# }& Z9 t0 _0 I2 o2 d  A计划——“短差计划”。即只应用“分红股”存在的潜伏获利机遇,现实并不介入公司分红,只博取此中“短差机遇”的操作计划。具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依据某一股票曩昔5年挂号日前5个交易日股价涨跌及与上证指数比较后果,判断是否于挂号日前5个交易日进行买进操作,以便赚取“短差收益”。总的原则是,如走势显明强于大盘,可考虑恰当买进,博取“短差收益”,不然不宜买进。二是依据除息日之后5个交易日股价涨跌及与上证指数比较后果,判断除息日后5个交易日是否持股,赚取“短差收益”。原则同上,如走势强于大盘,可考虑持续持股,不然不宜持有。
6 I+ Q6 Y6 i2 ?% [% R. D' i
6 D! V3 K- Y" A# K9 H  在操作层面,一旦发现相关股票存在“短差机遇”,即可制订具体的“短差计划”,凡是选择在“分红股”挂号日前5个交易日表现弱于大盘(意味着将来涨升空间较大)的情形下,在“分红股”回调过程平分批适量买进,并在以下三种情形下择机卖出:一是获利5%(或10%)以上,二是跑赢指数5个百分点(或10个百分点)以上,三是若在挂号日收盘价卖出能确保不亏的条件下。
  x$ z" V7 K6 Y! v. I. e
& r+ h/ W; M3 R. w  B计划——“分红计划”。在没有出现前两种卖出的情况,且按挂号日收盘价卖出将造成吃亏的情形下,即可制订介入分红的操作计划,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介入分红;二是除息后择机获利卖出。对于后者,须以除息后的价钱为准,此时的保本价(除息后的卖出价高于除息前的买进价),现实上是获利价,由于已介入公司分红,取得了分红收益。/ ~0 X! h' M# d
: i  @3 p: m- x0 [; w" x. C8 g
  C计划——“反转展转计划”。在上述卖出情况均未出现,又不想介入公司分红的情形下,介入“分红股”的操作还有一种方法,这就是“反转展转交易”——相对之前的交易进行的反向操作。这种操作的条件是,在介入“分红股”操作前,须对之前的操作进行梳理。当之前卖出的股票出现分红机遇,时值又比那时卖出价低,出现正差接回机遇,此时即可制订“反转展转计划”,进行正差接回操作。接回之后,既可按上述方式处置,又可进行高抛低吸操作,还可选择长线持股,由于操作像这样的“分红股”针对的不仅是“之后”股价的走向,还包含针对“之前”的操作。从这点上看,无论“分红股”涨仍是跌,投资者的操作都能“确保”是准确操作。
2 x0 @4 M" z  u- ]4 s$ ]' v5 q: y% Z3 a/ M1 \; H  N
  股息盈利税影响" V& V1 Y9 B6 ?
- W" r1 m" j4 ^, q% s
  之所以要从不同投资者主体的各自现实动身,制订出“个性化”操作计划,重要是鉴于股市走势的不判断性。是以,在介入“分红股”的操作中必定要有两手准备,既包含行情走势与预期一致的计划准备,也包含与预期相反的具体盘算,操作中既要控制仓位,又要分批交易。只有像这样,才能在顺势操作中取得“正收益”,在逆向交易中进行“补操作”,这是介入“分红股”操作的一大条件,必需始终意识到。/ q) y) G$ K# S. q  d. v  V6 ~

% N+ d0 y5 H) j: F' w) m) q9 m# I  投资者在介入“分红股”操作中,须留意新近出台的股息盈利税差异化征收政策——将本来的非论持股时间是非同一进行固定式征税,改为依照持股时间是非进行差异化征税——对投资收益和现实操作带来的影响。股息盈利税差异化征收政策重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持股超过1年的,税负为5%;二是持股1个月至1年的,税负为10%;三是持股1个月以内的,税负为20%。
7 ]; q1 B9 L1 F4 e* d% ~# z  _9 H0 W' {  X$ f/ O; [0 `7 H
  现实介入“分红股”操作时,须依据持股时间是非,联合各方面因素综合定夺,重点把握以下三个“个性化原则”:一是假如持股时间较短——少于1个月,在无特别情形下,以不介入分红为宜。当然,个体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出现持续大涨的股票除外;二是假如持股时间适中——在1个月至1年之间,与本来一样即可;三是假如持股时间较长——超过1年,尽量选择分红,此时虽要除息且有税负,但究竟比本来削减一半税负。在划一前提下,此刻介入分红税负要比本来低50%,是以介入“分红股”操作的盈利概率也将随之增加。
% j) t1 \0 y$ ]
. A, S/ D% l* X, Q7 {3 E' J[ 本帖最后由 只理解一点 于 2014-12-24 09:07 编纂 ]股票论坛 www.simu001.cn【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
http://www.simu001.cn/x1944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23: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低调,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0 02:50 , Processed in 0.58347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