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银行资产荒背后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3 12: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有两件事大概是银行人无法躲避的:雾霾和资产荒。
+ Q7 R' r( }8 U) q1 q, h0 d思量到资财产务是商业银行红利的重要泉源,资产荒毫无疑问是筹谋管理中的头号困难。
& f& Y  Y( [/ u1 {1 I+ H: c6 @从外因看,资产荒的根源是宏观经济“L型”导致的金融需求紧缩。外因无法改变,“宏观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当下,银行必要做的,是向行业和构造内部看,分析资产荒背后的内因,从筹谋和管理上探求破解之道。
! C: |8 p; P) I6 Q, ~对银行来说,探究资产荒,应认识到三个条件:
# B5 U! r" D% Q4 c+ j0 q  O6 r1、资产荒是金融业的共性标题,全部资产筹谋机构(含互联网金融)均面临资产荒。银行难,其他机构大概更难。
& A. b- R  d: U" a7 C- W& W2、银行(可引申至类银行机构,如各类影子银行)资产荒背后通常毗连着“资金荒”,这与银行特别的筹谋模式(红利模式)有关。- X) S8 R4 A" Q- H. }  J7 w" o, M
3、资产荒是结构性标题,对单一银行来说,永久偶然机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更多的找到符合的资产。资产荒的实质7 Z; y7 T) z% q* D! v
资产荒本质上是“高收益、低风险”资产的稀缺。这种稀缺的背后是资金快速理财化和实体融资需求降落的失衡,理论上,当资金多而资产少的时间资产荒就会出现。这里隐含着两条逻辑线:一是由资金多而引发的资产荒,二是资产少导致的资产荒。5 U$ h& ]& N/ W! @" E! Z
一个根源  v) R) X2 S8 M$ B# v& r
资产荒背后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毕竟”:在混业筹谋和规模导向的理念引导下,历经“十年繁荣”的中国银行业,没有迎来“百花齐放”的差别化格局,机构间的战略反而更加趋同。中大型银行筹谋风格越来越相似,终极的结果就是各家银行在资产投向上高度雷同。这些年全部增量的“优质资产”蓝海范畴都以极快的速率酿成“红海”,如非标、地产、平台、定增、股票质押、房贷、消耗信贷、债券等,其根源是战略的缺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弃取)。) E5 [4 p. I$ B6 ~1 H; R- q$ b
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银行资产荒的根本逻辑:资金多(大量资金必要设置)+资产少(相对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资产稀缺)+业务战略雷同(同质化竞争模式下,金融机构的资产投向,选择同样的市场、业务和客户)。5 |3 Q9 i! B! J- v5 [  |
第一个逻辑:资产荒背后的“资金荒”
1 z6 \% ~" y9 _( `, ?; p$ J无论是传统商业银行照旧近几年鼓起的“影子银行”体系,其核心的商业模式均是通过三个转换:限期转换(短期负债转换为恒久资产)、活动性转换(将活动性较低的现金转换为存款、理财、基金等,进而转换成根本资产)、名誉转换(将个人或公司名誉转换成银行名誉),在使用中介职能的过程中,负担活动性风险和名誉风险溢价,获取利润泉源。
. j6 z  W7 ~' f此中,限期转换和活动性转换是银行红利模式中,明显区别于其他金融形态的特性(影子银行体系类同)。因此,对银行而言,我们可以提炼出资产荒的第一个逻辑:资金端(负债)厘革引发的资产荒,背后是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切换。
2 [4 E, a) j: u" r这里隐含两个线索:0 [6 |, {( {  }
