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银行业究竟是不是“暴利”行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4 00: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些年来,对我国的银行业似乎不停有不少的议论以致责怪。此中既有来自国外的,也有来自国内的,既有来自媒体的,也有来自部分专家、学者的。笔者以为在社会经济转型阶段,银行作为一个筹谋管理状态外溢性特殊强的行业,受到人们格外关注是正常的。在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绝深化的过程中,银行的管理本领、服务水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滞后于各方面的盼望和要求,从而导致各种诟病也是自然的。

' v9 E/ G% d) ?& T2 [7 L
但也应指出的是此中有些质疑、品评,应该更符合现实一些,有关观点应该具有更充实的究竟依据和数据支持,而不能以讹传讹和想固然。质疑和品评应该是岑寂说理的,心平气和的;提出的发起,所出的主意应该是建立性的,具有可利用性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总之都不应该是带有既定私见的,感情化的。

6 A: A, c; w/ e
这里,笔者试着就各人关心的关于我国银行业的几个标题,谈谈本身的见解。
. ^0 [2 Q" ~; o* e" ]( p2 t
一、究竟怎么评价我国几大银行的改革结果?
) a: a' y! }* O: w
这个标题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明白的,但似乎也有人不停持猜疑态度。实在不需作更长远的回首,只要看看十年前后的变革,变乱就很清楚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30%,降落到了1-2%,匀称资源富足率从7.95%左右提升到了13%以上,年度利润总额从2002年的1085亿增长到了2013年的7851亿。

& j. s- W$ D& C5 W
但也有人以为这些还不敷以阐明标题,他们质疑在当初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过程中是不是平沽了?时至本日这些银行改制过程中剥离不良贷款的资本(现实上更正确地说这相当水平上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大批工商企业卸下汗青包袱并进而改制所须要付出的资本)究竟能不能覆盖?国有银行改制后究竟能不能带来筹谋管理水平的进步,带来管理机制的改变?这些标题确实须要认真答复。
) @$ W  G8 x: ^# U" u$ r8 L7 Q
交通银行是2004年引入战略投资者的,2005年和2007年先后在香港和上海上市;中国银行2004年举行了股份制改造,2006年6月和7月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建立银行是2004年举行股份制改造的,2005年、2007年先后在香港、上海上市;工商银行2005年完成了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2006年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并于当年10月成为第一家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时、同股同价上市的银行。
4 _+ }( [! d% [7 n
农业银行2009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挂牌上市,以此为标志,我国五大银行全部完成了从国有独资银行向在境表里上市的公众持股银行的汗青性变化。事非颠末不知难,现在有的人在谈起这些“故事”时,并不知道此中曾有多少费力和不易,以致通常尚有一些不屑,以为从国有独资银行变为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并不会发生什么根天性的变革。
* W2 \$ A) o/ _5 ?7 T6 x5 T! W
这着实是不相识环境的偏颇之见。比方,在这五大银行上市前的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都由境表里的状师变乱所、国际管帐师变乱所和评估师变乱所举行了工程浩繁的尽职观察及资产评估。仅工商银行的法律尽职观察资料就达80余吨,这些质料作为紧张档案至今生存在工商银行巨大的资料室中。

5 i( s! r1 J: j+ J
这种具有国际水准的尽职观察和评估工作,不光摸清了家底,促进了我国大型银行的产权清楚,更紧张的是为改制后明白筹谋管理责任,创建今世企业制度打下了紧张底子。举个具体的例子,由于汗青缘故因由,工商银行原先在天下各地几万宗业务场合的房屋、地盘既有当年分设时从人民银行[微博]承接过来的,也有国家划拨的,尚有出价购买了部分利用权的,更有借用的,总之权属大多不敷明白,手续不敷完备。

& K3 W, C: w% E
通过改制上市前的财务重组,97%以上的房屋、地盘办好了权属证明。仅这项具体变乱的工作之复杂、难度之大就远非人们所能想象。固然,更值得回首的是,在当时由于不少投资者对中国的国有银行改制可否乐成持猜疑态度,因此可否在改制前期引入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继而可以或许在上市时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进入便是对改革方案的计划是否正确,利用是否乐成的巨大磨练。

1 `( b3 L& B, ~! D
各家银行在这方面都经心积极开展了有关工作。就拿工商银行来说,我们在境表里广泛打仗了各类投资者,积极向全天下显现中国经济金融可连续发展的远景,宣传我国银行的投资代价,以夺取得到环球市场的承认。厥后有人说几大银行上市是不是让国外投资者赚了大钱?为什么利益不留给国内投资者呢?提出如许的标题,美满是不相识当时的环境。

