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百万股民炒深圳”怒潮的洗礼,吕梁对普罗大众的人性洞若观火,他知道只要让人们看到富足高的回报,人们就会疯狂。这对于我们明确本日的“炒房怒潮”也有开导意义。 2001年2月3日,吕梁在他位于北京的北辰花圃别墅被警方逮捕,他是当时的闻名企业家兼顶级股评人,他被捕的来由是涉嫌利用一系列股票的股价,给股民造成了凌驾50亿元的丧失。 / c$ _7 Z I. l9 R+ q) d) L* l
对于警员的到来,吕梁一点也不感到恐慌,正相反,他长长舒了一口吻,脸上则袒露了轻松的微笑。对于他为何云云反常,一位财经品评人表明道,“他(吕梁)此时以为待在大牢里比待在表面被人追杀更安全。” 3 m2 Z0 F' Y6 r
想要“追杀”吕梁的人听说是他的相助搭档,即那些与他共同利用股价并造成凌驾50亿元丧失的人。这些人之以是要杀吕梁,是由于吕梁干了一件疯狂的事。
5 L/ c! r5 m5 K9 w" g( E
4 _% N5 \/ s% N 2001年元旦,吕梁在其私家别墅约见了一家财经媒体的主编,并通过此人对外界宣称,与他相助的金融机构分布于天下,有400多家,此中不少还特别闻名,而他正在写一本“庄家自述”,预备把这些机构和他们的丑事全抖搂出来。 . i+ K* e' B& O1 r$ @" ~
显然吕梁已经决定自动认罪,以是他并不畏惧警员上门,正相反,他渴望司法部门和证监会赶紧传讯他,把他关起来。惋惜他的愿望落空了,警方只是对他举行监督居住,而这让恐惊再次攫住了他。
+ R' Y n' _) n0 L% `) s 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逃跑,逃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2月9日,他披着一件军大衣,静静脱离了本身的豪华别墅,消散在早春北京滚滚的人流中。
- J3 ~: [, L- J- a& p: V& ]
& L" y5 }/ X9 D" U0 w6 P
% a( Z8 f: {1 C, c 一个文人的变化 ( z. Z/ v9 D, }/ c0 P0 d
吕梁本来是一个文人,末告终走上了坐庄的蹊径,这是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故。
6 n$ g: B: b8 p' b' s 吕梁出生于1956年,原名吕新建,非常善于写作和画画。1988年,他在巴金做主编的《劳绩》杂志上发表了中篇小说《国运》,受到读者和文学品评家的好评。他的画画得也特别好,曾于1989年继续大型文学双月刊《东方纪事》的特邀美编。
r s: Z- h% g) k( y: U" d# ~ 不外,1990年之后,吕梁就不再从事文艺创作了,转而投身财经写作,重要写股市。1992年,他创作了一本名为《1990~1991年中国“股市怒潮”实录》的书,此中一部门内容于5月2日在《中华工商时报》上发表。 3 s/ z' c0 {3 O1 w
创作该书与当年资源市场发生的一件事故有关。 4 S8 O7 X* r3 O s" b$ Q3 ~
当年1月,沪深两地开始盛行一种“新股认购证抽签表”,股民可以凭抽签表去申购新股,当时的股市非常火爆,只要拿到富足的认购证就能发财。而这些产业故事又鼓励了其他人,天下上下民气浮动,许多人都理想一夜暴富。吕梁的书有借“古”讽今之意,写书的时间,他还不是一个股民,也不推许谋利,但这种情况不久就改变了。 + M* n# g) K/ X% G6 z
8月,深圳证券交易业务所公布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以500万张抽签表的方式发售,每张表可以买1000股股票,中签率为10%。消息一出,举国骚然,150万人齐赴深圳抢购抽签表。 . l: i( O- g$ E, h& _# l/ j9 ]+ N& s
