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与股指期货相配套的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国家已经订定于近期在香港市场上市。当地投资者将不能加入买卖业务。
6 r1 `. R# ^. {9 K/ t/ F
V0 K0 G; G# r二、据行业知恋人士透露,继银行系QDII产物对外投资额度快速放宽至215亿美元后,保险公司的QDII投资细则最快将于本月中旬出台,开端预计额度不会少于银行和基金公司。
& B) \+ V! G5 K" P) [/ O 7 W' K; [% }+ w& \" Q
如今我总算找到了本日大盘继承暴跌的真正缘故起因了。很多平凡投资者大概根本不知道这些政策转达出的指向性意义,对当地证券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负面作用。下面我先就第一条消息举行分析息争读。
( Y. u, R! v; D' y% P7 ?
/ U1 w7 | o4 G7 W7 d6 M3 | 作为与股指期货相配套的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应该是反映当地沪深市场买卖业务水平的一个标尺。管理层对于不开放境内投资者出场买卖业务的缘故起因表明是:由于如今沪深证券市场是两个完全分开独立的买卖业务市场,资金结算存在停滞,而且,如今香港市场实行T+0买卖业务制度可以大概更好地与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相配套。
6 S! d0 o! J& T* r& {; r- [4 W
7 V0 H7 H. x" b! d* | 有分析人士批评,这一政策对当地全部投资者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增长了境内投资者风险,由于,香港市场的境外机构完全大概利用该基金作为套利工具,而让境内投资者处于一筹莫展地步。如果,境外机构对在港上市的中资H股、红筹股和300ETF举行联手控制,将很大概造成当地市场出现单边暴涨或暴跌,也大概会为国际对冲基金间接控制当地资源市场提供工具。当地证券市场利用权旁落的效果及风险将不可估量。本日大盘暴跌多少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这一政策的恐惊和不安。以是,作为机构投资者群体代表的银行保险类个股,从昨天的一起上涨,酿资本日全天处于领跌状态就不难明白了。尾盘还出现急速下跌迹象。 2 s9 U) Q8 U( A3 p3 \
E4 U* F3 `. P u- E* C# @ 第二条消息是,保险系QDII细则将于中旬左右出台。如果处于牛市行情中,市场对这种政策大概敏感度低些,究竟市场资金充沛人气繁茂,而如今民气恐慌,熊市头脑徐徐仰面情况下出台这一消息会把利空作用放大。继前次公布15500亿特殊国债发行事故央行负责人出头澄清后,市场反映似乎有和缓迹象,超等扩容麋集出台、印 花 税进步、公布清查违规入市银行资金、打击违规信息披露举动等一套套紧缩打 压政策,它转达出的猛烈的政策调控语言就是,内场证券市场不能再涨了,而全部市场加入者都没有做空工具套利保值,那么,全部人只能有唯一选择,就是彻底退出这个风险已经高企的市场。而近期香港股市叠创汗青新高正是受到当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倾斜的鼓舞。
% T8 ]% K9 W' @7 x' }5 L/ i! | 3 Y9 f$ V( b# d& F& p
固然有人出来澄清特殊国债不会对当地股市造成打击,属于正常经济本领。但是,一个国家资源市场互通互连的,绝对不是割裂的两个国度,说没有影响显然难以说服全部人。各人想想,纵然特殊国债不向平凡投资者和企业发行,但向银行发行,由于其利钱水平高于储备,银行肯定会积极认购。该额度相称于进步银行存款预备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调解的0.5%,会不构成股市资金变相抽离?银行继承储备存款再放贷款,如果可放贷额度镌汰肯定镌汰企业贷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资门槛进步,周转困难,业务肯定受到打击,对上市公司业绩连续增长构成巨大打击,别的,固然清查银行进入股市的资金已有公布,但尚有多少是没有查出的呢?查出部门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到底加入市场的违规银行资金有多少,大概永久是个谜。一系列釜底抽薪做法对股市会没有影响?
+ ^' _6 ~6 N, z6 ], X
' U0 f( R( k" ?/ j/ k9 Z% M 对于推出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推托说由于当地两市不能结算而只能供香港市场买卖业务更是风趣。资源市场改革和完满,本就是管理层的第一要务,新的金融产物推出,国内资源市场没有条件,你管理层应该举行完满,创造买卖业务情况和条件呀。岂非就任由话语权旁落?把刀柄交给别人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一政策不能不令人遐想到蒋介石抗战中:“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了防止股市高企大概对银行(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称之为大儿子)造成打击,掉臂齐备出台政策打压股市(刘纪鹏称之为小儿子)?前面出台进步印 花 税 的政策再次将管理层的短视举动袒露无疑,试问,出台云云巨大政策,有没有颠末正确测算,有没有颠末广泛征求经济学家的意见?有没有颠末正当的听证和征询?以至急不可耐做半夜鸡叫?中国经济发展到什么时间才气摆脱“三拍”怪圈:一拍脑袋,就这么定,二拍胸脯,我负责;三拍大腿,又交学费了?
