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券生意业务委员会(SEC)的告状,让高盛道德诚信停业,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涵举世陷入八方受敌的窘境。
. f4 {9 R$ k% j- z2 u0 t X1 p
+ G) a6 _6 _, q7 F k5 e6 Q 4月19日,英国宰衡布朗率先品评高盛——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道德停业”,渴望英国金融羁系机构观察被美国证监会告状的高盛团体。 6 \2 |$ F+ c2 h, [8 M
5 N% w; c4 n* W5 s! H 4月20日,英国金融服务羁系局(FSA)吊销高盛副总裁法布里斯·托尔雷伦敦金融城登录生意业务执照,同时公布将同SEC互助,开始正式就诓骗案中涉及英国银行的8.41亿美元丧失对高盛英国伦敦分部的业务睁开观察。
6 |, C$ c9 h' e K* J+ U% u8 l2 [: O8 R3 c/ X
4月21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发起,在美国证券生意业务委员会(SEC)对高盛团体的诓骗控告得出效果从前,渴望德国政府临时克制向高盛团体提供新业务,而德国金融羁系局早在此前两天就已联结美国证券生意业务委员会,寻求得到有关高盛团体与德国工业银行(IKB)之间关系的细节信息。
?' d( x9 P: v1 ^6 |' P& w# ?9 F4 `. S6 u3 }2 r' k& M- ^' f# B+ v0 V7 K
同一日,法国经济部长拉加尔德表现,鉴于美国高盛遭遇诓骗控告,法国羁系政府值得对此睁开全面观察。
1 O: r5 X/ V6 ~- `5 p/ r/ T
' n; P3 E d) e$ _) h* L 只管高盛被西欧政府羁系部分全面围剿、一片喊打,但它在中国的境遇还是相当幸福的,其继承中国农业银行H股IPO牵头主承销商没有任何变革松动消息出现,虽在期间有多家国际大行游说中国政府将高盛从中国农行主承销商名单中剔除。
" i) ~9 l" M9 @: S/ e
: ]" j' D Z: d5 w) N 那么,混迹中国当地市场已经近20年的高盛,真的值得如许信托吗?
4 G8 `# U1 F2 T# [& Q$ ~$ t5 g/ ?, x$ a) v- `" N' o
中央国资委金融衍生品顾问、康奈尔大学及长江商学院金融传授黄明在越洋电话中向记者表现,“高盛在美国的题目不是大题目,其更大的题目在中国。”
1 N* W! w) X, B. D, c$ ~1 {9 _& h/ g8 l! q# w; j
超国民报酬 " z! R& e8 A& Q3 r9 _, L5 J5 r7 p* u" t
0 w/ f0 ~& M& [3 b8 Z# ]& d! W: k
2004年12月, 中国证监会答应由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高华”)和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高盛)共同设立中外合资券商——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高盛高华),注册资源8亿元人民币,高盛持股33%,高华持股67%。
) I1 c8 s7 V1 ]# p3 [/ j" ~
# z, ?: x' J4 n; K( [6 [# F 当高盛高华获准设立时,时任高盛团体董事长兼首席实行官、后出任美国财长的亨利·鲍尔森曾经欣喜若狂的表现,“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乱标志着高盛将在中国翻开激动民气的新篇章。”
Q6 T' X( m3 U2 B- K5 z" s9 O& I6 D5 z. w
从外貌上看,高盛高华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外合资券商,高盛在此中的持股比例不外33%,亨利·鲍尔森为什么会对这家貌似平凡的合资公司予以云云之高的评价呢? , J7 g( B z1 @' L
: b/ R1 O9 [+ [ 原来是高盛高华,高盛不光曲线拿到了谋划全面证券业务的牌照,此中包罗一样平常合资券商不能涉足的A股经纪业务;而且绕过了羁系层不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券商的规定,又使得合资公司在实际上处于高盛的掌控之下。
* ?2 ]. @; w' V' f
( L+ `, s2 c/ g% Q/ I+ U$ n 高华名义上为100%的中资券商,实际上其公司注册资源金完全来自高盛的商业贷款。 1 [0 s. h3 ~$ V
2 O: p4 ]( |3 ]5 Q! | 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答应方风雷等6人,向高盛借用国际商业贷款97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04亿元),贷款用于设立高华证券公司的股权投资。 高华注册资源10.7亿元,高盛的商业贷款足以支持方风雷等6人团队取得对该公司的绝对控股职位。
% E# Q& W/ ~5 B
* k& g' Y9 c1 s3 s8 ^% q3 S 据《北京娱乐信报》其时报道,高盛向6人团队提供的贷款具有选择权,一旦政策允许,高盛可收购该团队在高华的控股权,从而彻底控制高华及高盛高华。 % p" D* W& H# A3 s+ ]
