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中国成本市场的又一个大资金倒了,名字被人熟悉,曩昔三十年,大资金的倒掉总与政经大轮番存在某种奇妙的契合。上一个十年,政经轮番,上海滩倒下了周正毅,此后又倒下了号称中国成本市场最后一个大庄的德隆系。
# I4 n% w. ^8 T% k' v+ T8 H A6 S3 O5 h
* ]( B: j( Y. [6 A" b! I
' S/ a8 D' L, \
2 X8 F) M6 \, Y# F/ B$ u让我们怀念一下大资金德隆的存亡过程吧。
% g k# Y- O3 [ \
6 w3 N/ t9 H; r2 s4 p" J9 j% T3 K1 T- R8 j% o- u1 u) n% s7 C
; X4 N+ K# U$ K& W) H
2004年2月25日,北京,德隆董事局处处渗入着中国式奢华的办公室中,德隆董事局`4E3B`!E2D唐万里正在接收《哈佛贸易评论》的专访。一家在中领土生土长的草根企业可以或许与世界顶级的管理杂志对话,似乎暗示着德隆正在获得一张特别通行证——成为被世界主流媒体认同的国际化企业中的一员。然而,此时的唐万里心里十分明白,这是德隆又一次惊险的“危机管理”。此刻看来,此次施礼如仪但现实上谁也听不懂谁的对话,更像是一次精心部署的加冕。只不过,它的周围已经树起了高高的防弹玻璃。其惊险刺激的水平只有当事人自身可以或许领会。在德隆短暂而又奇崛的历史中,“惊险”早已经成为一种生涯方法,这一次危机似乎也并无任何特别之处。所以,当唐万里以一如既往的上将风采侃侃而谈,刻画着德隆各种国际化理想的时候,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已经是德隆传奇故事的尾声。由于,就在他的脚下,山体彻底崩塌前第一块巨石滑落的声音已经清楚可闻。这一次,简直不同!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多米诺的游戏终于进进了它最后也最具欣赏性的阶段,德隆,这个几乎完整是凭小我意志支持着的金融帝国即将不支倒地。在随后的一个月中,德隆老三股从彷徨已久的绝壁上一跃而下,快速完成了它最后的划定动作,其姿势与所有庄股并无涓滴不同。一个神话终极以落俗的方法自我了断,其终局并不出人意表。但这个神话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坚强矗立了快要八年,其意义则已经殊为不同。八年,占到了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的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站在这个角度,德隆,作为一种现象,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中国证券市场合有的重大事务,也远远超越了中国证券市场自己。
& T4 l, P- K7 u2 e% h) T8 W9 @, k% e; J& Z2 \/ o8 @ d6 N. Q( N0 m
0 E& J) U% h& A# `
6 w: ~6 M6 q! h: r大资金德隆
7 d+ _ N3 H/ ~$ @& U7 V
2 ?: i$ X: Z: J# P
/ V) B+ f) n" x
. _ m" F" N O. w( N: o k1997年6月,一家在证券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友营企业进进了沈阳合金(000633)。这就是后来成为神话的新疆德隆。此时,正值中国证券市场重组之风风行,各类企业如过江之鲫纷纭假道进进证券市场,藉藉无名的新疆德隆不过是此中的一员。除了雄心壮志的唐万新自身,那时谁也不会想到,恰是这家来自远远西域的生疏人,将书写中国证券市场上最为恢宏的传奇。时至本日,我还明白地记得,当德隆进进合金的新闻正式宣布后,一位朋友敲开电脑上的F10确定地告知卧冬合金有戏。