1、资金多而可配资产少导致的资产荒;2、低资本资金少而倒逼银行探求高收益资产。
8 {, z* M, Y- |. D) p资金多为什么会导致资产荒?这中心有什么肯定的接洽?' k# t6 L* A$ i& D% Q& h% {
起首,我们必要相识银行的“资金”是什么。银行可支配的资金(包罗自营和代客两种)重要来自存款(包罗一样平常零售和公司类存款、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业存款、CD、NCD等)和理财。这此中的秘密在于:差别的资金有差别的使用诉求(银行的每一笔资金理论上都必须使用出去,否则就会产生资本),其关键在于资本差别。
7 J3 z7 F+ r3 i3 o5 G- ~7 [按一样平常履历,在银行可支配资金中,按匀称资本孰低排序依次为:储备存款、对公存款、同业存款、理财资金。当低资本资金较多的时间,银行就可以大概担当低收益的资产,选择资产的范围就会宽泛许多,进而资产荒的压力就会更小。
/ B  v! q; R4 ^以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数据为例,四大国有行匀称付息负债资本率(也就是全部可用资金的匀称资本)在1.65%-1.73%之间,而股份制银行除招商银行(1.71%)外,均在2.2%左右,约莫相差50BP,在净利差一起下滑的年代(2016年三季度行业匀称2.15%),50BP的差别大概是“致命”的。这就是为什么,国有银行仍旧能有相当多贷款利率下浮,招行只管生息资产收益率股份制银行中最低,但净息差却仍旧领先的根本缘故因由。5 ^  K0 y9 u, ^
反过来,当高资本资金多的时间,银行只能被动追逐高收益的资产,稀缺天然就会出现,资产荒不可克制。从这个角度说,互联网模式下的金融机构,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以及一大批毕竟上具备名誉中介职能的影子银行(招财宝、P2P等),出标题大部分就是这个缘故因由。这个逻辑的背后实在提供了一个大概的答案:“资产荒”背后是“存款荒”,尤其是“低资本存款荒”。
& P/ V2 y) C& b% g2 G对银行来说,资产和资金(负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以是当我们批评资产的时间,实在我们也在批评负债。商业银行的筹谋模式中存在着显着的“风险-资金链条”:高资本资金(负债)——团体利差缩小——净利钱收益率降落——进步资产端收益水平——风险偏好改变——名誉风险和活动性风险增长。也就是说,如果前端资金资本增长,恒久来看,就很大概迫使商业银行改变风险偏好,投资更激进的行业和市场,以负担更多的名誉风险来维持利润增长的极重负担(2015年的股灾背后,有大量的银行资金通过两融、配资入场)。再大概,为了博取高收益,采取拉恒久期、加杠杆的方式实现投资端的“以小博大”(2016年的债市雪崩,也有银行自营、理财以及委外的影子)。这种战略的被动调解,再加上银行短期稽核的驱动、下层业务单元的逐利活动,风险的隐患更加严厉。
$ Z4 |' _. E4 _) f- F1 ?* F0 B8 n以是,第一种逻辑下,资产荒的根源在于资金边际资本增长,导致的资产端收益被动提拔。于银行而言,这种逻辑下的资产荒核心抵牾是低资本负债获取本事的不敷。
' ^+ y0 s3 q& s% q第二个逻辑:资产荒背后的“营销战”与“本事荒”8 F( F) `6 w, n+ S' l7 g2 p
毫无疑问,资产少是资产荒最直接的驱动因素,但对银行来说,资产少必要从两个角度去明白:一是优质资产少;二是银行优质资产获取本事不敷。! r, [; f3 i) E5 Z4 y9 `
资产少和资产荒为什么存在某种肯定的接洽?我们必要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现在衡量银行资产最佳的口径无疑是MPA下的“广义信贷”——包罗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子、表外理财资金运用等,涵盖了实质负担风险的绝大部分生息资产种类。资财产务口径的厘革,也给我们显现了资产荒的某些深条理缘故因由。银行不绝在积极寻求“低风险、高收益、低资源占用、高综合回报”的资产种类。