+ b7 V! F$ J5 o1 G4 G 高华经答应的谋划范围为,证券的署理生意业务;署理证券的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代保管、鉴证;署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生意业务;证券的承销及证券投资咨询(含财务顾问);以及证监会答应的其他业务,答应时拥有两个业务部,分别是北京金融大街证券业务部和上海长乐路证券业务部。
) p* @, c2 h) x% [8 `; O
- S6 O$ z; y5 d% C/ ^+ O4 R 高盛高华经答应的谋划范围为:股票(包罗人民币平凡股、外资股)和债券(包罗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承销;外资股的经纪;债券(包罗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经纪和自营;以及证监会答应的其他业务。 1 J# _ \/ W; s6 A' n& V% a' G ]: g
- | ~9 f: {& _0 C; B7 \8 z% ], Z 高盛高华和高华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均为高盛,云云一来,高盛不光规避了中外合资券商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限定比例,而且在中国境内既可以开展A股经纪业务,又可以拓展所谓的外资股的经纪业务, 名义上中外合资券商高盛高华的获准设立,让高盛在中国境内得到了别的国际投行、国内券商无法无法企及的超国民报酬。 ! S3 T) ?( R' c7 U5 C3 x' X
, T2 f1 u6 R, }! T
毕竟证实,高盛曲线进入中国当地市场的计谋非常高明,不光取得了一家中国投行的管理和财务控制权,而且一举奠定了高盛在中国境内大型投行项目标主导职位,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安全保险、复兴通讯、交通银行、中国石油(后续股票发售)、中国银行、中海油外洋上市等具有举世影响的皇冠级IPO融资项目被悉数收入高盛囊中。
1 J8 R) ~) H) E
' ?0 ~- A8 z" {$ M3 V 许多业内人士以为,高盛高华的审批只是个特殊个例,个中缘由在于高盛为资助海南证券重组“捐款”,捐出的5.1亿元人民币重要用于归还海南证券调用的客户包管金。
* @" U6 B# \/ s! V7 ]3 C: f& ~: Z0 A; K1 t2 d( ^7 Y
发人深思的是,高盛的捐款固然缓解了其时中国题目券商处理的燃眉之急,但这家只是情势上合乎中国法律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却享受着“超国民报酬”。
% y4 x7 r& o0 a" y, G7 {% m% l' {: S+ p( H$ q: O& i
PE投资灰幕 2 E- j, I1 A0 N! G3 t: @
, U1 O4 k& h. b% G
中国国内券商PE直投试点直到2009年5月才真正大规模放开。然而高盛早在三四年前、以致更早时间就已经在国内流通无阻。
( i: w9 c! V# Z8 y5 |6 B4 w% m5 o9 }2 c7 D% l
2007年7月12日, 被誉为中国矿业明珠和资源之王的西部矿业(601168)谨慎上市,这是高盛首例A股市上市公司PE股权投资案例。
7 E, ?% j' W3 l" o7 e6 s
6 h" r; |9 W: T7 E4 U! \ 仅仅一年前的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代价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矿业召开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决定以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股份总数32,050万股为基数,以资源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12股,以法定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3股,以未分配利润按每10股送红股35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体股东送股。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从3250万股猛增至19230万股。
% X% H! V% I3 e8 _. Q- x. z" ^! X* Y
: p d6 n) M/ [ l3 `: Q4 M. S- B 2009年3月5日,西部矿业发布公告,称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Delaware) L.L.C.(下称 Goldman Delaware)) 通过上海证券生意业务所会合生意业务体系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该次减持后,高盛仍持有公司股票73150000股,占总股本的3.0697%。若按减持期间市场均价8.67元盘算,高盛累计套现10.3亿元。 4 V7 v# V+ B y* E j0 v0 H& ^; G
