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1.20——调整究竟会不会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0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讲心态,不讲理论,直接进主题:调整究竟会不会来?
8 E. i' d) h6 M) n关于多空的问题永远都没有休止过,我们也不去讨论这些问题,先从市场的几个数据来理清一下投资的逻辑。先来看一张图:
6 }2 a1 E; v( |* w7 S, x上图为上证日线,我们可以看到自股灾见底以来市场留下多个下跳缺口,而每一次市场在上行突破时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整理之后进行突破。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8月21日的下跳缺口以来属于快速下跌,想跑的人跑不了,几乎天天都是跌停,而到目前为止缺口已经回补结束,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中没来得及离场被套的人已经解放掉。从市场自2850至今的涨幅可以看出,市场在这个阶段中的活跃度是非常高的,涨幅在100%以上为85只,50%以上为706只,30%以上为1404只,近2400只个股上涨,而下跌的个股多数为股灾之后复盘个股。这其中还不计算上涨之后回调个股,以及沪深两市未同步的问题,深成指指数于9月15日见底,多数中小创个股其实并非在8月26日见底,而是在深成指创新低的9月15日。我们再来想一个问题,市场自2850上涨以来连续的突破消耗了多少动能?在8月21日之前的这个阶段很明显是密集的成交区域,在这个位置的套牢盘跟后面的下跳缺口来比较,哪个压力更大?那么想要突破这个区域又需要多长的周期?是会一蹴而就还是调整之后再上?国家还允许不允许再来一轮疯牛?去杠杆之后市场还有多大的能量能够持续的推动市场上行?我们继续看下面的数据: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趋势目前暂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资金在持续的翻绿,流动资金代表的是市场的活跃度,今天虽然市场指数在涨,但却已经没有以往活跃了。也就是说后面市场在反弹的过程中流动资金依旧不能转红的话那么按照反弹三日原则回调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且从力度上不会如前期一样温柔。所以重点是我们需要留意流动资金能否在未来转红。    上证60分钟流动资金以及MACD指标都已经形成了背离结构,且可以明确的是即便市场连续上涨亦不会消除目前所形成的背离结构,除非是快速而猛烈的突破4000点,但这个概率是多少呢?
) K# a  k% k$ h; [9 M3 `4 {2 B+ }1 t% @' E1 u* [
深成指60分钟通道图, 目前的上升趋势还保持的很好,但是不要忘记,深成指同样也是背离。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向上依旧难以消除掉,而向下在跌破通道线则意味着股灾之后的第一波上涨结束,进入调整区域运行。通过上面的数据以及逻辑我想大家已经知道究竟是直接上的概率大,还是调整的概率大了。当然这里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调整是选择集体向下还是以牺牲中小创,蓝筹维稳指数的方式运行呢?对于低位蓝筹即便是在回调的过程中,空间有多大?所以蓝筹你是否应该配置一些?关于个股操作问题:1,选2,买3,持至于这三个问题也非常容易解决的6 b' E7 `. M7 z* c# r
猜一猜这是哪个,晚上有讲到。当然选股股价需要运行于辅助线之上,或者回踩辅助线支撑时以60分钟捕捞季节金叉为买点,流动资金进场之后为加仓位置,关于持股的问题交给神奇蓝线, 蓝线不停,股价不止。: l+ O( W3 F$ H7 @% @5 m
有了市场的整体方向,在决定你所选个股的仓位,一切是不是变的很简单了?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成败得失,圈子很重要。中国股民需独立!
http://www.simu001.cn/x16214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0 08: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0 08: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顶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0 09: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赚点分不容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3 03: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08:20 , Processed in 0.72330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