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郎咸平、叶檀们怎样在中国“捞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4 00: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年底,中国的很多学者都要比往常忙很多,他们忙于到场各种年会,此中有媒体的,有企业的,以致尚有政府的,行程恨不得在一个月前就排好。固然,在中国,学者里边最忙的,还要属经济学家,他们的进场费最高,谱也摆得最大。
3 w6 d# s& [9 \

9 `/ M0 f  w2 I  k, L
按原理来讲,市场经济社会,学者付出劳动,请他们的媒体、商家和政府,作为买家付出相应的报酬,也是无可厚非。只是这些年来,学者们忙得跟明星似的,各种“走穴”,怎么看都有些有失身份。学者学者,顾名思义,岂非他们的本职工作不是研究学问抑或辅导弟子吗?

' v7 k; T6 l' V) t+ Q3 M2 y7 A! n3 E$ p! @
学者“走穴”:当学术成为一门交易
0 J  m4 H7 ], A7 k$ m
当下的中国社会,特殊是都市生存,说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怕也不算夸大,只是没曾想,学者们也耐不住寥寂,纷纷走出象牙塔,走上大舞台,陶醉在灯光和掌声之中,给本就很“聒噪”的社会再添分贝。话说返来,如果学者们在公共舞台的发言,养料充实些,倒也未尝就是坏事。

% C7 i+ p3 S' t$ @; X; Q
' h  L; i8 {0 E3 y5 Z
惋惜的是,很多忙于“走穴”的学者着实太忙,忙得非但没有潜心做学问的时间,就是静下来读书、思考的时间也很少;他们穿梭在各式各样的场所,登上巨细不一的舞台,讲出来的东西不要说内容,恨不得连句式都一样。

7 T2 U$ c" N. W- d* m
" d# N2 E) n# w/ H5 z
但即便差别场所讲的内容大同小异,学者们的讲课市场仍旧广阔,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国“有钱人”对着名学人的“学问”表现得是那样地“如饥似渴”,不信,你可以去查查,哪一家大公司不会请些个闻名学者给向导以致员工们讲课,以致有的还设立了各种格局的大讲堂?
' D5 ?% z( k( }  _& D

/ A* n# r) B2 O, B& Z# A& ^
于是,学者们的包装和进场也愈来愈成为一门交易,“某某经济学家进场费又涨了,10万怕是请不来了”,那些没蹊径直接跟学者搭上线的公司,只好找一些中介机构从中帮助,辗转几道,付出的报酬天然就更高了。在自我策划的门路上,学者们尝到长处以后,也变得愈来愈专业了,“有什么事找我的助理调和”。
! U2 K* B: @- {& ^

* l% l5 G% x7 A: V. R6 u
与其说是“助理”,倒不如说是“经纪人”更为得当,如果想约请某个着名学者到场活动做演讲,都得通过他们的“助理”,他们也会很专业的扣问,在一个什么场所讲?听众都有哪些人?要讲多长时间?是否安排接送?最最关键的是,他们会很刀切斧砍地问起价格,价格不符合,其他免谈,而且,关于价格,他们似乎早就列好了表,根据演讲场所和听众,会有所差别。

$ h- r7 Q1 M5 l  t) ~" g& Z& F
: P  E; K3 b2 w' }  U6 R
学者抑或说读书人,曾经一度在中国职位不高,特殊是“文化大革命”年代,他们被冠之以“臭老九”如许的称呼,随时都大概遭遇来自人民群众的批斗,凄切得很。
; T/ A# Y" Z8 s0 M7 A3 F  `8 A
& B& e9 Q+ ~. C6 z: [

