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警方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借着公安机关的“断卡”行动,冒充通信管理局、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编造“断卡”行动相关内容,对受害人实施诈骗的案件。现在就让柳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的网警小编带大家看一些相关案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增加一些防骗小知识。
1 @& Q% P" K4 V, m% g- d3 ?6 @ C, y3 s2 J$ x

1 _3 e0 ]$ Z! g% a3 p* ~; j6 T6 T, |/ f0 j0 X2 z) v1 w; x
0 M- }$ A2 P. V4 F1 x/ _- C( h
+ M( f% B# U, G, Z/ ]6 J( Q. T
案例一:近日,市民唐女士接到自称是四川绵阳的派出所民警的电话,称“警方”在开展“断卡”专项行动过程中查到唐女士的身份信息在工商银行某支行办理了一张银行卡,里面涉及金额200万余元,与北京的一起诈骗案有关,需要唐女士去北京接受调查。唐女士表示人在苏州,去不了。“民警”称远程制作笔录,但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并表示因涉及重大案件,不能跟任何人讲。随后,对方把电话转接给了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官”,他们给了唐女士一个网址,称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址。唐女士按对方要求进入网站,输入身份证号,随即就显示出一张唐女士的“通缉令”。然后对方以办案为由,要求她联系负责此案的“张科长”。“张科长”要求唐女士找一安静地方进行视频笔录,然后把钱转到安全账户。此案件中唐女士被骗共计12000余元!9 h/ m3 Z9 v) ]$ K b1 \& {# \
; b; F7 ] R s1 K. E : m6 w5 ?0 v. j3 v
" w% M" |5 `0 A 案例二:市民韩女士接到自称是市法务办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称有人冒用韩女士的身份证办了6张手机卡实施电信诈骗,上海警方正在侦办该案。目前,全国正在开展“断卡行动”,她要积极配合警方调查,避免被追究刑事责任。随后,韩女士添加了上海警方“杨警官”的钉钉好友,对方称,因她身份信息已泄露,为避免个人银行卡账户存款被冻结,应尽快把钱转到警方指定的银行账户,她便按照对方要**作转出743594元,很快她发觉事有蹊跷,就到家附近的银行网点咨询,才得知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钱已经被骗走。4 Y y7 y/ r& {$ h0 d+ `, M( [
- F9 @4 @5 c8 b/ b
/ t0 Z% _* C- h' g" n: K6 v
' d2 l- o+ L) y" ?8 }7 Y" X 案例三:受害人刘某接到自称“通讯管理局”人员电话,对方称通过近期的“断卡行动”,公安机关发现其名下有一张在异地办理的电话卡并涉嫌发送诈骗短信,需要其配合调查。于是对方便将刘某的电话直接“转接”到“XX公安局”。“转接成功”后,“民警”表示经查刘某名下不止有手机卡“涉案”,还有一张银行卡也涉及案件。听到这里,刘某彻底慌了,赶紧表示会“配合调查”。于是该“民警”添加了刘某微信并称可以帮其“证明清白”。刘某在该“民警”的指挥下经过一系列的银行卡转账操作后,被骗走20万元人民币。
2 B# p, s8 [/ B" l, @7 n; X. F: ]8 P2 i3 z% Q5 t5 Z

: Z1 i0 z, A; w. M$ l# D3 \' d; s; i* G: R4 Z; n
【背景】
4 r: r' O8 v0 g8 N; z5 f! w( P “断卡”行动
?$ t' e* ^5 w2 O 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召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的一大原因,是因为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手机卡等被骗子购买后用于诈骗。“断卡”行动断的“卡”就是银行卡和手机卡,其中包括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此次“断卡”行动,主要采取打击、整治、惩戒三大举措。' m% W' K% |# y" L% ^ a
网警提示:8 B# s/ V! m4 {: c2 a
(一)公安机关不会以任何名义添加你为微信、QQ好友或通过电话等方式办理案件,出示相关法律文书,更不会以任何名义要求你转移资产;公安机关不存在进行资金清查的“安全账户”。
. H' ?5 y* w# V" U! u (二)凡是自称公安机关或者通讯运营商,以“断卡”行动为由,向你索要钱财帮助解除黑名单的,均为诈骗!6 x( i' @) ` Y6 H# a/ m
(三)切莫随意告诉他人账户名称、交易流水、验证码等支付信息。在转账、汇款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