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刘纪鹏:《财经》杂志和女痞子胡舒立,悠着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0: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月一日愚人节,中国股市跌到了3300点。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股市跌幅高达45%,是在阑珊中痛楚挣扎的美国股市2.6倍之多。无论是中国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国上市公司效益的大幅进步,都无法为这场暴跌提供依据。由于他已超出了正常颠簸和理性之外。人们恐慌、人们渺茫、人们彷徨。+ m' p% m# a% C5 ^) }
    值此股市发展的关键时候,愚人节出书的《财经》杂志登载了主编胡舒立《何须讳言不救市》的文章,副标题是:股市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文中三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 V' V5 t( h/ E* a! Q: S! n    其一,“中国证监会一位高层人士先是坦然体现,羁系层不会饰演‘救市脚色’;越日却又告急否认,坚称从未说过‘不救市’,并责怪‘记者瞎写’。”言外之意是对那位高层人士改口极为不满。“该不应救市”且放在一边不说,究竟是:无论是证监会消息处还是媒体界的朋侪都说,那真的不是老范“原说”,而是“推测”,人家显着没说,偏要写一篇《何须讳言不救市》的假说,这就是胡舒立的风格。
  U  M! l. K) @( i6 z    其二,对美国次贷危急以来,美国当局一系列的救市政策,胡主编竟说“不是针对股市的,就不是救市政策”。这是知识标题,不值得驳倒。标题是,胡文竟大批“有些媒体冠之以‘救市’已是草率,倘市场专业人士以致羁系者悬想其‘救市主’动机,夸大其效果,就是纯粹的颠倒好坏了。”固然这里的媒体起首是美国的媒体了。滑天下之大稽。美国次贷危急以来,美联储以短期贷款拍卖方式向金融体系提供2000亿美元,再向摩根大通提供300亿美金收购贝尔斯登以及联邦当局和各州当局接纳的一系列降息、减税的救市政策,不是救市又是什么呢?请你编出个不是“颠倒好坏”的词来。
, @8 V* I; f- B# \1 b  B# u7 \    其三,对中国股市的用词更是刻薄刻薄。在此,谨把该文倒数第一段一字不漏地缮写如下:“当前,‘救市说’肆无顾忌,传言四起,相称一部分引领者着实都是浸淫市场多年的老手,对于所谓救市的效果心知肚明。其之以是用‘亿万股民长处’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要挟救市,热衷传言,无非是操持在行情短期颠簸中渔一己之私利。管理层对此应洞悉,广大投资者亦当高度警觉、岑寂待之。”此段中关于“‘救市说’者中相称一部分引领者着实都是‘浸淫’市场的多年老手”给我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如果说这是流氓的语言,那是我一人之私见;如果说这是下游语言,我想除一人之外,没有人差异意。着实,你可以把这些“浸淫市场的多年老手”的名单逐一列出来,然后登在《财经》上,既可把救市的人打倒,又可给《财经》找卖点,固然,在列之前,最好先听一听《财经》的主理单位――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计划中心(联办)的向导的意见。; q  R7 U4 z0 X% d! b* X9 K

4 e& G- K, Y0 o& [( w8 L" c5 B: u; x$ u9 {3 i8 E
    如果说上述是对这篇文章的意气感言的话,那么我们本日还要从理性的角度举行反思,为什么市场期盼的政策信号迟迟发不出来?一个很紧张的缘故起因是用错了救市这个词,而许多人还没故意识到,陷在“救市还是不救市”的错误命题之中
1 p% X5 [3 d: O: [$ e/ s
( X. I# L4 }. c* f9 W    只管在一个国家经济和股市的危急时候,险些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当局不出来救市。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香港当局在中国当局的支持下直接了局偷袭外洋金融大鳄是救市,本日美国的一系列动作也是救市,危急时候,“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用在个人身上是君子,用在国家身上那是伪君子。
! @7 s( l$ G5 n( b$ P    标题在于,如今面临深沪股市的暴跌,到底是正常的、是功德?还是已经出现了危急,这场危急将直接连带中国经济的危急?在理论上还没有论证清楚,使得向导看禁绝。相称一批经济学家、外国投行人士和媒体以为这是正常的,他们也是那批在2001年以为2230点是不正常的,而1000点是正常的人;本日,他们也同样以为4000点是不正常的,只有到2500点以下才是正常的。而以为中国大陆的股市越低越理性、越低越正常的观点又直接导致我们的决议之手本日的怕涨不怕跌。3 p8 P+ l( Z3 ]9 Q
    如果如今的股市发生了危急这一观点已得到共识,那我们的决议部分无疑也将会像美国和香港当局那样脱手,但如果如今的颠簸是克制了谋利,是功德,包管了本年从紧的钱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克制,包管了本年八月奥运的顺遂召开,那为什么要救市呢?救市只满意了那些赢利不语言,赔钱就让当局救市的投资小人,更何况如许救来救去,政策市何时是了呢。