由于曾经听我谈起过德隆,知道我与他们有过一些交道,他希望我打个德律风侧面证实一下他的判定。我不屑地一笑:他们能掀起什么大浪?但后来的事实证实,我错了。德隆来者不善!继1997年6月进进地处沈阳的合金股份之后,德隆在昔时年末又旋风般地控股了位于中国另一真个湘火把(000549),加上更早在老家新疆参股的屯河水泥(600737),德隆一下就控股了三家上市公司。其进进速度之快、地区散布之广,令人侧目。德隆在中国成本市场一落子,就显示了它不同凡响的“大样子容貌”结构。要知道,在阿谁时候,即即是布景深挚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如此短的时间中超过如此大的行政管理半径,控股三家上市公司也要费尽周折。但德隆却古迹般地办到了。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公民营企业对成本市场的敏锐,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德隆在决策计划和履行上的高效(这一点似乎一向是德隆的上风并使其他中公民营企业黯然失容)。但就是在这个时候,“圆滑”的成本市场依然将德隆看作是促交往于这块淘金之地的逐利之徒,认为德隆不过是炒一把就走的现金偏好者,其表现出的气势也执偾初生牛犊们惯有的鲁莽和激动。然而,德隆又一次让人们跌碎了眼镜。德隆不仅不是那种蝇头小利即可以知足的通俗逐利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强庄,它的胃口大得惊人。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德隆不仅准备大干一场,还要成绩一项霸业。这种青云之志已经远远超越那时成本市场中伧夫俗人们的合理想象。德隆一出手就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毫不是出于虚张声势的大资金习惯,而是一种蛮横气质的不经意吐露。就本人对那时德隆的观感而言,在德隆的┞封种大志中,更多的是对质券市场的盲目,是一种蒙昧者的“无畏”。但蒙昧从来就不是年青人的克星。对于一批斗志茂盛,有着强烈计划的年青者来说,布满机会的中国新兴成本市场无疑是他们一展好汉理想最佳的揭竿而起之地。除了时间,没有什么可以或许禁止年青人的冒险。就像这样,德隆开始了他们在中国成本市场史无前例的冒险之旅。在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之后,德隆按照坐庄通例一路推高三家公司的股票。但德隆就是德隆,它并没有像通俗大资金那样见好就收,而是将三家股票的价钱推到了令人咋舌的水平。到2001年年末,经过持久的运作,德隆老三股的股价上涨幅度全部超过1000%,此中最早开始运作的沈阳合金涨幅更是超过1500%。对股票市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如此推高股价无异于将绳子套在自身的脖子上。但德隆的奇怪之处也正在于此。德隆不仅没有将绳子扔给其他人,并且在自身的脖子上越勒越紧。当勇敢到不可思议的时候,人们就会顾虑自身的判定有误。德隆恰是凭借这种超乎惯例的举措,奠基了自身中国第一庄的名声,这个“第一”不仅仅是指德隆的强悍,更是指它与一般大资金光鲜的差别。这种差别已经对人们的常识组成了苦楚的挑战。须要指出的是,德隆老三家股票中的沈阳合金及湘火把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涨幅已经相当之大,控盘比例也已经相当之高。假如以前没有出货是由于机会不好的话,那么“519”行情就为这两只股票供给了最佳的出货机会。但德隆不仅没有出货,控盘比例反而进一步升高。这里面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德隆对后市布满信念,以为可以找到更好的出货机遇,别的一个可能则是,这个时候德隆手上的湘火把和沈阳合金流通股已经悉数典质,并成为德隆资金链的泉源。
