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慎之又慎 三重底的研判与投资技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9 18: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 三重底。股票的三重底既是头肩底的变异形态,也是W形底的复合形态,三重底相对于W形底和头肩底而言比较少见,却又是比后两者加倍坚实的底部形态,并且形态形成后的上攻力度也更强。
: C2 L" r" s6 Q+ @% ?% m
  X1 @% P, k- B3 O  其形态的成立必需等候有用向上突破颈线位时才能终极确认。
$ T" q- d$ e: O: Z& @
  ~) L, Y1 H3 u0 F/ [" ?+ Y+ A  由于,三重底突破颈线位后的理论涨幅,将大于或即是低点到颈线位的间隔。所以,投资者即使在形态确立后参与,仍有较大的获利空间。- k% Z# q% w( [; c5 }' U

! ~7 `' T. f' D$ x, I. h  三重底的研判技能
' h/ r8 y& `2 V, e* g! q/ y  c' M
6 W# \4 v' \( `  在三重底的研判过程中最值得留意的要点是:三重底不是根据有三个低点就能形成的,三针探底的形态只能表现股价的走势图形具有三重底的雏形,将来成长极有可能向三重底演变,至于终极是否能修建成三重底,并形成一轮上升行情,还须要进一步的查验。g>三重底成立简直认尺度! E* }8 t: I) Y7 X% v! g. T7 N3 I
  1、三重底形态的三次低点时间,凡是至少要坚持在10~15个交易日以上,假如时间距离过小,往往说明行情只是处于震荡整理中,底部形态的修建基本不坚固,即使形成了三重底,因为其形态过小,后市上攻力度也会有限。
$ a- k. V' ^5 G1 f7 K' x! G, m2 O
  而近期的三重底的第一和第二低点之间距离9天,第二和第三低点之间距离11天,只是委曲合适尺度。
) }4 [% V1 C" l6 ~$ |1 d
) V5 Z5 S) j/ W& a  2、三重底的三次上攻行情中,成交量要表现出逐次放大的收宫,不然极有可能反弹惨败。
1 @% |7 W% j0 @; d9 W: ], B( z) h, t
  假如大盘在修建前面的双底形态时,在时代的两次上升行情中,成交量始终不能有用放大的话,将极有可能导致三重底形态的修建惨败。  E& x- V3 U9 h, a' b' T+ [
7 g' L# z, Y" p  z, w
  3、在三重底的最后一次的上攻行情中,假如没有增量资金积极参与的放量,仍然会半途而废。
' [+ x9 ~* a2 B3 o: Y( a5 p
& W% L% F$ L# F) m  所以,三重底的最后一次上涨必需轻松向上穿越颈线位时才能终极确认。! O1 X/ |3 Z7 C+ G0 W5 v7 ^
! y$ B7 b* K& A+ J4 X9 v4 Z
  股价必需带量突破颈线位,才能有看产生新一轮升势。投资者在现实操作中不能仅仅看到有三次探底动作,或者已经从概况上形成了三重底,就一厢甘心的认定是三重底而盲目买进,这长短常危险的。1 Y0 A, q5 v* P5 C) D

8 w% ^2 n% Z2 a/ j  {. [6 @  由于,有时即使在走势上完成了形态的结构,但假如不能终极放量突破其颈线位的话,三重底仍有半途而废的可能。三重底因为修建时间长,底部较为坚实。是以,突破颈线位后的理论涨幅,将大于或即是低点到颈线位的间隔。
5 M) s' |8 {# `; @8 e
: {; f$ M7 Z% J$ ~9 o. L  所以,投资者须要耐心等候三重底形态彻底修建完成,股价成功突破颈线位之后,步崆最佳的建仓机会。大可不必在仅有三个低点和形态还没有定型时过早参与,虽然有可能获取更多地利润,但从风险收益比率方面盘算,反而得不偿掉。股票论坛 www.simu001.cn【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
http://www.simu001.cn/x5703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5 09: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贴是一种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6 03:58 , Processed in 0.41760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