/ S8 A1 r: L5 _
/ s( N! ]  r! Z0 p    以是,我们本日要正视的是:美国的救市不肯定对,但对美国经济的判定出现了危急则是究竟。而中国的经济如今没有出现危急,就像许小年所说,“没有危急,何来救市?”但标题是中国的股市是否出现了危急?如许危急会连带中国的经济危急,就像我国2001年至2005年那场股市危急连带金融体系危急一样,它逼得我们不得不在商业银行外洋上市和股权分置改革上“背水一战,只能乐成,不能失败”。如果再发生第二次推倒重来,那我们就太被动了。
; o' q9 \4 |1 g* i    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中国股市的这次暴跌是正常的?还好坏正常的?我们以为这种暴跌是不正常的,必须尽快扭转,而扭转的办法并不须要像美国当局那样去救市,只要把客岁5.30打压股市过快增长形成的两个政策即调解印花税的行政本领和加快扩容的市场本领重新调解一下即可,由于如今恐惊股市变为疯牛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这些行政和非行政的政策本领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 W( s% U) m8 z9 D4 E& O) i    以印花税为例,如果是从双边改成单边征收尚有救市猜疑,但如果说我们把它规复到客岁5.30之前则有充实的来由:其一,其时股市是快牛,如今已酿成快熊,作用已发挥,应当调归去。其二,印花税的收入一连两年高出上市公司分红的收入,极不正常。其三,中国的印花税是天下各国股市最高的国家,把他调下来,无论是和国际比力还是和国情比力,无可厚非。显然,这一政策根本就不是救市,而是把客岁克制股市突然提起的印花税率规复到克制之前。/ P7 D; d( ]: e. Q; L0 Z4 Y6 x
    其次,各人提出要控制本年的融资规模和节奏,也是由于客岁股市涨得过高过快,羁系部分不得不接纳了加大IPO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海归股回归等一系列让股市从快牛变慢牛的政策。但如今市场已不是慢牛的标题,而是酿成了快熊的标题,我们让安全保险如许过大过快的融资节奏慢下来,这叫救市吗?这充其量只能叫不再用政策控制的经济本领克制股市了。5 v1 u8 r- U- I5 t3 ^  T
    显然,无论从调回印花税到客岁5.30的程度,还是把客岁以来订定的通过加快扩容、克制过快上涨的政策调解为放慢扩容的规模和速率,以让暴跌的股市休养生息,这要么叫审时度势,要么叫纠偏,绝谈不上救市。正因云云,我的一系列文章从未用过救市这个词,我也不止一次地在研讨会中改正这个词的用法。但我还是被划到了“救市派”的一边。1 E- Q* w. d) {% s' d
    然而,这个时期大量使用了救市语言,“没有危急,何来救市?”“这种下跌,纯属正常。”“赔钱就让当局来救,何时是了?”再加上“浸淫市场多年的老手”兴风作浪,哪一位向导乐意背上政策市的骂名呢?- f0 F/ J1 q; ]/ k5 c, X0 `
. w2 B4 W+ E- j9 G$ }$ F
& v' M3 M% J: D3 Y2 q

9 H: X0 D; S" b    记得2001年下半年,当由外洋顾问给我们提出的“用时价减持国家股挤压股市泡沫,筹集社保基金”的主张被接纳后,加上查银行违规资金入市的导火索,股市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下跌了35%。面临市场的暴跌,2001年10月,中心果断叫停不妥的国家股按时价减持政策后,许小年以为“叫停是当局干预市场,当局将失去信誉,一旦人们熟悉到,当局会在压力下屈服,不管是公道的还是不公道的,他们以后就不会认真对待当局的政策”(见许小年2001年10月20日《证券市场周刊》)。其时的配景和本日非常相似。面临股市高涨,西方哪个国家有效时价减持国家股和抽查银行违规资金入市来挤压股市泡沫的?又有哪个国家一夜之间用大幅度提拔印花税200%来挤压股市泡沫呢?在这些标题上,是先有挤压股市泡沫的行政本领在先,还是无缘无端地在股市正常下跌就让当局来救市,是必须要分清楚的。. Z3 f8 g) t8 m# H/ ?. p+ Q% f
    中国的股民投资人是通情达理的,看一看各人提的各种步伐,说来说去不就是把印花税规复到5.30之前和如今股市已跌下来,尽快公布一下将低落融资规模和节奏,让股市休养生息,让人们有信心。“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让股民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吗?迄今为止有人提让中国当局像美国当局那样投入大量的款子、降息和美国式的减税来救市吗?& a9 ?9 s0 F: B* Q! h; U" {1 j7 R6 ^3 N
    显然,救市这个词是不得当的,被一些人扣上了各种各样的帽子,让我们的高层向导无法明白好坏,以致越来越乱。+ X1 y5 K6 R  X: C! X& d
+ U6 N  ~; c5 T+ ]
" U& x$ l- C5 s* z% t
% Z8 J* L8 P% @6 t: x: [2 S
    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的跌荡升沉始终与对股市怎样发展的理论之争相陪伴。显然,如许的辩说已远远超出文人的学术之争,而是中国股市发展的路径之争,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在推进了30年之后能否借助一个强盛的资源市场在产权和金融两个范畴再创光辉并借助美国经济阑珊实现中国经济崛起的发展之争。& u8 D5 H& E2 S
