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中央智囊: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被房地产绑架,金融监管必须协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0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年3月29日,国务院参事夏斌作了一篇《怎样认识和化解体系性风险》的主题演讲。梳理了关于金融防风险的方方面面。8 H6 K) d  D9 v4 d$ T5 e' Q
; ^+ }* y, g  H$ ?/ r
包罗地方当局债务,金融钱币膨胀,以及防风险的部分统筹和谐。比照现在的央妈财爸之争,可谓有言在先。) E9 M& J( ~- c& [4 e$ g- N
. g+ y4 J- C4 f$ @
他在演讲时直言,中国经济到现在已经被房地产市场绑架,房地产市场不整,中国早晚出大事。! ~4 W* w/ o: }! R9 u/ {

4 N1 ]' a0 x- l( o0 M. ]本文对形势的认知,在经济决定层也有相称的代表性。值得咀嚼。
  ^! B! H8 ]8 m- G3 ^
" \- J$ q8 F1 @, ]" c9 m6 a5 x$ U以下为演讲全文(有删减):# A. o; m$ W$ S$ P2 i' \

( E9 n  a$ c% G+ i$ N$ E. J2 g怎样认识和化解体系性金融风险! }2 F& U2 M' b% `0 K0 d3 |

& [  `3 H9 Q2 A关于体系性金融风险标题的研究,早在2013年我曾讲过,在杠杆率不停进步、经济增速放慢的过程中,“国民经济的资金运用效益在显着降落”,“当前中国已经存在毕竟上的金融危急征象……泡沫为什么没破,危急为什么没发作?靠的是多发钱币来掩饰。! a3 O1 a: q0 Q  [

4 i/ t' P9 |8 |" g/ j) q现在整个中国社会存在相称程度上的道德风险,包罗地方当局、银行、企业、个人投资者……各民气照不宣,靠着这个可骇的预期……活动性终极是一种信托,是一种预期……预期一变,传统的活动性立刻烟消云散,危急立刻发作。”②+ l8 U; O  y9 i: A2 d: `

/ z  b( o: X) V$ C7 @什么是道德风险?好比新官不理旧账,地方当局为了项目不停筹钱,有的官员乞贷时原来就没筹划还钱。
% m2 m7 d2 R9 x, b2 G) r 4 w0 A% q( G5 i& x% r8 T, e8 t
银行正规渠道搞不到钱,就通过信托公司发理产业物,信托公司为了赚1.5%或2%的管理费,帮你筹划产物贩卖。
3 ?8 n* o- g6 F& ]9 U1 X/ b) y% n: A, | ! I& j8 s' J7 ?
信托没有柜台就借银行柜台贩卖。
* W( r7 w" D8 G, f) K" c
1 T" s* j! y0 D; p7 L银行署理贩卖,从中拿一点“贩卖渠道费”。
9 f6 G7 s  A1 F% v0 W5 c8 a" \; _ / }% X+ H# o1 ^8 V$ M$ B$ ^. h1 K4 s
至于到时间当局能否还钱,信托公司、银行以为跟我不要紧,当局是债务人,信托与银行是纯中介。
. c. ?5 ?: O9 D) a+ q* V4 w
( m5 K8 r; Z' y1 [: ^9 S. j这种信托产业末了卖到老百姓手里,大妈大娘搞不懂,也不想去搞懂,反正是共产党当局借的钱。  c& M+ x  h" r1 P

5 ~+ K; w$ g5 `. h/ t9 a) ]她们以为当局不怕乞贷,国家的信托机构、银行又帮着在倾销,你们国家机构都不怕,我老百姓怕啥?你敢卖,我就敢买。, t8 y& @! ], Y; j) G
) G, w: ]0 }( T" N$ \# y
你们又要“维稳”。
' z/ c: V5 R$ o 5 p4 T( {' t( y  x- l  D. t
这就是我说的,由于整个社会存在道德风险,一定产生很大的金融风险。5 G  b  I9 Q8 h8 y
  
$ y# q9 @5 D! [7 [2014年2月,我在北大国发院搞的一次论坛上又提出,“当前中国经济的逆境是什么?标题会集在三方面,即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投资、地方基建的债务风险。5 N6 O2 @: V; k* J4 w3 o5 i& M
8 E. `' C0 O% a. `% a
从金融层面讲,这三个标题会集表现为金融业的风险……僵尸企业标题不管理……既影响了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变革,客观上又加剧了全社会的资金告急局面。; x0 N- k* R: Z6 ^# r

* x: S6 }4 H8 I( W% x9 ^”在市场出清标题上,“要有底线头脑,要守住不发生体系性风险的底线。……现在又不敢完全市场出清,由于要防止震惊过大,防止自动引起不可驾御的体系性风险的发作。”
/ U% m2 `/ w6 G% V" p0 v 0 Q! Z/ h6 B' i- Y% b
进入2014年前五个月,面对房市开始出现一些迁徙转变苗子,住建部有些人发出了房市下跌是”正常调解“的论调,言外之意,下跌是临时的,房价还要涨。/ ?" E4 H7 T7 v
, I) L4 i' Y# h# w
而地方当局仍在一味扩大投资,寻求GDP增长,正是在如许配景下,当年6月,本人刀切斧砍以《当前的经济困局和应急对策》为标题写文章,开宗名义,向国务院大胆谏言:对经济形势不能持‘一片大好”的看法。: w$ t& ?7 ?' e& D4 _
" Q" ~. i) G* q/ H5 h
相反,要看到当前经济毕竟上已处于“困局”。
  f% T/ e$ i) N  O5 p' U# S
& |# V7 z  P( B7 H4 Z全文按照“当前经济走势关键看房市”、“房市下跌已成一定定势”、“体系性风险的引发、传导及其效果”、“非常时期必要非常政策”四个段落,提出了我国体系性风险大概会怎样被触发、传导及其带来的效果是什么?我们怎样作好预案,防止经济崩盘(猝死),大概防止不崩盘而转为另一种情势的长期低迷(僵死),提出了15条对策发起。3 a% L  p! I& A
! l# [/ j3 e7 Z8 y! I" o1 m
就是这篇文章内容,后被自媒体标题党以《国务院参事夏斌:2015年中国经济将面对严肃阑珊》为名,分别在2014年第三季度间、后又在2015年2月的微信圈疯转。
* X) V/ N) f9 z) i8 ?
  h' {& S8 ~# b, F6 d" `为此,本人还受到了国务院原某个领导的品评。
4 k6 N& ]8 ?7 k: _! [* p. P  
# O6 Q- q/ ~! t到了2014年11月尾,在中心提出“新常态”、“三期叠加”的庞大判断根本上,我写文章驳倒了对经济形势“盲目乐观”和“过渡灰心”的两种倾向。
) u' Z+ R8 ]0 Z$ |8 y5 g! Y( m 1 a; I% z. C  O2 I2 q
并刀切斧砍地提出:“防止一系列债权债务链断裂征象的伸张,这是当务之急,这是大局”。
8 C# d- b, O# t- x 8 ~8 z- B% A- s" j2 ^3 {5 ?
要有防范体系性风险的底线头脑。
) _3 H3 h! ^+ c6 E# U" E' h, }7 C % w9 o! v* ~5 @$ }" l2 f
要答应一些企业停业出清,但是绝对不能导致体系性风险的发作。
/ q! ?) D' _  P; {6 H  : H8 Q8 R0 \% N7 y$ H1 x! g9 u1 M
到了2015年,在《十三五时期防范体系性风险的认识和思绪》一文中,明白指出了“当前我国未发作体系性风险,是由于已采取了一些国家危急后采取的救济与化解政策。”“在化解风险方面,中国当前的国情有特殊的上风。
3 g: r5 F& n! V6 p8 r* |, E”“由于相干的市场束缚仍旧‘不硬’或尚不明白,因此各种债权债务纠纷和拖欠举动尚存在大量‘可协商’、‘需改善’的空间……为我国当局利用当前的条件……可以做到一边买单整理、一边订定规矩,为防范更大的风险积聚和体系性风险的发作赢得时间。”在此文中,还特殊提出了化解存量风险的“四原则”和防范增量风险的“三个原则”。 / t$ Z, C- g1 l+ F3 u& C9 k
% x' ]. o1 e3 Q$ X, n* W
到了2016年,社会上对体系性风险标题的议论开始多起来了。
3 Y5 K% \  y  J, i( K  M( c
' l- b! G4 s+ @/ `1 m" h( v我在很多场所常常讲三句话:第一句,中国绝对不会发作美国式的金融危急。: m' K1 S, }* K# \: [" }

" w  n3 J( N- b! v即美国危急时有大批银行倒闭,中国不会出现这种征象。
0 M: @- _: k1 b0 \$ V9 m  Z) D1 ?8 E3 m
, d2 l) i) m+ ], ~由于我们早就明白而且已经采取了步调。! z, V5 B) w! r' R

( G  Y1 V4 F" f只要把银行特殊是把五大银行稳住,给与富足的活动性,中国银行体系和经济就能稳住。8 ^* E( Q  W+ K" e" f0 K) J
7 ]$ D3 }5 w7 k6 t$ V4 ]
第二句话,从现实债务链角度看风险,中国已经存在体系性风险的隐患(有专家劝我不要用“危急”两字,用“隐患”较妥),之以是没有发作,是由于有些地方当局对该停业企业不让停业,想办法“资产重组”(实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组)。/ C8 g+ R4 P' _- s/ p, M# ?2 V7 E* v