" T" @, c% t( h9 j' X6 D3 w* L% _ 高谨慎规模减持之时,恰逢举世金融危急发作、A股市场雪崩,西部矿业股价亦从汗青最高价68.5元最低跌至5.30元,许多人以为高盛是在割肉大甩卖。实则否则,高盛持股西部矿业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本钱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本钱盘算,单单西部矿业5%股权减持就已全部接纳投资,且取得了投资回报高达974.3%的惊人暴利,而此时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却是遍体鳞伤、哀鸿遍野。 # i4 _0 L' J2 L% m9 `, I8 r2 L
" T/ S( Y6 W% X$ h& f. v, {4 u
有业内人士测算,在享受西部矿业现金付出股利和超大比例送转增股后,高盛每股投资本钱仅为0.34元。
8 V; E- e z9 K
2 j9 H F- c1 F5 X% X6 j 西部矿业上市前超大比例赠股分红大有将公司榨干吃净之嫌,不光云云,高盛在突击参股西部矿业的过程中还存在显着的蹊跷之处。
$ e. ^% W6 w3 p& p! v% E
+ b0 Z1 s# y8 z! O1 z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初次公开辟行上市招股分析书》公开披露信息表现:2006年7月20日,东风实业公司(下称东风实业)与Goldman Delaware 签署了 《股权转让协议》,东风实业公司公司同意将其持有的本公司的10%股份共计3205万股转让给Goldman Delaware。 # e% j! Z4 P1 W1 r$ ]9 u
6 j; X: W! P6 J$ c) D9 B* q& j5 ~% a 但高盛团体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Goldman Delaware直到2006年7月24日才根据美国特拉华州法律于注册创建,一家公司尚未正当存续便在中国境内放肆收购A股上市公司股权。儿子比父亲更早面世,此举着实令人侧目,人们不禁要感慨高盛的手眼通天。 6 X- l) K8 v7 o& p6 Q6 \( v
; `) _# F4 l. c' v2 r$ a, f 高盛在受让西部矿业股权方面还存在显着的长处运送。 / h& i, L% k% \2 g1 ~! |+ t0 s5 ]
~2 T+ ], L) S) N
东风实业为2003年西部矿业初次定向增发时的9家投资者之一,该公司以每股3元的代价认购了3250万股。然而到了2006年7月,东风实业居然在西部矿业上市前夜按原价一分钱不赚地悉数转给高盛。 . ]/ P1 _) u5 o z( J/ j
2 m% S: J/ P/ D2 Y& l% _% t
在西部矿业上市前,除了高盛从东风实业受让股权外,尚有多起股权转让变乱发生,高盛受让股权代价显着低于其他股东受让代价。
% g' L9 \! L+ |$ y& }! Z4 ]) n9 N( B8 k
2006年7月5日,维维团体股份有限公司将全部股权转让给上海尚安实业有限公司,每股转让代价为7.9元;2006年7月7日,湖北鸿俊投资有限公司将股权转让给北京安瑞盛科技有限公司,每股股转让价为 9.06元;2006年8月31日,公司设立发起股东之一鑫达金银开辟中央将股权转让给北京安康桥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代价是每股10.5元;2006年9月1日,华宝信托将其全部股权(实际受益人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西矿团体3303名内部员工,2004年6月11日以每股3元代价从西矿团体收购西部矿业10%共计3205万股股权)转让给西矿团体的代价是8.69元。
: b! \! e1 r2 `5 p- E9 [ V- Z0 k9 e0 l4 o2 b, |
东风实业为一家在境外香港注册的公司,西部矿业在招股分析书中并未披露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谁,该控制人与西部矿业、高盛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外界也一概不得而知。 - Y: n/ x5 a$ d
4 Z) o- e5 n. Y7 z; O# i0 g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结论为,东风实业和高盛之间的生意业务表现出双方存在非同一样平常的长处关系,存在两种大概:一是东风实业公司自己就是高盛团体完全控制的影子公司,必要在公开上市前翻牌;二是东风实业公司和高盛团体之间存在特殊长处约定,假如前者不受后者控制,那么生意业务双方的动机将非常明确,就是高盛为东风实业公司偷逃增值税、所得税提供便利。
) g( H# ~; y/ z$ s7 c
8 ^8 a C5 Z6 N6 c, {4 Y 然而,这还不是高盛参股西部矿业最严峻的题目,更为严峻的是,高盛从东风实业手中受让的股权涉嫌不妥赢利,东风实业于2003年参加西部矿业定向增发涉嫌违规增发、国有资产平沽。
* v) a* ?$ Z7 r
7 i$ {1 F( i$ _! D 2003年,西部矿业与东风实业等9家景表里投资者签署《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资扩股条约书》,由其认购西矿定向增发的共计19000万股新股,认购代价为每股3元。 ; h/ F! I' l B