当时吕梁也去了深圳,不外他并不是去抢表的,而是去看这股怒潮到底怎样发展。
e+ | I/ D+ X3 j: V7 b) k 抵达深圳之后,吕梁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各售表网点排起了望不到止境的队伍,天南海北的人们前心贴后背地拥抱在一起,9日下战书天降大雨,但购表队伍原地不动。
" U6 B9 ?, I# p; Z* W 由于来的人太多,500万张抽签表很快售罄,然而,购表人群仍不散去,他们责怪售表过程存在舞弊举动,要求市政府为他们“评评理”,以致还砸汽车,砸摩托车,以及攻击执勤干警。市政府末了没有办法,只好公布将下一年的500万张抽签表提前增发,这才平息了局势。 ! n5 k8 |. `% l; K
/ B2 O3 o' @( b% R 吕梁见证了这统统,他将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标题为《百万股民“炒深圳”》的特稿,而这篇特稿被国内几十家报纸转载。这之后,吕梁就火了。
) @1 }! P O3 W# R$ ?9 F" v3 L, k; u 不外,对于吕梁而言,这次履历最大的意义还不是让他名扬天下,而是让他近身材验了一次谋利怒潮。这之后,他的心也狂野起来。返京之后,他便跟一些大户学炒股,赚了一些钱。然而,这些钱很快又被在他期货市场上赔光了,他不但是赔光了本身的钱,还把利用本身的名头借来的约莫1000万元也赔光了——这些钱大部门是向上海的一个老总借的,后文还会提到此人。 8 _8 m( M* m% V7 @% T/ r X% H
到1996年,吕梁已经没有资源再折腾了,于是回归老本行。他创建了一个“K老师工作室”,对外号称“K老师战略投资基金”,并在报纸上以“K老师”的名义发表股评。K有两层寄义,一是股票的K线图,二是英文KING,即“股评之王”。
9 i7 h6 @$ n2 T7 | 搞这么大动静并不是为了写稿还钱——那是不大概的,而是为了交友天下好汉,最好能钓到一个能帮他翻盘的人,而这个人在1998年秋日出现了。
/ `* r7 Q. o5 q% y. ~% O" _# O J ^8 D7 w* k: c1 ~$ u
“我是全深圳最不幸的人”
, d; x( e# o6 c1 @7 ^ 找吕梁的人叫朱焕良,是深圳的一名炒股大户,经常看“K老师”的股评文章,对吕梁非常敬慕。不外,朱焕良此次前来不是为了追星的,而是为了让吕梁帮他办理一个困难。 ; k3 X/ @0 N+ ]
这件事得重新说。
1 H, {+ S$ G, F: y: j 朱焕良是一个标准的土豪,他没读过多少书,从前在工地上给人开大型装卸车。1992年他开始发迹,第一桶金就是通过到场“百万股民炒深圳”赚到的,随后他则用这笔钱去炒股。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很会炒股,两三年就炒出了亿万身家,被人称为“朱大户”。发财之后,朱大户以为本身本领超群,便想学人家坐庄。1996年,他相中了厚交所的一支名为“康达尔”的股票,该公司位于深圳宝安区,是一家养鸡企业,向香港市场供应活鸡,规模不大,但效益稳固。朱大户在深圳宝安区颇有人脉,他问了一圈朋侪,各人都说没题目,他便睁开了办法。
]- I( W" \5 @ 朱大户先是筹集了2亿元资金,此中一泰半是他本身的,别的的则是从高利贷借的。厥后,他从二级市场放肆收购康达尔的股票,半年之内就囤积了几万万股,占到总流畅股的90%。
( d: T* }3 U7 O7 i 控股完成之后,他便开始实验本身的坐庄操持。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7年,香港突然发作“禽流感”,全岛疯狂地杀鸡、禁鸡,这直接导致康达尔的股票断崖式下跌,每股从15.4元一起跌至7元,市值蒸发了一半多,而朱大户则深套此中。 q% ?! G! F9 h1 W) y9 ?: \