5 u; P8 }) ~: ?% x! T
起首当时国内的A股市场很难完全容下体量云云之大的几大银行,须要通过得当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并在境表里市场一起上市才气完成这几大银行的改制。现实上几家银行上市前引入的国外战略投资者的投资比例仅有十几个百分点,最低的只是个位数,别的国外投资均为上市时报价购买进入的。应该看到这些国际战略投资者进入的股权比例虽不高,但在当时对上市公开发行的乐成起到了紧张的“增信”作用。

2 x& J" q& [& r. m1 s& c$ h$ T6 q& j
而且必须指出的是几大银行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都是溢价的,代价都是高于净资产的,匀称PB值(市净率,简单地说即股价与净资产代价之比)高出1.19倍,比方工行就到达了1.22倍。而现在几大银行的PB值均跌破了1。因此所谓引入战投时订价是否公道的标题似乎已经无需更多讨论了。当时在上市过程中我们也非常盼望可以或许引入更多的国内机构投资者,但谈何容易,资源市场上不能强买强卖啊。

& b4 |. ?5 y$ i/ \6 e
当时有关部分规定H股与A股必须同股同价发行,为了更多地吸引国表里投资者到场,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铺垫性预备工作,并在国内、国外举行了广泛的路演。颠末在国内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奔走,以及在环球几大洲的路演下来,终极得到了超额认购几十倍的结果。追念起来如果当时国内投资者可以或许更踊跃、更积极一些,我们的订价将会更理想。固然,终极总体发行是乐成的,工行、农行都创下了环球IPO融资额的汗青记录。

4 }+ r, x$ }: H$ u! `; X
厥后,几大银行的市值随着银行红利本领的增长先后都曾有过不小的上升,有的国外投资者捉住机遇举行了转让套现利用。于是有人质疑境外投资者发了财,国有资产流失了。殊不知作为国有资源控股的上市银行,各方股东的机遇是完全均等的,不大概只有此中某一方股东的股权增值获益。

2 U' k4 G4 a) J6 v
就拿国有股东来说,五大银行上市以来,净资产增长了29136亿元,约增长了3.6倍,国有股权赢利高出27500亿元,此中现金分红约11000亿元(股改上市前由于微利以致亏损,国家并未从银行得到多少利润回报)。改制上市以来,与2003年相比五大银行的应税本领提升了4.5倍以上。
0 k1 M3 C. b( ?4 O5 j
仅从这几个方面测算,五大银行的改制资本(剥离20000多亿不良贷款,加上冲销原有部分国有资源和外汇注资折合5000亿人民币,等等)已经覆盖。如果加上华融、信达、长城、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处罚几大银行改制过程中剥离的不良资产的接纳结果来说,改制资本则更是已消化完毕。
) F2 e$ m+ H3 p0 y
至于几大银行上市后管理水平究竟有无进步,可以从多方面来予以阐明。此中最为明显的进步就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得以美满,创建健全了各类风险的辨认、计量、预警以及监测的技能模子和利用方法。比年来,颠末羁系部分长达5年的连续跟踪、评估和验收以及国际机构的查抄,现在已经允许我国几大银行正式实验资源管理高级方法。
  a' M) v8 _  S3 z
这标志着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同一尺度,我国紧张银行风险管理的框架、原则、技能以及IT体系建立等各方面已与国际规范接轨。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思议的。尚有不少人很关心这些银行上市后,董事会、监事会究竟能不能发挥作用?是不是“徒有其表”,“形同虚设”。大型上市银行的法人管理机制环境到底怎样?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是否真的在各司其职?

; R  B* L8 y* [( m9 J, ]7 M
发起关心这些标题的朋侪,如果有机遇可以听听香港联交所、证监会[微博]和大陆银监会、证监会及其上交所[微博]对上市银行公司管理机制、内控环境以及信息披露环境的评价,信赖肯定会有助于各人相识真实环境。人们应该承认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管理模式方面我们确实已经迈开了实质性的步子。

' m$ M  \3 a* a( R' p8 ^$ `" M: a
同时也发起各人可以听听这些银行的董事们,尤其是境外独立董事的意见,他们中不少人曾任过环球性著名银行的高管或国外银行羁系机构的高级职务。他们的见解也会有助于各人更全面地相识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后的筹谋管理状态和法人管理环境。

7 A8 c8 c5 O8 @3 `# _
总之,笔者的观点是,究竟已经证明我国在这一轮金融危急发作前,捉住难过的窗口机遇,果断推动几大国有银行改革,其决定是正确的,也是有用的。没有这一改革打下的坚固底子,没有几大银行筹谋状态的根本改善,那就很难想象面临这次国际金融危急的打击,我国经济能有云云大的回旋余地,宏观调控能有云云大的利用空间。
3 S& V, J8 O7 O4 E1 \( P5 ^8 w/ g
二、我国银行业究竟存在不存在把持?

