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环球金融危急影响,商品和资产代价大幅下跌,中国远洋、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上海航空、深南电等企业使用衍生品市场举行“套期保值”操纵导致巨额亏损变乱频发,引发媒体和市场各方对套期保值的广泛关注与质疑。羁系部分高度器重,2009年3月24日,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羁系的关照》,要求国有企业的“巨无霸”们必须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严格对峙套期保值原则,与现货的品种、规模、方向、限期相匹配,克制任何情势的谋利生意业务。人们不禁要问,衍生品市场、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对企业生产筹谋到底有什么作用? 4 Z8 F& p# ]( z8 G& J1 V; d' K   从各公司公告的内容看,语焉不详,只公布一个大幅亏损的效果,然后把责任归为套期保值,形成“套保是个筐,亏损往里装”的定式。由于无法相识这些公司在衍生品市场的操纵头寸、操纵时段等环境,简直给分析带来困难,但是联合市场环境,我们照旧能找到此中的端倪,区分出哪些是假保值,真谋利?哪些是计谋不对?哪些是头寸太大?我们以航运与航空企业为例,正本清源,还套期保值以原来的面目。4 W% P* x5 |% X! O6 p7 G
 
 % ^6 l4 z1 |0 S一、头寸方向是否相反?. C  O6 S( a& {1 T
 随着金融危急的发作,环球的国际商业连续停滞,航运市场日渐低迷。2008年第四序度,反映航运业的景气水平的波罗的海指数(BDI指数)以超乎全部人想象的下跌速率连续跌破3000点、1000点,12月5日,更是跌到了663点这一汗青低位。中国远洋所持有的FFA公允代价变更丧失也随之扩大,到12月12日(当日BDI指数为764点),这一数字已达53.8亿元,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14.3亿元,浮亏与实现收益相抵,盈亏合计-39.5亿元。
 % `3 D; e0 J7 Y2 O; d' ?# o8 x! e' {* I/ N- H
 面对云云巨大的亏损,投资者不禁要问,远期运费协议(FFA)市场是怎样的市场?中国远洋又是怎样操纵的?& u4 I2 c4 Z& W7 O; @) b& R; f9 z
 
 * y8 a! ^5 ?: M远期运费协议(Forward Freight Agreements)是生意业务双方告竣的一种协议,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航线、代价、数目等,且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时点,收取或付出依据波罗的海的官方运费指数代价与条约约订代价的运费差额。如许,海运费就成为变更的、活动性较好的、可以生意业务的商品。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运费风险管理工具,雷同期货。- X( J1 U6 D! J' J/ S
 & }0 ]$ X: @" q( c0 ~7 X
 从套期保值的根本原理出发,一个商品、服务、资产的生产商在衍生品市场做套期保值,必须持有空头头寸,比方,一个生产玉米的农民在期货市场应持有空头头寸,来掩护自己。反之,一个商品、服务、资产的需求方在期货市场应做多,来锁定本钱。那么,出于风险管理的目标,航运企业应该在FFA市场怎样操纵?就航运企业而言,运价下跌擦鲱大的筹谋风险。从团体团体来讲,中国远洋拥有巨大的船队,是国际着名的海运服务提供商,所要防范的最大风险就是运价出现大幅下跌。  ~/ [' N; O7 m7 J2 M
 & S2 \7 M" u! l0 |
 究竟是,中国远洋没有在BDI指数处于高位时卖出FFA,锁定利润,反而继续赌“涨”,买入FFA,头寸方向完全相反。这不是套期保值,相反具有范例的谋利举动特性。
 ( X  Y1 j* v, w0 i. Q; Z$ Z# g  y: V* O( Y/ r# ]
 二、头寸数目是否相近?" J& }, I3 b1 J0 M9 ]8 @$ K. Z
 2008年12月15日,中国远洋发布公告:“基于前期的市场趋势以及公司的现实状态,为锁定租入船运力本钱,公司所属干散货船公司前期买入了肯定命量的远期运费协议(FFA)。由于近期市场的急剧变革,运价大幅下跌,FFA产生浮动亏损。”+ p2 W. p3 R0 S- v  I
 i* K8 m2 B3 e5 Z$ Q' |+ f7 `
 从中国远洋部属的干散货船公司这个单一业务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其买入远期运费协议(FFA)的目标是为了锁定其租船的本钱。究竟上,这是一个非常暗昧其词的信息,在商业繁忙的时间,中国远洋干散货船公司为了满意海运市场的需求,会租入一些干散货船从事运输。固然,对于其租船业务的具体细节我们无据可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举行以下的分析。
 " H! M0 s. Q( g1 |# t: f" v$ _& `4 z/ E8 `
 租船固然必要付出本钱,如果这个租船费用是以签订条约时的固订代价盘算的(在BDI高位时,可以想象这个固订代价固然也很高),中国远洋干散货船公司应该担心的同样是运价出现大幅下跌,因此必要做的是卖出FFA的套期保值。这显然与公告的现实环境不符合。
 ( {6 A$ @8 D! c: ], q4 d如果租船的费用是以签订租船条约将来的根据BDI指数变革盘算的某个代价大概中国远洋干散货船公司是为了锁定将来租船的本钱思量(担心BDI继续上涨,大概要付出更多的费用),那么做买入FFA的套期保值照旧公道的。
 5 o8 e2 Y# ]' ~( V% Q. a- w& ]- t& G& Q5 }9 N7 n2 T' W( e
 从公开资料看,中国远洋干散货船公司的租船业务只占其航运业务量的一小部分,对于这小部分业务的套期保值,不应该也不大概产生云云巨大的亏损。那么一种大概的环境就是,套期保值的头寸数目做得太大了,完全高出了其租船保值的必要。超出企业筹谋所需的套期保值数目,属于超额保值,其敞口部位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风险。
 / y- Q2 O) a4 t9 }2 L# x$ B) `' l
 4 Q% @# w$ l/ {三、有没有订定符合的计谋?- B; `5 Z5 T1 U8 S# G# Z/ s8 U
 2009年1月12日,东航发布公告称:至2008年12月31日,东航航油套保合约公允代价丧失到达62亿元,预计2008年整年业绩出现大幅亏损。有关资料表现,客岁11月东航在套保上发生现实现金交割丧失42万美元,接着在客岁12月份,东航的航油套保合约发生现实现金交割丧失信1415万美元,为11月份亏损额的约33倍左右。国航、上航等环境根本雷同,只是亏损额巨细标题。( x$ J: H# F( C
 
