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金融股被外资放肆抛售,在经济低迷期仍得到不菲收益,我们应该反思中资金融股的定价体制,与自身的定价本领。
2 `2 Q* W I, m0 K8 e- }% Y 从2008年12月31号开始,中国金融机构遭受狂风雨般的减持检验,外资机构投资者折价大笔抛售股价:瑞银于2008年的末了一天抛售了33.78亿股中行H股,美国银行2009年1月7日抛售56.2股建行H股,同日,香港李嘉诚基金配售中行20亿股股份。与此同时,坊间传出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将加入减持行列。究竟上,早在2007年11月,淡马锡就曾先后减持10.8亿股中行H股及2.8亿股建行H股,据估算赢利在30亿港元以上。人们有来由猜疑,那些焦头烂额的外资机构都将抛售中资银行股,以解燃眉之急。+ F# j- n; H8 g& i# A7 p
, C! U7 `* v; m! {
抛售并不可骇,可骇的是在股市云云低迷期,抛售者都得到了不菲的收益。瑞银以较中行周三收盘价2.12港元折让12%的代价,向15位投资者出售股份,得到资金8.08亿美元,约赢利3亿美元,回报率超60%;美国银行折价12%以每股3.92港元出售56.2亿股建行H股,一次性赢利约11.3亿美元,赢利40%以上;香港李嘉诚基金以每股1.98-2.03港元的代价,配售中行20亿股股份,配售价较当日收盘价折让5%-7.5%,帐面净赢利最高达18亿元,相对于约1.13元每股匀称本钱价,回报翻番。
- n: {& F5 Y; F' D1 k6 v6 g0 Z: F( ]! ^1 B! P- |
我们该为中国金融机构依然是天下上最高回报率的金融类上市公司而自大?还是为产业云云流失而痛心?. L- K+ o6 X3 I6 A. ^9 e$ @. G N+ Z
/ u' x: q3 d; `+ g8 p3 |
责怪外资金融机构抛售毫无须要,这些战略投资大概财政投资者,手上的限售股都已到达解禁期,在抛售之前与中方举行了充实的勾通,建行等公告对抛售表现明白,我们不能从道德上责怪外资的抛售举动,尤其是在瑞银、苏格兰皇家银行全都遭遇巨大财政压力的配景下,要知道,外资从来不是活雷锋。 O9 U" W: |* F# e
7 d3 d$ S# p* I" Q0 R9 m3 m& H 不责怪不便是不反省。外资抛售得到重利的举动,反过来分析对于外资战略与财政投资者的定价存在巨大毛病:一是与境内巨细非雷同的定价过低存在优点运送怀疑,二是中资金融机构改革在初始阶段过于依靠外资,内在的改革动力不敷,将定价权拱手相让。
5 k/ F+ V/ V# i
2 a: \. x- N+ y$ B# W! Y; q0 f 这些投资者在初始入股时,入股价大多在1港元至2港元的区间,以净资产估值。这分析,中国金融机构的无形资产都未评估在内。
1 M: N! d+ P5 m( o0 l) v8 k) S, W3 U! P' r: E# ~$ e2 m. E
以建举动例。2005年10月,建行香港上市,乐成融资凌驾70亿美元,但其公开招股价两倍于战略投资者的入股价。不光云云,汇金与美国银行的期权协议包管了美国银行的长期收益。2008年5月28日和11月28日,美国银行两度逆势增持建行,分别为每股2.42港元和2.80港元,仍然以净资产为准绳估价。' W9 n3 b" t2 _; E- Z W/ @/ N8 ?
( z1 [ Q* H' o- l7 `2 t
我们可以用种种来由为当初的便宜辩解,比如,其时中资金融机构处于技能停业边沿;比如,在国际市场上市,定价权重要把握在国外机构投资者手中;比如,只有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才华在境外乐成发行上市——这些来由都是客观究竟,但这些究竟无法遮掩住如下疑问,为什么在国内资金并不匮乏的条件下,要把定价权让度给外资?以致如建行等金融机构,还要把便宜期权让度给国外金融机构?净资产评估如许的功德为什么不能让国内投资者分享?付出了云云巨大的代价,我们吸引外资盼望到达的引资与外进先辈管理履历的双重目的是否已经告竣?很难说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建行,其管理程度在不引资的招商银行之上。
. f6 G2 K$ ]* i( R
) W5 h7 P- y( e5 x/ v 如果说此前战略投资低价另有救建行于水火当幌子,以后期权协议,相称于建行给本身的增长定出了底线。说到底,云云定价是对内生的资源市场与管理机制没有信心,必须假借外资之手来实现。
& X' L1 T) k$ `4 t7 z/ l
6 H, A1 K- l( T( H% D( U 2005年,在中金公司建立10周年的年会上,汇金总司理谢平表现,在中、建两行的引资会商中,有五大标题成为制度性扣头的缘故原由,重要包罗,汗青和体制因素给国有银行造成的社保标题、相沿数十年的国有银行高管的行政任命方式、频发的经济丑闻、当局干预和外方不能控股的限定,都成为外洋投资者会商时要求扣头的筹码。反观银行业改革进程,高管官员化、当局干预、运行本钱过高、外方不能控股,这些症结时至本日仍未办理。而汇金与外资投资者同获重利的究竟证实,我国金融机构巨细非,享受着与众差别的特别权益,看上去像极了专门的优点运送渠道。
( ^* v# ?* d; `8 V
# v, G0 L: F- Y( w. J$ \ 盼望中资金融机构的定价缺陷,可以或许成为未来农行、市场金融机构的改革履历,克制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