, P8 f' y# x# }+ O6 v4 a0 B% { 看着大盘,朱大户恨死本身了:放着亿万富翁不妥,学人产业庄家,遭天谴了吧。
% X- z" A7 y8 N& Y5 | 不外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康达尔内部还存在严峻题目,表现为公司账目非常紊乱,有内部人不绝掏空公司,外部则有大量官司,再就是发现了4亿元假账。而朱大户控股康达尔之后也没有办理这些题目,反而把事故搞得越来越糟,当时的红利报表都是他填钱进去做出来的。
% N% g( S) n# x8 X* ~ “禽流感”的发作则让朱大户彻底绝望了,那段时间,他逢人便讲,“除了那些被杀的鸡,我大概是全深圳最不幸的了。”
. S1 U. g1 K: A, x5 `) s/ ~. z0 ~# ] 不外灰心是没有效的,放高利贷的每天催债,再拿不出办法来,他恐怕就没命了。 ) @" j' ~: f; Z( a/ K; F5 q
抓耳挠腮之际,朱大户突然想起了“K老师”,他经常在报纸上看“K老师”的股评文章,那文章既热情洋溢又富于思辨,在股评文章广泛粗劣、肤浅的当时,有如一股清流,让民气生敬慕。朱大户以为“K老师”大概有办法帮本身解套,便在1998年秋日买了一张机票,飞往北京。 ! p! V7 J! O0 J8 X7 m
$ K6 T$ M$ U: O e
# V- a' e0 z9 Y 两个倒霉蛋的交易业务
' E- V+ d* d g" u' x7 v 吕梁与朱大户晤面后,两个倒霉蛋都看到了渴望。
1 [. L* x4 V5 Q0 t+ Y 吕梁当时正在研究“股神”巴菲特,他对谁人把几万美元做到230亿美元(当时数据)的资源传奇心驰向往,以为本身也可以在中国复制类似的传奇,至于他本身的那1000万元欠款,他这时已经不放在心上了。 * b& Q" L% K0 Z. ]0 @6 O
吕梁被本身的想象力忽悠起来了,他是那种既能说动别人,也能说动本身的人。他以为本身离成为巴菲特只差一步,那就是差一个投融资平台,而朱大户送来的正是如许一个平台。
9 y% R, Z. I; P) i 晤面时,他被朱大户告知康达尔是一家“好公司”,危急只是暂时的,只要“禽流感”一过,什么都会好起来。至于康达尔的财务题目、官司题目和假账题目,朱大户则一个字都没有讲。
6 R1 b/ a1 @1 d2 r* m 吕梁并不信托朱大户,他对此人早有相识,知道这是一个不讲光荣的人。圈内朋侪告诉他,朱大户在与深圳一些机构联手炒股时,多次背弃盟约,在关键时候开溜,给盟友造成了庞大丧失。按理说不应该跟这种反复无常的人打交道,但吕梁却无法说服本身拒绝朱大户,由于他太须要康达尔了。
. |% D6 a9 N8 ^' T2 P3 \9 O0 ~ 在吕梁看来,康达尔是一个开启本身“巴菲特奇迹”的绝佳入口:这支流畅股的盘口很小,收购本钱较低,拉抬起来相对容易,而更精美的是,朱大户手中握有90%的流畅股,把盘子控起来了。一番盘算之后,吕梁决定与朱大户相助,他自大有把握赢。 # I8 ~6 |0 b' j' ]8 z
朱大户见到吕梁时也是眼前一亮,他固然听不懂吕梁给讲的那些高深理念,但却能看懂吕梁的状态,他知道这个夫君是苏醒的,而且好像把握一些神奇的“法术”。而且,除了信赖吕梁之外,他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 D* H5 G# h; ?$ M8 b7 N0 s 终极朱大户在吕梁订定的一份协议上签了字。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查阅的资料表现,根据这份协议,吕梁将以每股13元(当时的股价是7元)的代价从朱大户手中接办50%的康达尔流畅股,而朱大户则允许,五年之内,无论股价怎样上涨,他都不会抛售手中的股票。