' K, P/ ^; j( `
所谓把持(无论是卖方把持还是买方把持)通常表现为一个或几个大企业依附本身的上风,不绝倾轧或吞并别的中小型企业,并进而取得市场上不公道的订价权。形成把持的缘故因由紧张是由于资源把持或当局干预而带来了市场的进入停滞。那么据此来看,关于我国银行业存在把持征象的说法是否有原理呢?

9 @7 d) ^' p' r( Y( c" V, o+ d! ~6 X
起首,不得不说清楚的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银行都是特许筹谋的行业,创办银行都必须具备肯定的资质,都必须得到羁系部分的允许。在一些人奉为自由市场经济圭臬的美国,开设银行的审批手续并不比我国简单。因此不可以说由于无法随意办银行,办银行必须颠末羁系部分的严格审批就是国家把持银行业的表现。
1 a4 q5 F$ H% F+ @5 P
其次,可以再进一步看看我国银行业现在的资源布局,现在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中非国有资源的占比高出了20%,民间资源在天下性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占比约为41%,在145家都会商业银行中的占比约为54%,在农村金融机构(337家农商行,147家农村相助银行,1927家农信社)中民营资源占比高出了90%。因此简单地说颠末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银行业仍然还是由国有把持的是不符合究竟的。
% F8 H0 c  t" e. |' n, w
信赖会有人进一步问,既然云云,那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还要特殊提出“在加强羁系条件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源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呢?实在这并不抵牾。应该承认已往我国法规上虽未克制民间资源发起设立银行,但对这一点不停不敷明白。除民生银行等少数实破例,别的的民营资源进入银行业紧张是连续通过改制、参股形成的,直接发起设立的不多。

" x; `6 |6 y, c; }7 }# \" h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白提出民间资源可以“发起设立”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从顶层政策上进一步明了这个标题,彰显了对峙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刻意。对于一个应该属于开放性的银行业来说,我国民营资源在此中的占比应该尚有提升的空间,国有股份的占比也尚有降落的余地,这不会影响到国家对银行业的管理。

7 t( s6 ~+ l8 U/ k" r- [2 {  Q) S
因而固然我国的银行业现在已不能说是由国有资源把持的,但对实在验更为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各类投资主体提供更公平的投资机遇既是应该的,也是可行的。
7 c9 s& ]. w# T5 e% Q
说到这里,大概有人又会问,固然从股本布局来看,不能说我国的银行业美满是国有把持的,但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规模是云云之大,认定我国银行业存在大行把持的结论应该是创建的吧?我们不妨再来作一点分析。
, ^& V4 |9 K! |! p6 H! r9 Q% r) v8 z1 d
天下上衡量一个国家大银行究竟大到了什么水平,通常是观察其银行业会合度,此中最紧张的指标是资产CR5(ConcentrationRatio5),即一国前五大银行(TOP5)的总资产占该国银行业资产的比例。

; _6 f  g( [! k5 ?8 ]
为了阐明标题,我们可以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等经济体量排名居前的十个发达国家,以及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4个金砖国家的银行业会合度(资产CR5)与中国作一些对照和比力。笔者发现只管由于统计口径存在一些差别,依据差别方法得出的数据存在一些高低偏差,但颠末对比年来各国有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方向是划一的。
3 e  p* m# Q) g( g! @8 v
在这十四个国家中,除了印度之外,别的各国前五大商业银行的资产占该国银行业资产的比例都高于50%,尤其是十个发达国家银行业CR5的比例相当高,最高的澳大利亚、荷兰高出了90%,德国、加拿大高出了80%,西班牙、法国、英国、意大利高出了70%,美国、日本也在50%到60%之间。值得留意的一个征象是,这些国家的银行业会合度,根本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金融自由化历程的加快而显着提升的。
% D! N6 Y$ Q7 f
看来变乱并不像有的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为只要银行市场进一步开放了,中小银行将纷纷涌现,大银行的竞争上风将徐徐削弱,它们的市场占比肯定会随之降落。别的,更值得研究的是,在这些国家,银行业会合度的高低似乎与金融市场的稳固水平存在着肯定正相干性。比方银行业会合度最高的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在这一轮金融危急中,银行业体系就表现得相对更妥当一些。
0 ]9 E% B+ U2 J0 |( o) ], J
在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储备信贷机构危急发作之前,银行业CR5不停低于15%,在那场危急之后,美国银行业的CR5快速上升。而在这一轮金融危急后,美国的CR5更是从2007年的44%,上升到了2010年的48%,2012年的61%,2013年的63.2%。我们曾与美国一些著名的银行家以及羁系官员交换过意见,他们似乎无一破例地都以为这一征象还会继承下去,美国银行的数目将会继承淘汰,银行业会合度还会进一步进步。