8 B0 g9 B5 K7 o; @  i3 q在去产能过程中,没有表现大量的赋闲是由于对工人作了安置,中心财务又给了贴补资金,同时,央行的银根根本也是松的。
4 P2 a6 [. [4 ?7 M, W. M. P7 V
5 V+ l5 N, r+ ^( c: W说穿了,是用银行的钱币在托着。' S9 G7 F, Q7 \; N, V! s
9 v' M- A' m6 E; I2 M
第三句话,假如再不抓紧“真改革”,“温水煮田鸡”,末了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38年国家和老百姓积聚的一大批产业逐步腐蚀掉。& D% |' o- u8 A

: s) N( q( b' f本日,党的十九大把防控金融风险标题作为全党决胜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的庞大任务又一次提出,为什么云云器重?下面我讲三个标题。
3 d$ g* a+ s! Q  h1 S1 I
) ]# |" M% Z# F& V: M第一,当前中心为什么特殊器重体系性金融风险标题?第二,体系性风险隐患到底表现在那里?第三,怎样果断守住不发生体系性风险的底线?  |0 R3 `+ F/ {

9 _4 M$ }' F) L: T) C' ~  a01、当前中心为什么特殊器重体系性金融风险标题?
. e# V8 x1 J& G$ O" ~
0 Q4 o# d% _4 ~! }" c+ m为什么特殊器重?就是由于风险隐患太大了。
: \1 q0 i9 G& ~8 k) J
, x& A+ Y0 g& G' C. _1 N党中心就金融风险标题专门开会研究,十九大不是第一次。4 J5 D2 {( @0 ]7 O) Y* F: u7 W

5 i  ]0 r' S4 w( u5 e$ s8 |早在1997年11月17-19日召开的第一次中心工作集会,重点就是整理金融秩序,防范体系性金融风险。
' Z3 {2 ]( \- \/ B/ t9 \' e
9 y# Z2 u9 c7 J1 j. P亚洲金融危急发生于1997年7月1日和2日的泰铢贬值,而之前的1997年4月份,中心政治局就部署了要在11月尾开会,研究结构管理中国的体系性风险标题。/ r% O: T- [. v  Z' M
* [0 T: u' S7 X% e# [, z
当时突出的风险是:一是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二黑白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例更高,少数非金融机构已经濒临停业倒闭。3 l' r+ Z9 z, Y5 t# W4 O+ J8 d

2 i' X6 y0 I% |' u3 H' u本日中国有60家左右信托机构,而当时却有239家。& R1 `$ m# V% N
# O7 ~  F* g4 ?: \" \# p
在整理中有些公司被关闭、停业、被转制,有些管理层职员该抓的抓,进牢狱的进牢狱,处置惩罚掉了180多家公司。
) v/ v  N2 a% @# Q+ Z! q : D- h; R/ f# E7 n9 w/ t: Q
三是一些地方和部分增设大量的非法金融机构,非法集资严肃,挤兑风潮时有发生;四是股票、期货市场违法违规举动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擅自设立股票生意业务场所;五是不少金融机构和职员违规策划、账外活动、诈骗犯罪、大案要案越来越多。
2 V' a9 p" u3 Q# h( ^0 {! v8 a , P' Y6 e/ R* F
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心召开的第一次金融工作集会时对当时中国金融风险的概括形貌。
/ N" @  a1 C/ j7 Z( u9 ~( Z
( B% e% A4 T0 a  u. ~4 M- @2 s当时中心还提出了“三大目的”和“15条步调”,要求力图用三年左右时间(到2000年),大要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顺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羁系体系。
; H$ ^6 W% a! Y; ~; Q
3 l9 M  q) s- b; [保监会就是根据“15条步调”的要求厥后创建的。
( ~2 S$ g; [1 ?  j+ e8 S6 {( }6 r
2 \0 L# }! _/ ?; _( A20年已往了,“三大要系”建成了没有?
2 a( a. n8 e0 Y( t& v$ K2 I  v # V  V/ a1 {, X3 `
20年已往了,中心又为什么高度器重金融风险?我的观点是:5 f/ d1 b: @% g( \( R

  H+ D* ^7 j1 D$ G1、经济下行转型期是金融风险的高发期% ?3 ?1 j! u1 k# H' X; ?

- a# C/ P+ }& G
- F' G, \/ i, ~
1 @. W) d% v- _& Y6 [- p
. _6 E( u, T8 z* d7 f▲图表一) z- `9 ?6 {! Z# \2 R

! g) |0 |  |5 v) I; u! i如图表一,把中国1992年到1999年的GDP增长曲线,和2007年到2016年的增长曲线比力看,两条曲线都是从高处到低处,根本都跌掉了一半的增长速率。) H6 S" T, ]: N( J
/ k; x* ~! |5 N$ }
1992年春,小平南巡发言之后,当年中国增长到达14.2%,同时陪同海南的泡沫经济,天下开辟区热、房地产热、非法集资热。
7 j2 S6 y. L: O* q3 ]2 o * y. ]5 v1 E5 p
1992、1993、1994年,M2分别增长31.3%、33.3%和34.5%,厥后时滞一年的CPI,分别猛涨到14.7%、24.1%、17.1%。
1 l- K" P" j  i+ G. h) w$ o   m% Q5 ]7 \+ ~+ Y5 v6 S
天下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体系性风险。! b+ E  i+ T" K3 J3 h8 f8 F- f
! ~2 }# a( R# o
在此配景下,1993年中心决定由国务院副总理、中心政治局常委朱镕基同道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大刀阔斧整理金融,经济好容易逐年逐步“软着陆”。
$ d2 I9 ?8 J# F
7 n3 \, c$ n0 E7 A; j! K但到1997年召开金融工作集会前夕,风险也开始会集袒露了。
; V4 i; e; u+ i" `" k# Z; N6 ? * _2 |5 g$ ?; w( I9 @$ A$ r9 W3 R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个大周期,最高点是2007年的14.2%左右,2008年开始往下走。% x; [( h( ^, K- a; q2 A' F
$ I3 j  }1 [4 q
2009年初,针对中国经济快速下行的压力,国际上美国等国采取了钱币宽松政策,当时温总理提出了“脱手要快、要狠、要准”,随即采取了以四万亿为核心的一揽子钱币财务刺激筹划。
7 I% L( z# R) Z' v1 z# g , e/ R8 U4 Q3 ]" |# ~" X  V
对此,厥后不少专家“马后炮”,说这个不对谁人不对。7 H! j0 L! g: Z; u# A
& @' ~/ ^5 S! h  G+ _6 ]  w. G
实事求是说,我以为这叫“不生孩子不知道肚子痛”,“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R) {9 I* P  |  N0 Q4 c0 J& i2 J
/ s6 g, ^* [3 E) [. o
针对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到达14.2%,2008年环球遭遇美国百年一遇大危急的打击,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一下子跌到了6%点几,当年南边又发生“冻雨”。
4 B- O  r7 J2 u; K" P7 o4 s4 e. L % K% `- H+ V- W4 F$ h7 |7 v9 q2 B
从珠三角、长三角纷纷传到北京的信息,是一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订单突然停止,一大批企业要停产歇工,2000万农夫工过完年又要返城上班,怎们办?在此配景之下,我以为,作为大国总理,谁当总理谁都发急。7 h0 F2 E/ J" e: L: o6 A, B
, t- [: n$ u+ \4 [$ }
因此敏捷采取宽松政策的刺激是正常的,无论是从经济考量照旧从社会、政治稳固的角度考量都是必须的。
, _5 x6 o! s1 C; A
; T2 P" v9 q& L: c标题是,厥后宽松政策一连的时间太长,改革和结构的调解又迟迟没跟上。' F& O! |5 x) t/ s; H

0 G9 j3 e; w' ]. b; o. X在2009年7月7号国务院调集的专家座谈会上,我看了上半年的数据,感觉有点告急,由于到2009年5月,银行超额储备从5.1%降落到1.5%左右,M2增长上升到25.7%,6月尾M2增速28.5%,比客岁同期高11.2个点。# i# h# }4 b9 U- m' ~- o6 b
" }0 ?, y0 i! q4 A
靠近1992年海南泡沫时32%的增速。
" u0 N% M6 L5 o& Q2 d. s- q! a8 O ' [+ P/ i! t  d# g, s$ R! z% E8 {  t
在这配景下,我发起,2009年下半年,为了稳固信心,国务院对外宽松政策的标语可以保持稳定,实质上应“实时发出稳住钱币的信号”。) A9 R, W. ~/ ~
4 Y  G7 ?4 `/ d, \- a, X- |
具体什么叫宽松?什么叫适度?“由央行举行得当的表明”。! M7 w/ U1 \3 U

