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腐败变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世纪80年代至今,正是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其间出现的种种与金融相干的复杂经济征象,也为中国金融腐败研究者们提供了丰厚的取证泥土。 6 M' r. i A7 U u. h' z& x
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开始了“金融腐败指数”的课题研究。" j6 Q) r4 Q/ G! [ g
在耗时三年的观察中,课题组向天下29个都会的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名誉社的金融工作职员——包罗行长、财政管理职员、信贷员等,以及企业(含上市公司)、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发出观察问卷,共网络到3561份答卷。终极于2003年5月盘算并体例出中国第一支金融腐败指数,并形成陈诉。
/ f* i5 ] x* U& i) R3 [ 这支中国第一次试图为金融业的腐败定量的指数表现:中国金融业的腐败指数为5.42(越靠近10腐败水平越高);此中证券业的腐败指数最高,为7.26。
' t9 ?' B# \. b, l6 k 而在金融业的腐败中,清晰可见一个完备的链条。7 R; J ^& o w0 R2 z9 U
金融业的腐败指数
) K L$ a8 S2 e6 A- } 这份“金融腐败指数”陈诉诞生后,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特别剧烈的反响。在记者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更乐意把它看作是学者对中国金融体系题目的个人看法。/ r- |% [; N- _' p, {1 Q
但无论怎样,这种积极和实验,大概可以提请业表里的人士注意,在纷繁复杂的金融腐败征象背面,隐蔽着怎样的金融业的行事逻辑" k# M% n- z' g& U( @$ M! ~6 X$ O
4月16日,剃着平头、身着深色夹克的余振东在美国司法职员的押送下,在北京都城国际机场走下飞机。作为本年第一个被从外洋遣返的贪官,余振东成为2004年春天里的消息人物。) i4 {6 ^; K0 Y, _4 z* S
2001年10月,广东省开平市多家银行储备所外都排起了长队。“中国银行开平支行行长卷款私逃”的听说,引发本地储户恐慌性提款。这场挤兑风潮的始作俑者,就是余振东及其同寅许超凡、许国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先后担当开平支行行长,将4.83亿美元的银行资金偷窃出境。
1 C$ u( o5 Z: T, W 自1998年3月起,许超凡等人将所盗资金,以“贷款”名义划入开平市一家企业——“开平涤纶”旗下两家新建工厂的账户,然后经这两家工厂的户头转账到他们在香港的一家公司——潭江实业,终极大量的资金流入他们在香港及外洋的诸多私人账户。两年间,经过这一起径共汇出16笔银行资金,总计7500万美元。7 f; r/ x1 w3 ]* f
在1999年,许超凡升任中行广东省分行财会随处长后,余振东、许国俊次第接任支行行长,但这条“偷窃流水线”却始终运行。据相识,仅余振东等就在香港拥有私人账户256个。3 A1 a4 H# g; s9 D
直到2001年10月,中国银行将设在天下多达1040处的电脑中心同一成一套体系会集设置在33个中心时,愕然发现账目中出现了4.83亿美元的亏空,开平支行监守自盗案才得以败露,然而三任金融巨蠹已避难外洋。% f/ X* T# c9 p( L; y9 g
金融大案催生腐败观察
2 V7 x( ^9 W- {8 c# Q# n: M 开平支行之劫,只是中国金融腐败沉疴的一个缩影。
$ x+ {+ m) G: ?! e “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一连不断发生国际银行界所稀有的案件。”原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分行副行长蔡重直说。
7 I, c* A' m! @3 w1 b) Q$ g$ P2 `- | 2004年2月,中国银行(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刘金宝因牵涉进上海新农凯团体十几亿贷款谜局,被停职;2003年12月,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中国建立银行行长的王雪冰因受贿115.14万元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