6 x, n% J3 [+ O2 s8 M  X% f2 U银行的资产投向,近几年先后上演了“小微风云”、“非标崛起”、“股市惊雷”、“债券狂奔”等剧情,总的趋势是贷款占比不停降落,到2016年三季度,除兴业银行(33.69%,兴业已经非常不像一祖传统银行了)外,股份制银行贷款占资产比重广泛在50%左右(比如交行50.7%、招行56.5%),城商行更是高度依赖投资类资产(南京银行30.45%、宁波银行34.31%)。
5 l7 x1 M  n% b# }$ g资产荒实在是“高收益、低风险”资产的缺乏(固然是悖论,但大概这就是刚兑未破之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独特性象)。
4 u. V% f( l+ [! t* M! l6 \) z5 z2 t金融营销战
9 D1 p" U; c! B$ R! ]5 J- L/ r5 i我们来看看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形势:中国现在有银行4393家(法人机构),此中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型银行(含邮储银行)、12家天下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33家城商行,别的重要是农商行和农信社。银行业境内机构网点有22万个,从业职员高出三百万。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60%,但,从1998年至2013年,五大行的资产占比从63%降落到了44%,降落了近20个百分点,而且现在这一势头仍在加强。这阐明行业的会合度并没有出现出进步的趋势,这恰恰证实行业的竞争在加剧。同时,由于中国存在显着的地区金融市场特性(银行的筹谋模式,特别是总分支的构造架构强化了这种特性),在某些地区,银行之间的竞争相当充实(惨烈)。根据银监会统计,天下有10家以上法人银行同时授信的企业就高出6200家(这肯定是天下最精良的企业群体),这此中有过分授信的标题,但更凸显了优质资产获取的难度。在某个地区市场,工行、招行和某家城商行大概处于同一竞技水平,固然在天下市场,工行显着气力更强。与此同时,非银金融机构在融资业务方面不停渗出银行原有的业务范畴,比如债务融资、并购、定增、配资、股票质押等等,这还不包罗来自互联网的跨界金融竞争,消耗信贷、小微信贷已经非常拥挤。全部这些竞争都加剧了资产荒的严厉性。5 J6 E. s5 P' r
0 H1 M- Q7 v: z/ t7 T( J
行业外的人通常低估了银行业的竞争惨烈水平,毕竟上,绝大多数银行业务已经是一片红海,雷同于发债、定增、工资代发,一个项目通常都是数以十计的银行参加,这已经靠近以致高出手机、家电、快消等充实竞争的行业。2016年,银行挤爆了房贷、债市,2015年是定增、配资,更早从前是同业非标、小微,每挤爆一个范畴,资产荒就加重一次,然后各人更张皇,跑道更拥挤,打爆的频率更快,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直接的推手,就是暴虐的营销战。2 S3 w. V4 m3 b- q8 q! Y( @1 w. ~
本事荒/ }' I) `, h2 l/ q1 F$ H9 p) ]1 ^
资产荒尚有一个缘故因由是银行获取资产的本事不敷,也就是市场上并非没有优质资产(需求),只是你无法满意。当传统金融需求快速转向新兴金融需求的时间,银行与之配套的服务新经济、新市场的本事却不能快速创建。如投行业务,本质是筹谋资源市场业务,其核心代价是:充当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拉拢桥梁,提供融资安排和财产管理,属于轻资产的智力麋集行业。与之配套的筹谋文化、业务体系、管理模式、知识要求已经明显逾越传统商业银行的“本事圈”。如果说商行的实质是间接融资的名誉中介,以“吸取负债-探求资产”为重要筹谋模式,那么投行则是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其模式更靠近证券公司——“创造资产-匹配负债”。但商行投行这几年不绝是“类信贷”作业模式,真正的投行人才并不多见。我们可以说,在市场上,银行不缺客户、不缺项目,但缺专业人才与本事。然而,团队造就、体系创建都“非一日之功”,这种人才和业务的抵牾使得银行获取新资产的本事相对不敷。