- s7 d1 o7 ~4 Z$ {. e. e9 Z③遗憾的是,如图表一所示,经济增长曲线低处与高处相比,跌去了一半,但是钱币供应速率却照旧快速增长。
2 }( g& S' n1 }5 M- }4 Q
) G# O4 D, {$ c% k经济往下走,钱币增量以致稳定也是容易发生金融风险的。% Q! a# y' f0 X5 b' o$ w) L% L
; j6 l6 u/ k+ c* q
固然,钱币发行多并不意味一定是风险大。
5 C) ^5 u  T! H/ P; n( @0 ^ & u' D) o: B5 a. x6 ]& N0 ]
进一步分析,为什么经济下行时是风险高发期?还需一层一层来“剥皮”、推理分析。
1 _: ?  C% c  D% M* H4 F& B! T
6 T5 Q0 \) E2 c- w6 A) t0 G0 q4 Z0 r$ i3 X( N3 ?; |8 A4 L# [) Q

: K( s1 G" r# [1 i; J# r0 k▲图表二. s1 }& n0 ~& p( |

7 D. K  Q& B* k2009年开始钱币到底增发了多少?见图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开国到2008年60年间,M2累计增长到47.5万亿,2009到2012年4年,实行宽松政策,四年放了50万亿,也就是说从1949年开国到2012年一共累计发了97.5万亿,此中一半是这四年投放的。
$ _7 J) W  l+ F7 a- e% F ( F- V8 I; H2 R. V* S' t* H8 H/ D
2013到2017年5年,又投放了70多万亿,到2017年底,整个市场上钱币统共是167.7万亿,此中,有120多万亿是近9年投放的。
) s! s( ^" w! W
5 @; t% T5 ]5 R/ L( }( E云云速率的钱币投放,是多了照旧少?还需从另一个相对指标看,即看M2/GDP的比例。; H9 a) u2 b* K# k
% }" n' E- a6 P4 p
从2008年的1.49上升到2016年的2.08。
8 _) o6 E- J3 H( U + S4 }0 v; n  F8 _+ q, u* }# D
远远高于美国、日本。# }1 p# G: h) k3 O# ?9 f3 U3 i( f
7 k9 D" W! D" q
从2008年到2009年一年内突然上了一个大台阶,之后从2011年后逐年一连快速进步。
6 h# e& Y) p" t/ D8 I
) _: j0 G4 D4 g, ^有专家说这个指标不愿定能分析标题。
1 u3 V& O- q# y6 j0 z8 O. ~( Z3 H # r  R5 d3 A8 ]- L" Y% c3 q
中国这个比例高,中国有中国的客观缘故起因。0 G3 O/ Q2 Y8 m% e8 Q( [5 o  S1 y" _
$ p1 q* t: Z: M& \8 S8 L  T. x# c
好比由于中国的M2口径和国外口径不一样,中国又是一个高储备率国家,而且资源市场不发达,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等等。
; V, @% ~  Z, M0 b% L7 d
5 R& x- Z0 M# t( q7 D0 W4 s" O1 k' J/ x但是我们知道,发钱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要有新的产出,那么从产出、效益角度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钱币是否多了。) |+ D; ~6 Z+ {9 s  V4 L
+ Z! e) {8 Z% a9 ^
市场经济是一种名誉经济。- k, ?, z" o% j" ]% C+ p
$ P. l8 S! L) p. ?7 ~
那么多的钱被谁在持有,以什么方式持有,持有状态发生了什么变革呢?全社会杠杆率从2009年始发生了庞大变革。
5 [. c3 T+ P, Z; B
/ _7 Z8 \5 O* [7 p' v7 F! X2008年杠杆率为139.1%,到2016年为257%,上升了约180%,2017年增长势头有所减缓,但是仍很高。
# j; c/ n- k" c1 Y% L% F. p4 z
% l! T- I7 i  U. X$ h' U' Y非金融企业负债总规模,2010年到2015年均匀增长16.6%,比同期名义GDP增长快6%。: Z0 f* Y* c  M7 t7 }, e8 i5 w8 ^) W
& ]8 W* A3 O1 k- R, _
债务经济是名誉经济的一种表现情势,可以说乞贷多并不能简单判断好与坏。: I) t7 ?/ u; V

$ Y0 X# _1 a* I/ v6 V关键要看借了那么多钱有没有产出?能不能还钱?这可以分析增量资源产出比等指标。6 K2 A8 `% b! M) x$ V( E6 S
. D3 G& i1 C5 ?4 g$ y/ n; @* `
每增一元GDP所需的投资,从2010年的4.2元增长到2015年的6.7元,分析产出、效益是在显着降落。
/ a/ T# c7 ~' W
8 y: p& ~3 X8 Y: F) R因此可以下结论:面对经济增速一连的下行,一连过多的钱币投放,一定表现为企业亏损大概停业增长,赋闲压力加大。
" W* w0 H% B7 F # `  _% B/ E& E# y
由于经济增速下来后,相对已往的贩卖收入就会下来。4 ]6 P8 i* r7 y7 t5 ^8 y% U
2 i0 _1 r) O; `/ H  U3 r/ b1 X
贩卖收入下来,意味着利润就下来。+ ~' ?" U$ i5 e+ q0 q# N% s$ g

1 D$ N2 V& B7 j% k利润下来,意味着按原来与银行签的条约要还的利钱以致本金就还不上了。
& E4 b* g1 S. f) E# N$ G  B$ k, l
6 \" w# B4 X9 m再加上中国大型僵尸国企标题不管理,根本把持了资金设置,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就更大,立刻就会袒露标题。
# e& T. |2 u- y' l) |% |3 w0 j
2 l9 D2 b1 q0 J: e因此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就应明白,当经济增速下行时,假如钱币增速不相应降落,创新和技能进步的效应又顶不住经济下行压力时,金融风险的产生是一定的。, K- ~+ B; o* i& e) }% W

* V- H; B5 [) d6 P% v假如此时不增长不良贷款、不袒露风险,这才是怪事。2 h! ^5 }- J/ B9 B

: x7 Q  H. g: P  g+ A$ e4 m9 _$ ^这就是我想讲的,为什么在经济速率下行时是金融风险高发期的简单原理。
/ K7 d) \  R6 Q; r: d 2 x: P- _  T. `
2、体系性风险的特性
" Q) G$ p& f" e 8 j! P/ m0 k. O3 g' P- |
风险,有个体风险与体系性风险。! k" T. k' p; u: H7 }
& `5 r$ ~9 a; g9 i3 G: ^
个体风险从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好辨认些。" @& k6 z! n( a: Y

/ _/ ^( t3 o$ w' ]体系性风险不好辨认。7 b) E2 F" F- h4 e& {$ h
( E! v8 `3 J5 H% h% ~: ]1 g
就像当前中国有没有房地产泡沫、资产泡沫?公说公理,婆说婆理。2 n! N. z, L1 l
. u0 I7 W( g; W' i3 ]
缘故起因是这和体系性风险本身的特性相干的。2 ]) h& X' C8 h" i: C1 g0 y

9 O* g9 f, @: N6 k: G2 [0 N" ?6 b体系性风险的第一个特性,是潜伏性。6 r5 u, E* Q  b% Q

" ~9 M0 h: {, O: F' @有没有风险?不发作前是不容易被辨认的。
& o8 |) a8 [3 r 6 X  ^+ l0 c: w4 b. f" O- u5 e
只要钱币政策是一连地松下去,在肯定时期内,付出链不停,风险不会立刻发作。
- p/ x# x0 j; w 4 V6 c+ U1 J# C6 Q
因此潜伏性是与钱币供应在边际上的松与紧相干的。$ s3 l/ I5 F9 e8 f9 j. n; z* w
& b( z) l) L* v8 E$ R& l
美国自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了,经济从4%左右下跌到零点几,2001年开始降息,一连降了13次,从6%多降到2004年底的不到1%。
9 j0 l6 C1 ?% C+ Y% g; h
& s: \  J7 a% `7 {. q之后,担心通货膨胀,开始渐渐加息,加到肯定的地步,边际上看似加息不多,但累积到肯定地步,金融衍生产物付出链断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发作了金融危急。( Z2 F3 Y: d4 u

5 E8 Y0 J/ m$ G0 K# M, v但在发作前夕美联储和很多经济学家不以为美国会发生金融危急。
( J; z; }9 m) [
# _" L5 q4 i% p$ [1 R( X/ M  z总以为当时与1929-1933年相比,“这次不一样”。, B: @) {  n! q9 ^# w
  0 u$ X3 K$ Z" [6 H1 g& L
第二特性,是感染快。  q+ D5 k0 A- }2 N' |0 J5 |  c
: y) C% b% P8 @# ?3 K$ B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急是从7月初的泰铢贬值开始,一个国家一个国祖感染,是敏捷感染到亚洲多国,影响环球经济的。5 Y1 X8 A2 h( }! Y- b' K4 s

5 s/ F! X8 w) B0 ]9 Q我们2013年的“钱荒”,银行同业利率一天之内飙升到30%,天下异景,整个市场都恐慌了,四大银行都不往外乞贷了。+ L" {5 f6 x3 d( r
; b% ~2 t; V: v% s! R
2015年的股灾,“熔断”政策一出来,很多多少人几天内就输掉了半辈子积聚的产业以致更多的产业,遭灭顶之灾,个别的跳楼自尽,惨不忍睹。: H+ k4 A3 |: ?) e2 S& l

