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芒碎语
g0 o7 Q5 ]# @! O+ i8 l" ]! T7 y谁都没想到,九三之后,练就绝世神功的中国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对美国宜将剩勇追穷寇,而是刀刃向内,让汉奸无处遁形。继各路媒体痛批华裔日本参议员石平数典忘祖,卖祖求荣后,刚刚,新华社又发布了一篇非常重磅的报告,全名叫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全文高达两万余字,每个字都直插美国的心窝子,堪称讨贼檄文。而且在老罗看来,这篇报告除了对美国认知战的梳理外,还通过深挖美国思想殖民的手段教会了我们识别内鬼汉奸的办法,让他们无处遁形。5 u1 s/ R3 o7 Q5 X- M
其实说起认知战这个东西,老罗我是有点小遗憾的,我们经常说意识形态的阵地,我们不占领,就会被人占领。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背后却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持续数十年的较量。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以前搞认知战这套东西我们敢认第二,就没人敢去认第一。4 _1 T9 M. x$ K. M
想当年苏东阵营的论战,教员代表中国把苏联摁在地上爆锤,以至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苏联虽然是明面上的大哥,但中国却成了类似于大祭司这样地位超然的角色,很多阵营内部的争端苏联说话不管用,但只要咱们这边开口,诶,事情它偏偏就成了。最关键的什么呢,我们这个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阵营叙事,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包括你看尼克松访华,对教员对总理那种打心眼里的佩服,就是源于我们强大的国际魅力。* V" g0 k9 n+ q4 ~
但可惜的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就不搞对外输出了,那个时候我们迫切需要融入全球体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了避免被西方视为“威胁”减少外部阻力,中国选择将重点放在内部建设上,不再主动向外推广自己的认知战。这种做法确实换来了发展空间,但同时也让西方的观念、文化和价值观,借着开放的机会,大量涌入国内。
1 w6 i- J8 O5 x你可能会问,开放交流不是好事吗?当然是!但问题不在于开放本身,而在于对方的目的并不单纯。美国及其盟友并没有用平等、尊重的态度与我们交往,而是借助其经济、科技和媒体上的强势地位,系统性地向我们灌输他们的那套价值观。这种灌输,并不是随意的、零散的,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认知战”。) W% [3 g8 T( S9 ?3 Q& k
什么是认知战呢?它不像传统战争那样看得见炮弹和硝烟,它的武器是信息、是话语、是文化产品、是学术交流、是网络舆论。它的目标不是占领领土,而是改变人的思想和认同。美国在这方面投入巨大,手法也非常多元化。举个例子,一些美国政府背景或资助的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长期以“促进民主”“推动人权”为名,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活动。
- l2 P; X9 D7 m4 K; o他们选择性地培养代理人、资助反对声音、扶持符合西方利益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在中国,这些人往往活跃在媒体、高校、法律界和文化圈,他们表面上是在关心公益、倡导进步,但实际上传的是一套瓦解社会共识破坏传统价值的叙事。再比如美国通过掌控国际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不断塑造中国的负面形象。同样的行为,西方做就是“捍卫自由”,我们做就是“压制民主”。这种双标报道常年累月、潜移默化,甚至让不少中国人自己也产生自我怀疑,同时也给各路汉奸提供了大行其道的机会。
3 V/ O ^) w, L还有就是用电影搞文化入侵,迪士尼拍的真人花木兰都听过吧,从表面上来看,这就是一部讲述中国经典女性英雄故事的电影,似乎是对中国文化的致敬。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传递的价值观不仅非常西方化还把我们当成反面靶子来打。影片中,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个几乎完全依靠“个人天赋”和“反叛传统”而成功的英雄。她天生拥有”气”这种超自然力量,不需要经过刻苦训练就比所有男性士兵更强大。这种叙事实际上削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刻苦努力”、“集体荣誉”和“忠诚孝道”的价值。影片中还刻意加入了“凤凰”这一象征,但将其表现为一种个人命运的守护神,而不是中国文化中象征祥瑞与集体的符号。
4 s' g" w* ^4 N: U另一边呢,电影中对朝廷和皇帝的描绘显得苍白而负面,朝廷官员多是昏庸或腐败的,皇帝则需要被花木兰拯救。这种对古代中国权力结构的刻画潜移默化地呼应了西方对我们“专制传统”的刻板印象。整部电影用中国元素包装了一个非常美式的个人主义故事:主角的成功不是因为她遵守纪律、忠诚于集体,而是因为她“做自己“、释放了内心的超能力。
/ w% _, A$ a$ |+ f! W, o( x- h你可能会说,看电影就是图个爽,需要这么认真吗?
# i. I3 M# P i q/ y2 B6 {但问题在于,这种文化产品长期、反复地呈现某种单一视角,就会在观众心中形成一种潜意识:东方的成功必须靠西方式的个人解放,中国的集体传统是压抑的、需要被打破的。这种认知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们对文化自信的判断。年轻人看了这样的电影,可能会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原来如此“落后”,需要西方价值观来“拯救”。这样通过文化产品进行的价值观植入甚至比公开宣传要有效得多。因为它不直接说教,而是用情感故事画面和音乐打动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它的逻辑。年轻人看着好莱坞大片,追着美剧,玩着西方背景的游戏,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世界,但其实那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世界。, e* l7 e5 m* u# s
8 z0 v; N* g G0 \! c
/ q9 }; h7 A& f" Z3 `
4 a' g2 b |: t,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