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不绝地降息、调低存款预备金率、大幅减少公开市场使用力度等办法,央行已经向国内贸易银行开释了富足的活动性。仅以存款预备金率为例,本年9月份,金融机构的存款预备金率还在17.5%,颠末央行数次调降,四大国有银行外加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预备金率已经到了15.5%,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则为13.5%。假如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5万亿盘算,仅是调降预备金率一项,央行开释的活动性就高出1.3万亿。
# N" F' N4 @/ _7 W7 j& X0 b
& ?- ?8 n4 I4 ? ^ `# d9 F3 c t6 R不外,现在国内贸易银行并没有立刻举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究竟上,由于贷款增速远远跟不上货币供应量增长速率,银行资金已经出现活动性过剩的征象,银行间市场票据供不应求,迫使央行不得不从银行间市场中净回笼资金。数据表现,12月以来,央行已八次脱手,共回笼2230亿元资金。但不能否认,银行资金终极会开释到实体经济,这一点,贸易银行心知肚明。
: Q1 G9 B' w- R+ |; z7 Y" U6 e; O7 e8 n9 w, Y! \
不管是出于羁系层保增长的政治压力,还是担心优质项目为数不多,一些贸易银行已经开始自动出击寻求放贷。贸易银行现在是怎样放贷的?我们可以从12月25日《东方早报》披露的某股份制贸易银行年底前信贷的疯狂扩张中窥见一斑。该行的最新筹划是:乘着各地“大干快上”的时机,力图在本年春节前完成2009年整年信贷筹划的50%以上,而目标正是“夺取拿到尽大概多的地方当局投资主导的项目”。为此,从前每每必要一个月才华审批完成的项目,现在必须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乃至专业性较强的信贷审批员也要从银行其他部门借调。下层和中层已经毫无区别,全部信贷员的手头上看似都有忙不完的变乱。
; L7 g, p( E. M+ ^' n+ o3 X9 e+ F0 v. {
透过这个微观切片,我们已经隐隐感觉到国内贸易银行新一轮的不良资产正汹涌来袭。而对数据的分析,更加重了我们这一担心。" u- D* [# Z+ S, L% {5 f
5 s6 L: ]! V2 T
《财经》杂志的一份统计表现,停止2008年12月19日,天下共有18个省市公布未来一年至两年的投资筹划,投资总规模高出25万亿元。未来一年至两年,这18个省市当局性投资约为3.4万亿元,当局资金预计动员社会资金的匀称比例为1∶5。守旧估计,纵然按照这18个省市已公布的投资规模的1/3来类推天下,在刺激经济的条件下,天下地方当局在未来两年里推动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31万亿元,是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13.7万亿元的2倍多。# | s! I& G% }
" f' P* O9 _ M! J7 E1 b1 {& P2 o
地方当局钱从何来?假如以财政收入来权衡,那么资金缺口将极为巨大。纵然是按照当局资金占全部投资资金的1/6来盘算,31万亿的投资规模,当局也必要快要5.2万亿的资金,而2007年地方当局的全部财政收入不外2.3万亿。6 g, [4 \0 o3 h( g+ ^) r1 _# {
2 |5 P- Z+ R" V& j" K
险些可以肯定,地方上这种颇具“大跃进”气魄的投资高潮将对贸易银行形成多么大的信贷渴求。近期已经不止一家媒体公开报道地方当局对当地都会贸易银行举行“公关”,要求银行信贷资金对地方新建项目予以支持。以《财经》披露的钢铁大市河北唐山为例,不光是当地的一些小钢铁企业,纵然是大钢厂,也面对着产能过剩、企业亏损的逆境。停止10月份,天下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面大概高出60%。本年1-9月,钢铁行业亏损额达11.54亿元,是客岁同期的18.06倍。业内人士分析,纵然此番“4万亿”刺激投资筹划出台之后,亦难以改变现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近况。这些属于央行明确要求限定信贷的行业和企业,在出于刺激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税收的目标下,已经开始重新得到贷款。* V. |; S7 E) d% [
" N% I- ]9 k" B+ x6 f+ F9 A3 f1 _除此之外,被羁系部门明令克制的“银政相助”开始重新仰面。12月16日,据国内有关媒体披露,四川省即将挂牌一个注册拙质屏少800亿元的国有投资公司,以搭建铁路等多项紧张底子办法的综合投融资平台,统摄巨大项目和财产投资,撬动社会资源,为四川的发展找到资金路径。地方当局再次“伸手”来左右银行对当地当局支持项目贷款的决定。可以预见,在现在这种政策环境下,银行在未来一两年间,不知要贷多少款给这类地方项目,而未来又会酿成多少不良贷款。
: j% o% v6 j9 I0 E6 `) ^0 R; N# k$ O" {9 R0 q, B0 C
终极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3 C4 @) G8 U' Y* u
+ o( K4 J1 I- U" \
1998年,为了应对其时的通缩而启动的投资高潮,地方当局使用“城投公司”、“高速公路公司”等融资平台,将大量的信贷资金据为己有,这种银政相助的模式很快酿成了贸易银行巨额的不良贷款。在已往的10年间,中行、建行和工行通过打包出售和政策性收购等方式已经处理了高出1.5万亿人民币的不良资产。业界的估算是,停止到2007年,中国的贸易银行仍旧有快要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尚未得到有效处理。现在,十年循环,地方当局为保增长再一次启动了惊人的投资引擎。我们不难想象未来将再次出现如许的循环:贸易银行大肆放贷-投资的项目惨淡谋划-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当局财政为贸易银行的不良资产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