2 ~4 _; C4 ^' L7 f2 e因此,鉴于体系性风险的潜伏性、感染快的特性,基于一些人迟迟对于此标题的轻蔑、麻痹,中心是安不忘危的。8 y! O+ }! V. C( V3 J

! q2 |3 f4 C& |2 _* A  b- m& x早在2017年初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时,已非常明白地提出“要处置惩罚一批金融风险”,即对一些僵尸企业该不救的就不救了。
  L5 j! G' {9 d; R/ x
- X6 }# Z5 ~" Y; x& g6 L' S1 v到了2017年4月25号,中心政治局在团体学习时又锋利指出:“金融稳、经济稳”,也就是说金融不稳,经济是稳不下来的。- K$ ~6 `! M# s% [1 f
. O1 a& y9 F+ I
明白指出了中国当前金融标题的严肃性,提出了要“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3 Y! e9 Y7 w: |7 j

. t" J0 y$ ?8 U, z9 M) ?8 t”要果断“守住不发生体系性风险底线。”) A1 P$ h( Y/ P  A8 Y4 S

5 H3 {3 ~8 `" O时隔半年时间,十九大陈诉在结构2018-2020年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庞大任务时进一步指出:“要果断打好防范化解庞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承认、经得起汗青查验”。
+ Y  X7 z5 j+ i: Z( v/ \8 t( y " A. p2 a$ E  g8 C3 A! Y
十九大后,当时我指出,媒体与舆论对“三大攻坚战”的认识与宣传是远远不敷的。
% {, y" ^. d: }. E/ x
; c4 l( u2 A) T, R# Q十九大在结构决胜小康社会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污染标题是处置惩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涉及情况标题,脱贫标题是处置惩罚好分配标题,更多意义是涉及社会公平这一社会学的标题。
6 U. ~3 k2 P7 [) A5 _; y9 a& }
) c  A& G/ J4 z7 X而在经济范畴中,改革、开放、稳固各个方面,国企改革、一带一起、“三块地”改革、结构调解、金融改革、新旧动能转化等等,工作盘根错节,任务繁重复杂,党中心没提任何其他方面,却唯独突出了防范化解庞大风险标题。, j: N# R4 d6 n- Q

) P) x7 @; A' a( m" _1 S: l可见,此标题的严肃性和告急性。3 E* A0 ]1 @5 c# H1 w7 u

+ Y9 a0 X" E/ _6 t- h& B并严厉地指到,能否打好此攻坚战,直接涉及是能否得到人民承认、经得起汗青查验这一已往从未提出过的汗青高度。
9 a& S, |# J7 ^6 Q, N
2 q0 ~2 F# u" Q' D0 ?6 \0 v; M1 K5 V时隔两个月,中心恐怕社会上对此认识还不敷,在厥后的中心经济工作集会上又进一步明白指出,“防范化解庞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 n6 W; Q3 r7 @, f! a4 Q* |. u7 d* i 8 b: X3 k* x' j3 B7 l$ u
这句话怎样明白?讲风险不是指其他风险,就是体系性金融风险,经济危急的风险。
+ _7 h3 t8 u/ l& d; D 1 \; e/ o3 p5 A" K4 l
此中,当前我最看重的、最关注的金融风险标题是房市标题。
- e4 x) Q: a: ]% l0 Y# Z; ~
4 E, e! O: C( [: Z! G; w9 ^房市泡沫假如一破,意味着什么?我开打趣说,意味着假如你在北京北四环内有两室一厅一套房子,原以为能卖个八百万、一万万,泡沫一破,短时间内只值三、四百万。
' o8 O6 |+ ~' n" r" y8 \  l. K* o & ]! f% Q0 V& W. g' q2 |" u
假如你是首付乞贷买房的,逃都来不及,只能把房子扔了。1 n+ a9 S( W% B) r

0 _9 |5 |2 ?% D$ ~% i. q; g我也听说北京燕郊已有个别年轻人因房价下跌,跌破首付,房也不要了,直接走人。
- t) |7 Z( M. \1 E# c: X: @. B4 M
9 P8 P* ~2 y7 V9 X* W$ L因此房价一崩,由此会引起一连串的付出标题,会发作体系性的标题。
3 L7 Q% f8 ]# q7 Y; T2 J  X( {, g 5 ]$ u! {8 _5 ^7 W
这个征象在日本、香港都已出现过。& d6 @, D0 \/ l, e! ^
- x8 D+ O, j- ?# a
我们假如守不住底线,发作了体系性风险,意味着对中产阶级是一个庞大的打击。/ Y' d: l+ ]8 f, D

. ^1 ?8 {: k4 x, z* N% H以是我以为,中心对这一标题是看得很清晰,看得很准,标题提得很锋利,把关键标题都指了出来。8 @! y8 p4 z4 U( _9 W

! I1 q( M: V7 k/ h1 a& G并招呼,肯定要守住体系性风险的底线。
; Z' R. u+ B- m% ?6 ?
& z; h* A0 l1 o% W4 D( ~/ W6 _02、当前的金融风险隐患表现在那里?2 g; {& l0 ~* o4 g# ^  T

' J" |, B* }0 h3 @! _- g迩来,微信圈传社科院某专家说,中国的家底可以或许经得起1.5次的危急。9 R: H3 Y; j$ [) v- Z

" X, V* s9 ~2 [5 n3 Z2 R这大概是标题党搞的标题。  u+ U. x) q, X9 }/ D  D0 o. x$ ?+ G
& L/ U2 Z7 D! K, A3 T
中国假如发作危急,现实丧失会是多少?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汗青进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庞大变革?这能用现在时点上的资产评估作静态推算吗?我前面讲了,体系性风险的发作是突发性的,通报非常快,临时变卖资产是来不及的,卖不出好价的。2 o3 X9 T: _3 Y) }& I0 Q& v

/ n; I6 {( A' r8 v3 H9 J2015年股灾恐怕各人都有影象。1 L) t% M+ k/ C. e& g3 t& Z& c. C: W  H
* s: P3 E! [- e1 `$ y
固然,我盼望中国不出标题,不会发作危急,寄盼望再安安稳稳发展10年、15年。
# }- G- k- _& e3 j5 {
' `/ F% S1 Y; i$ m对峙发展的势头、发展的逻辑稳定,那么到2030年前后,中国GDP总量绝对是“老大”。
, d9 q3 e' L9 g0 A
( M! g7 Y1 g% ^+ Z但是,面前这一关怎么过?不是惆怅的“关口”,中心绝不会用决胜时期“攻坚战”之类的词,绝不会提到“人民的承认、汗青的查验”这一汗青的高度。
8 S  k% y' L6 ~* T) p% A
. l& P1 G2 P' @2 ]) H: \8 t) p对风险标题认识上不去,就容易失事。+ y/ S$ ~+ @+ r8 O
# x: y+ w& N$ `8 ]0 n$ u0 }" \
假如能看到风险,并采取有力的防范和化解步调,就不会发作危急。6 t9 {- G( O' _) \  N! ^2 R5 |

' F& m4 }1 G! `; [) ^( U只有看不到危急险象才会有真实危急的发作。
" L& U) ?' C' }6 u0 |
0 K8 q, e. H5 \+ ~" P8 i4 ^固然,除了认识外,利用层面另有很多事要做。
2 v3 \! y! A  k& _% c
% g  ?7 O3 K- Z. ]2 y3 m' r. N我以为,体系性风险的发作,是由个别的、分散的、局部的风险,在肯定条件的催化下,在某个时点,颠末一系列环节的风险通报和连锁反应,才会出现出全局性、体系性特性。8 H5 R" K( {; K& H* N" S; i