0 h2 \" B- a7 F
! ?" r9 v1 Z% T! p) P5 U- l) J- Q7 h% K8 @4 M$ v+ l. u
! ]: y9 y" z3 s* d' x2 `# M
第一种可能性并不大,由于再看好后市,对于盈利丰富的股票无论怎么样都应当做减仓处置,但数据显示德隆并没有像这样做。那么剩下的只有后一种可能。假如是像这样,那么就证实此时德隆的┞方线已经拉得相当辽阔,资金链早已紧绷。在这种时刻,资金的典质泉源不成以有半点摇动。有朋友告诉,这个时候德隆参与的股票简直相当之多。但无论怎么样,在监管废弛、行情火爆的1999年,德隆假如强行出货,安然降低的概率仍是有的,最少要远远高于此后的阶段。果真如此,德隆就可能在这个市场中活得更长一些。但德隆要的不是这个,他要的是活得更光辉一些。在不能自休的情形下,德隆必需更果断地出击,并将战线拉得更长。事实上,德隆在金融范畴的惹人注视的扩部分是在这之后产生的。但这并不能证实德隆是“519”行情中的大赢家相反,这种变态的扩大可能恰好在说明像这样一个事实:德隆的资金比任何时候都更严重,必需进行更大范围的融资并将融资手段延长到有限的证券市场之外。也许,在德隆的逻辑中,活得更长的惟一措施,就是活得更大,活的更光辉,这当然不是凡人的思维,但德隆到底是德隆,由于它一贯就是以超常思维保存的。德隆做出这种选择,一是出于路径依靠(依附融资保存的路径),二是激进的性情使然。在2004年2月德隆危机爆发初期所部署的一系列“危机公关”中,《经济察看报》对唐万里访谈后的文┞仿问题很是夺目:“唐万里:我不相信激进变更。”但德隆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看不见的作为显示,德隆的风格实在相当激进。或许,唐万里所说的“激进变更”是针对德隆今朝的处境有感而发,还有他意。牛熊轮回乃成本市场之常态,在牛市中已然不能自休的德隆,在熊市中的处境可想而知。2001年之后,中国股票市场开始了又一轮熊市,这确定对风险极高的德隆模式组成了考验。更为严重的是,跟着基金内幕、中科创业等一系列事务的爆发,监管情况日趋严格。***对大资金越来越不利。但就在其他德隆的模仿者一个个落荒而逃的时候,德隆再一次发现了神话。不仅老三股在长达三年的熊市和***的不断围剿中矗立不倒,而德隆自己也在监管风暴中幸免于难。不仅如此,德隆在金融范畴的扩大反而进一步加速,在这时代,德隆进进多间证券公司、相信公司,还将其触角伸展到了焦点金融范畴:贸易银行。一个大资金的德隆正在酿成一个金融控股公司的德隆。德隆老是要让人瞠目结舌。在德隆这些惹眼的扩大动作中最惹人注视的就是参股深成长(000001),这个参股动作在证券市场已经显明转熊的时候,让大盘一口吻反弹了300多点,而且发现了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新高。德隆的胆气简直不成小觑,它甚至准备左右大盘。其“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枭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德隆在熊市和监管风暴中的奇怪表现在推翻了人们的常识之余,也引起了普遍的预测。举其要者,大致有三。一是德隆有某种深不成测的“布景”,这在权利不受束缚的中国事特别容易被联想到的。二是德隆简直有钱,并且有很多钱。但2004年5月9日湘火把为戋戋1亿元将新疆德隆告上法庭的事实表明,德隆并没有看上往那么有钱。最少,它的现金流情形与它200多亿的资产范围并不相当。8 [0 E0 A1 V) d) D, Q [
( L" G' o. ~0 `& P
; H) q* ]7 [# F) J5 Y3 ^5 @9 d" \; z# \1 l" W1 n