( R1 z2 S$ b- P6 q
这些环境,尤其是每轮危急后银行业会合度就相应提升的趋势究竟阐明白什么?这与人们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所谓要鉴戒银行“大而不能倒”的理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在逻辑?这些都须要我们认真举行研究和分析。简单的人云亦云并不有助于真正显现经济金融生存的内在规律。
) i; ]9 I9 l1 H, G# e# _) a: W
在金砖国家中,巴西、南非、俄罗斯的银行业会合度近些年来也不停在连续上升。如巴西银行业CR5从1990年的50%进步到了现在的70%,南非从1990年的77%进步到了现在的90%以上,俄罗斯从1995年的39%进步到了现在的50%以上。唯有印度银行业会合度有所降落,从1995年的44%降落到现在的40%,但印度一家大银行的占比(CR1)相比别的国家要高。

$ u. W' o" g# ^7 m
如果把这些年来天下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会合度不绝提升的趋势与我国的征象作一下比力,不难发现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会合度走向与天下各紧张经济体是相反的,我国的CR5这些年来是快速降落的。

  y% ]8 r3 ^5 ~* I) V) y; c7 |* X. S
从1998年至2013年三季度,我国五大银行的资产占比从63%急剧降落到了44%,降落了近20个百分点,而且现在这一势头仍在加强。姑且不去讨论这一与环球市场走向不划一的征象究竟是对是错,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是正面因素为多还是灰心作用为多,但最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那种以为我国银行业存在着大银行把持的判断并没有多少原理。那种以为由于大银行市场占比高了就肯定会影响金融市场活力的说法也不符合环球市场的现实。
1 \3 |- G4 t& ^0 r
至于说到我国大银行的股本布局中,国有股权占比是否过高了,那就是另一个标题了。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现在已全部是在境表里上市的公众公司。笔者以为,五大银行股权布局进一步调解的空间和渠道都是存在的。
1 B( H( q( R# p
但从环球各国环境来看,股权布局与行业会合度关联似乎不大,现实环境已经清楚表明,在私有化体制下的那些国家银行业的会合度要显着高于我国。因此我国五大银行现在的体量是否过大了,是否存在对市场的把持,与这几大银行的股权布局有无大概作进一步调解并不是一个命题。

1 c1 P: @, h- `( O
在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计划中,当局有关部分和羁系机构有须要认真思索这些标题,有志于设立和兴办银行的民间资源持有者在投资决定时也须要认真想明白这些标题。
8 n) |/ G2 `( a- t! v# o$ D
三、我国的银行业究竟是不是“暴利”行业
0 ~4 Y) \5 |$ J: e8 `
近些年来,我国银行业连续较高的红利本领不停广受关注,此中质疑多于肯定,品评多于表扬。笔者以为这种征象并不正常。起首,应该肯定经济决定金融,银行业的利润增长是我国经济这些年连续安稳较快增长的一个折射。银行利润的增长,尤其是国有控股银行的利润增长是对国家的贡献,是对股东、投资者的贡献,是推行社会责任的最紧张表现。

" k7 H1 H# b& m% l$ C8 q" y
在大型银行现在的股权布局中,国家控股比例高出了70%。也就是说,这些银行每创造1元钱利润,至少有0.7元是国家的直吸收益。五大银行自股改上市以来,共实现税后净利润约39300亿元,按70%比例计,此中国有股赢利高出27500亿元,国有股权从中现金分红达11000亿元,国有净资产增值高出3.6倍。与此同时,别的股东与国有股东是同股享有同权的,在权益分配上不大概有任何区别,同样也是银行红利的受益者。
) m  U2 ^, C$ M: c; V) L- K9 w% j
近几年来,社会上对银行红利存在一些争议,此中最紧张的有两种品评声音。一是以为银行的利润多紧张是由于中国现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太高;另一种以为银行的利润多紧张来自收费项目太多。
; e  _9 x6 ?* v
实在,我国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比年来的利润增长并不是来自于高息贷款。根据人民银行现行利率政策,在现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人民币存款利率是有上限的,即禁绝商业银行高息揽存;贷款利率是有下限的,即禁绝搞掉臂风险的不合法竞争。同时,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则是放开的,也就是说,理论上讲是允许商业银行可以上浮贷款利率和下浮存款利率的。

