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不要理财和怎样理财的标题上,至少存在以下8个误区。走出这些理财观念上的误区,是搞好理财的条件。
E9 g( q$ z( [
& M! E! c$ n$ s) V9 z$ T8 z4 T 第一个误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没有钱,就不必要理财。
/ ?. h6 F0 {5 k: S 这种想法是不精确的。无论是有钱人照旧没钱人,都必要理财。很大概没钱就是由于没有好好理财。如果改变了自己原来的风俗,养成了积极理财的风俗,就有大概从没钱酿成有钱。我以为大家都应当而且可以理好自己的财。
2 W7 R: K, s$ y# ~% i6 O) f
' k8 {! l$ M4 _& ~& B7 g$ O 第二个误区:钱太少,理财的结果不显着,以是不理财。$ o2 r9 d( I/ ?; b7 x& ]5 z4 @
我以为有这种误区是由于不太相识钱的习性。我们来看看钱有什么样的习性。我以为钱是属于长跑型活动员、耐力型选手,时间越久跑得越快。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每个月拿出100元来投资,我们仅以每年10%作为年收益率。从20岁开始投资,一个月投资100元,那么我们来盘算一下,60岁时将拥有632407元。! B5 Q& [/ Q# }7 M
从30岁开始,到60岁,将拥有226048元。
$ L" }. z$ d& b, j t9 U 从40岁开始,到60岁,将拥有75936元。7 x. ^% V9 v1 W* o* I. U6 ^2 l
从50岁开始,到60岁,将拥有20844元。+ \' h0 ~. a% m# ~1 j4 Z5 N
可以看出,时间越长,钱增长得越快、越多。因此我说钱是长跑活动员、耐力型选手,时间越长,跑得越快,越跑到背面,冲劲越足。如果你相识钱的这种习性,还会以为一个月投资100元结果不显着吗?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能养成节流的风俗、投资的风俗,钱少的人就一样可以成为有钱人,时间越长结果越显着。
) D% S! A# g2 ^: [7 a6 M( v1 H# k. e/ T, N
第三个误区:工作忙,没时间理财。2 [: j$ y) d) r5 G' Y1 J
我以为这美满是在给自己找捏词。连大文豪鲁迅都对峙记账,我们平常人天天挤出10分钟记记账,天天挤出1小时学学理财知识,都是没标题标。! A G! p9 z1 _# @% a2 @2 c4 [; g
/ Z7 A+ i6 h, f' F+ {% q/ l
第四个误区:不懂理财知识,没法理财。; @5 f1 x5 \8 ?# f; h. K% l. v9 Z
我以为这种担心也不须要。只要肯学习,什么时间学都不晚,什么样的知识都可以学会。我们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想学金融知识,但是又心神不定,他就去问一个朋侪。他说:“我想学金融知识,但是再过4年我就44岁了。你看还行吗?”他的朋侪对他说:“怎么不可呢?你不学金融知识再过4年你也是44岁啊。”朋侪的话使他顿悟,第二天,他就去报名学习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肯学习,什么时间学都不晚。理财知识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是每个人都可以学懂的。你天天多去看看报纸,看看理财的册本,听听理财的讲座,就可以学会,就能资助你理好财。
- l8 D8 f( u8 P. @- z$ H4 | 第五个误区:理财就是一夜暴富。
8 n. _8 L( q# G \; O 这种想法是同理财相悖的。理财要求做到未雨绸缪,在力图财政安全的底子上,实现财产连续稳固的增长,这同一夜暴富没有关系。那些企图一夜暴富的人们,终极的结果每每是上当上当,严肃亏损,以致血本无归。! s3 M/ t7 D" E% l$ _+ j. O
第六个误区:理财就是买股票、买保险。0 H0 B: y+ A* k% R
这种认识有片面性。股票和保险都是理财的工具,它们远不是理财的全部。全面的理财应该包罗现金规划、消耗规划、辅导规划、保险规划、养老规划、投资规划、税务操持、财产分配和传承规划。理财涉及生存中的方方面面,内容远远多于买股票和买保险。
, |/ X6 Z' n: U$ o 第七个误区:理财要从众。 Z# n9 x: B1 _- W' C: ]8 X$ U( h5 ~1 U
理财是一种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有差异的财政状态,差异的生存目标。理财不能接纳一刀切、随大流的做法,理财是个性化的。因此从众不肯定对,别人的做法不肯定得当自己,肯定要从自身的状态出发,探求个性化的出路。, y& H: B% u4 R) W" w! [+ C( h
第八个误区:理财的原则和方法男女不一样。
; d+ [3 Z4 R) o 这是一种误解。理财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诸如要量入为出攒钱、要打深井去生钱、要筑堤坝去护钱,这些对男女都同样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