所以,第三种预测最有可能,那就是德隆在熊市中的变态表现应当被回结为德隆的资金严重。缓解资金严重的措施有两种,一是压缩战线,另一条就是进行更大范围的融资以图解救。显然,德隆选择了后者(当然,从来不会束手就擒的德隆此时可能已经别无选择)。排除德隆的布景因素,德隆在熊市中不断控股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处所贸易银行的举措可以像这样了解:这不是沾沾自喜的德隆在高歌大进,而是身陷困局的德隆在持续冒险;不是其他大资金比德隆更笨拙,而是德隆比这些大资金有更大的胆子、更强盛的融资收集和更刚强的意志。简直,德隆把局作大了。这虽然合适德隆的性情,但倒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危险途径,在不断扩展资产范围的同时,德隆也在不断放大全部市场的体系风险。匪夷所思的是,言之凿凿要将监管进行到底的监管政府为何独厚于德隆?有趣的是,德隆的草莽性情和路径依靠困局为德隆意外地博得了一个好名声:善庄。据朗咸平师长教师估算,“德隆系”运作成本70亿左右,而帐面利润在50亿左右。这仍是郎咸平2001年的估量。事实上,加上2001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德隆在老三股上的运作成本可能高得惊人。这个成本中不仅包含各类法定的交易费用,也确定包含敷衍监管的各类“公关费用”。账面利润究竟是虚的,但保持成本倒是真金白银实其实在堆出来的。我的两位合作伙伴曾经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过多次活动性排名,他们惊奇地发现,德隆老三股的活动性赫然排进前列。这是德隆与其他庄股最明显的差别之一。
" \! J: b/ d) S# [5 z, Z+ {7 [; l0 j- I( u
9 X! x! \: D8 L5 G7 K. b: u* g9 K3 m, G6 l* U5 L
不管是银行仍是德隆自身在为老三股供给活动性,但这个结论证实,德隆用以保持股价的成本要明显高于其他庄股。像这样算来,德隆在老三股上的盈亏将是一个太大的负数。如此坐庄,在凡人眼里确定是疯子的作为。但德隆显然不是凡人,它是擅长算大账的┞方略家。在德隆那边,除了作为连环典质的资金泉源之外,老三股现实上是一个它要精心打造的品牌,一个具有展现感化的形象工程。在这个形象工程背后,德隆将开拓更为辽阔的看不见的┞方场。老三股没有人接货没关系,但品牌的威力倒是无限的。有了这块超等大资金的金字招牌,只要传闻是德隆的庄,市场上的大资金崇敬者就会趋之若骛。德隆,现实上是在应用老三股的市场品牌在黑暗倾销它的其他“系列产物”。就体系性而言,德隆简直是在中国证券市场推动品牌计谋的第一人,意识和胆子上都让其他大资金瞠乎其后。这个时候的德隆显然已经成长为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头号计谋家。德隆确切敢赌,学习才能和贯通力也非统一般。对于那些持有或者曾经持有老三股的通俗投资者(这种人到后期应当已经少少),德隆简直是善的,但对于那些持有德隆坐庄的其他股票的投资者呢?很显然,德隆之善仅仅止于老三股。
" u0 h2 [3 o1 _8 Q/ }8 z8 t0 |3 k, y' j3 b3 z
}/ M- p1 A$ y/ q* M0 ~( L
" ]; w0 Q3 u4 z2 |+ [" f: r+ k' q9 m实在,以中国证券市场广泛被接收的道德尺度,大资金无所谓善恶。跟庄可能盈利也可能吃亏,大资金自身也如此,大资金的存在现实上已经成为这个市场上一种正常的市场风险。这虽然是一个令人悲痛的道德尺度,但却一向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事实。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并没有充分的来由斥责作为大资金的德隆。德隆应用明面上老三股品牌将自身拔高为所谓善庄,以博得在中国很是有力量的道德资本,彰显了德隆在2001年之后在***上的拮据。但在有常识的人那边,大资金成为散财孺子的说法只能是童话或者传说,其说服力为零。假如德隆真恰是散财孺子的话,那么大资金德隆到那边找钱往?