% X- z  [( X) M( k4 F
但现实实行结果是,就拿刚已往的2013年为例,我国几大银行当年新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的约占17.18%,实行基准利率的约占34.25%,即51.43%的贷款实行的是基准利率和下浮利率,而实行上浮利率的只占48.57%。

4 M3 m5 @: F  K8 ?) v3 _
有人总是以为现在中国银行业的利率还没有彻底市场化,中央银行还实验利率管制,以是现在银行红利高不美满是正常的筹谋结果。而究竟上,天下前10大银行的数据对比表现,2013年,我国五大行的匀称净利钱收益率水平是2.5%,而美国的富国银行是3.39%,花旗是2.88%,美国银行是2.46%。
1 |+ ~) W6 |' B
这些银行所处的环境是利率已经市场化了的,但它们的净利钱收益率并不低于我国的几大银行,况且它们还是在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尚未完全退出的环境下所实现的这个利差水平。
' s4 W/ m$ C8 D& r3 p1 s0 W0 o$ R( w
以是不能简单地说,我国银行这些年利润增长较快就是由于我国利率没有市场化,就是政策掩护的结果。否则也无法表明在利率市场化水平还远不如本日的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银行业的红利本领为什么那么低呢?看一看天下一些紧张国家和地域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环境也能阐明一些标题。
& Z0 J8 D/ d1 f% G3 A0 G
在利率市场化的最初阶段,不少银行大多履历了利差有所缩小的一个阶段,但很快就出现了差别的变革。有的利差水平又上去了(比方美国),有的则下来了(比方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域等)。看来利率市场化的历程与银行利差水平是有关的,但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干。如果以为下一步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人的收益率肯定会上升,乞贷人的资本肯定会降落,银行的利差肯定会收窄,未免过于简单了一些。
1 Y# Y0 z& X- |1 O
关于银行收费标题,现在银行收费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局规订价或引导价,一类是市场化订价。按原有规定,银行收费中约有90%以上是由市场订价的,不到10%的则需由当局审批代价。

1 |) Q# c) ^- k
但现在由于种种缘故因由,有关部分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收费管理已趋于越来越严格,比方前不久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代价管理办法明白规定,各商业银行总行要定期向羁系部分报送服务代价陈诉,要求商业银行出台收费调解事项的,至少要提前3个月举行公示,如涉及收费优惠的,也要提前明白标注优惠步调的见效和停止日期,等等。

  B# Z7 m0 [8 m% ~# N' c: K+ q
现在我国银行根据资本、风险、市场竞争和客户遭受本领以及综合回报水同等因素举行服务订价的自主权还不高,与国际上大银行相比,我国银行非利钱收入在整个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还处于较低水平。
5 D3 n5 k: y0 v, I% x, E" }
据相识,从非利钱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2013年,我国上市银行匀称为23.1%,而巴克莱是59.22%,苏格兰皇家银行是44.42%,德意志银行是53.54%,JP摩根是55.16%,BNP是46.95%,富国银行是48.91%,汇丰团体是45.02%,美国银行是52.48%,花旗团体是38.73%,桑坦德是34.76%。
5 o$ O1 E" m; p- T, d: X+ }
这里固然有我国银行与西方紧张银行业务范围差别即综合化水平差别的缘故因由,但纵然剔除银行综合化筹谋所带来的收入影响,仅看手续费佣金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2013年,前10家国际大银行匀称为27.63%,同样明显高于我国银行的19.57%。

9 @+ o3 [8 G+ i  z
固然也应该承认现在在我国,银行业的收费也确实存在一些须要整理和规范的标题。举个例子,对一个客户的一笔贷款,银行本来可以将利率确定到某一个水平,比方7.2%。但银举动了表现本身中心业务发展的业绩,就人为将利率定为6%,另1.2%作为所谓的“财务咨询费”、“融资顾问费”,酿成了中心业务收入。

' s- T/ Z2 ]/ T8 I
固然总的来说这并不能增长银行的利润,也没有增长客户的现实资本,但这种为了应付考核,片面寻求所谓中心业务发展业绩的做法是一些银行筹谋引导头脑不端正的表现。客户对此故意见,羁系部分予以查处和改正是有原理的。应该说这些银行如许做是图了浮名招了实祸。
9 M8 X, K* y8 S: E/ B" n* b7 W1 g( q
但总体来看,以后随着我国银行金融产物供给本领和服务本领的提升,银行有关新的收费项目应该还会出现。关键是银行要有严格的收费规则,收费项目及尺度应公开透明。需报批的必须推行报批手续,凡收费了的必须提供相应的服务。真正做到了这些,信赖社会公众对银行服务收费的明白也会进一步加强。
$ m4 N) X1 w2 T8 u, A
说到这里,大概有人还会质疑,银行这些年利润不菲,既不是来自利差掩护,又不是来自乱收费,究竟是来自哪儿呢?一些企业筹谋困难而银行红利状态却不错,究竟是什么缘故因由呢?

