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讲“戒淫”的,即持“不邪淫”戒。3 G0 q" s2 s2 u3 y. d& t7 q4 }7 B
也就是说,“戒淫”这一条,不管是在家还是出家,都是需要持守的,没有例外,就算是后来讲的“在家居士”可以“正淫”,其实也不是究竟。
$ p% A3 O7 }4 F: X! \) Q佛像
$ v" ~/ m/ J7 L" B6 Z+ `因为无论是“邪淫”和“正淫”,其本质都是淫,有“淫”也就是意味着欲望还没有断,至少是断得不够彻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断灭一切欲望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正淫”还是“邪淫”,也都会完全断掉。. b7 d" }; |5 R! y
因此,断灭欲望,其实也是佛教徒需要“戒淫”的根本原因之一。
: P7 U$ h% B- j5 R& l: A" z: `为什么如此说呢?* b3 a. ~9 E: ~& K B
因为“戒淫”确实有很多好处,只是很多人戒不了,才误认为“戒淫”的本身就是苦或是需要经历过很多苦才可以戒掉,换句话说,正是因为那些人坚持不了,才导致人们对于“戒淫”这行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m% C9 q7 {& C8 L( t( n
那么,“戒淫”的好处是什么呢?
1 G' I. K4 J6 T' D就个人的理解,真能够“戒淫”的话,至少会有以下这几点好处,即:
- G- m9 M6 `) E$ v一、“戒淫”成功后,一切淫念也就会主动地消除了,以至于不会再有各种淫乱的行为产生,而其它的恶习也将随之慢慢地改掉,最终不会再有各种所执,这样的话也就顺利的回归到正路上。5 t* R& T' B% x; s! K
印光大师也曾说过“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任何事情,若是以行善为出发点,自然就会心地清净,思维清晰,身体会越来越好,渐渐的身上长养一团浩然正气,福德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 ]- O0 p* H1 M+ n/ q F7 P5 C/ ^
二、“戒淫”对身体来说,是百利无一害的,也就是说,“戒淫”能够保持健康、延长寿命,积蓄能量。
+ O, r; `0 G! C, s+ ?) N古人说得好:“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上炎,而可以下交于肾。水火能获调剂,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灭。这就叫善调身心,不用药而可使疾病霍然痊愈。”+ ], P3 b9 U* \
尤其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戒淫”其实是很好的补药,只是这个补药性缓,起效比较慢,也就是说,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好处。! E$ f+ r$ R3 g+ u" ~' {( _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往往都会坚持不下,也就是坚持一阵子,看不到希望也就是自然的放弃了,没办法,人性本如此,就算是佛也无可奈何。
4 t' J# I) t5 _, w a: G三、对于追求事功的人来说,“戒淫”其实就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因为“戒淫”能增长智慧,提高记忆力,保持旺盛的精力。
3 u. |* p* O5 T( b, o0 b! B曾国藩有句名言:事业看精神。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精 力密切相关。
" C- M. V* ?' a/ h6 G5 z1 ]: c而邪淫本身却是最费神伤精的,而这其实也是邪***不易成功的原因之一。2 t" F; W( ~* u! w
换句话说,一个邪淫的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身体差、精力差、定力差,不稳定、缺乏有效的判断能力,这样的人,又能有多大的成就呢?" q& R$ U* Y3 ^# ~
所以,曾国藩的话,所言非虚。/ |/ z6 J9 F* L5 C
四、对于普通人而言,真正的愉快并不是暂时的享乐,而是处于持久的愉快之中。- u- X2 k1 j4 [" a& ?& \
因此,“戒淫”才是人们内心平和喜悦的关键。也就是说,邪淫的本质是负面的、也是肮脏的。佛说众生皆深处苦海,其真正的原因就是众生皆处于邪淫之中,而无法获得真正的的解脱和自在。2 L4 I5 W* T* ^; t D0 s! p
所以,“戒淫”,也就是克制淫欲,不但有利于消除无明,趋向解脱,也能使人坚定、乐观,有信心、有毅力。换句话说,一个人唯有“戒淫”之后,即通过修心修德之后,才有可能达到至善的圆满境界。相反,在色欲或邪淫之中永远是有需求的,而需求无法满足,其实就是众生苦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