德隆的掉足显然不是在它作为大资金的道德缺点上,而是在其他处所。德隆毕竟应用它富有想象力的品牌计谋坐了几多庄、赚了几多钱,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德隆后期为难的现金流状态可以看出,这种计谋虽然匠心独具,但后果并不如德隆的期看。事实上,从“爱多”、“秦池”等现成的品牌灾害来看,要在短期内经过太大投进来打造品牌,其风险远远高于收益。而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智力,也毫不会比一般市场花费者更低。他们现实上是比通俗花费者更难啃的一块骨头,更况且,中国新兴成本市场的容量相当有限。像这样,市场的容量和投资者智力就在德隆——这一群雄心壮志的┞方略家眼前,竖起了一堵高高的围墙。德隆纵有再刚强的意志,再良好的智力,再机灵的反映,也无法超过这个实际的束缚之墙(这实在是中国大资金广泛碰到的一个困境)。; {$ @0 a5 \0 M8 m$ B7 x2 g
8 v% `! |$ I. `) m( c$ c4 f, @- Z( K
" N4 ~- x# P& s5 _% y" c0 s, x. a4 k1 Y7 M: F( g
于是,一个意外但却必定的后果出现了。德隆将博弈敌手转移到证券市场之外,将大资金与中小投资者的博弈改变成大资金与全部`793E`4,1A资本和公共财富的博弈。因为银行、证券公司等把握公共财富的金融机构以及太大的国有企业广泛存在的软束缚,这个隐藏的博弈得以成立。并且,其可能发生的“利润”要比证券市场自己具有***力得多。经过将太大的公共财富(重要是银行贷款及各类国有企业资金)引进证券市场,再应用证券市场几乎完整敞开的漏斗(好比老鼠仓等),中国大资金要比一般意义上仅仅经过市场差价获取利润的大资金活得津润得多。现实上,经过证券市场转移并从头分派`793E`4,1A公共财富,是中国大资金们最重要的生涯方法之一。大资金从`793E`4,1A公共财富那边拿到的要比直接从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那边拿到的要多得多,引起的恼怒却要小得多。这种财富褫夺,虽然没有具体和直接的对象,但倒是施加于全部人民的一种恶税。不幸的是,这种在中国做“大交易”的通行财技,竟然是中国`793E`4,1A近20年来公认的潜规定。在这个意义上,德隆(以及其他大资金)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中国改造文化一个漫画式的人格化代表。以广泛主义的态度,先知先觉的德隆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它的问题仅仅在于:它以***的方法将这种财技施展到了极至。德隆这种由引导人个性特色和企业路径依靠共同决策的激进计谋,培养了一个并世无双的德隆,也为更大的灾害留下了伏笔。罕有的气魄、超乎平常的意志以及令人印象深入的学习才能(这一点我们还将在后面看到)虽然使德隆差别于一般的大资金,但德隆究竟是大资金。德隆虽然在概况上极力否定这一点,但在心里,德隆自身大要也不会相信。老三股经典的庄股品牌放在那边,德隆要想为自身的大资金“出生”翻案,生怕很难。德隆既然为自身量身定做了品牌,它就必需为这个品牌支出价格。在2001年监管风暴之前的大资金正当化时期,德隆一向是一场哑剧的主角。但这个哑剧的主角如此显眼,所以,一旦时期开始检查并从头清理的时候,作为一个象征,德隆就将成为首选的被告。哑剧的主角必需开始措辞了,它将为自身辩解。此刻,我们终于应当知道唐万里“我不相信激进变更”的┞锋正寄义了,它的潜台词可能是:作为一个既成事实,人们应当答应德隆从一个大资金渐进地酿成此外什么工具,这就是德隆在监管风暴之后迫切要告知人们的别的一个德隆——友企德隆。
; e# Q5 g6 e, }1 z0 l5 e( `+ o) n; j
& ]+ E$ Y) ?" N2 n, V: ^# M4 K6 L3 `$ V- v8 }$ P* J7 t o; T
友企德隆