) o3 M+ S' I" G! _+ ^' W
西部矿业定向增发约请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为北京中科华管帐师变乱全部限公司(下称中科华),资产评估基准日为2003年6月30日,2003年11月28日中科华向西部矿业出具的《资产评估陈诉书》(中科华环评报字[2003]052号)。 m, z. [ @% g
" U+ b$ U6 g9 K' N, D& _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 ,中科华的评估陈诉直至2006年9月29日才被青海省国资委以青国统[2006]194号文及所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存案表》追认评估运动有用,增资扩股完成在先,国资主管部分追认在后,此中有什么猫腻呢? , U' i6 x: @7 s
" S- u; V$ f$ [/ K: ~' I4 f
原来是西部矿业定向增发根本没有严酷推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评估按照申请立项、资产清查、评定估算、验证确认步伐举行;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分应当自收到占据单位报送的资产评佑效果陈诉书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构造考核、验证、协商,确认资产评估效果,并下达确认关照书。
C$ C6 R( W: s3 W: G
( O, E. q# E3 a- p* z; { 而资产评估陈诉的有用利用限期仅为一年,青海省国资委过后追认的评估效果早于2004年11月29日失效, 有谁包管云云推行国有资产评估有关规定,不会令国有资产不被低估平沽呢。
* e0 ~2 L$ }$ u: U& j. M
& U8 T0 y! M# r! l6 m3 K0 v 让人震动的是,不光西部矿业定向增发没有完全推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规定,以致连其约请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中科华,不光没有矿权评估资格,以致对西部矿业国有资产评估存在巨大遗漏。
5 ~" s1 Z/ B w1 X" M X
: H$ Y( E# E( l5 q0 z) X. S- d" M 2003年西部矿业运作定向增发时,中科华负责团体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代价评估, 其对西部矿业无形资产代价评估的具体方式如下: 停止2003年6月30日止,西部矿业无形资产账面代价为8004.9万元,调解后账面代价8004.9万元,评估值8004.9万元。
9 K: M& V7 [! N2 T* V6 l j7 Z' N
# L1 ]- K2 C& M8 P; F K$ O 记者其时观察发现,停止2007年7月23日,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矿业评估协会网站公布的《矿业权评估机构78 家》及《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执业会员单位名录》中,都没有中科华。 * y8 O2 P% k3 R/ Y7 D
. \! w) [3 e ~5 I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及《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必须依法举行评估,并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分对其评估效果依法确认;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是指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管理构造向申请探矿权、采矿权的民事主体授予探矿权、采矿权的运动;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分按照法定管辖权限出让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矿产地的矿业权时,应委托具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分认定的有矿业权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举行矿业权评估。
; ]- {" G" } c2 c. D) c7 \5 w4 W1 r/ F9 c4 W! A% F! n
记者还曾就将无形资产账面代价作为评估值是否公道向国土资源部法律法规专线咨询,有关专家对此复兴是,“评估机构在对矿权举行评估时不能简单将账面代价转成评估值,如许做不属于公道评估。” ' }4 s( }9 q8 d9 P5 c. o
0 t1 p$ O* f3 i! l: A) S% F7 _ 改制上市显着存在硬伤的西部矿业竟然能顺遂通过证券发审委、中国证监会考核,这是不是与高盛特殊身份有关呢?