4 X3 ~0 D/ @! ~' G `' X# o- g% `0 \# i
交易业务告竣后,这两个负债累累的夫君都袒露了满意的笑脸,而一场规模巨大的黑庄事故就此上演。
% V u/ Z) n! _. y8 O: Z& m4 H B% P( Z @8 P: o+ q# ~
控盘康达尔
! S4 I" V7 d( W 吕梁开始了本身的“巴菲特路程”,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控盘,而控盘的第一步是建仓。 $ L5 \2 w* d/ r J( J! k
吕梁先让朱大户转托管给他227.9万股康达尔股票,然后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写了一份富丽的项目发起书,称“将长期投资,长线持仓,引入美国做市商的理念,甘做善庄,与中小股民共赢”,固然这些只是漂亮噱头,最关键的一句话是——“融资中介费为15%”。
$ D5 M( |7 b% H4 |# G 这之后,吕梁把项目发起书交给助手丁福根,让后者去融资,目标是“3个月4个亿”。
5 t$ S5 a; z+ | 丁福根本来是北京一家证券业务部的交易业务员,曾替吕梁操盘,几年来往下来对吕梁心生崇敬,便加入了吕梁的“K老师工作室”,成为该工作室仅有的两名员工之一。丁福根接到任务后并没有亲身去跑,而是起首找到了董沛霖。 6 o' p$ ?" I. `
董沛霖就是前文提到的上海那位老总,曾任职于国家计委,在金融圈人脉深厚,此时正在上海一家实业公司做总司理。他接到丁福根电话时非常高兴,心想要是吕梁这回成了,那各人都发财,要是不成,他也可以通过融资中介费把吕梁欠他的赚返来。而仅一周之后,他便为吕梁融到1000万元,本身则赚到150万元。
2 v/ k9 X$ t2 { 丁福根一见有戏,便全面办法起来,他飞到上海和深圳,借助董沛霖如许的 + L( H; O: W8 G1 u( u; ~6 h
人,与各家证券业务部洽商委托理财业务。该业务的详细操持是:由业务部先容资金方给“K老师工作室”,“K老师工作室”则将手中的股票抵押给资金方,而业务部则充当炒作康达尔股票的大本营,从而拉抬股价和交易业务量。
8 W' w9 [" g2 p! b0 g; `1 K0 ~ 当时这些举动都是严峻违法的,以致包罗高息融资举动。吕梁日后曾亲口认可:“那些融资协议假如拿出来,连见证并签了字的状师都是要蹲牢狱的。”然而,在巨额长处勾引之下,这套操持短短几个月就吸引了3.98亿元融资。
% J+ S; u' Z$ A/ d0 q+ e& ` 拿到融资后,吕梁从朱大户手中买下了1300万股,并转托管了1700万股,占到总流畅股的约50%。接下来,他要控制董事会了。
) |5 }% \/ w7 o+ O5 F 吕梁以为本身有更告急的事故要做,而且应当维持秘密感,以是不想亲身抛头露面,而渴望找一些傀儡替他控制董事会。 ' v B7 [! M: F3 l( T$ ^
, j( @* L+ W/ i$ S1 m 详细利用伎俩是:他先去处一些人倾销康达尔的光明远景,然后提出让对方出任董事,末了要求对方购买肯定命目标股票——可帮其融资,同时要求对方把股票交给他来打理。由于康达尔的股票不绝在涨,再加上吕梁给的报酬非常优渥,以是许多人都动心了。吕梁末了选了7个人,把他们安插到董事会,而董事会统共才11个人。
( a4 V% C0 C" I# p ~4 I$ c+ E4 j 就如许,吕梁以白手套白狼的方式,完全控制了康达尔公司。接下来,他要发挥本身的宏伟操持了。
) i/ ]1 t* B% S4 A# F1 [/ H. L( a# ]: [6 U
构筑“中科系”
# H# d9 Z& a& T+ x m 控股康达尔之后,吕梁先让丁福根通过自买自卖的本领拉抬股价。
1 T4 O2 A' Z; j" f; W6 N 法律有规定,任何人对一家公司持股凌驾5%必须举牌公告,为了绕开这条规定,丁福根在建仓时将股票打到了天下1500多个个人账户,而这些个人账户成为拉抬股价的重要工具。 : y! ]5 z5 k0 N* F) z7 R