! g/ J/ S! ^/ a$ Y$ D/ e
9 S1 b! N" e! g- ^0 V$ ~
2 z/ I$ |$ j) @: J" v8 q9 y8 [$ ^1 p% {4 |2 o8 f+ S& B; i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哑剧时期,德隆一向是以超等大资金的脸孔示人的。这种以前曾经呼风唤雨的申明,在2000年之后,逐渐成为一种繁重的累赘。由于这个累赘,德隆非但得不到道义上的谅解,更容不得有半点财务上的疏掉。但德隆既然已经大到无法静静淡出的地步(这自己也不合适德隆的性情),那就只好换一副面貌。2001年之后,德隆一改畴前的低调,开始有控制的在媒体上露面,所要凸现的惟一主题就是:德隆是做企业的。在一次接收记者采访的时候,唐万里甚至用富有情感的语气提醒:“我最喜好做企业了,什么喜好都废弃了,一辈子都要做下往。”唐万里的话或许不假,但这与德隆是不是做企业的倒是两回事。那么,德隆毕竟是不是做企业的呢,或者,德隆在多大水平上是做企业的呢?做企业与做金融并没有什么道义上的高低之分,也尽无泾渭分明的划分尺度。
" q& L3 H7 U( k3 F2 _$ h* t [# E; F9 O$ y
) g8 k/ R! p/ b4 ~2 n
, s3 @' t T9 O德隆之所以选择前者,一方面是想洗刷自身的大资金恶名,尽快脱掉这一件不顶用的行头;另一方面,其更深的用意,则是要说明像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是曩昔仍是此刻,德隆的重要现金流起源都在实业,而不是在金融。换句话说,德隆帝国的地基紧紧扎根于实业,并不会由于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而稍有摇动。德隆参与金融完整是为德隆的实业办事的。这应当是通俗人划分金融和实业的尺度,也应当是德隆的尺度。为了尽量在形象上接近这个尺度,德隆不声不响地做出了太大的尽力。它不仅为自身的实业回纳出了很多特别合适中国人记忆的专用词汇,诸如“白色财产”(乳成品等)、“红色财产”(番茄酱等)、“灰色财产”(水泥等),还不断邀请经济学家、消息记者到德隆的工场参观考核。德隆甚至以叫板的方法点名邀请郎咸平(此人一向与德隆“过不往”)到德隆的工场走一走、看一看。这种连续的媒体操作起到了部门后果,一个新的实业德隆正在逐渐笼罩它以前留给人们的形象。$ j# R( G0 k) t8 n/ A# u+ a$ X( P
$ ~4 H8 }) {% ^. r2 Q+ _3 i( O3 q5 x% ^ W4 u' |
2 h1 }! {; c8 ~( ^
然而,德隆这种急于昭告于世的新形象却与事实有相当大的差距。从一家个别拍照馆起身,德隆据说已经有了18年的历史。用纪年史的方式来记述德隆的企业史,不仅乏味,也不是本文可以胜任的。当然,更不合适德隆的性情。由于德隆喜欢出色。只有足够出色的故事才能够表现德隆。在进进中国证券市场并大红大紫之前,德隆已经有一些江湖名声。这源于德隆在京城的一家交易很是火爆的夜总会——这就是后来被媒体寻根刨底挖出来的JJ迪厅。这家夜总会此刻被很多人以为是德隆的第一桶金。但这可能是一种曲解。由于此时的德隆,现实上已经参与了相当多的行业,除了赚钱的JJ之外,还有范围不小但相当不景气的其他财产,好比那时很是时兴但在1993年经济压缩之后快速沦为陷阱的房地产行业。主要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靠银行贷款支持起来的。这几乎是那时忽然“做得很大”的新兴企业的惯例。' d* `5 r% e+ T4 w' _! N/ k1 s
2 P; ]3 Z( v4 C5 P$ ^. o+ m, r
7 e& m: o6 r, E; `! ]$ ]& ?8 l" r& n. @/ ^