: o( p6 ~" T0 c$ T8 {& ]/ A% `% @0 N! ~7 B+ W1 G
高盛PE投资丑闻还不止涉及西部矿业这一家,近期被中国证监会存案观察的双汇发展(000895)亦与高盛有染,战略投资者高盛早在2007年就曾大幅减持股份,双汇发展直至2009年12月14日才对外发布澄清公告。
4 o+ p) Y) `1 e4 s+ G$ |) P& R2 c$ q* G: `4 W
高盛参股双汇发展以后,从2003年到2008年,双汇发展的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262.28%和160.46%,但同期其总资产和股权权益仅分别为43.50%和38.47%。自2004年起已经一连四年分红凌驾利润的60%,此中以2006年与2007年最甚,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8元,此中2006年度现金分红41084.4万元,2007年度现金分红48479.59万元,分别占当年归并报表净利润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净利润52%。
- @) f* @; v0 K/ U; r5 \+ a2 r$ L( j3 E( G
双汇发展的分红方式与西部矿业上市前股份疯狂扩张的做法如出一辙,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高盛总能以各种方式令其在华投资长处膨胀到极致。
2 k% u5 i; @' [# ^
0 o+ } G) K' o: M3 K& m: p; N' d 入主双汇发展前,高盛已拥有双汇在肉制品范畴的最大竞争者雨润食品团体的13%股权,如若收购双汇发展乐成,将意味着高盛同时拥有中国两大肉制品团体股份,其时业内人士划一担心,收购双汇之后,高盛更将进一步“独霸”中国肉类加工业,商务部原条法司副司长郭京毅则变相力挺高盛,“不是每个行业都涉及经济安全,一家火腿肠生产企业的并购,与经济安全的关系不大。”
4 u1 j7 B- _% D8 m9 q3 e& t9 m I# L8 @; H: j9 k4 [
高盛收购双汇会否独霸中国肉类加工业已经不再紧张,紧张的是,高盛收购双汇这一潜伏威胁把持中国肉类加工业的运动得以被商务部顺遂审批,此中缘故原由耐人寻味。
V2 v* r9 f3 G8 ~, W6 N0 \5 X) l/ ?4 c0 }
设局国企 0 i# J" `) l: H& L
) M! b6 b$ M. r. z 克日,康奈尔大学、长江商学院金融学传授,《美国经济品评》编委黄明发表题为“高盛亚洲所为远超本土”的品评,以为高盛衍生品变乱涉诉不令人不测,国际投行在美国复杂衍生产物市场上的所作所为,与其在亚洲市场上的某些运动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6 Y; o) E2 H# p. D( e
, R5 G- }7 V/ Q; Z5 u1 T
黄明传授明确指出,“高盛在与中航油(新加坡)的生意业务过程中涉及的题目要远比在本土的题目严峻得多。” " m" Q9 y$ r- x# R" D
1 N% f# F6 L+ P' e 2003年下半年开始,在高盛新加坡杰润公司(J.ARON)的悉心引导下,中航油大量卖出原油的看涨期权,之后又不绝补仓,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3 N! [- v6 ?8 A/ o0 d0 A7 K
9 E' n4 C) a4 q 2004年1月26日,中航油与生意业务对手高盛签署了第一份重组协议,双方同意竣事前面的期权生意业务而重签一份更大的合约。根据协议,中航油在平仓后,买进了更大的卖出期权。但自2004年1月签署重组协议至当年6月,油价并未如中航油预期的下跌,反而一涨再涨。到二季度,因期货产生的亏损已高达3000万美元。中航油再次选择“后挪”,在6月28日同生意业务对手高盛订立第二份重组协议,风险成倍扩大。 4 d: [/ o; l' R, f* n" [* R
, D v$ ]& A" d8 H6 m. M
而在此期间,高盛则直接作为中航油的第二大生意业务对手,积极做多国际油价,与如今美国SEC控告高盛诓骗案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美国华尔街,高盛只是掩蔽与投资者长处严峻辩论的巨大信息,在中航油变乱上,身为中航油石油期权生意业务投资顾问的高盛, 自己暗中反向利用,其间的长处辩论更加赤裸、剧烈。
. v; [( ^/ Q$ K/ K9 t0 |0 w5 l" D/ v% U* D B8 \
2004年年底,中航油(新加坡)在与高盛的复杂衍生产物生意业务中巨亏40多亿元 ,在举行公司债务重组时,高盛新加坡杰润公司居然堂而皇之地成了中航油的紧张债权人之一。
( ]4 y' y7 B* v, _
m" v7 O; J. m0 N& | 此时,举国上下只是一味地非难中航油负责人陈久霖给国家造成严峻丧失的恶劣谋利行径,不经意间放过了暗算中航油的高盛。 5 y% N- T6 @$ m4 k
+ S2 K' ?2 o. P% i8 Z% y! Y4 w$ M
高盛再度与国内浩繁国企上市公司签署原油期权套保合约。 6 L1 a1 F3 {/ S' n' l
