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倒闭吗?会的,而且实际发生过;而且有些储户直到本日,也没能拿回本身的钱!
0 K) _0 o0 l/ d$ k8 _3 E ~这产业局配景的银行到底是怎样倒闭的!- {/ R, |- ]7 L* b* \; F
1998 年6 月 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两年十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下简称海发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付出危急而关闭一家省当局配景的贸易银行。1 v7 t- n7 ]" u/ G
当人们走近位于海口市滨海大道12号的富南大厦,这曾经的海发行总部时,难免会感慨万端。海发行,门口两座铜像已经难觅昔日的光辉,变得斑驳不堪,挂在大门上方的“海发行”几个大字同样锈迹斑斑。附近车来车往,熙熙融融。然而,这座当下仅驻有银行托管组和整理组的大楼却显得非常安静。4 T1 z [, R( x4 t3 K& N

# M- x# X' c, h& d8 y8 K2 f; }& c1 s背着包袱上路的海发行3 R* f2 R# W$ s5 j
& ~# H4 L0 {2 f! V" [! ?
海发行的建立,曾经承载了许多人的盼望和空想。1995年,为了加快海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妥善处理处罚休业信托机构的债权债务标题,海南省当局决定建立海发行。90年代中期,海南人曾自得地说:, }2 F& p% b+ Z7 H {% O# N0 [
“海口的金融机构数目多过米铺。” # b5 P% S/ z5 B2 @, F. T3 D
确实,在海南成为特区后,经济快速发展,房地财产也大规模扩张,并催生了许多金融机构。当时被誉为“信托业特区”的海口市内,共有8家国际信托公司、1家期货生意业务所、20多家证券业务部。
$ s$ \2 [6 }* @; n2 A7 m但是,由于没有得到有用监控,房地财产开始出现泡沫。听说,当时有两个“70%”,即进入海南的资金70%投资于房地产,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70%来自银行贷款和信托资金。房地产泡沫幻灭后,各金融机构投入到房地产的资金成为沉淀资金,巨大的光荣危急即将出现。
3 s3 \& l/ ]4 D- q为了救济危局,相干部分准备在五家书托投资公司(分别为海南省富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蜀兴信托投资公司、海口浙琼信托投资公司、海口中原金融公司、三亚吉亚信托投资公司)的底子上,创建一家海南本地的银行。但是,当时业界有品德评,这是一次“弱弱连合”的实验。作为海发行前身的信托机构的大量高资源资金被积存在房地产上。资产不能动,财务状态恶化,债务压力极大,资产负债比例畸形。这家银行一出生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厥后又认定为50亿元以上。' I0 |- c7 n4 [+ ~
只管云云,1995年8月18日,在特意选择的祥瑞日子里,一片喜庆的氛围中,注册资源 16.77亿元人民币(此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的海发行照旧诞生了。刚建立的一年,海发行的日子特殊困难,由于它除了要包管正常的银行业务运营外,还要处理处罚一桩又一桩的债务纠纷。做完开业庆典的第二天法院的传票就来了,要求行长出庭应诉。那桩官司是由于此中一家书托公司的债务纠纷引起的,如今既然已经划到了海发行,海发行自然成为债务人。
0 `- x2 z* _; M. j
* ^$ B V) t2 U靠着相干部分的支持和自身的积极,度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后,海发行渐渐走出低谷,实现了良性运行,得到了暂时的光辉:克制1996年底全行资源营运规模便到达86亿元,比开业前增长94.3%,险些翻了一倍;各项存款比开业前增长152%,贷款比开业前增长97.8%,成为海南省内存款最多的银行;归还了59%的汗青债务,整年实际利润1.25亿元。按照当时的发展势头,海发行应该很快就能走上康健发展的轨道。
; l+ N+ u0 D- d# E+ l吞并光荣社酿成危急
/ A' s' ~$ ^) q5 X生于政策,亡于政策。" ~% t( t" {" C1 _) X' j: D
2 z* U4 C2 R m- D" J7 F1 e