1998年12月,丁福根亲身指挥拉抬股价的办法,他指挥得非常详细,包罗每天哪些人抛盘,哪些人接盘,震荡幅度是多少。不久之后,他们就做出了一张形态精美的K线图,而且没有引起羁系部门的注意。
& p4 C0 p* r* w) i c# T 与此同时,吕梁睁开了他的舆论造势办法。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查阅的资料表现,从1999年3月开始,他便以“K老师”的名头再现股评江湖,在《证券市场周刊》上连发四篇重磅文章。
9 H6 X& r. s3 p6 j' ^$ i4 j: z 这四篇文章是《关于世纪末中国资源市场的对话》、《理念嬗变》、《利用更新》、《道指冲万点与新兴市场对策》以及《战略投资、摆脱颓势、创造双赢》。这些文章观念新奇,层层递进,而且有详细引导。当时股市正处于熊市,这些文章则有如一股清流注入市场,受到极大好评。 4 L. k' Z( A" B$ W! a
四篇文章中的最告急一篇是末了一篇,发表于1999年5月8日,吕梁在这篇文章中向股民们保举了三只股票,此中末了一只是康达尔。文章发表后,康达尔的股票并没有什么大涨的迹象,但十多天后情况就变了。 # k8 s3 ^0 i; Y. O- ^9 l0 s
5月19日,沪深股市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转向,进入了大牛市。这就让“K老师”一下子成了预言家,荣登“中国第一股评家”宝座,而他保举的股票康达尔也开始受到追捧,至年底时上涨了凌驾110%。 $ X1 R* \8 ]1 {& ]: i9 @
! b: F; i/ ]& p$ l$ ~7 M7 Y |$ D, S
康达尔固然涨得猛,但毕竟只有一支股票,而且大部门股份在吕梁和朱大户手中。对于吕梁而言,想通过康达尔赚更多钱,从而实现他的“巴菲特空想”是不现实的,他必须要搞一个更大的操持。 * Q/ K. I! [+ ~$ R1 }8 ~
1999年7月,吕梁在北京创建了“中科创业”,声言要打造“中科系”上市公司。 6 C* ~! r( d L2 v* J1 n
“中科创业”是一个很唬人的名头,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家中心企业,而这正是吕梁想要的结果。别的,他还将时任科技部一家直属单元的副主任聘为公司董事长,对外宣称中科创业“有科技部的配景”。 7 {+ @( O" L, ]" n# ]
为了让中科创业听起来威风凛凛,吕梁还炮制出了“系”的概念——“中科系”,而这本来是汗青教科书用来形容军阀的词汇。
- \9 O+ s8 z3 B3 |* ]9 j. O 这之后,他便睁开了一系列收购办法:2000年3月和7月,他通过两次收购办法成为中西药业的第一大股东;6月,他又分别成为胜利股份和岁宝热电的第四大股东;不久,他则又放肆收购莱钢股份和马钢股份。这些收购办法并没有通过二级市场,而是直接购买国有法人股,如许做收购速率会更快,而且险些不受羁系。 + \+ H8 `2 c: E. z* C) k/ h
大公司之外,吕梁还入股了一些小公司,同时本身创建了一些小公司,而做这些是为了方便炮制概念。 1 N2 n3 T8 v0 D2 W- E) U- H
从2000年7月开始,吕梁不绝对外发布利好消息,而这种消息归结起来就是他旗下的大公司要投资一家小公司,去开辟一种概念火热的科技项目,好比“癌症治疗仪”、“中国电子商务连合网”、具有“生态功能和医药功能”的苜蓿项目。 g8 a/ n: F8 D: f6 ^( R
但毕竟上,吕梁除了在苜蓿项目上投了100万元之外,从未推进任何一个项目。但神奇的是,中科系股票却开始大涨,以致不须要拉抬都会涨!