, u- b3 D2 O2 A7 M
我们可以看一看2013年度的有关数据,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资产回报率(ROA)匀称为1.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OA匀称是7.39%;16家上市银行的资源回报率(ROE)匀称为18.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OE匀称为12.78%。如果说仅通过如许对比,还很难就银行业的红利是否正常作出判断的话,那还可以进一步作一点分析。

- o# u% V3 X6 v
我以为,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银行的利润增长紧张来自于银行资产总量的敏捷扩张、资产质量的相对稳固、技能本领的不绝改进以及筹谋资本的严格控制。
! t) F+ s' G. O1 O* i9 O
一是银行业资产总量的敏捷增长拉动了利润相应增长。到2013年末,我国银行资产规模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119万亿元,相当于增长了3.7倍。在如许的环境下,如果银行利润不能相应增长是不正常的。固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紧张依赖银行贷款,致使银行资产规模不绝扩张,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布局不停难以有用调解这是另一个须要讨论的标题。
! m' T5 i- t% M) D9 i* v8 L5 j& c8 c
据笔者所知,一些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管理者并不盼望看到自身银行规模的连续扩张,他们对此中蕴藏的风险隐患是有担心和担心的。
/ F  T3 X! y  v8 p. W1 D
二是前些年银行资产质量的相对稳固推动了利润增长。从2006年到2013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12549亿元降到5921亿元,不良率从7.09%降到1.0%,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信贷资本率(减值计提与贷款总额的比值)从2006年的0.7%降落到2013年的0.54%。信贷资本率的显着降落,又进一步动员资产减值预备提取与拨备前利润的比例显着降落。2006年,我国银行这一比例高达25.5%,2013年则降落到14.88%,降落了10.6个百分点。

; W+ R2 l8 h' `4 {  P, x
因此可以说是宏观经济的安稳加之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银行这些年信贷资产质量的改善并进而有用拉动了银行的利润增长。现在由于宏观上经济增长的趋缓,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出现了肯定的颠簸,这对银行的红利本领已提出了严肃挑衅。从客岁以及本年一季度的环境看,银行利润的增幅出现了显着下滑。这恰好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银行业前几年利润的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连续发展的一种连动反映。

. O8 H8 y* d- u1 z, J1 z3 g
三是银行技能本领的改进推动了利润增长。我国几大银行现在电子银行的业务替换率已经将近80%,即每100笔业务中,只有20余笔业务是在物理网点的柜台上管理的。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替换率更是已经到达了82%。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强大的网络支持和技能保障,仅工商银行一家就需再增长近3万家物理网点才气完成现在的服务量。

& R  X1 @. S' [
颠末测算,电子渠道管理业务的匀称资本每笔是0.49元,而在柜台管理业务匀称资本每笔是3.06元,相差约6倍。而10年前,我国银行电子银行替换率只有15%左右。毫无疑问,现在利润的增长是银行前期电子化建立、信息网络建立大量投入的结果,是技能进步的结果。比方工商银行从2000年到现在为止,已连续15年每年对IT体系建立的匀称投资都高出了50亿元。如许巨大的投入如形不成充足的回报,那倒真是失职了。
" y: ~" `- E% b- c6 k0 ~3 N
四是严格的筹谋资本控制包管了银行的利润增长。我国的银行业尤其是大银行的资本收入比自股改上市以来呈稳中有降的态势。2006年资本收入比匀称是45.14%,2013年是30.79%,降落了14.35个百分点。而同期,国际银行业的资本收入比从56.5%上升到66.5%。究竟证明我国银行严格控制资本是拉动利润增长的一个紧张缘故因由。
& K* t% N  K( n0 R* l& q. j4 K0 Y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我国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如能实现红利本领的可连续增长,是功德,是对国家,对股东,对社会公众应尽的责任,如果因此反而受到责怪是不公道的。

" S% U+ |4 \; H8 u& m
四、银行与实体经济究竟是不是相对应以致相对立的两个方面?

