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在股市中其实,被“套牢”是常有之事,投资者只要掌控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就完全可以避免被套,或盲目割肉赎回,下面四种应对策略,投资者不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
* p" g3 ~! Y, J" f! a# K2 [4 e& N: j8 n2 U, K) j1 K
# a$ Y) O7 @% o4 M
# @% J7 X* \+ ]- s第一,摊低申购成本法。假如投资者持有的基金种类和证券市场的联系程度比较强,而且适逢证券市场位于运行周期的低谷,或者处于阶段性的最底部,投资者可以在此进行购买基金产品,达到摊低基金投资成本的目的。当然,当证券市场处于下跌趋势时,底部反转趋势不明确时,投资者可采以用适量购买的方式,以避免陷进越跌越买的不良循环之中。" u" Y: g8 ]- J/ x5 M
: c* M' u; i! Y" B
) U0 ]& |8 Z$ C0 N8 K- e 第二,转移投资风险,为了防止买基金后越套越深的目的。当投资者已经购买了相对较高点的基金,正值证券市场的阶段性头部,投资者应采用及时有效的止损措施,将股票型基金转换成货币型市场基金,并静静的观证券市场的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而重新买入。既可以回避股票型基金净值下跌的风险,也充分提升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因此,有技巧的运用基金产品之间的转换,也是堤防基金被“套牢”的主要方法。! K8 ]2 k& G& h# m& `. e8 j
. E; [* I# R' N
9 Z) F8 p# S7 `- t. g! [* U. @0 ?
* B- z% d* [' v/ T) v |3 e
. f* F. X( U, {3 q# }. M' _1 _ 第三,采用便宜的申赎费率锁牢收益。对于基金产品中的保本基金来说,其中有唯一的避险周期规定,为了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天然的投资安全屏障。即便在避险期内投资者购买的基金产品也会面临被“套牢”,只有投资者能看淡避险期内基金净值的表现,而持保本基金已经到期,将会因便宜的申赎费率,而不必遭受更多的损失。0 l% `& M4 F8 d" J* S* R/ ^
& [# ^" S( @3 o( H: `" O% S
0 S5 { D" b1 J: a* i 第四,因为基金经理的更换而导致的基金被“套牢”只是暂时的。目前,为了非常好的运作基金,基金管理公司都会根据基金以前的运作业绩表现与基金产品的特点,对基金经理进行必要的岗位替换。由于基金的净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基金的管理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受基金经理的投资爱好的影响和左右,因此,面临基金经理的变换,引起基金净值的波动是很正常的,同时也会因基金经理对策略的调整,从而会严重影响到基金的净值,从而有可能使持有基金的投资者们被“套牢”。但这种基金“套牢”现象不会维持太久,投资者不必进行基金的份额调整。
7 T' f& E" x3 m& E0 M被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办法解套,如果能够掌握以上四种策略,可以不用遭受被“套牢”的折磨。 - r+ E/ T9 u7 C" _
, v' W0 i" B5 U# J; H
$ Z; i% u0 `! f: C
) t. Z6 N3 S+ o! ^
私募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