3 B& D( E+ a; \- N' T但是在风险没有发作前,不会立刻形成对全社会资产负债表的“缩表”效应。
: A! G, [6 {: j7 K # d! _- G# d" T! P/ A( K# n4 I
不会对宏观经济总量,如GDP、总需求、总投资、停业、赋闲等宏观指标的直线降落形成巨大的打击。: V5 E" f( K1 f: o+ ^$ G
; R% y" ~* O5 P
然而,危急一旦发作,像1929年-1933年美国大危急,效果是一下子使赋闲率进步到25%,工业生产总值1932年比1929年降落了46.2%,农夫总收入降落了57%。
, U0 K) V5 T2 P
" o# t! T4 M+ V中国假如处置惩罚不好当前的风险隐患,风险一发作,还是会有一大批企业要停业,要退出市场,工人赋闲会大量增长,银行不良资产是直线增长,全社会的资产负债表就会严肃“缩表”。* q5 O0 m& B0 H4 _1 S
$ R, p) r! t& i( v) o
当前,风险的隐患具体到底在那里?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和各国危急的教导,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索。+ Z" ]  f' E4 ?% L% y
& F2 k* s, a& C6 h
第一个角度,是从宏观数据动态变革中探求蛛丝马迹;第二个角度,可以从终极影响钱币付出链停止时链条上的相干产业、局部数据中探求线索,顺藤摸瓜,从而把握大局。
0 T) P3 W: _+ A; L( M4 B. Y7 N3 B
2 ?4 T. W( d) X5 {; Y' D从宏观数据看,就是前面提到的M2/GDP、全社会杠杆率、增量资源产出率等债务、效益指标看,可以得出中国确实存在体系性风险隐患的结论。' x( g7 W3 a! E7 v. u
0 N- i& @/ O6 T& j, o- I6 y. j
从付出链和行业角度,我们来进一步分析。
  J5 r; f2 t, Y
: z% d$ o: G2 R+ ~; s1、起首我最关注的是房地产泡沫风险。% D/ w) l- `2 n  P. q' H
! N, k+ F. K6 a4 c
房地产有泡沫社会上不绝持有差别意见,有人说有泡沫,有人说没有,意见非常不同一。0 D5 ]7 _2 Y. w- G! y
/ n" S/ q& z" u% ~% ^' d3 u' ?( t
我本日不从各人常常用的指标,如住民房屋拥有率、房屋供给需求指标、房价收入比指标等举行分析,这方面是众说纷纭。. d8 f7 @: _: _. S
# Z: S2 B4 ~+ j8 U& h5 }
下面我仅从两个视角作增补性分析。
0 S& O9 O- O& C0 W. ]+ P
+ K8 A3 m+ M. v$ K! K6 L$ b一是中国涉及房产、地皮的贷款和融资到底有多少?从银行授信的品种分析,涉及房子贷款的有房地产开辟贷款和按揭贷款。- n+ ]9 a) K7 L8 G  g) r0 m
4 E/ a* i- J; b- ~1 r
官方统计,2016年底,这两项贷款共有余额26.7万亿,占全部银行贷款余额的25%。
  ~. r' ^8 M3 g' M# f! Q4 z
+ r) x* X: v; Z0 |9 ]2 r2016年新增贷款5.7万亿,占全部新增数目约45%。  `" J" N9 v; N

7 g+ }& C' B% w从2016年底的存量来看(以致从2017年的存量来看),我也以为不高。
  J# \& B6 @  |) u! o2 x( @9 \
& u' F% }/ v. H羁系界曾说,银行做过压力测试,能担当住房价降落40%,我以为这有点扯了。
8 H. C  S. u/ |! d8 Y# Z2 y% ?( V2 [
▲图表三
- B" A6 c/ v4 ~/ O( F
& a) f+ B: \: Z6 B来由是以上所说涉房两项贷款合计占25%,是按银行的授信品种统计的。
4 H: w" `0 h6 V6 B. _
0 w8 h3 j/ q4 J0 S2 {& B现实利用中,银行大量的贷款是以包管包管方式发放的。
8 w8 v( y9 K1 i
9 n4 `! @* n: \* `此中,用房产、厂房、地皮做抵押贷款,要占到整个贷款的30%到40%;用包管、互保情势做的贷款占30%到40%;质押贷款仅占约10%。& f& W7 Y$ ]. z/ t. F+ S

% E) t) h! s+ }9 o+ v! E7 t/ e( M此中,这些通过包管包管方式发放的贷款,其资金泉源又通过同业市场,大资管业务、P2P、互联网金融等一道又一道复杂的环节进入了房地产投资。/ U) c( s" \) z4 U% i; M; T

6 a6 h' F  g, U8 H9 S2 D8 B* u  a有多少?没人能统计清晰。8 ~+ z, W2 q: C" h% D
( H# y; [8 Y( F; \0 }4 l' a: j
而真正的名誉贷款(不消任何抵押包管的),只占到20%到30%。
! H0 O' f8 v& v; B, x# B$ f  _7 U1 G . a6 a2 O1 B. `4 [' p1 ?; h' W: H
从这个角度说,现在的银行能担当的抵押、质押和包管品告急是地皮、商店、厂房、楼房等,呆板装备根本派不上用。
* v: U5 l: k+ Y5 w9 [7 ]# C6 M 8 H) S$ i0 K+ ^9 |! v4 j* g
因此真正和房价、地价相干的贷款共占多少?我估计有70%左右以致更高。
0 c- q8 v) z* [. J$ h; U 0 D1 v) D: h, {' x
而且,越是中小银行,名誉放款的比率越低。" E; r4 D0 W2 k3 W! b
* M2 Z( o1 M8 x. a7 h9 _) a* T
中小银行资源气力落弱,没有抵押、质押物,根本不给贷款。4 F0 h) A# l# m) ?7 I
0 G: x  w( r! z' d0 d) H( T5 S4 S
在房子属于资产被看中的状态下,假如资产代价跌20%大概30%,意味着有多少银行的贷款就贬值,有多少不良贷款将产生?6 n5 t. q, c# J# M; K# o

1 H: S! h& W& Y. t" Z. z; s5 F: e二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以为这是中心针对已往近十年房地产政策“碎片化”教导提出的一个庞大纠错决定。
" [2 c2 K! f2 g% W( V
9 z& {+ }) y6 z我在2009年曾号令过,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康健发展方向应以斲丧品为导向。
3 w% d+ P+ X8 V: X) i+ c! T 2 x( `. H# s  _' ^
应鼓励买房是为了住,是为了买“利用代价”,而不是像买股票一样,是为了卖股票而买股票,是买资产,来赚代价差。: v  k8 [) l  Q, l# L% F
  H) A' r5 J; e7 R. R
但是,现实是中国经济已被房地产市场绑架了,我在2010年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假如不整,中国早晚要出大事。
1 y3 x; u8 s6 ?* N% K3 j6 V
5 w+ }7 d0 {5 W, a4 H, l! e$ T2015年我又说,假如现在整狠了,立刻就失事。
3 O) J5 o6 a$ |' b
/ _7 O& r" z! z. E! M2 |, c现在看,就是这么棘手。8 c3 X1 r1 S5 ~" ?

- T) l' }, x" m2 L+ `* {这次我信任中心对房地产市场是为住不为炒的方向是刚强不移的,对创建长效机制的态度也是刚强不移地。
( i8 X3 H5 n% y! o3 w
. N$ n! |/ s3 k; i3 d由于不扭转此方向,中国经济长期没法平静。* k9 B* X! Q: |+ k2 d2 H/ f) q
+ Q$ R2 g' V* g2 u
那么什么叫长效机制?具体有哪些内容?官方并没有同一的说法。/ }7 k8 R: m  k9 J* i* l

, w" V9 R/ X9 H* t+ }; t( ]6 p我明白,最少有以下几点内容。
9 b# ]0 y7 t1 }+ Q9 F# e 6 u4 z7 d& @! ~& m9 g) E& @
第一,起首,对买不起房的,就不应该刺激他去乞贷买房,而是鼓励他去租房。4 J' h# T7 j0 Y4 S3 p6 E3 T6 V9 D

$ q5 [" i" f1 J) w. q在此方面要学德国履历,要鼓励多推出些租赁房,要出一系列政策,让租房者能安安心心去长期租房。
' V5 [9 R% p' v' U% {. I1 j & _" R3 l( G9 D; G6 R5 F
第二,房屋商品化、市场化是方向。
* s/ p. L; y( z6 B/ |9 h6 Z5 T 9 ]" R" Z! Y" Y7 f
有点钱的人就按市场化去买房。/ p; ]  x) k0 g
: M' }" a: F" M3 C- `
暂有困难不能付全款的,首付比例怎么定?我以为不应该把首付政策按现在宏观调控本领来常常浮动。  l* o5 P: K+ \6 r* N6 Q

3 Z9 j0 a2 a7 _, [可以按两个大学毕业生夫妻,完婚二十年的收入积聚多少,倒过来盘算他20年前房贷首付的比例。# q" P0 I6 u2 n& k

4 O) g% n" S/ U5 J由于他们是中国长期增长中中产阶级的主体,有就业的根本保障。# A  J* E) l. X" o7 I$ r0 Q

" {- Q% A  P8 H. e假如这层群体长期有还款风险,就不正常了。
1 F9 A( I! [0 Y  C1 z2 s# o) R
# v% D9 `+ ?' F  h首付比例肯定,应以国务院条例的方式公布,不应该让商业银行按市场竞争方式自定,这会助长房价颠簸。: k. z- ]# L- _: l+ S* S/ {- u
( |( _, o' ~" `9 l1 ~
这也是真正掩护弱势、中产的群体长处。" W  T: T6 m7 K+ e( |" U8 L

( ?0 w( w; D# }' a/ E( Z- |第三,税收本领。
2 O" J, j+ U' ]/ {3 _
" A; F2 G" C/ ]1 W" Q对于第一第二套首付房、改善房,税收应是象征性的。* M+ j* E3 C* h  Y& [5 j
2 U2 Y1 v% Q8 J2 k- q' ?+ C8 a
对持更多的房就上重税,上的让你不敢容易多持空房不住。
  u0 o% N# m3 v' ]- v' X+ \6 y1 w
7 O( D: {& \- d: V; k" }至于是从第三套照旧第四套房上重税可以进一步研究。7 w3 k6 q' n# h1 h/ g5 t2 A
& B% \( m: C% Z% e# P, D0 C4 {4 \
由于现实生存中,偶然持第四套房未必是在从事炒房。
  s! T2 W6 ^$ r8 G3 P: l2 } % s( ~0 f* n  ?/ S
好比一个广东老板很有钱,在广州有了第二套改善房,但是他的分公司在上海浦东,长跑上海做业务,为了工作想在上海再买一套小房子常住,这绝不是炒房。, U4 P, b, P9 Q2 F/ a6 b& ?
6 h# `) z9 G, W1 m, {, a4 [
等后代考上清华、北大,当妈妈的又想到北京陪读,想在北京买一套70平方的房子,最少住上四年。; f2 R; i, Y! T6 y6 d

