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聚焦中国海外收购:没有指挥的大合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23: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这局面太乱了,中国办事没有调和性。”一位曾加入多宗并购买卖业务的中国矿业资深人士在继承采访时表现。3 i$ @( L* F. g7 }

! \- }. ~0 Q2 V/ ]+ r# X  在举世矿业公司正在挣扎度日之际,惟有中国企业在高歌猛进,在外洋大手笔投资。继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团体公司脱手之后,来自湖南的华菱钢铁团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菱团体)再次向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投入巨资。- O/ o% f. [; H7 h

. J+ N' v# R1 I4 E0 Z  华菱团体2月24日下战书与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下称FMG)告竣协议,出资5.58亿澳元认购FMG2.25亿股新股,并同时从FMG股东美国对冲基金Harbinger Capital手中购买2.75亿股股份。买卖业务完成后,华菱团体将持有FMG摊薄后的16.45%股份,成为FMG第二大股东。
% Q; I! K8 \- c9 y1 T7 \9 `8 Z
: j! |5 C* j4 n( A% g- t. z! T  中国主权产业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仍在评估此次对FMG注资的买卖业务。据悉,FMG故意向中投出售优先股,未来可转为平凡股,买卖业务金额大概到达30亿澳元。- ^8 X% ^* y. ]& z

1 S2 D1 r4 L$ a$ I/ }3 x( _2 s  从中央企业到地方国企、主权产业基金,中国的收购者已经纷纷登台亮相,上演了一幕壮观的收购大合唱。外貌上看来,这场大合唱阵容浩荡,但影响却未必正面,毕竟上已在某些地方——比如伦敦和澳大利亚——制造了恐慌的感情。一些反对的声音担心,这背后是中国当局意志的表现。但只要细致审视台上的这些演出者,就会发现着实这更像一场没有指挥的大合唱。
* O3 \2 s" o4 ?: g( K* L
+ ^9 [7 f5 a! A  在市场上传出中投和华菱团体将入股FMG之后,这一毕竟就显得更加清晰可鉴。不少熟悉国际并购的中国业内人士都感到惊讶:在力拓股东仍然在审视中铝注资力拓买卖业务、澳大利亚当局面对巨大审批压力之时,中国当局为何不能通过某种调和本领,让五矿、华菱临时推迟他们的买卖业务?
7 D( \2 U* d, V- N3 b; W3 M7 B8 H- R" d+ |
  这个题目最好的复兴者莫过于FMG开办人、首席实行官安德鲁·弗里斯特(Andrew Forrest),这位与中国当局和企业打交道多年的冒险家,最清晰中国当局对企业的束缚作用是多么脆弱。% R$ d# T; Q- G
; j0 {' d/ H& i9 s# N
  早在五年前开办FMG之时,这位夺目的矿业冒险家就不绝试图利用中国因素,来增强投资者对他的信心。一方面,他尽力想吸引中国的资源入股。但是,由于他不肯意出让控股权而难以与中国国家发改委取得共识,因此无法得到国有企业的投资。0 ]; x6 c: b& ?! V. n3 {
$ f8 A& p8 U, k- _; T* Z5 j/ T% O
  不外,弗里斯特依然从一些民营钢铁企业得到了部分投资,而这些投资事前并非都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承认。别的,弗里斯特夺取与处境困难的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签订铁矿石条约,同时要求提前预付肯定货款来实现资金的周转。这种想法在中国国有钢铁企业那里无法实现,由于它们每每可以通过恒久协议得到价廉质优的入口铁矿石。
+ `6 ^: W/ F) D# P
, g8 {% ^  a: f: A; a- J/ ~  v  正是靠着中国需求和来自差异中国企业的投资支持,FMG从一个荒野上的筹划酿成了澳大利亚仅次于必和必拓、力拓的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弗里斯特依附其所持有的FMG股份一度成为澳大利亚首富。) J6 U# J) S1 G( [$ J

; {0 k3 o. M6 X: F9 C9 t  随着经济危急到来,FMG也繁华不再,陷入财政逆境,弗里斯特再次打起了中国主意。据《财经》记者相识,FMG从2008年开始就多次在中国寻求投资,曾经摸索过河北钢铁团体、江苏沙钢团体有限公司(下称沙钢)等企业。沙钢出于资金压力思量,决定放弃入股FMG。3 f1 {9 ~/ X& s4 H. g  y: B

& [/ e$ s" I( w# K* J1 M  正如发改委五年前无法克制中国的企业向FMG投资一样,眼下也没有哪个中国的当局机构可以或许有充足的本领来控制中国企业外洋收购的步调和节奏。在中央企业层面,国资委只是理论上的出资人,而无力束缚全部央企的决定。想想中铝总司理肖亚庆转身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就可以明白国资委主任的顾忌。
) J8 _9 Z* ^8 C9 c* s4 O( f5 M5 S7 L7 }1 Q) ?
  而对于华菱团体如许的地方国有企业,他们的举措得到了地方当局的大力放肆扶持,因而更加不屈不挠。至于中投,在前期投资金融资产大幅亏损的情况之下,正急于为本身正名,又怎会放弃眼下的机遇?
+ m! N" ~! F# E9 [/ q6 @1 z
0 u3 j& V4 n7 V! s  J6 `1 k# X9 i  外国人大概会担心中国企业外洋收购是服从于当局意志,但真正相识情况的中国人更担心的则是——在差异层面的驱动之下,这些收购者们蜂拥而上,掉臂出价高低,把本该自制的东西买贵了。. U$ W3 p* L/ J! D3 u: S' o. G% g
. m4 m$ P: L0 w) x9 A' V7 T  c
  “一拥而上在贸易上不是功德,买家越多卖家越轻易抬价。而且一窝蜂上去,还不肯定能做成。”在继承记者采访时,德勤中国能源与资源行业的分析师卢娅坦言。■
http://www.simu001.cn/x115644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1 17:41 , Processed in 0.5444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