( j9 ~: K5 }# B1 O 当时吕梁完全成了一个神话人物,他只要多看一眼某支股票,那支股票就会涨,要是他买了,那支股票就会涨疯。除此之外,他还被大量企业和地方政府约请为“投资顾问”,经常在天下飞来飞去。 $ P; X$ ~3 l4 ~: I/ T& o1 T: n
光环效应之下,中科创业开始受到权势巨子媒体保举,《中国证券报》一连26个月将其列为“投资风险最小的十只股票”之一,《证券周刊》则将其列为“可以长期持有的大牛股”,道琼斯更是将其选入“中国指数样本”…… ! F/ Q# y; j& G
就如许,一家养鸡公司富丽变身为一家受到热捧的“高科技企业”,而吕梁也到达了本身人生的顶峰。
" w$ c' s5 B, e" ?* o6 J- ?# A5 F
8 p# N; `- n( I( U- O0 m
/ h! n9 G9 Q% `3 y 雪崩 ; U; y) J. _; x% t" T3 [1 H& ^
2000年5月的一天,丁福根告诉了吕梁一个坏消息:朱大户正在放肆抛盘,每天抛售约莫1500万元。
" {/ T, u4 m* W1 J 吕梁听到消息后呆住了,他最担心的事故照旧发生了。一番思量之后,他决定接盘,朱大户抛多少他就接多少。此时他以为朱大户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让这家伙抛一些也挺好,有利于日后控盘。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朱大户抛起来没完了,大有不抛光不罢休之势,而这惹急了与吕梁相助的各家机构,人们要求吕梁去劝阻朱大户,让他不要玩火。 8 s5 O d X e. C( k, z
晤面时间很短,朱大户没有对吕梁掩蔽本身的举动,他表现如今玩得太疯狂,早晚会失事,他不肯如许整日担惊受怕,不玩了,末了他对吕梁说:“股票总要卖出才会赢利吧。”这一下吕梁没招了,他没想到朱大户居然是一个滚刀肉,没办法,他只好继续当接盘侠。
' ~2 v% o4 p/ T% G( U 三个月后,一个朋侪告诉他,朱大户用几艘小快艇,将数十箱现金偷运出境。听到消息后,丁福根生气地说,“我们被骗了,纯粹是给他打工。” 0 u5 {5 Y$ d: u7 N5 q
朱大户的出逃让中科系的股价开始动摇,而这又刺激了“老鼠仓”题目,并让中科系的股价出现雪崩。 - w9 o1 T7 {$ y+ L- q$ Y
所谓“老鼠仓”,就是中科系的高管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股票质押给金融机构,套现出来再炒卖中科系的股票。在中科系内部,“老鼠仓”题目特别广泛,而且规模巨大,此中最大的一个居然是中科创业的申姓董事兼实行总裁。 ! A+ D, ?& w1 r9 k+ v
为了防止这些“老鼠仓”像朱大户那样抛盘,吕梁要求各公司在年底之前清查“老鼠仓”,将全部资金回笼总部,由丁福根同一调治,以便有序“撤离”。 8 o' y8 G- f1 H7 A# z3 ]; |6 A
吕梁的算盘打得好,然而现实却不在他的盘算之中。那些持有“老鼠仓”的高管,一听说要清查“老鼠仓”,更加疯狂地抛盘,而且完全没有指挥和章法,导致中科系股票突然雪崩: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查阅的资料表现,从圣诞节开始,一连出现了9个跌停,股价从33.59元不绝跌到11.71元,市值蒸发则凌驾50亿元。 9 c7 J3 a. S2 ^7 e* c
5 B$ }8 M) W. M+ T: F3 R
这之后便发生了本文开篇所提到的故事:2001年元旦,吕梁在其私家别墅约见了一家媒体的主编,声称将通过一本“庄家自述”,将本案全部涉案者及细节公布于众,随后又在监督居住期间叛逃,今后人间蒸发。 9 K4 y# O0 j9 @; c% H1 V( G
崩盘之后,丁福根也跑了,有人告诫他,他要是再敢回北京,就剁了他的脚。不外,他照旧在当年4月份被警方抓获了,之后在看守所里一夜白了半边头,庭审时则缄默沉静以对,终极以“利用证券交易业务代价罪”被判入狱4年,罚金50万元。 $ R' Z7 I- z9 p) _5 s9 a) V
至于那些中科系高管,他们在1月5日召开了一次记者会,声称他们就是吕梁的“光绪天子”,也是受害者,末了,他们高声公布——“彻底与吕梁决裂!”厥后,只有5名高管与丁福根判处了类似罪名,刑期也都很短。 h% @8 p' Z! v7 ] l4 _
就如许,这场性子恶劣、规模巨大的黑庄大案竣事了。 6 C. g; t% E! o3 w
- l. r; U) N; }0 A6 R' Q 吕梁的秘密
( ^1 J' O' \3 ^7 x$ V; N 吕梁叛逃之后,人们不绝在问:这小子到底跑哪去了?
