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州模式的另一头是,“无为”政府的“加持”。
2 e ?7 D, i' L- I4 y3 ]9 N5 Q* A6 u6 m" h) T9 z7 p( w3 h" K
在市场和企业的边界,政府无为还是有为,强势还是弱势,成为温州模式演进之路的风向标,这构成了温州私营经济滥觞之显性通道。" ~, F- h; \6 w& @) w D
" u7 Q8 ^5 Z: A% ` ? 但这仍无法表明温州私营经济完备的跃进链条:工业利润的原始积聚方程式,与其私营阶层的财产资源图谱之间的巨大裂缝。
" A0 ~6 x$ N4 ?& X) q9 F
5 b1 P/ C1 O+ e4 a( y$ l' c# f9 q 这大概尚有一条更为秘密的通道。
' T. O5 _( P+ F# v, g
# {$ T" ?. B9 L9 z 追问直到2003年前后,开始渐渐浮现。是年,温州经济开始出现放缓迹象,各项经济指标均在浙江名列倒数,这一状态连续至今。, [9 p, S$ V7 P: b
5 o; h) L7 Q/ ~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央支行在一份名为《温州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年——综述与启示》的陈诉中,表明白这个裂变:温州模式的式微,与比年来温州民间金融活力的低落有着很告急关系。
A8 a' u- ]* ?4 k) S! }: {6 @
; ^ D; W0 w% n 令人炫目标是:也即在此前后,以温州为名的各式资源开始涌入天下的房地产、矿产、股票、黄金市场。与此同时,处于财产升级狐疑中的温州中小企业不得不依赖最高达4-5分的民间高利贷。
! p9 s. y: J5 @
5 |5 s0 X7 h6 B4 g/ c6 b! x: Q 在已往30年间,温州民间金融与被誉为“无为”的温州政府一次次正面博弈,其间几度沉浮。2008年10月,由央行和银监会力推的小额贷款试点在温州正式启动,这被以为是温州民间金融进入主流话语体系的契机。
- x7 o: u# O0 M& F k" C- ]8 v! F# O# X$ F/ ^
民间金融滥觞* H" r$ R& H8 ^" I, W# D$ c
+ o+ Y! L/ m/ X& U6 W' i. } 1984年早春的一天,30来岁的医院收发室工人方培林像往常一样来到单位,通常来说,他的一上中午间都会在读报中度过。
1 f1 f$ u, ^- Y0 v
$ G* x0 w. | ], [ l; { 当此时,一度身陷囫囵的温州“八大王”连续被公布无罪开释。温州人的创业豪情在刹时被引发。+ I8 ?% M0 f) `, d5 O/ |
" b" s/ z; w" c 这天上午,方培林在报纸上翻阅到了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农民入股兴办实业”。方培林大胆地以为,入股就有股息,有股息的话,民间借贷就会是合法的,他就此判断:国家对民间借贷很大概会放开。
5 r: A3 z2 _. s& m" @
9 p5 _4 Q+ g# q; C/ R# Z6 O 其时,温州浩繁私营企业正处于如许一个阶段——在家里倒腾几个小铁片出来就能赢利的期间,但这些红火的家属小作坊显然得不到国有银行的看重,原始资金不绝告急。4 a' |% H6 F7 _4 V! O
9 @2 W7 J9 c! X7 W$ b! c) [ 此时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手上有了闲钱,却遭遇银行存款利率低的情况。; P6 S4 |1 \' L7 }7 [& M, N
+ \2 Y' c7 K9 A& m* ?% n. q! K' u/ r 方培林探索着向镇里打了一份陈诉,哀求创办一家民营银号。
) m. G2 }* S) L0 S
8 q2 p) W E8 _" G 新上任的镇委书记名叫黄德余,看到方培林的陈诉后,竟然颇为冲动。在对方培林举行了一番观察后——包罗其品行、个人履历等,黄德余允许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以钱库镇的名义发了一个红头文件表现支持。
) q+ f; A5 }! u0 a( B' d& E5 E; h
黄德余把方培林叫到自己办公室:“上面有压力,我可以顶住,但是你的银号开起来,肯定要包管做好,不要出乱子”。在黄的发起下,方培林决定先不兴办构造布局较为复杂的股份制构造,而是先由他自己一人出资新办一个较简单的私人银号。1 D+ {. q8 ~8 Q
$ q5 z, v. A- k# _$ d 这件变乱一级一级上报到了苍南县和温州市,县市领导知情后,没有明确发文支持,但都以各种情势“默许”了。% T9 \/ V; J% U) b
9 e4 i8 k7 I9 ~5 @/ S" X( H) @ 1984年早春,一块白底红字的木质招牌“方兴银号”,挂在了钱库镇横街29号方家老宅门前。( p0 W9 y$ K- `; Y( X
, E5 @1 w7 N8 ~" u1 S- O+ g$ x
银号挂牌第二天,市农业银行上门“抗议”,方培林不得不把招牌摘下来,转入地下。日后他心伤地自嘲:“新中国的第一家私营银号着实只见过一天的阳光。”
6 N2 ]% S) ]( A7 x( ]' `2 y! X# |+ I, l4 C1 }+ Y/ t
银号没有了招牌,但其优惠存贷条件和服务步调(如24小时业务),让银号买卖繁茂。 }. I. v8 B: \+ i' M
/ Q) p" N; s% }6 H) ~ D' _ 其时银行、名誉社的月息是:活期存款0.24%;5年恒久存款为0.78%;贷款利率为1.5%;民间高利贷高达3%~5%;方兴银号的活期存款月息1%,3个月以上为1.2%;贷款利率为2%。这“中心利率”对存、贷客户都布满吸引力。开张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存贷款2400多人次,资金周转总额达500多万元。
/ F0 D( ?% B; G, \$ z( i& P
9 Q1 _ i8 f+ E1 l. ?0 T 在方兴银号创办的1984年,温州民间金融进入活泼期。当年温州GDP猛增了24.7%。直到90年前后,在天下掀起的新一轮“姓资姓社”讨论中,温州经济陷入低潮,方兴银号选择自行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