* O& I) n5 q% K3 d( v5 z4 o
只管早在2001年6月,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等多个部分团结颁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明令国有企业境外期货业务,只能举行套期保值,不能举行谋利生意业务。
7 {% X% S, G6 O6 _1 a, s2 w( Y
5 u& u# R: |7 q$ _+ ~. W 2008年12月,高盛与深南电(000037.SZ)签署的两份油价对赌协议率先曝光。 ; V+ R: M( ]7 o" z% U
" u& [+ s" @: F/ {7 y 2009年4月15、16、17日,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南方航空(600029.SH)、东方航空(600115.SH)、中国国航(601111.SH)先后颁布2008年年度陈诉,分别亏损48.29亿元、139.28亿元、91.49亿元,合计亏损279.06亿元。 + F4 N- {4 I+ c& C
6 R5 _( r: A6 c 东方航空因高达139.28亿元巨亏陷入财务窘境,以至于在2008年年度陈诉公布当日便戴上了ST帽子,为了拯救危局,一度传出ST东航意欲以告状高盛等七大国际投行的方式,来寻求所谓对赌协议的重新修订,虽ST东航告状未能终极付诸办法,但高盛问鼎亦成为不争毕竟。 4 ^; v$ w+ ]8 d
1 m: p4 H t4 \( I n! }' `; {9 W 深南电与高盛的长处纷争,并没有随着两份国际油价期权合约的停止而一笔勾销。 $ U7 D: e0 Q1 {. ]
- K; f1 u( X: T
2009年12月29日,深南电发布巨大事项渴望公告,称收到杰润公司来函,该函称自2008年11月12日起,双方在不影响权利的根本上举行了协商,但未能告竣息争,要求公司立即付出因公司违约而给杰润公司造成的丧失79,962,943美元以及自2008年11月6日起停止2009年11月27日产生的利钱3,736,958.6美元,合计83,699,901.66美元。假如公司不全部付出前述款子,杰润公司生存提告状讼的权利,而不再进一步关照。与此同时,杰润公司又发给公司一封信函,提出分十三期付款、免除利钱、只付出79,962,943美元的息争方案。 , P4 Z. d* }0 f$ b* ^3 C5 K, L8 N
2 G' y3 ?$ ^, W, {. d
时至本日,不少善良的国人都以为,石油100多美元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么短时间内能跌到40美元,包罗高盛也应该没有想到,但这一看法却黑白常错误的。 ! `5 ]" y# E/ k- x( S: I5 A; m2 Z2 o
& y- L, G! n6 I# I4 V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纽约、伦敦两大期货生意业务所创建,石油期货生意业务之后,石油代价的定价权已经从欧佩克渐渐转移到了华尔街,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团体和JP摩根大通是当本日下四家参加石油期货的最大玩家,而高盛又是这一轮石油代价上升中的最大赢家。 & _; c* t- \! K- c1 u ?! R; I/ |
% p- m- ]+ P- F. p; B9 e# a% |) E
美国金融危急全面发作后,国际原油代价从147美元最低跌至30多美元。在这轮原油暴跌中,JP摩根大通、高盛团体、巴克莱银行及摩根士丹利控制了石油商品掉期生意业务头寸的约70%。 * u( Z/ {! s$ K& V9 B
6 v7 s2 c3 W8 n+ b 早在2007年11月份,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发表一份非对外的题为《The Sub-prime Mess》研究陈诉,具体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急和大概造成的影响,精确猜测了美国的金融危急和经济阑珊。而高盛其时也已开始全面做空,并于2007年得到汗青最高的利润。 6 d& f! U E) K$ `6 L- W$ C
/ F! b7 l0 p! r" k# y- _) d 高盛通过第一份合约将这个传导时间设定为10个月后,也就是2008年3月到当年12月尾,如今看来,非常精准。
; W( `- B' w) j5 o" W/ l2 B/ I
( l5 y- N. c3 \* x% i* k/ v4 ] 无法否认的是,高盛同深南电签署条约时,就已精确预见石油代价即将崩盘,而深南电和其他中资企业则或自动或被动地成为对赌对象。
. Q1 Y, @, J0 x4 X6 j$ z. h( U/ H" b# F6 q9 b
面对高盛的天价索赔和末了通牒,深南电仍表现,要继承与高盛杰润保持商量和沟通,尽最大积极夺取和谈管理争议,美国SEC已经正式告状高盛了,遍体鳞伤的中国国企还在预备为其时的陷阱付出代价,区别是渴望少付一点。我们迄今无法得知这些国有企业甘为鱼肉的真实缘故原由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