# ?, U$ O' R6 Y @8 ^ 到本日为止,也没有人知道答案,有人说他在国内某个地方隐姓埋名,有人说他已经逃到了国外,尚有人说他估计已经被人做掉了。总之,不是管哪种运气,谁人叫“吕梁”大概“K老师”的人都人间蒸发了,和他一块蒸发的尚有那本“庄家自述”——他在2001年元旦约见媒体时已经写了6万字。 3 U, B8 L6 A5 q, L& G: D5 n+ g( _
! K' s6 `7 S* ]( D这是吕梁留下的较清晰照片
/ ]0 D* V5 f! j( f/ Z N3 ~ 吕梁消散了,但他带给我们的思索并没有消散,而这种思索对于我们明确本日的“炒房怒潮”也有开导意义。
}- V2 \1 N6 l( ` 吕梁原来是一个文人,以写作为生,是朱大户改变了他的运气——朱大户有一个可资运作的金融平台,但其自身却负债累累、深陷逆境,急需一位懂资源运作的合资人,而吕梁正是如许一个人。通过“百万股民炒深圳”怒潮的洗礼,吕梁对普罗大众的人性洞若观火,他知道只要让人们看到富足高的回报,人们就会疯狂。 g' _! t9 |9 L9 ]6 P9 r
果然,他通过15%的高息回报,就快速启动了对康达尔的建仓,之后则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给公众做出一条各人想看的K线图,随后又碰上了大牛市,接着投资者就疯了,拦都拦不住。丁福根厥后在法庭上供述称,“送钱的人排发展队,以致100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被拒之门外。”
5 d- q" V- h6 h, Z# v! a( {/ @' L ?0 n4 H; X" q
如今的买房情形与丁福根所形貌的如出一辙
7 e! u2 W Z" N1 Y5 B @5 ` 到了后期,吕梁连像模像样地搞项目都省了,不消懂农业,不消懂医学,不消懂电子商务,以致不消创建什么实体公司,只要用“K老师”和“中科系”的名头,在市场上恣意一招呼,就应者云集,财路滚滚——人们恐怕本身错过了“一夜暴富”的时机。 8 k9 v/ n2 g8 @8 e9 U' M0 C
对,“一夜暴富”,这就是吕梁的秘密,这就是操控股民的本相!中国股市不属于巴菲特式的投资者,而属于吕梁如许的文学家,而股民们须要的也不是好公司,而是好故事。
1 X( m5 T) A$ M8 v& _9 W 然而再好的故事,也须要庄家团体一起编下去。庄家吕梁的悲剧在于,他碰上的是朱大户,一个生死不怕、不管掉臂的家伙,结果导致股价动摇,神话幻灭,而这又催生了“老鼠仓”题目,终极,庄家团体因内耗而灰飞烟灭。
$ @+ E: A4 |/ U9 ^' M 看着这个故事我不绝在想:本日的房地产市场会不会也出现一个“朱大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