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 旧城改造这四个字,早已让人耳熟能详。
! e! ~' B) O" I, L; V' I 所谓旧城改造,就是原来的规划不公道了,原有的修建陈旧了,把原来的修建拆掉,重新规划、计划和建立。旧城改造不绝被各地作为推动GDP增长的一个紧张推动气力,而很少认识到其对产业的巨大斲丧和浪费。
0 v; y I2 V, X, S% X g# W1 B# R C 等走出国门,我才知道,旧城改造是中国特有的,在西方天下很少有这种说法。这个题目讨论起来很复杂,那么,就不妨从下水道提及吧。
" s: F% b& G% _3 f9 l 纵然没有出过国,在西方的影戏中也常看到如许的镜头:几个人并排走在下水道里,不管是为了逃命,照旧为了追凶,人家的下水道宽敞得令人瞠目。如果再穷究一下,那些下水道是100多年前,以致200多年前构筑的。一次性投入,让子女子孙受益,世代发挥着美化都会环境的功能。
( L O3 V! W A7 R9 H 再看看我们的下水道。莫说钻人,一头猪如果不幸跑到了下水道,了局也恐怕会很悲惨。我们的下水道狭窄不消说,施工质量也难有保障。于是,三天两头挖开修,疏通堵塞。下水道每修一次,GDP就增长一次,而产业却在悄无声气中被消耗,固然,都会的运行服从也大大低落。西方国家修下水道,一劳永逸,以后固然再也不能在拉动GDP增长方面做贡献,却在悄无声气中,节流着巨额产业,提拔着都会的运行服从,提拔着人们的生存质量。9 {# r& G; e: G* |) T, K- B) b) U" H
如许看来,中国与天下之间着实隔着一条下水道。# Y# X! Y: }7 [! P6 O+ P
一条下水道,不但表现着规划着眼点的远近差别,也表现着对GDP和产业态度的差别。
" }9 c k4 P' G6 v7 s 走在西方古老街道上,偶尔间感觉到宛如行在梦乡中。旧城也是特色,丰富的文化沉淀和精力内在,让旧城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威严和漂亮。那样的旧城必要的不是改造,以致也不是掩护,而是听任其顺其自然地存在,犹如对待阳光和氛围的态度。 \. l0 ]2 C7 z) n$ a2 E+ B
这一点,恰是中国缺乏的。
" J6 a+ Z2 `0 e9 \( n% O" @ 我们长期以来,重GDP增长而轻产业的积聚,重短期的奢华而忽略恒久的规划。固然,旧城不绝被新城取代,但人们的归宿感却在低落,由于,陪伴着旧城的消散,原有的文化沉淀不复存在,原来辛辛劳苦创造的产业也灰飞烟灭。
( i! N4 Y# z' I! c+ [& N3 Q 我们为什么不能以百年的眼光来规划我们的都会呢?
3 w* @5 b* M: S8 W' W4 @. {6 B 笔者不久前去的一个都会,曾经有过两次大的规划。第一任领导,作出了开发西区的弘大规划,西区建立过半,领导调走了,新来的领导大笔一挥,订定了一个开发东区的更弘大的规划。于是,西区被废弃,原有的投资成了泡影。/ \' m3 z/ U8 }& Q& f/ Q: x) @ E
越是天天忙着拆了建、建了拆的地方,GDP增长越快,干部的政绩越突出,固然,干部的个人产业增长也越快。一举多得。但如许的地方,百姓幸福指数每每很低。+ N% k3 ?- C1 p T2 b. `' ^6 M
在西方,规划一旦订定,具有法律效力,不是谁想修改就修改得了的。2 |7 M+ x8 x7 _6 e) X: W
因此,我们也应该在规划方面,多罗致研究机构和公众的意见、发起,作出一个真正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规划,一旦通过,即赋予其法律效力,任何人都必须按照规划举行都会建立。那样的话,要不了多久,中国的下水道恐怕也能并排走几个人了,中国也可以大概静静地积聚产业,并安享都会柔和的阳光了。# ]) _9 ]1 M% {7 C! N( W/ o6 |
【注明:这篇文章是1月19日所写,颠末短短10天时间即稽核通过并在1月29日的《上海证券报》头版发表出来。发表时有删节。此为未删节版。报纸上刊发的为净本。】& Z8 F& P: p9 Z) n%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