这就是说,德隆在那时的欠债已经相当可观。我们不敢断言此时德隆的净资产毕竟是负仍是正,但德隆此时的情形应当并不乐观。一位早期很接近德隆的朋友在1996年的时候曾经有板有眼地给我讲述过像这样一个故事。在1993年6月银根激烈抽紧之后,浩繁靠银行贷款快速膨胀起来的企业以更快的速度陷进潦攀困境。德隆也是此中之一。但与浩繁四处回避银行追贷的企业老总不同,唐万新没有回避,而是经常将贷款银行的行长们召集起来开会。告知他们,德隆不仅无钱可还,并且须要持续贷款,不然大家一路垮台!看来,这种临危不惧、知难而上——后来在证券市场被施展得极尽描摹的典范德隆性情,有着加倍深入的历史起因,也在相当水平上决策了德隆后来的企业路径。不过,暗藏在故事戏剧性中最主要的意义,则是彰显了德隆那时艰巨的财务困境。这说明,号称年盈利3000万(这个由《财经》杂志供给的数据在那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可托度不高)的JJ迪厅,是不是真正使德隆的净资产酿成了正数,是一个相当大的疑问。换言之,德隆有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是一个疑问。至多,此时的德隆只是保持了懦弱的现金流均衡(假如真能像这样,德隆在浩繁靠银行贷款过日子的企业中应当算是不错的)。但不管怎么样,德隆仍是挺过来了。这是性情和意志的成功。这个苦涩的成功不仅使德隆领会了“性情即命运”的┞锋谛,也使德隆真正贯通到了金融的第一主要性。后期的德隆尽管引进了很多常识人,表现出对理论的某种喜欢,但在骨子里倒是实足的经验主义者。毫无疑问,在进进证券市场之前的┞封种铭心刻骨的“缺钱经验”决策了,只要有机遇,德隆就会在证券市场中舍命一搏。
# S6 J6 |* Y4 r" ?! @. P1 M6 A( k* Y7 [! H; c* q
/ V- h$ f7 j4 U- f
9 j4 G) n _9 u( L3 T. s
与人们凡是的印象不同,德隆早在老三股中表态之前,就已经以各类方法潜进了证券市场。在南边某城市招待一位那时负责德隆金融事务的人士时,这位人士曾经向我流露,德隆那时已经以承包方法控制了西部某省一家驻上海的证券营业部。以那时中国证券市场的低迷状态,很难想象德隆可以或许在那时的市场中盈利。虽然很难赚钱,但破绽百出的中国新兴证券市场倒是一个“搞钱”的尽佳场合。随后初步的测验考试,相信德隆也和其他精明人一样很快就洞悉了个中机巧。对于资金严重的德隆来说,这无异于在暗中之中敞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只要发力冲过这扇门,德隆不仅可以浴火更生,并且可以快步登上光辉的极点。一夜暴富,是财富时期人道中的广泛弱点,雄心壮志的德隆当然更不会错过。尽管此时德隆的财务状态完整不足以支撑德隆在证券市场采用大范围举动(相信银行贷款在德隆进进证券市场之初起到了主要的感化),但生来就要挑战极限的德隆仍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冲刺而进。
( R8 z( t8 E5 M+ P+ S7 V: g( _- T) c$ W& T+ u5 t, V0 ?
) q$ p6 v1 S6 I) ?
@$ i/ T) V- ]0 C
然而,对于没有金融派司的友营企业来说,在中国证券市场一夜暴富的惟一方法就是坐庄。所以,德隆甫一进进证券市场就当即显示了它的大资金本质。德隆进进湘火把和合金之后,这两家股票顿时表现出了庄股走势,并在此后“光线四射”,而成为中国庄股经典。德隆所为何来,其实不言而喻。这种大资金念头,从德隆控制湘火把、沈阳合金之后一路高送配的事实中也可以略窥一斑。由于这是那时大资金控制股票最得力的手段。在后来致力于塑造自身实业家新形象的时候,德隆一向声辩论:德隆是脚踏实地干事的。但这种自我辩解最少与德隆初期在证券市场上的作为不相吻合。大资金,只要真正赚到钱,就是成功的大资金。成功的大资金仍然可以登时成佛,成为真正的实业家。! ^5 P! B" o# H4 @
# T/ n* W% c6 q* a
{% c6 t0 h9 S# V8 a4 z# K7 v0 Q8 w& R: H" v/ j