& d% b  A$ Y4 l1 E2 j这些都是是正常的住房需求,绝对不为了炒房,可以给予支持。# ?4 d7 c/ g1 I! Z- a

9 D' e, `. g& l$ {这类买房客观上都是推动投资与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2 e; M( N9 A2 G: U7 Q
' E, S% W2 Z/ a- W- i1 E8 v
厥后更多的买房,属于炒资产的,就同等上重税。6 B. s  W8 R3 I$ [) J

3 r9 r% M/ N2 l. S第四,地皮供应政策是否应调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各都会生齿的活动多少不一样,地皮供应政策是否应“人地挂钩”?怎么“人地挂钩”?
/ ^# e. e, r, ]2 ^% \
" w  U3 H+ Z) [# B! B3 b% q& L第五,现地方债务风险与地方长期的“地皮财务”收入相干。
& E$ d2 r, C0 j: B. F( v! K
3 E! b! k* Z7 x0 ]5 G2 s假如地皮供应政策和房市别的长效机制渐渐出台,地方当局债务风险标题是否会凸显?怎么管理?这涉及中心与地方财务关系怎么调解?这是长效机制创建中末了又一定遇到的大标题。
% u4 o& {1 T7 o2 S; l: ^
6 |1 N* f. f* k; |  f( S第六,教诲资源政策是否也应共同?好比北京优质学校要凭户口就近入学。
0 e- y( [6 w3 O$ ]2 |/ V
2 _4 M2 d# G$ d$ k家长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则不吝本钱,因此勤学区房代价越涨越高,有的一平方米卖到35万,这种状态不是其他房价政策调控所能管理的,怎么办?管理教诲资源公中分配的政策怎么跟上?/ v4 S8 w7 Y5 |2 ?$ x
* k  b& M! `" Z
以上所说涉及长效机制这么多内容,什么时间出台?是一齐出台照旧渐渐出台?怎样共同?至今没有一个同一的部分在研究。' u% q( ], H4 J7 s& W, B
! b. p+ F3 G( K' ~) T# @7 M
以是我号令,应尽快创建一个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统筹研究小组,应由国务院领导挂帅,由住房创建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改委、财务部以致包罗教诲部等几个部分共同组合,目的就是创建长效机制。" O# P% C7 P- z/ }

7 L+ B  \( V1 F" E/ h眼下有的政策步调是管理短期标题,黑白市场行政步调,长期下去怎么收场?每一项步调有否违背长效机制方向?我们再也不能做一天僧人撞一天钟,再也不能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征象继承下去了。
2 \: A( `+ q! C5 I9 s9 I
4 S) J7 A2 e: d, U! s假如我们是从以上两个视角去认真管理标题,倒过来看,现在的房市有否泡沫风险,我想自然就容易想明白了。) f# ~% p4 H7 Z8 t! r
. E! n9 w% ]% x+ }' i
2、其次讲讲地方当局债务风险。0 T9 b/ N! v  ~4 o& P$ g

- x9 |& a* O+ ]0 N! T( q官方数据是2016年27万亿,这风险是可控的。8 C1 t0 Z9 A; W/ Q* H. F4 i
: F6 O; }' z5 L% T$ i7 q7 {
但是近几年地方债现实上是在猛增。
0 J( ]9 }0 e8 u  c+ m  @. f 8 R8 U% O+ J2 w1 D# ^
通过明股实债,表外举债、购买服务等方式,借地方平台、PPP、产业基金等各种情势举债,有的是在套银行贷款。
/ \: C: D. U& g: `* C. t1 K 4 |) j( O, T& Z/ a
因此地方当局到底欠多少债?国务院不绝地对此构造睁开观察,而且中心迩来又严厉亮相,对地方债务要“终身问制”。$ r5 s2 X3 [2 w8 P# K
8 g2 H! s" t' \- j
分析什么?分析此标题是相称的严肃,绝不要藐视。
: r) ~( z# v2 _% h3 |
; Y# R/ f3 L( C- O9 o3、关于产能过剩的风险。
6 e6 W# U: A$ s/ K : _6 Y9 n& [3 P( }1 ?2 J) R
企业杠杆率2016年是166%,负债是123.5万亿,假如按照一年期基准利率4.75%算,每年利钱要6万亿。7 c$ u( L4 ~4 U$ y- F

" C# T! d$ W& a2 J! l' P假如按照有专家统计的社会均匀融资本钱7.6%盘算,利钱却高达9.4万亿。* P! m: p$ ?0 t' P3 y7 u2 t
% ]& ?% k+ Q  b; \. s: l
从宏观看,仅企业借债付息就靠近大概高出天下当年新增GDP的6.8万亿了,如许的经济能维持下去吗?企业要维持下去就要不绝地乞贷,那么总有一天要失事。4 k  k; o3 w% O& v" n. S- l9 [

$ R% p' Y' t4 G" p5 Y- C" ^5 L7 L为此,从2016年开始,中心下刻意去产能,去库存,并下达了硬性的指标。
$ E' b8 r2 h1 L3 j+ C6 u $ ~+ b% ~! N; {& P+ v% G1 A( V+ `
4、金融机构潜伏的风险。
; j/ y$ E5 f2 @1 R( x) I
3 e5 q2 A% C+ s4 i" z从企业、地方风险到金融机构风险,这是一个标题的两个方面。! I& ^8 j  G, i$ T4 D' g
8 x) }0 D) I8 b$ J
实体经济表现的是地方当局项目标题、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终极反映的都是银行资产风险的标题。8 ?4 k* Z( D! k4 [

! \4 E* M. D9 Q4 B第一是不良贷款率。- y! q- v. C7 r
) Q* I: b6 A& y
按照当局部分公布的不良贷款率是约2%,看起来不高,而且大银行资源富足率在环球银行中心是高的,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也到150%多,看起来都不错,但是,这是静态的分析。! a4 V, }2 _9 j% [* ?. Y
: A& N) n; I. ^5 B& V  ]" u
随着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进程加快,针对前一阵子部分无序创新的金融整理工作到位,意味着要开释、要袒露一些风险。
5 C5 @* V- M- K8 S# i
1 ^# C3 s9 p& f% w# _( d8 V其效果,有些企业一定要停业,有些非法集资案要袒露,已往银行表外业务形成的银行账账会增长。5 m, Y" ]* `3 ?/ a% s
  D3 k. q; R9 a' s5 h* ?7 n
因此,从动态角度说,不良贷款到底为多少,现在都不好说,最少比统计公布的要高。
4 K' @9 P# H( Z/ | ( `7 g+ m' z- q
高盛曾估计最少有7%到8%。
! o/ T( F  R( ?) n  Q  # @8 x! J! b9 t9 b  T
第二是债券违约。
# |& L4 e1 E& B3 D/ ^
  Y* a1 p3 _6 o- P$ n* O7 j& j. F2015年有25家大型企业违约,2016年违约企业数翻倍。8 L2 {0 l2 N- g7 `: X1 W

6 f. ?' Q( Q( }- j, D: h& [0 S! g好比东北特钢、大连机床、中铁物资等等,有几百亿债券到期还不了,但是末了谁也没有停业。
; p" {! y" T$ K8 c, y# J6 S0 V. \
2 D  c: O  H: x# b我是从银行羁系部分出来的,我想肯定是“重组”了。& q8 `; Z$ U2 z: [# i$ I
8 n8 x) |* T: K) ~
怎么重组?债权人、股东、地方当局,几个部分被迫坐下来谈。
0 m  J8 y: b* f+ q' A
) x: K+ V# s. o3 ?假如要停业,地方当局资源金输了,机构债权人向市场筹集的钱没法交代了,银行几十亿上百亿贷款就没了,而且工人赋闲了,社会不稳了,怎么交代?重组肯定是资源方的当局部分请各人帮助,债转股、延误还款,大概银行再增长点贷款。
/ O2 F# J! B) T 5 K0 C7 C  I- B. `. }9 W# X
如许标题真的管理了?有的僵尸企业产物仍没市场,没竞争力,隐患现实上并没管理。
) t7 d. m2 l4 e
' Z( ~4 \& U; {; U, y2 r0 A" \别的,另有不少看不清的风险,有很多也难以统计。" p* @  o" V: c1 f
# a. L" ]& q/ ?4 `" x
我们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直投、私募等一共八类机构,前几年都在搞大资产管理业务,涉及上百万亿资金,业务方式不规范,风险很大,现在都正举行整理。" ?5 f3 \6 A! B+ G
$ D+ K& ]' Y9 d1 N3 S6 Q# r! S
而且整理文件规定的整理限期一拖再拖。+ `2 e/ T# v3 X& K, e# r
: q1 y  p! B! C. v. |9 o' i
至今整理文件“中心深改委”已通过,但征求了频频意见的资管规范文件仍未公布于世,分析此标题相称严肃,很难摒挡。6 b& k  c; K, |" q6 R1 b' w

