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目标中国富人开始卖房 开释了什么信号?
3 A0 `0 \) v/ K: K4 i% k腾讯财经特约自媒体 金融看客(ID:jrkanke) 作者 米龙 , h2 m @; h0 F. f1 c
李嘉诚在外洋”摔了跟头“,这让我想起前两年李老师转移大陆资产,然后买下半个英国的变乱。 - H7 U. Q1 |0 L! [" p3 S* M6 `" I
就在本日,听朋侪先容说,部分”高净值“的富人开始变卖本身手里的商品房,包罗一些商用房,然后去外洋投资,许多外洋资产设置公司迎来了春天,就跟2016年的春天立刻要到了一样。 + P' L \/ n( |: Y! h, O' X
坚挺如人民币,仍然要面对本日贬值的现状,即便猴年伊始,人民币借美元走弱的东风小秀了一把,有了大幅反弹的迹象,不外好像国外媒体和机构并不看好人民币,坚信人民币仍有贬值的根本,汇总的分析师猜测,人民币兑美元至2016年底将贬至6.70元,现在尚有约2.8%的潜伏贬值空间。 0 y; E7 g7 X6 e R4 ]3 r" N1 T/ A$ g
人民币的变乱听谁的?这得看看夺目标中国富人都做了什么。
* H! p7 |4 V1 v' n" P- J$ |' O9 X+ ~撤消自住用房和自用车辆,国内的富人一连抛售国内房地产项目。一位驻上海的外洋置业主管称, 他们见到有些客户要求出售房产,转战外洋市场,寻求币种的多样化,为了可以或许赚取更高额的回报。这些人以资产在“800万”以上为主,也正是这些人,在几年前,享受到房价上扬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长处。
+ U6 r" Y a3 x: N6 S人民币贬值直接影响到一、二线都会楼盘的购买意愿,尤其是北上广的高端楼盘,受到的打击更大。 ( `8 C: [: C4 R
但是,不久前首付低落至20%的政策出台,不就是为了卖房子么。都说房子是刚需,不外这个价位的刚需反而成了奢侈品,有住房要求的人买不起房子,富人们脱手阔绰,大量买房投资,房子炒起来为了红利,而非居住,“商品房”变得名副着实,真的成了商品。
& a7 e+ {, H1 X' b" X+ N莫言说过:“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假如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
" Z: Q( b: s7 R+ ~- V9 p! |现实的情况是,拿来炒的房子远比拿来住的房子多。 0 _( |7 j0 S' p* H4 w
越是大的都会,富人们越是夺目老练,他们有眼光,有本领去设置差异的资产,譬如美元资产、英镑资产。
* a; ~9 t9 _6 j) K7 e' t6 @/ e人民币贬值对楼盘,尤其是高端楼盘的影响怎样,看中国富人的动作就很清晰。卖掉国内房产,投资外洋。富人之以是富有,肯定有他们的本领,他们这么做,肯定是有利的。 , H" v+ F2 x7 {, M" i& }
固然,“不要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没有人会把全部资产配在外洋,只是追加美元资产,分散风险。
" k4 k- R( e( g3 [' Y: @中国房价还会涨吗?这个题目有点意思。 - B J8 Q# t6 ]7 s6 G
每次有人问我如许的题目,我的回复都是:在中国,有个都会叫深圳。 2 }% J' |! E6 c1 L. d1 L+ J1 p
客岁一年,深圳房价涨了五成,各人疯了一样涌入这座国际化都会买房。但是在中国二线以下的都会,库存的楼房又多的惊人,降了一点点房价也无人问津。
s3 b' k C. X- C1 p2 ^大都会人多潜力大,不存在房子卖不出去的题目。 / {) P% Z6 P. O4 i- [" o% v8 R
上述理论有错吗?没错。但是(每次写到但是就以为本身酷酷的),再大的都会,生齿也不能无穷定。
" ^/ a- d. l5 [3 U k5 B# W$ T2 R+ V十年间,中国大都会每年都有大量生齿涌入,拿北京来说,每年新增常住生齿30到520万。以是北京卖出8万套房一点也不稀罕。 ( A% T/ R9 z5 U+ ^) S
随着北上广深生齿技能的扩大,都会增长率反而逐年降落。固然跟政策有很大关系。2015年北京生齿数字2172万,北京市政府要求,到2020年,北京生齿控制在2300万,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北京生齿五年增长130万,匀称每年26万。
% Z; b& m x8 K1 `6 U8 C. H按照向导们喜欢寻求超额完成任务的做法来算,这个数字将会更少。 : b- O- ]. ]$ U+ V# F( s/ [
人少了,房价继承升,换句话,需求减半,供给稳定,会怎么样?肯定是市场摆脱。 2 ~5 R% G) |# k. v8 \, R
上海、深圳、广州都一样,谁也别说谁。
8 n3 X& m! V# P& R8 I不知道夺目标中国富人是不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开始优化本身的资产设置。好比万达,在外洋购置的资产已经不少了。 g9 q3 V, e; d2 ~( p6 w
文章泉源:“金融看客”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已取得授权,再次转载需得到原公众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