但德隆真的是一个成功的大资金吗?这一点颇为让人生疑。老三股虽然塑造了中国庄股的尽唱,但它涓滴也不能证实德隆是一个成功的大资金。在脑筋苏醒的人看来,这种坐庄方法的确就是自杀行动,是一种最笨拙的坐庄方法。但正所谓深藏若虚,德隆在老三股中所表现出的笨拙,也恰是它最聪明的地点。老三股惊人的涨幅以及持久矗立不倒的事实,向尽大部分人展现的┞俘是德隆超凡的“实力”。在“实力”就是信誉的中国,这足以使德隆在证券市场、友间假贷市场以及银行方面的融资才能成几何级数般地放大。这现实上也可能是德隆神话中最主要的法门。无疑,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德隆是在经营一项体系工程。而这种“体系工程”,显然不是那些仅仅准备靠坐庄赚钱的大资金们所可以或许等闲了解的。以这种融资才能,德隆可以在任何时候讲任何大家喜欢听的故事,又况且塑造几个实业样板呢?! i9 |1 F4 g: }- U! ~
6 Q" \4 n& e1 I- F/ U$ O4 M, t( Z5 j8 }0 P) Z0 s) [$ J
& u; e( G# Q. P4 @. O' q9 L于是,当证券市场不再喜欢大资金的时候,德隆就当即为我们送上了实业家的故事。但德隆从来就与众不同,它毫不会给我们一个平淡的实业故事,它给我们送上的是一个更骇人也加倍具有智力推翻性的故事:财产整合。这是德隆倾全力为自身打造的又一块品牌——实业德隆,就像大资金德隆曾经为自身打造的老三股一样。从理论上讲,财产整合简直有它的迷人之处。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没有天文数字的资金支撑,这种迷人的可能性生怕就永远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更况且德隆是在自然具有疏散性的传统行业,并同时在多个传统行业中来进行这种整合呢?当然,假如德隆真的具备这种整合才能,只要它愿意,它仍然可以像这样做。即便惨败了,也可以惊六合泣鬼神,更可以或许为后继者留下可贵的遗产。但德隆真的具备这种才能吗?德隆毕竟是凭它的行业经验仍是凭它的资金实力来完成财产整合?我们无法确实地知道德隆在成为有名大资金之后的实业情形。但一个显明的事实是,除了以纯粹的金融并购手段取得的老三股以及后来以同样手段取得的汇源果汁(二年之后即告退出)之外,德隆似乎没有在金融市场之外培养出任何一家在行业中具有显明上风的实业公司。假如有的话,德隆必定会将它们注进老三股。像这样,德隆既可以更好地整合自身的上风和熟悉的财产,又可以或许支持老三股的股价,收回德隆在老三股中的太大投进。但德隆显然没有这么做,这大要只能证实德隆并没有在某一个行业中积累起“财产整合”所须要的资金以及更为主要的行业经验。难怪在2001年的时候,当一位记者向相关研讨职员讯问合金投资的行业排名时,这位研讨职员以不屑的口吻答复到:“这有意义吗?它是做这个行业的吗?这说明,在很多专业研讨职员那边,德隆的基本面已经完整落空了研讨的需要。德隆,已经不再是可以用正常的专业目光往察看和研讨的上市公司,它是远远超越上市公司之外的某类别的工具。然而,“财产整合”的故事既然已经开始,就必需讲下往。在这种情形下,德隆便只能在老三股大将“财产整合”的文┞仿做足、做够。显然,德隆是在用别人的钱整合别人的财产。这既是德隆一贯的高超之处,也同时表现了德隆在转型上的无奈。德隆一向传播鼓吹,在进进老三股并进行财产整合之后,老三股的发卖额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后期,这几家财产整合的龙头据称甚至都有了世界性的份额。在一次《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中,唐万里甚至将德隆的财产整合,刻画成世界性的“德隆机会”。他说,“这三间公司(指老三股)的财产整合都已经基础完成。此刻来买的人多得很。在国外,人家就把这个叫做德隆机会。”股票论坛 www.simu001.cn【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