) d4 s. I* |8 l, G9 }( ~另有校园贷、P2P、非法集资、庞氏骗局、暴力催收等等,前几年忽视羁系、羁系不力,部分无序创新产生的金融乱象,集聚了一大批风险隐患。
' `, b$ w  P% C& R! p% L ' T% J  z1 U) W& k5 B
前几天我在东直门外一家餐厅用饭,看到餐厅厕所男士小便池上竟仍旧还贴着广告:“要贷款找XX”、“要贷款打XX电话”等等,这种征象前几年太多了。
- Y+ p# S4 w$ e; C( N& i 9 B0 {6 {' y) a& ]0 M8 L; j
金融搞到这种状态我以为简直不可思议。) }' C% i, [7 d4 Q! H
5 k% T! U: X" |( D
现在要整理,什么叫整理?就是要付代价,要输掉一部分机构和人的钱。$ O! D0 D+ ]7 e: x, R3 ?
! [4 K0 D( G' s! E" R" {( O6 |2 G% K
到底输掉多少钱?输掉个人钱对社会稳固意味着什么?输掉机构钱,资产负债表要“缩水”,对经济增长意味着什么?现在还很难说清晰。
' z8 v3 F% Z! l+ l * q# Q6 G3 B7 o% r$ `& W4 n
03、怎样果断守住不发作体系性风险的底线?
3 V3 l2 {3 c0 l9 A" t7 @; ?; n
: [5 i  p5 g- B2015年,在“十三五”规划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是根据本身在央行工作履历提出的一些政策发起。8 D$ Z# K4 V2 |( \

7 e* j& j; x0 |+ S一是对存量风险怎么办?我提出了四个原则:7 j( ^" w% B1 U, R) t- |+ u
+ [, `  b/ S4 y! X
一是止血原则。
3 J5 y, M$ z/ a* F% m
' c2 `  Z' j9 U) d3 n7 D对法规不健全而产生的风险,应尽快完满法规举行整理,尽快堵毛病。
! r9 @+ f5 @0 `' D/ g9 Y 0 U& x3 A8 u5 s; A
边立规矩,边化风险,果断做到存量风险只减不增。
! }& l- n6 V0 B6 `; y9 B' @ 1 d  O7 Z) I6 l' h9 R
好比说P2P,立刻停下整理,不能让它再毫无规矩地干了。
) f( Z/ n: m5 T % l- Z. ^, x  v+ n/ m5 q3 [6 {' j
再好比,对地方债、网络贷、大资管,应尽快出台羁系规定加以改善或克制,这叫止血原则。
9 D8 r  i' W, f2 y8 k; E
6 |) u5 u# \/ {( n$ o二是共担原则。
8 w9 u. {6 u! E' }! G& W9 ^1 D, B - |2 n  r; }# U. I
谁负债谁还,中心财务果断埠玫底。& a5 e/ n1 V8 @3 E

1 L$ i* [! j5 e7 }- g; M万里长城不能出现一个缺口,决不能退却一步。% p7 G# U0 S0 M

' R, J0 N$ M) w/ r2 K! {; X! i$ j1997年中心处置惩罚金融风险是很有履历的。
9 U; T: S, t7 R1 P( t: [, u7 C: N
& @/ Y$ G/ {. P: h: I3 e4 K一旦中心当局给钱了,那就会没完没了,整个社会已经存在的巨大道德风险就会进一步伸张。
( K" V. a: M0 {7 b
: W, O7 R; {: O  T/ }! p  `0 i0 y在这个标题上,肯定要教导市场,教导老百姓,教导地方当局,教导金融机构,谁欠钱谁还,还不了砸锅卖铁也要还,家破人亡也得还,中心绝不能拿纳税人的钱帮着还钱。
5 P7 V/ @8 C% i7 a6 Y
0 q1 F& W( A0 s/ o; `$ h. }共担原则就是谁的孩子谁抱,个人、地方当局、金融机构、企业,按规定该谁负担就谁负担,只有如许,才气彻底突破道德风险,突破市场上不应有的抱负。  E( [  _$ E4 Z6 F( k3 W- K

5 L3 W! Q! [1 J* R* b" B$ R7 `规范将来,束缚将来。; c! m2 g/ I: \# I

  k0 g7 N) u' d9 y. ?1 x2 ?2 i在这方面,电视媒体应鼎力大肆宣传,家喻户晓,这是以后防风险的一项极其告急的屏蔽。* P8 e! y7 b0 @- k9 e/ M  x
3 j3 h, X0 h& R  [* K* u
三是本钱原则。
0 B( S" \9 {. Y0 ~7 D  _) w: K
* |( e. f$ b7 K1 X$ m9 \/ y$ D5 r针对地方巨额债务的还本付息压力,为了低落利钱本钱,怎么办?项目有将来收益的可想法债转股,大概债券置换,把长期债券酿成短期债券,把地方债券酿成中心债券。
& e& @0 A; V* s- I+ e 5 \. \# i- Q& _, Z# x% |/ `
中心债利率本钱低,可省不少利钱。
0 W- `/ m! n7 i/ T8 O
8 J7 j! G7 {# H3 ]四是时间原则。
3 z% O. g, {- M" m" f6 y1 e5 P
3 B9 A& n; _5 K) g0 b  [只管2007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跌去了一半左右,但是我们和日本、美国、德国相比,这些国家的增长高的也都不到3%,我们是大国经济体中绝对的高增长。
$ b" L! G, X) Z9 O7 p 9 J+ }7 i3 l- A$ u) X
假如可以或许一连保持6%的增长,以致是5.5%的增长,就意味着国家财务、企业有收入。/ Y+ J# d# `. K( Q( Z1 ]
' p- Q* U  ^1 k* u- i- {
因此从全局看,只要把新的债务本钱压在肯定的低程度下,从长期看,就可以逐步化解存量风险。
+ r6 E- r7 y/ B ( R. @; @/ I1 y
那么怎样从根本上防止增量风险?我以为当前的金融风险不但仅是金融圈的事,而是整个经济的事,是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标题。, ?% v" S! f/ G$ H8 f

! E. ]5 X( D( B% o$ W8 }& {第一,要想办法把M2增速降下来,降到个位数。
$ N3 a9 j# Z. f1 x. ]" S- U  y- O . B% V% r3 U$ W2 L0 u
客岁末了一两个月份钱币供应量已降到了9%左右,个别月份更低。
% x7 C7 j6 ]1 |; |9 ?4 i* N
" S& j8 F. z; ]4 g# _# [: U已往长期是两位数的增长。
: Y1 C  Q. U% o; j1 I9 E
" M# b2 f9 P! u0 Y现经济已经跌到了6%点几的程度,因此不能再靠钱币两位数的高增长来维持经济增长了。& p- i# m+ q: U' ^
$ Y! k4 M$ L) \* N, V: S7 H
固然,在现实专业利用上,不但要讲M2,还要讲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 ], k- |. Y& n1 @- P) {
- U0 L. H9 {; n7 n$ R) _
钱币一紧或回归常态,风险标题就会逐步袒露,那就对峙袒露什么标题就管理什么标题的原则,这是管理增量风险所必须对峙的原则。1 p. f2 {( [0 ?- s  K' C
% v+ d$ Y! E5 B, P( }1 a0 i
不能再用多发钱币来掩饰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抵牾了,也不能再去积聚新的风险隐患。- m2 t+ E- C8 j: E0 t
! X, k% M' Y7 p5 n& |% |' G
第二,要尽快创建稳住房价、形发展效机制的工作和谐小组。: U" ~3 ]# A0 @7 }

; W$ Q  J$ y+ c  L9 ]房市泡沫标题是当今中国经济最大的标题,也是最难懂决的标题。+ c. M. k) X% Z5 |4 a2 E5 V" s

# ^2 r& c) y$ C7 S8 @创建房市长效机制,又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有租房政策、首付政策、利率政策、税收政策、地皮供应政策、中心和地方财务关系政策等等。
/ Z4 y2 C3 K* O& q * Q8 [# h  m9 j% e  S# @8 u* s
长期以来在“地皮财务”中,收益大头地方当局拿了,农夫拿小头,现在在“三块地”改革中,要逐步改过来,有些地皮收益要回归农夫,让农夫富起来。
. x' t1 R" O/ Q9 E2 b + {- w# j+ L- c9 k1 P. u# |7 g
因此,地方当局的地皮收入要镌汰,末了财务的洞穴会一定袒露,以是讲长效机制,不但仅是住建部的事,肯定是涉及人民银行、银保会、发改委、国土部、财务部等方方面面的政策。( P" U) Z1 ~7 ], o# a$ V