# u  Z1 |2 c, g
批斗“臭老九”
7 V$ W$ t* c* q) i

  x& i+ g1 n! E/ K- U
但自1978年规复高考后,知识分子迎来“春天”,日渐成为“香饽饽”,应该来讲,告别“读书越多越反动”的非常反智期间,知识(人)得到权利和大众的应有恭敬,彰显了中国的进步,是件大功德。
6 y1 P: d0 N9 R7 H' o' O
5 C6 g8 m. c6 p# B% H
“学术市场化”是怎么形成的?
2 j9 n+ o7 i2 I  ^
但是,当学者的水平同进场费挂中计的时间,总归会让人以为,中国社会这种对知识(人)的“恭敬”哪儿味道不对。而媒体作为营造这种学术市场化征象的始作俑者,在已往的20多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U" T0 p# f* Y% `, M2 Y; y5 O: l( v/ o( u
很难想象,没有中心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易中天和于丹能成为陌头巷议的学术“超男”和“超女”,更难想象北京大学一个研究金庸小说的教授可以或许狮子大开口,没有多少万,要他进场,休想!

; G4 P, S% W* p) |3 d* g5 c. ^4 i7 |! H+ J

: `" d4 ]2 D: x& K) w" K+ I; o, v6 f# x; u; X
固然,像郎咸平这类具有高超媒体本领的学者,他本身本人就是一个媒体,借由网络,他不停地抛售各种耸人听闻的观点,敏捷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不但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而随着郎咸平本人着名度的不停攀升,进场费也越来越高,以至于不少“学习”资金不那么充裕的机构,想请都请不起了。

' E, S4 y/ t6 I0 I) O6 f8 X( R* @
换一种角度来说,中国的学术进场费是高度恭敬市场规律的,一样平常来讲,着名度越高的,费用也越高,经济学家又广泛比其他范畴的学者费用要高。

  z' B& o) t8 ?0 H) ?5 F! q2 a1 V, l6 l' W- o1 B0 M
于是,学者也出现了像明星那样的梯度品级,什么一流国际学者、国内某某范畴领武士物、国内着名专家等等,品级越高进场费也相应越高,以至于那些在国际上颇闻名气,大概拿了像诺贝尔奖那类国际大奖的外国学者也乐意来中国“走穴”,谁让任性的中国人那么有钱,而且乐意出大价格呢?
3 e. F$ B! w- z! h/ ^

/ s: C& |# p: s7 q
“经济学家进场费更高”这件事就更值玩味了,这个群体绝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作为早期市场化改革的到场者以致计划者,功劳天然大大的有,但收益就更大了,已往几年被媒体曝出的兼职“独董征象”是为明证。

* w: E  m* C  C/ X. s: q! P. V8 g5 |3 u
应该讲,在一个大众缺乏到场的改革体系里边,经济学家利用信息不对称为本身增长了要价砝码,他们在企业中心兜售各种行业内部信息,抑或高谈阔论一番国家接下来的改革方向。

, F8 |) n' }. Z, N% F# k" V. _
. q- _7 S5 }3 ?" T
固然,像其他行业一样,学者们的交易经也同样与政治天气细密相干,于是,我们会发现,当股市风行的时间,经济学家都是股市专家,当房产旺盛的时间,经济学家摇身一变又成了房产专家,而当政府推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后,一夜之间,中国又多出了不少地皮改革、都会规划专家。

/ C3 n9 G* k* s6 U1 t& Q& V' n- e
% u& }( D% \6 l: @: ]4 s5 i

1 S+ c; f2 t' U6 p: {5 n
“走穴”的专家们
$ W, \1 ?7 q- I% J9 K
) Z# m% ?4 f: T( B3 j
而在新近的反腐局面下,反腐专家也跟着火了一把,各级政府构造,不少企业(家)也想方想法地请到他们来给本身讲讲反腐局面,趁便抱着八卦的生理扣问下一只老虎会是谁之类的话题。
" `7 s5 p2 \+ A3 i
* B& f( b2 p! I* I# \7 @4 z
如今,四中全会一开,依法治国成为热门,于是乎,有人开始说“接下来的30年,中国将迎来法学家期间”,不知道这群法学家的进场费有没有相应地增长呢?
http://www.simu001.cn/x119459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1 14:30 , Processed in 0.38481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