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现“抢帽子”判例,也让网络期间怎样防范证券市场利用的新命题受到各方更多关注。
8 [1 p9 B# i4 s7 I. Y- }6 W+ q: G1 @& {9 F Q* l4 R2 A
明星高朋玩起“抢帽子” 非法赢利超75万元获刑
. B% y! |# d: A* a/ e" Y, T! ~% m: X) A; p3 v/ Q/ z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8月26白天,被告人朱炜明担当国开证券龙华西路业务部经纪人,并受邀担当某证券类电视节目高朋。
$ T* l* t u+ e, `, ?9 O8 T! I- w# f0 ]% w' Z
期间,朱炜明在其支属“朱能荣”“孙桂英”“张武英”名下的证券账户内,预先买入利源精制、万马股份等15只股票,并在随后播出的前述电视节目中通过详细先容股票标识性信息、展示K线图或昭示股票名称、代码等方式,对其预先买入的15只股票举行公开评价、推测及推介,再于节目首播后1至2个买卖业务日内抛售干系股票,人为影响前述股票的买卖业务量与买卖业务代价,获取非法优点。
3 }+ o1 C1 @8 Y% m# M+ e, Z" s% B; {2 ~5 n9 t& W
经审计,朱炜明买入前述股票买卖业务金额共计人民币2094.22万余元,卖出股票买卖业务金额共计人民币2169.70万余元,非法赢利人民币75.48万余元。
0 G' ]5 }4 r5 c+ U3 o5 M9 t4 K! f" x7 J/ [% i+ d4 Q! F# g/ u8 H
上海市一中院以为,被告人朱炜明身为证券公司工作职员,违背规定交易或持有证券,并通过公开评价、推测大概投资发起,在干系证券买卖业务中非法赢利75万余元,情节严峻,其举动已构成利用证券市场罪,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大概拘役,并处罚金。+ o8 [) H1 P/ ^6 W! s
6 O8 [( A) m! N! I# u! Q( n
鉴于朱炜明在开庭审理时能志愿认罪,且退缴全部违法所得,在量刑时酌情予以思量。法院以利用证券市场罪对被告人朱炜明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76万元,扣押在案的违法所得予以充公。3 A% g0 `' {; a8 I
* U( d) o& m6 ?/ d" y
多名“黑嘴”被判遭罚 “抢帽子”利用出现三大特点
6 d; a% s" o {! v3 O
+ u2 m" p7 R' i# Y 所谓“抢帽子”买卖业务,系指证券公司、证券咨询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及其工作职员交易大概持有干系证券,并对该证券或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开作出评价、推测大概投资发起,以便通过期待的市场颠簸取得经济优点的举动。
1 w. U: h8 p ]9 M2 o+ c
* O5 s1 q. _& a 朱炜明案并非A股市场的首个“抢帽子”判例。2011年8月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利用证券市场罪,对人称“股神”的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汪建中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逾1.25亿元。这也成为A股市场“抢帽子”第一判。% W7 C3 k: U7 m: ~& o4 U6 ^- h
0 _, U9 A! Z; c 别的,尚有多名类似“黑嘴”遭遇行政处罚。如2012年证监会曾转达原海通证券呆板行业首席分析师叶志刚“抢帽子”案。除充公违法所得32.58万元并处100万元罚款外,叶志刚受到5年市场禁入的处罚。
7 G) g$ c( L% z( O$ R$ k" P' @& P! y( V+ e( x
业界人士分析以为,比年来“抢帽子”利用案件出现三大特点:
* C7 R7 G% `& W9 H- f 起首,涉案者善于借助主流媒体影响市场。上述朱炜明案中,“谈股论金”是某着名财经频道证券类发言节目,收视率在证券节目中长期排名靠前,受众广、影响大。
, ]# Z5 V( _6 ]' K0 n: r8 ?/ X$ _5 i4 S+ K5 S: A
其次,荐股渠道向各类新兴媒体渗出。借助博客、微博等交际工具精准、高效传播的上风,一些所谓“大V”以节目高朋身份表态,使用其高人气放肆保举股票,误导投资者的同时谋取私利。4 k! k. g/ w5 O
! q0 m* m) e7 D- v7 W' c! U 再次,反向买卖业务匿伏性强。比方,为躲避查处,朱炜明借用他人证券账户先建仓结构,后共同其荐股举动举行反向买卖业务。. p4 j2 o. T" ~, i7 Q' N$ M
, U1 L. f- x' \7 _& d; `6 |; E* J
“信息隔离墙”亟待完满 网络期间防范利用成新命题
: h7 U% m. a7 H" D0 F# \& ]
9 G" e- r( r1 m" ~; Z/ c& d; v: f+ X 与本土市场差别,环球范围内绝大多数成熟市场都未对证券从业职员持股举行全面克制。在防范“抢帽子”利用市场方面,这些成熟市场依赖过细的规制和严格的羁系。
3 |, E' j: o( B" W$ h" h4 P% q2 c% g5 j8 i! V
如纽约证券买卖业务所规定,“发行人的主业务务范例大概地点行业与研究分析师在其研究陈诉中通常涉及的公司类似的,该研究分析师及其家庭成员不得在公开发行前购买或收受该发行人的证券”;“在会员构造发布关于目的公司证券大概该证券的评级或推测发生变动的研究陈诉之前30日与之后5日,研究分析师及其家庭成员不得交易目的公司的任何证券或该证券的衍生产物。”1 a* V% M$ C/ ~( N7 M1 Y; r- Y
2 k @7 q1 k. L5 X 别的,根据美国证券市场的干系规定,一旦被猜疑存在内幕买卖业务等违法违规举动,涉案人须要“自证实净”。这也大大低落了羁系的难度。# K. l5 _. `3 B" @
( A P' h4 C0 `- f- [6 b8 i
业内人士以为,成熟市场通过干系法规制度构建起“信息隔离墙”以防范内幕买卖业务和优点运送的履历,以及对干系举证责任的制度安排,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都是值得鉴戒的“他山之石”。
! [& a* y; j, o% c) l8 A l8 L6 d" e7 C* {+ [
一个值得关注的征象是,与多年前的叶志刚案相似,朱炜明的就逮同样源于“举报”。这也意味着,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羁系本事仍不敷以自动捕捉或彻底杜绝此类违法举动。4 k2 m" | `3 l1 S
毕竟上,证券市场中的“抢帽子”利用市场并非奇怪事,但在互联网、移动互联技能不停成熟,以及交际平台、新媒体迅猛发展的配景下,羁系机构、司法构造怎样运用大数据等先辈本事,更快速、精准地完成对此类犯恶举动的发现、观察、取证和处置惩罚,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新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