7 b4 T: J8 N3 o3 D: ~/ i* U
这一轮金融危急发作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特殊是美国关于要器重实体经济的声音多了起来。
4 O* D( h& N( r: J5 X; w! t3 o) T: a
之以是出现这种环境,紧张是由于此前美国金融市场上衍生品交易业务量过大,一些衍生品条理过多,布局过于复杂,与实体经济运行的关联度越来越含糊。而浩繁的投资者以致金融机构包罗羁系部分对这些金融交易业务活动的内容及其风险多是不甚了了,大多是只知其然,而未去穷究其以是然。这就带来了很多标题,厥后也引发了不小的风险。
: R2 z1 ]6 ~/ I( V
因此,在如许的环境下,这些国家有人提出金融活动要更多回归实体经济,要克制太过谋利以控制风险,是有原理的。固然,如果把这一轮金融危急的缘由全部归之于所谓的假造经济活动,也未必是完全找准了病因。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比方社会福利制度有不公道的地方,一些国家以致环球经济布局存在着不平衡征象,一些国家货币政策失误带来了负作用,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美满等等,恐怕是更紧张的标题。
& F% f3 H' h8 R- R0 I/ }
当前值得留意的是,在现阶段的我国,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分析我国金融活动的性子,怎样正确对待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关系。
, U% t) e& A2 m3 [7 s
现在有些专家学者以为金融业、银行业就是属于假造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种见解未免有失偏颇。在理论上并不完全站得住,与现实环境也不尽符合。
- i5 s. K7 k+ f# @9 o2 k- e. O. G! Z& k1 y
只管对什么是所谓的实体经济至今并没有一个权势巨子的、同一的界说,但笔者以为有人关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是实体经济”的提法,比那些以为“实体经济肯定要有物质性投入和物质性产出”的说法公道得多。

# z# |) B+ ~# h) U6 d/ {$ F: z% q) i0 O
这里姑且不去讨论教导、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层面的一些生产、服务和消耗活动是不是属于实体经济,应不应该加快发展(笔者以为应该属于,应该加快发展),仅就金融业而言,它是第三产业中的紧张门类,它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生存的现实构成部分。它随着人类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的历程,一方面从生产部分中徐徐分离出来,一方面又渗出到物质产物、精神产物生产、分配、交换、消耗的全过程中。

' C+ T( }# u# f3 i4 z
没有金融业,人类的生产、消耗只能处于物物交换的原始状态,社会化大生产就无法举行。邓小平同道关于“金融是今世经济的焦点”的紧张头脑,正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精炼概括。
! x4 w) o5 a, u/ f5 U) J- p9 Z' B
现实上,作为实体经济的紧张构成部分,中国的金融业在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不停发挥偏紧张的作用。仅以银行业为例,从1979年至2013年的35年间,我国银行业信贷余额从2040亿元增长到76.6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50.2%进步到2013年的134.7%。总体来看,35年间我国银行信贷余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推动了GDP总量0.37个百分点。
2 o9 ^  c% K  j* K( J# D; c
固然,经济增长太过依赖银行信贷是否康健,这种模式是否可连续,我国经济运行中资金投入的服从是否应该进一步进步,那是须要别的研究的标题。但这些数据充实佐证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是血液、肌肉和骨骼的关系,它们之间谁也离不了谁,都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生存实着实在的有机构成部分。
) F+ }2 H* P8 z+ `+ Q7 W; X1 ^
谈金融业是否属于实体经济,还需提及的一个标题是,发展金融衍生品是不是就是搞假造经济?
6 m# F6 _3 ?6 x/ e7 l9 ]
这些年来在西方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出现了很多以不确定性为交易业务对象的金融衍生品,此中比力典范的就是以违约的大概性为交易业务对象的金融产物。应该说,此中有些衍生产物应用得好是具有风险对冲功能的,比方利率、汇率调期交换的一些产物,以后这些产物不应该也不大概消散。
, G- y+ y# A$ h* C5 `4 K
究竟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自这轮金融危急发作以来这些产物的交易业务活动也并没有淘汰。但有的产物,特殊是以衍生品为底子的一些再衍生品,比方CDO的平方,以致立方,确实带来了不少标题,这些产物在相当水平上已经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成为了一些金融机构以及一些投资者之间的对赌游戏,将它们冠之以“假造经济”是得当的。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我国现在根本上还没有这些基于衍生产物的再衍生品。