 4 D/ J% N7 ^* m1 N) |+ X& }中国的航空供油体制对国内航空公司在国际航油衍生品市场的操纵影响深远。当前中国航空用油仍旧实行以中航油把持筹谋为主的航油供给体制,这使得中国航空公司的航油本钱不但受国际原油代价的影响,还受到了中航油把持供油的制度性影响。国内航空公司在无法得到航油入口权的环境下,国际油价对其本钱的不确定性影响更大。为了低沉国际油价上涨的倒霉影响,航空公司纷纷进入到布局性衍生产物和商品期权等市场举行套期保值。: e) Z7 L5 C1 b* D0 ~" v
 
 3 B; W% U8 Y( S9 T! p我们要讨论的是,为什么国内的航空公司差不多在雷同的时点从事航油的衍生品生意业务,而且是在云云高位入识┚方,中国国航的公告:“为有效控制燃油本钱,中国国航于2008年7月与多少对手方订立了“燃油保值合约”,合约总量不高出公司董事会授权的2008年度为现实燃油采购量的50%±10%,合约限期最长至2011年(7月为国际油价最高月份,曾创下147美元/桶的汗青价位,市场人士分析其合约订立价当为120美元/桶以上)。”% f9 j* W9 a) b! L) f. C9 e. |3 a
 / b5 G% u% {" e5 R( X* K& v0 I
 从现在已公布的内容看,中国的各大航空公司在外洋举行燃料油衍生品生意业务,早先的出发点确实是在做套期保值,然而,由于没有一整套合乎企业自身筹谋环境的套期保值计谋和方案,导致一入市就引发巨额亏损的境况。企业到场衍生品市场,必须有一套符合本企业的套期保值方案与计谋,此中的一个重点是“选时”,即选择符合的入市机遇。2007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未见航空公司到场航油套保,赢利丰厚的公告。而在2008年7月,才贸然踏入衍生品市场,其动机大概是,油价涨得太高,着实受不了,急忙买入。也有一种环境是,外资投行不绝在游说,机遇一个又一个擦肩而过,终于下刻意了,却买进一个天价。套期保值是企业的一项长期的风险管理工作,不是一时鼓起到场一下,必要有长期的计谋。7 S% ?2 f9 ~6 U1 Z5 K7 d2 m: b
 
