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叶檀:国泰君安高薪事件核心其实是竞争力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3: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泰君安的一份内部财务报表曝光,发现这家统共有3000多员工的证券公司,客岁的薪酬及福利费用竟然到达32亿元,人均高达100万元左右。固然国泰君安在4日下战书回应称,“预提薪酬费用总额并不肯定当年发放”,但是,在金融危急肆虐的当下,国泰君安的这份财务报表照旧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 w) h) w- Y0 [4 G+ i0 D$ @: m% k3 D7 b' U" o* b7 d( {4 r1 p) E
  国泰君安的高薪,好像是有关人士对于本身挺过2008年熊市的夸奖,这对于正在紧缩中煎熬的投资者、斲丧者是巨大的刺激。
1 ^8 S8 V  Z0 K
$ H) C+ `. ^, k' {1 q1 Q  要熟悉清晰这一事故,我们必须从源头提及。
. J# \1 |' Y! e: J8 X& Y" M
7 A: E( V6 w; n: \  针对《逐日经济消息》所报道的人均百万年薪,国泰君安从经业务绩、社会责任、薪酬计提的技能三方面,在其网站上做出澄清。
$ p! G6 d- W  L+ E! L" {
: t; c" p! ?. [! V  国泰君安的经业务绩不必质疑。根据1月2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8年国内107家证券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482亿元,全行业净利润同比总体缩水约63%。但中信、国泰君安等大型券商依然位居火线,国泰君安以近56亿元的净利润占据7家非上市券商的首位,而中信证券在上市类中排名第一。
4 S0 O" N/ @9 k/ W; @" V" I# }' m5 z! V4 I+ d- S1 k( C: x( ]
  基于众所周知的缘故原由,我国许多大型企业的经业务绩与策划本事不成正比。我国证券行业从上一轮熊市刮骨疗毒之后,全行业净资产与净资源在2008年全都增长,一是滚存利润,二是外部注资,上市券商自不必说,国泰君安也有汇金这第二大股东的助阵。而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等券商的法人股减持收益,也可以视为制度性红利的象征,而非策划本事的表现。5 `1 c# q" n; f6 m/ ~
4 M5 C: {6 f0 B
  国泰君安的重要利润来自于那边?就来自于法人股的会集抛售。2008年上半年,国泰君安抛售上市公司解禁法人股收益近40亿元。国泰君安在2000年后的资产重组过程中,曾以置换方式得到中国石化、大众交通、申能股份等几家上市公司法人股,此中以每股2.50元的代价得到中石化5.87亿股国有法人股,占其总股本的0.68%。
5 D  j8 z2 E& ^( x9 T
* s: v+ e# x- H, }# \  [  大概我们更应该把国泰君安看成一家具有肯定把持职位的、乐成的风险投资公司,而不是一家乐成的综合性券商。一个无法回避的题目是,一次性抛售固然可以在2008年得到一次性收益,增补经纪、投行业务的降落绰绰有余。那么,在法人股抛售之后,公司的赢利点在那里?是否继续依靠大券商的职位,吸进低价法人股?坐等市场回暖,这不光是典范的寅吃卯粮的活动,照旧一种仗势吸纳资源市场产业的活动。
: t' ~4 E& ~5 a4 `5 K( V
( B! b- z; T5 u, s  通过国泰君安等券商的高薪事故,我们看到的是大型券商靠天用饭与靠体量上风用饭的贫弱竞争力,而不是高薪的道德题目。如果他们有充足的红利本事,好吧,高薪就高薪,高薪养创造利润的人才。题目是,在我国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领取高薪者,真的是板上钉钉的人才吗?
: W7 D# l% s. Z2 m+ x" z9 u& j3 F  j% i
  至于以依法缴纳税费作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论据,就是没有犯法即为道德高尚一样,属于戏弄各人的智商,不值一提。
0 f7 F3 f1 _3 B9 e8 }' S% T1 M" K) P. I
  最有说服力、最告急的辩护来自于技能数据。国泰君安表现,2008年整年预提薪酬费用总额32亿元,是根据公司积年报的经业务绩、按照董事会通过的薪酬方案计提的未经审计的数据。“计提”和“发放”是两个差别的概念,2008年底的应付职工薪酬总额由积年节余、当年计提和当年发放三部门构成,证券行业是典范的周期性行业,为久远发展,券商薪酬政策广泛实验以丰补歉原则。计提的薪酬总额是根据董事会的规定,必须留出一部门用于长期鼓励、风险预备、以丰补歉和其他福利,而不是当年计提就当年发放。
) E& A  Q) R+ Y3 O2 D: A# z* X4 b4 G" U' ~8 Z0 i9 m
  我们承认如下几点:当年计提确实未必当年发放;按照利润与基数云云计提也是常态,并不违背管帐准则;从前两年的薪酬发放数字看,国泰君安不是肥猫的典范;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券商,在财务部、证监部门对金融机构高管高薪渐渐器重之际,顶风作案恐怕也不是国泰君安所为。2 u. ]$ t. X7 E3 }
  O$ U1 `$ {+ i4 l. ~, z7 E9 u
  掉臂反对意见,国泰君安执意大幅计提,显然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应该有更加深远的目的。此前,市场频频注意到国泰君安宏伟的上市筹划,第二大股东汇金的减持纷纷攘攘,国泰君安的计提是否与未来的红利规划、上市筹划暗通款曲?) K# d5 H' Y3 w/ x4 v2 B5 O
& {6 s# N+ f- T" O1 }
  所谓百万年薪固然不大概真正落入个人腰包,不外,这不应妨碍各方反省中国金融机构的薪酬鼓励与管帐准则的弊端,国泰君安应该光荣本身成为反思的对象。国泰君安的计提尚未颠末审计,怎样发放须要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允许,这是查验券商的公司管理制度的大好机遇。
# ~  H9 s  G! |) j3 L: Z" a5 z/ D4 S5 ]. L7 c/ V% A# p3 ]
  国泰君安高薪事故之以是点燃投资者的肝火,是基于对银行、大型券商等机构业已存在的信托危急——市场与行政不分,把持与竞争不分,而绝不光仅由于他们多计提了三五斗。
http://www.simu001.cn/x115585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7-30 13:38 , Processed in 2.4716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