! N0 t1 t: N3 Y4 r
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一方面要深入研究这些产物大概带来的风险,罗致它们的教导,现在不应该也不须要去搞那些布局过于复杂,连发行者本身也说不清楚的产物,那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什么积极意义。
- h* s' e/ R- M# C
另一方面要百折不挠地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要认识到我国的金融市场还须要有更多的金融产物(比方信贷资产的证券化等),我国的实体经济还须要有更多的金融服务,我国的投资者还须要更多的投资工具。延缓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不会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工具少了不会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0 z, w# R5 n/ y$ g
现在一些人之以是以为我国的银行业似乎与实体经济是相对立的,尚有一个紧张的缘故因由,就是简单地将所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标题归咎于银行了。如前所述,这些年来银行的信贷增幅不停是高于GDP增幅加上CPI增幅之和的,如果再加上社会融资总量中由银行投资的企业债券等,银行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数目就更可观了。
+ L; {6 t7 C; E! D! t! Z* F; o8 m
在肯定意义上可以说我国企业生产筹谋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已经太过。对银行必须实验严格的资源管理,果断克制银行信贷规模和资产总量的无穷扩张;对实体经济必须积极低沉其负债率。唯有如许我国的经济金融才气真正进入可连续发展的康健轨道。

7 v9 e6 w, H; R& g* @
说到这里,大概有人又会单独抽出小微企业融资标题来讨论,由于这个标题事关就业,事关民生,事关社会的调和稳固,是一个方方面面都非常关注的变乱。我们还是要用数据来语言。
1 d3 G4 i5 M2 a$ {2 }' X
现在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约占天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的31.6%;12家天下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约占20%;145家都会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约占16%;337家农村商业银行、147家农村相助银行、1927家农信社以及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给小微企业的贷款约占32.3%。

9 [# g! l: C  B& X$ h/ Z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差别规模、差别层级的银行机构虽有差别的市场分工和客户定位(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该的),但都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肯定的服务,作出了本身的贡献。简单地品评有的银行,特殊是以为大、中型银行不愿意给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是有失偏颇的。而且须要指出的是这些年来,为了督促和鼓励银行尽本身的最大大概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有关部分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步调。

( F8 K; o+ F* S! ^0 q4 |: v
比方财务部在考核国有控股银行的筹谋业绩时,专门设立了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的考核指标,如果低于有关要求,将直接影响到考评得分。银监会在关于商业银行资源管理办法中规定,在盘算风险权重时,一样平常公司权重为100%,而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风险权重可设定为75%。

) z; i% G3 v* W7 R. C
在实验内部评级法时,思量到小微企业分散性的特点,将雷同违约概率下的小型企业的相干性确定为大型企业的80%。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资源占用条件下,对小微企业可发放的贷款规模会多于中型企业特殊是大型企业。一个简单的原理是,同样的资源占用可发放的贷款越多,银行的红利则大概增长得越多。因此以为银行主观上就是不愿意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说法来由并不充实。
5 P: Q6 g  x4 C
至于“贷款贵”的标题,有些观点在前文论及银行存贷利差标题时已有涉及,就不再赘述了。这里仅对各类银行所发放的贷款利率水平作一个分析。停止客岁,大型银行新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利率匀称为6.39%,12家天下性股份制商业银举动6.86%,城商行约为7.7%。可以看出小银行贷款利率比中型银行要高84个BP,比大银行要高131个BP。
  [6 |/ q/ F' e- |) H' E
别的,农村相助银行、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约为10%,小贷公司约为20%左右。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管理资本以及资源逐利性要求的差别,一样平常说来贷款利率水平与银行规模是成反比的。这也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广泛征象。因此,在谈及所谓的实体经济融资源钱高的时间,还需从多个角度作全面的分析。
3 g6 c" [3 c6 t* B$ o
固然也应该指出的是,我国银行业前一阶段简直有某些业务利用对实体经济的运行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积极意义。比方有的银举动了规避羁系要求,在一些特殊时点上举行同业间的资产买入返售(售出回购)。此中有的就是游离于实体经济须要的。对雷同这种美满是为了应付羁系规定和银行自身时点考核要求而举行的业务利用应该加以限定和规范。日前,中央银行、银监会等部分对此已提出了明白要求,各家银行都应该认真实行。

" ]' G1 S7 u! j6 M4 W
笔者之以是对上述几个布满纷争的话题谈一些见解,不是简单地为银行作什么辩解,更不是由于有什么人动了银行的“奶酪”,触及了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优点。究竟上,笔者作为一个在银行体系工作了近三十年的金融从业职员,对大银行筹谋管理机制缺乏充足的活力是有切身材会的,对银行亟需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紧急性也是深有感受的。
  D& h8 ]9 f7 E- Y( V5 Z
但我始终以为对经济金融标题的分析要更加理性化,对银行标题的讨论要更加专业化。对任何事物都需对峙辩证地看、全面地看、汗青地看,头脑方法上的任何简单化、片面性都是有害无益的。(泉源:新浪财经 作者:杨凯生,工商银行原行长)
http://www.simu001.cn/x119146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00:41 , Processed in 0.3600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