  [/ n# q2 m8 h) y, C& y/ D# Q因此我发起国务院应尽快创建和谐小组,统筹思量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创建,让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逐步破。
% O0 ~, {# D( h
' b" y9 _( f& z: F' v0 G固然,这是我一个非常精良的愿望。
0 z4 x# }- ~) ?: K7 o
) V  K) u& g8 a. x由于在2011年,我曾跟索罗斯和“金砖四国”概念提出者吉姆·奥尼尔分别攀谈过。
. @$ u7 C' K6 Y  U# j7 l
0 Z4 J+ z8 U. Z9 V, D针对当时的中国房地产状态,在国内很多人不承认房市有泡沫情况下,我说我承认有泡沫。
5 W" y8 N, i" E' W6 o: g2 U2 e8 o
* g% j1 o' z% K, U, H. Z但是物理学上说的泡沫一刺就破,我们房市的泡沫能不能逐步灰心、逐步破?他们俩分别给我的复兴是,汗青上从来没有过,除非你们中国当局锋利。, ^4 l1 O: W% J
; i% `. ~' W# O6 `5 F& }
以是,我非常盼望长效机制要尽快推出,推出要有战略,要费尽心机使中国经济在稳固增长中渡过这个难关。1 {9 s+ P2 L6 e5 F' [0 |

; B  p  t  }# q3 i& e$ [* j由于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发展的汗青进程。
- V9 W  e3 w* R( m% X
; P/ \- Q5 Y6 M4 T, o  M- U固然,这个难关真的能不能渡过,现在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 B6 r# E. c, V" e  L0 j! [
% @2 S) l# j+ x& i以是各部分出台部分政策要非常地审慎。
" m" L/ w8 \* [# A) b! p 3 I5 w* F7 g! Y2 {+ h
现在北上广深大部分买房人,都是侧重于买房子的资产属性。9 j8 ^% c) L/ S$ o6 B

# }' Y% v+ Y2 \2 a对资产属性变动非常敏感。4 H* o: ^) G) f
3 v+ n6 a9 t4 t/ ]+ W- o: u
某个官员文章稍提到房产税,社会上就会疑神疑鬼,放大讨论,以至引起房价颠簸。
* g! D6 x& T0 L1 X. G. S, R
- d5 p5 j# g0 B% ~可见当前的房价涨跌与人们的预期已牢牢有关。
" ~; J; o6 N/ s$ Y - {7 V7 Z$ A0 M* `
预期影响力已远弘大于钱币供应量的影响力。
& m1 I/ s% c  Y0 i5 ?
/ F0 n$ P) m& B5 ]1 ?因此,怎样刚强不移地、渐渐有战略、有序地推出长效机制的各项政策,是直接涉及当前中国能不能守住体系性风险底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场博弈。8 Z, Z# {  f" \* b+ p

' u, Z& l0 @$ k9 ?; T9 u5 X3 k5 w手持多余钱币的老百姓怎么想?政策怎么办?既要改制度,又不能失事,让它逐步调过来,谈何容易。
! L9 b) z5 C9 [% w
: s- u& S" Y* d' P由于长效机制的政策涉及多个部分,每项政策都大概影响预期,因此每一方政策都必要多方认证,鉴戒推出,以防自动引爆体系性风险。
; b5 I+ C. k& T# `7 {5 ^) n; ]8 W 5 S3 F8 e& T+ U0 [5 |% J
第三、金融羁系机制怎么加强、怎么和谐?6 x, g' j, `2 ^5 e* Q( o/ k! E
6 i! ^3 q& X+ F
前两年羁系不力,和谐机制出标题,各部分搏命鼓励搞理财创新,现在又搏命抓紧羁系。: e; q5 {4 e: h; @$ `8 j
9 [. n9 r+ i( `. G) K4 ^6 O* D& p
针对此情况,需夸大当前抓紧速率修复完满体制,举行羁系纠错,亡羊补牢,方向是对的,但肯定要胆小如鼠,要相识各部分羁系政策同时出台,其效应不是一加一即是二,而是大于二。
- I7 i1 F, R& o$ M  k2 {/ X' W
8 J( t/ ?- z8 T4 X6 v  c5 }  K多项羁系政策步调的同时出台,其效应肯定是有叠加的。( l5 B- X! c9 s* G) r7 N
1 n+ K1 _* k/ P0 n5 L+ g$ q0 ~
不要由于政策步调过分或共同不当而引发不应该产生的突发事故。
0 y& \( F4 ]2 m9 d& g. a! V. G " d' u  k) B8 F; z7 ~$ Y  H
第四、要真正加快改革与创新,推进结构性改革。% t+ b  P9 o  K3 v) z9 `9 N4 U  p

6 C( }6 z$ q3 T  q现在很多风险通常是经济结构失衡和资源错配的外在表现,要改善经济失衡必须优化结构。& S. z8 q3 U9 d
7 H1 \# Z' t/ [5 L
优化结构又要靠改革,靠创新。# z: q5 j, \0 f; B
3 p5 V  ?+ k. g1 w0 }, r0 m# _9 n
因此,金融的标题说到底是实体经济结构、发展动力不公道的反映。
( m, P7 Q* }% h: ]5 x 9 w/ a. e. Z7 Z% t- `
以上关于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防控的头脑是基于2015年前的情况而提出的。
& L: ]/ s" a8 z4 L 7 F- v8 J+ R: c. P( A0 a; x8 k
当前,应根据新的情况可以有所调解增补。
! K3 v' D! m: [, W ! A( l, `& m& k5 M! m
小结本日讲的内容:
9 f0 B  x1 r$ b! C7 `6 ^* X2 B* S( j % E2 r4 K* j% E; m* H
第一句话,风险已经存在。
; E/ j0 _$ y2 P) M4 c " M% F% X) z) N: M2 t6 N- S
决定层对此要有高度认识,要承认,要面对,这是现实。
$ `& p" b5 M$ d5 _4 q " X2 |# x. I+ }: ^# V" U8 H
经济增速下来以后,标题是一定要袒露的。/ e2 ^: [% ?+ o7 k9 X
5 l; c) n/ S; z. G# \
第二句话,风险必须开释。
9 a8 T* q" l0 ^0 L5 w& Z4 }+ H) |4 ~2 g
: i& o1 S4 O1 G, c' {1 q/ K风险不开释,资产负债表“不缩表”,经济结构转型这道坎就过不去。
/ V0 h- {8 Q6 ^2 _; m. _
# K* G) w9 `) j( l第三句话,风险开释是要付代价的。8 y7 D2 e- b) z( L
" M2 T4 A' c1 [# p. Y
输掉的钱由谁来付?是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地方当局照旧中心当局?是按市场法规付,即经济主体停业倒闭时整理?照旧当局主导下探讨、协商管理?决定层事先心中要有底。, j+ N5 H( c2 Z3 L4 G& a' C: g( ^
5 O9 `+ G& o8 _" U' Q, N" G
第四句话,化解风险要有信心。* M4 }; `( O( b0 U" e) \

# X* X! F. m) J9 B3 ?我国颠末几十年长期发展积聚的产业雄厚,将来增长潜力又不低,因此有本领、也应有信心化解风险。6 R& A. f3 a( S' F# X  F9 A

6 g& x/ a1 `; U; G第五句话,有信心并不意味可轻蔑大意。
! N, M6 L6 t6 k3 O& I3 u3 x. T
. B2 h; V: V3 F* ~: p假如开释风险步调不当,底线没有守住,泡沫一破,资产代价大跌,人民和国家几十年积聚的产业大概一下子缩水了,那我们的执政,就对不起人民,就经不起汗青的查验。
, r! A* R& u- p* P! U: N  h2 j
9 _) ^% h& n6 _: t* W  c! r第六句话,化解风险的关键是决定者的认知和执政程度。
2 O& ^8 c3 w: d. e- U ) p# w% x- e$ a1 C0 o, W+ N
当前重点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和加强金融羁系这两个方面。
6 O* V! Z% k  q) [  @* a# s  g! I
% ?* a3 F3 W. [9 ^: W步调要细,要接地气,要统筹分身,不能让羁系调控步调反而成为风险发作导火索。' F7 _3 _: c0 J

& h" s' u& D3 y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控不是纯册本理论,而是一门艺术,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真正相识根本上的决定。8 e2 A0 J) s9 k* H7 W' C' J* q6 X

7 M8 z3 y  _3 S+ ^  b/ Y0 n/ W决定层既要敢继承,又要有很高的决定本领和实行本领。+ o6 B  k4 [1 Z; ?+ K
* ]1 v: F! i0 |. ?8 S% z
解释:
: w4 F7 j: m: ^3 i$ v  i$ {8 F & B8 b- f9 z2 n. i2 H
①此文根据作者2018年1月23日在CCTV二套《中国经济大讲堂》录播灌音稿和2018年3月29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主理的《清华长安讲坛》发言灌音稿归并整理而成。# j; {/ O8 V9 r' X# x# y( m

; j( a+ F# }: S/ J' X②见夏斌《中国经济:观察与谏言》P122,中信出书社。以下弁言均出自本书。: j5 o, V: E, ~: Z

/ ~+ R" r' \+ l' b% c③见夏斌著《危急中的中国思索》(上卷),P318等,东方出书社
4 X& k% P# o8 ~0 Z- G/ T
# j' u% W' S8 W( \④《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急史》是美国给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等两位教授共同撰写的一书名。只管备受争议,但从金融危急史的分析中,展现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急的缘故起因与教导。美国有些学者以为21世纪最初几年的美国与1929年-33年时的美国“这次不一样”,钱币多些不会发作危急。
http://www.simu001.cn/x110912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7 11:06 , Processed in 0.3972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