    着实,从2001年以来,每到关键时候,多空双方的阵营泾渭分明。许小年前几天面临媒体曾经说过,“2001年10月叫停时价减持国家股的政策后,股市止跌了吗?”我要回复的是:“是没止跌,那是由于我们以对价为底子的股权分置改革晚到了三年。”我倒要问的是:“为什么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源市场一下就从漫漫熊途中走了出来?那四年的股灾给中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多大的危害?给中国的股市带来了多大的危害?时价减持变对价改革,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中国股市才赢来了春天。”然而,这个春天又要脱离我们了,我们再也不能忽视对资源市场话语权的争取了。由于同样的根本面,即天还是谁人天,地还是谁人地,中国经济始终快速发展,股市却是差异的了局,令人深思啊。  H8 b( |7 o6 O1 z

* l; i+ O$ f" Q4 `9 ]* R    我们可以看一看《财经》杂志从2001年以来的体现。在时价减持国家股还是对价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上,《财经》杂志始终站在照搬照抄的规范派一边,对推倒重来和股市赌场论大褒,对实事求是的国情派和股权分置改革大贬,无论是2001年下半年对国家股减持的争论,还是对2005年下半年对价的股权分置改革的批评,《财经》杂志都是态度刚强、旌旗光显地站在那些鄙视中国改革过于夸大国情的海归、外洋一边,成为这一派学者最紧张的理论和宣传阵地。' [" N* X% \3 Y
2 o9 d0 E) W' |7 T: q* G) {% K* U
    本日,中国股市又到了关键时候,理论界对“中国股市何去何从”“唱多还是唱空”两种观点的锋利对立,以及经济学家的理论对上可影响决议者之手,对下则通过媒体可影响投资人之手的特别职位,昨天中心电视台二套《对话》栏目组给我打电话,说渴望股市多空双方睁开一场讨论,由《对话》节目构造,并十二分诚挚地约请我能加入。我对他们的回复有两个,一是我渴望由陈伟鸿来主持,二是只要许小年、胡舒立、谢国忠三个当中一个能来,我就加入,最好是三个一起来。我以为各人睁开一次公开的讨论是可以的,特别是《对话》如许的节目来构造。
  B9 h. f6 W6 {( o$ k; c% g    着实,前几天应搜狐网之邀,渴望我和谢国忠老师搞一次讨论,但被小谢拒绝了。在此,我想重新提出以下几个论题,各人举行讨论。- F' |+ S! l. t( {
    一、美国经济的阑珊,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是时机还是劫难?1 Y3 o; V8 X! P
    二、怎样对待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和4000点的中国股市?8 V$ b# g/ o0 s) ?& n+ k& C
    三、经济阑珊中的美国股市及上市公司与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代价评判尺度是否同一?7 A5 T% C' H( w; j8 k* _
    四、怎样对待美国当局的救市和中国当局的不救市?* Z" Y' D" }4 l) K% G2 R* H
    五、怎样对待港币与美元挂钩,而经济与股市则重要靠大陆支持的香港,紧随美国经济阑珊被外国投行直接操控且不绝走低的H股拖带大陆A股不绝下行的走势?9 m% e, o3 D  I! I% Y
    固然,如果另一方的朋侪有更好的标题,我也愿担当。
! ~& [- A/ y2 j, J9 T8 T* w1 t" W' k- g+ X0 M7 g: t6 \" ~8 c2 O
# U% P/ D' A3 ]. k" q( Q! y2 ^
五、跋文8 Z4 e* f& T6 J6 w* \! @
    将此文定为《财经杂志 悠着点》着实是早在五年从前我就写了一篇如许标题标文章。过后,我先把这篇文章寄给了胡舒立主编,渴望能在《财经》杂志上发表,但被婉言拒绝了。随后我听说,《21世纪经济报道》这份报纸有风格派头,预备把删减后的稿子在那发表,效果也未果。过后我才听说,《财经》杂志在北大办了个基金,嘉奖最良好的财经记者,财经记者要想获这个奖,那固然不能得罪《财经》杂志。令人恭敬的胡主编已是中国财经界的女杰,除了我如许一把年龄也没什么发展前程的人,谁又得罪得起呢?幸亏如今有了网络和博客,没人给我发,我本身给我本身发。
7 n7 _4 P) ^. s6 @
5 i- `  G& c! Y2 _* M% t. P    既然说就说个彻底,既然讲就讲个愉快,让各人对中国资源市场2001年以来所走过的蹊径有本身独立的比力和分析。此时如今,股市兴则国家兴,股市衰则国家衰。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论证“崛起的中国须要怎样的股市”来让中国人捉住美国经济阑珊这一汗青时机,实现从天下的制造业中心向金融服务业中心的战略转型,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资源大国。那样做,不但为中国全民奔小康的战略目标奠基了底子,而且是真正在美国经济阑珊给天下经济带来的挑衅中发挥出了中国的作用,为天下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平衡做贡献。
http://www.simu001.cn/x114229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0 01:57 , Processed in 0.4246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