, e( F u+ a: z9 Q海发行生于政策性的吞并,也在在吞并中遭遇巨大的危急。当时,海南多数都会光荣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效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付出到期的存款,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光荣社的通病。随着房地产泡沫瓦解,光荣社陷入了大量不良资产的泥潭之中,而对储户答应的高利钱也加剧了这些光荣社筹谋逆境。+ {9 d R! U5 M1 U; w8 `$ e* B: {
1997年底,已经有几十家书用社资不抵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导致了多起挤兑变乱。对于这些单位怎样处理各方意见不一,但终极告竣了“让海发行背起来”的意见。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公布生存1家书用社,关闭5家书用社,别的28家书用社全部并入海发行。听说,海发行上至行长下至员工都明确这是个“有毒的果实”,但是不得不吞下去。4 f% N+ l V0 B |" O. b# O

; H" ?" z1 m& e5 l0 C5 ?$ k假如让30多家书用社逐一关门倒闭的话,这将引起巨大社会打击。在有关方面的动员下,从海南大局出发,海发行终极照旧接过了这副重担。银行向接受的各家书用社派出工作组,负责清产核资、清受欠款和兑付住民储备存款工作,平息了光荣社的挤兑风潮。0 B8 b6 w% v3 i5 `, |
吞并让海发行背负上了极重的包袱,由于这些被吞并的光荣社除了少数几家可以大概维持之外,其他的都幸亏一塌糊涂。而且,吞并后的海发行员工人数剧增到了3000多人,是原来的数倍。正是这次吞并,终极使得海发行走向了末路。& }" G% f+ ~6 k6 S; P0 o
应对兑付危急引火烧身! S# P8 [7 q1 E3 x4 `
, d6 j' u# ^2 `

Q- E _. H; j" g. V2 I" P
9 l% F2 h6 k" p吞并光荣社后,海发行公布,只能包管给付原光荣社储户本金及正当的利钱。
* D. L, ]. w6 e3 Q因此,许多在原光荣社可以收取20%以上利钱的储户在吞并后只能收取7%的利钱。应该说,这些步调也有其公道性,尤其是按国家正常利钱付息原来就是国家的硬性规定,无可厚非。但一些钻营“钱生崽”的谋利者却不如许想,他们将钱存入光荣社,就是为了获高息。这就使许多标题变得复杂。由于在海发行得不到高额收益,他们选择了撤资退出,去探求其他可以大概给予高息的融资平台。
8 r" Q7 ?2 n9 X2 c于是,1998年春节事后,不少客户开始将本金及利钱取出,转存其他银行,并体现由于利钱低沉,不再信托海发行。当时的海口陌头出现了一个怪征象:凡是街道上有海发行业务网点的地方,等候取款的人,从室内延伸至马路上,排发展队,心急地往网点内探头。
; d+ o& m( x9 V/ w' x3 A据当时亲历挤兑风潮的海发行工作职员形貌:
& M9 h- o/ l4 @; m, v. ^“先是储户怀着恐慌生理涌向业务网点,然后是各业务网点对取款人设最高限取款金额,再接下来是银行方面发放取款预约号,独特的‘街景’在履历了近两个月的后才徐徐消散。”
4 m( l( E# }& N市民吴密斯追念起当时的景象,
, [8 L4 m( O5 ~" Y4 G“我就在海发行存了1000元活期存款。厥后,听说说海发行没钱了,于是一大早直奔网点取钱。没想那里已排起长队,直到中午还轮不到我。那些日子,我天天上班都看到储户在列队,我的钱是在工行托管后才拿得手的。”
$ A5 @& l- l" O4 ?/ C e+ z/ A 8 J o1 h. F9 D9 t
随后,未到期的储户也开始提前取走存款,而且同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谎言。海发行各业务网点前开始列队取钱,发生了大规模的挤兑。为了应对兑付,海发行规定了每周取款的次数、每次取款的限额,而且优先包管个人储户的兑付。但是由于挤提存款标题严肃,次数和限额规定一变再变,使得储户每次能取到的钱越来越少,而每月可以取款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少,加剧了个人储户的不满感情,而单位储户险些都难以从海发行提出款子。) T4 u2 [3 R1 u" d! @' l H
内危外祸终被关闭
$ S: h0 p X) v0 q/ y
* [" @/ _/ t' f- D5 d/ r9 b+ {# u: b3 @8 y7 l
超常的兑付压力,使得海发行的其他业务已经根本无法正常举行,应对储户挤提存款险些成了海发行这段时间里的全部运动。同时,由于房地产泡沫幻灭,海发行账内不少的贷款也难以收回。有的业务部为了镌汰储户挤兑,同时吸引存款,又开出了18%的存款利率,但此时已没有什么人乐意再把存款存入海发行。5 X- K: n" {/ Q