 $ T5 b- p$ P1 r部分国内企业举行衍生品生意业务,是在对国表里商品期货市场相识不多和到场很少的环境下,就贸然进入到布局性衍生产物和商品期权等生意业务市场,自己就反映出这种生意业务的谋利性。拿航空公司来讲,固然没有航油期货产物可供使用,但是,汗青数据分析表明,原油期货代价与航油现货代价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干性,可以到达品种替换保值的效果。因此,航空公司可以使用原油期货来对航油代价举行套期保值,没有须要直接进入商品期权和布局性衍生产物这类风险巨大的品种和范畴。8 @- T% l! ?. M. a
 ( W: \. p8 C! r% z. L
 对于企业来讲,只有对宏观经济有着精确的把握,对期货期权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期现货代价走势有着长期的关注,才气订定恰当企业自身的套保方案和计谋,使套期保值很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微观金融。
 4 r6 K& z6 Q+ |3 d
 2 q. @+ M2 i$ K1 S" N9 r四、怎样进步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2 r- F& M1 U# j: x
 通过以上几个实例的深入分析,我们看到,对于现货代价颠簸严厉影响到其本钱利润变革的企业来说,套期保值不是要不要做的标题,而是怎么做的标题。精确地运用套期保值工具,才可以实现控制企业面对的代价颠簸风险的目标,否则反而会放大企业的财政风险。后者每每成为人们诟病套期保值并以讹传讹的依据,究竟上这并非套期保值之罪。面对经济环球化带来的商品代价风险的打击,国内企业面对的风险将越来越多,那么,国内企业在到场国际衍生产物市场时,应该怎样树立精确的套期保值观念,进步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呢?
 / v% K9 c" Y+ ~4 X% P
 - c/ n- J' O/ C; `8 \0 F第一,只有少少数把持企业是不必要通过套期保值来控制风险的,而大量的竞争性企业是离不开期货市场的。比方像中航油、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买入原油,在国内贩卖成品油,而成品油的代价是从原油买入价倒推出来的,双方的代价可以相互锁定,因此,也就不必要再举行额外的套期保值了。. I4 |+ s0 D. a; n0 I4 Y  [/ [
 $ U% J5 x" C% ^6 y' J; A2 B
 第二,作为质料采购企业大概生产企业,必要有一以贯之的套期保值计谋和严谨务实的方案操持,并器重团体宏观经济局面的判定与分析。当将来代价风险不确定时,企业才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企业所面对的代价风险,即套期保值必要有明确的生意业务方向、入市机遇和生意业务计谋。
 5 h0 e8 K: N' x' E5 b2 b& J* @/ \* g! H
 第三,增强对国表里衍生品市场、期货市场的研究,在选择实行套期保值计谋的金融衍生工具时,应该科学评估,采取相对安全妥当的单纯套期保值计谋,而不能盲目地进入场外衍生产物市场。尤其是不能在缺乏对投行各类衍生工具的相识和研究的条件下,轻易签下风险不对等的合约而遭受巨额丧失。
 . [1 U4 {" [9 n  P5 f8 U1 `  b% h4 Q
 第四,始终如一地服从和对峙“品种对应或相干、方向相反、数目不超额和时间根本匹配”的套保四项原则开展套保业务。切忌一见利润就鼓起谋利的勇气,尤其在数目上,切忌高出自身的采购数目大概产物数目举行超额保值。2 V7 N0 f9 p2 E7 c3 `! I* i( Y2 C
 # h; V+ G+ P6 }  W
 第五,必须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对金融衍生品生意业务举行有效的流程控制和实时的风险监控,设立须要且公道的止损计谋,防止风险不停积聚和扩大。
 ! Q9 ?0 F5 O7 c" Z% S/ Y/ ?4 n# H. F% o0 E: G8 F1 j
 综上所述,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等衍生产物市场存在和发展的紧张根本,各类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在面对不可控制的代价风险时举行公道的套期保值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稳固筹谋,其紧张功能和有效性履历了多年的实践查验。因此,企业偏紧张做的是科学分析,创建精确的套期保值理念和计谋,防范违规操纵,增强风险控制。要克制出现套期保值有了利润笑哈哈,套期保值有了亏损急吼吼的环境,更要克制把谋利亏损记在套期保值的名下而躲避责任,以致今后因噎废食。我们信任,随着国内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境内企业风险意识的增强,到场国际市场运作履历的增长,当代市场高端筹谋管理人才的发展,中国企业肯定可以或许用好套期保值这支利器,为企业的长远安稳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