. r: V. F$ S: j: l& G9 O ' P2 n3 ~- K% A$ }( z. X
据统计,2006年整年上市公司利润3892亿元(对应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亿盘算,印花税按0.3%盘算,(一年按240天盘算)印花税合计4320亿,券商佣金按照0.2%(法定是0.3%)盘算,合计2880亿元,二者合计7200亿,险些是2006年上市公司整年利润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亿元盘算,印花税合计2880亿元,券商佣金1920亿,二者合计4800亿元,仍然高出2006年上市公司利润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亿元盘算,印花税合计2160亿元,券商佣金1440亿,二者合计3600亿元,就到达2006年上市公司整年利润。
X2 ]3 V5 t1 O# D 2 H& V* V4 M- l- E
从这些光显的数据不丢脸出,在"三公"原则下举行市场化博弈,这一根本的市场化条件似乎还离我们很远。由于股市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总和不敷以增补印花税和券商的佣金,那么这个股市,就连"零和游戏"的底线都够不着,应该是"负和游戏",在"负和游戏"中理论上是每个投资者都无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只能通过吹泡沫、尔虞我诈、坑害中小投资者的方式来实现"泡沫利润"。管理层不绝尽力提倡的代价投资底子又在那里可以大概实现?
# ]2 P2 ?& f# u
/ v' T; l2 j' m- \) _- r9 C- Q( E 如今两地市场投资者证券帐户内的包管金总额不外1万亿,也就是说,不消两年就全部收缴到国库了。全部加入者都是来无偿送钱的。 6 m- J( j5 e4 h1 p; U9 J
2 t7 V+ F4 H# ~) ^) m( l8 n$ w, h 这就象街边桌球场子,两个加入桌球游戏的人拼个不共戴天,终极赢利的,肯定是摆桌球的摊主。两个人手中的银子都必将落入摊主的口袋。这是一个有投资代价的市场?这不是逼良为娼,迫使全部人去搏傻又是什么? ( Y* @. Y8 h' S: z& w& N" j+ u, E
# O9 t, ?+ O$ [8 Q$ G( |: V
[color="#ff0000"]尚有管理层不绝诟病的泡沫标题,泡沫的尺度是什么?无非是市盈率吧,新股上市就是30多倍,海归的H股更高达125倍,上市被机构再狂拉1倍,你让散户投资者去买单?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资去遭受管理层制造的泡沫?被迫加入搏傻买了你们发行的股票还要挨打,天理安在呀!!!! ) E: j7 f* D8 y9 d6 h6 p. y
# z8 s7 s8 y1 ?0 v7 ?* s! J) a' @ [color="#ff0000"]管理当局人为控制股市,在储备存款没有出来时,扇动各人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只有通过证券市场才气充实分享经济发展的效果,而如今真的出来一部门又闭门放狗咬人,这不是当代版的叶公好龙是什么? ; r3 w- Q/ ^; p# ] A% {0 Y
3 _- S- a( q3 J 在股市真正出现大幅调解时,还在忽悠,说股市调解不会改变牛市上升格局。试问牛市存在的底子还在么?无非是继承稳住中小散户,不要走,等我的大儿子安全退却后,市场跌得面貌一新时,一个循环后,我再忽悠散户进入这个陷井中。 ) k% B" D! s) k; g( e+ n4 A. U
5 e6 J* |) s# P& P% U2 Z 当狼来了的叫唤声多了,你们以为还会有人信任?管理当局的短视,必将扑灭整个资源市场,这大概就是当局无能,造成股市发展十几年还在3000为中轴晃悠的真正缘故起因,中国经济发展实在从来就没有与股市同步过。从91年开市至今,中国经济每年以近两位数的速率高速增长,以上海为例,1991年从100点起步,相应的指数复合增长到2005年还应该在998点吗?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 W/ @' ` v7 x/ H h 9 u# a' e, G9 H& Y- n# F
长此以往,鲁迅老师当年“国将不国”的担心会不会应验在中国股市的身上?本人着实有些担心!!!!
0 j- L. g1 Q1 K) L$ l- V; C / w k. F9 b) ?: N s
祷告彼苍:盼望“攘外必先安内”的新绥靖政策不会造成当地股市扑灭性劫难!!!! + d- w6 ]* b- Y. Y% ?
/ J, }, ?! H( J& P5 O( F( V 散户投资者如今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步伐只有一个:彻底阔别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