见在海南岛内无法缓解逆境,管理层想到了以岛外的气力资助规复,于1998年5月在深圳设立分行,然而并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为掩护海发行,央行曾急调34亿元资金“救火”,但对巨大资金缺口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w1 G& R2 V- C) T4 s- k. M
随着挤兑风潮的加剧,海发行自身的违规筹谋标题也浮现出来。此中最严肃的标题,莫过于向股东发放大量无正当包管的贷款。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源金的告急本领。有关资料体现,海发行建立时的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乃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的暂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源金到账后1个月内,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带走;拿来多少,带走多少”。这种不负责任的运动显然给海发行的康健发展埋下隐患。5 r6 w; H; t4 b1 h+ F
1998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连续给海南发展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后,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厥后,听说海南省当局也动用了7亿元资金计划挽回局面,但也是无力回天。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发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海发行。2 t9 ^' T# `4 l5 g
“它的关闭,直接缘故起因是发生付出危急,但着实,它是海南地产泡沫和政策的捐躯品。” ' D# d# u: _$ _7 ^6 z
原海发行的一位工作职员感慨万分。) [5 f9 O5 k! r" n
十六年后有些人仍没拿到钱7 ?' K8 G B. o
随着海发行的关闭,个人的钱取出来了,但是法人存在银行里的钱,就酿成了由托管整理组开出的一张债权证明。债权人们抱怨道,工商银行对海发行实行托管后,对原有工作职员一 批批地分流,资产举行一批批地处理处罚。他们乃至推测,大概一部分托管组职员以为拖得时间越长越好,由于回到工商银行也没有岗位了,还不如在这耗到退休,如今 托管不光在工行能拿到工资,托管的补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比起在本行里的工资还要高一点。对此,托管整理组的职员却喊冤不迭。一篇流传于网络的帖文说:
! o: F" \# F2 A“我们这些托管职员相应省行(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的招呼参加关闭海发行的托管工作,一干就是八、九年,在这八、九年期间我们为关闭海发行出过多少汗水有 多少人能知道?我们离家八、九年又有又谁能明白?”
+ c+ M5 u4 C% @3 O4 r7 ~ 4 U# F) ?% o0 |# L0 z( P* y
: x1 u; u0 F# A# A0 t" A3 j; i2002年3月,海发行通过媒体刊发了发放债权确认书的公告,根据公告,全部已登记的债权人将这一年7月之前领取确认书。但之后再无下文。标题出在现在尚没有明确的金融机构休业法律法规。固然《中国人民银行法》、《公司法》和《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等法规赋予了人民银行关闭金融机构的权利,以及关闭后由羁系机构依法举行整理的原则,但对具体的关闭整理工作,好比整理组的构成、职责、权限,与主管部分、债权人的关系,债务清偿原则等标题,并没有做出体系和明确的规定。法律规则的缺位,使得整理工作难以往下进一步推进,至今依然处于停滞状态。% g" h+ G2 c3 `; W* L1 Y1 c1 ~
钱还在银行里,只是花不了,只能看着它在十六年里变得越来越“小”,无能为力!银行倒了,钱还没花完,这莫过于人生最大的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