( ]% S) C5 S2 g( A: ^需求不敷的本质是供给不敷,供给不敷的本质是代价创造不敷。对银行来说,第二种逻辑下面临的核心抵牾是资产获取本事的不敷,背后则是专业金融服务供给的不匹配。
( h2 J- r& B4 i: G9 H第三个逻辑:资产荒背后的“低维竞争”
" x3 k8 o' _& W9 t! o4 h" X/ x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中叙述了一种征象:在动荡的市场和多变的技能面前,最新的管理理念是“任何定位和创意都可以被敏捷模拟,公司的业绩完全取决于运营服从和实行,战略并不告急”。这种理念将企业引向了一条相互摧毁的竞争之路——各人纷纷以最佳实践为目的,不停寻求运营效益提拔,相互模拟,结果导致竞争趋同、战略同等,挤上同一条跑道。+ _5 f# l1 p( s
回到中国银行业,波特所叙述的征象恰恰被印证。5 Y* ]( h/ ~, I
毫无疑问,“十年繁荣”陪同着连续的业务转型和管理提拔,和十几年前相比,行业团体的运营服从、服务品格、管理水平有大幅提拔,部分服从指标以致逾越国外顶级银行。但别的一个毕竟是,银行之间的差别化并没有随着规模的跃升而强化,只管各人大概会想到招行、民生、兴业等个案,但颠末这些年的规模PK之后,差别化不是加强而是削弱了,银行特别是中大型银行越来越“相似”,纵然是上述三家银行,招行也大做同业,兴业也发力零售,民生在小微寂静之后,转而寻求管理提拔(凤凰筹划)。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大投行、大资管,本质上并无差别。就算是不良贷款,各家银行的行业、客群、地区分布也惊人的同等。
" Q# J3 Q& Y/ c+ L6 |1 z/ H2 D/ l一旦战略趋同,竞争的核心就轻易酿成“服从”,通过狠抓管理,比竞争对手“快一点”、“自制一点”。这种服从之争,本质上是一种低维的竞争。末了的结果,通常是把原本属于构造内部的代价让渡给客户(比如理财业务中,分支行把总行给予本身的利润空间转让给客户,这是一种范例的,只能依赖代价作为竞争本事),用波特的话说,这是一条“自我毁灭”的竞争之路。为了数字、短期业绩,而忽视本事、体系、品牌等核心竞争力层面的元素。
* n2 |! _' |3 T0 G9 T+ H8 y与此同时,银行业的“最佳实践”传播速率非常敏捷(比如产物、模式、流程的创新),范例的就是2012-2013年期间,每当有机构研发出一个新的同业业务模式,很快就会传遍市场,产物模式、业务结构、条约文本的“保鲜期”一样平常不高出一个月。让人狐疑的是,金融是不是天生就自带同质化属性?- }. n$ r- W3 ~) Z% _; b7 t
资产荒背后的“三期叠加”征象' }  h# E& q* k0 C! g: s* z0 U
这大概与金融的产物形态和服务模式有关:) O, K  Q) p2 H8 e
1、产物形态的数字化:外在表现情势是一串数字、一纸文档,载体易于传播,轻易复制。2、产物的“非专利掩护”:没有知识产权的制度保障,排他性差。3、最佳实践传播速率快:人随业务走、网络传播渠道、第三方咨询机构履历、案例的推广等。6 V: s4 b# A9 E: D
如果银行业不能从以服从为导向的“低维竞争”中摆脱出来,资产荒的标题就会不绝连续,并连续加重。9 h2 B8 z) a: f( r+ C' l
资产荒背后的“三期叠加”征象
  W6 n* v! z2 G作为一个银行业的从业者和观察者,我个人的判断是:资金多、资产少和同质化竞争只是银行资产荒的三个表层逻辑,从筹谋管理的角度,尚有更大的“秘密”:银行业大厘革时期,正在出现三个“真空期”叠加的征象:
: W# \- |) B( ^3 Z( l( ?1、完全利率市场化初期资产负债模式切换出现的管理真空。8 b" M! C7 _/ m6 H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理论上已经完成,但由于特别时期审慎羁系的必要,现实中,部分范畴仍旧有窗口引导和代价管制,代价双轨、市场双轨、客户双轨等征象依然存在,在此配景下,实用于完全利率市场化市场中的“资产驱动负债”筹谋模式,大概不会如预期盼望顺遂,以致出现“返潮”征象。在当前特定的时期(转轨期),相当一部分银行存在:负债立行向资产驱动负债模式(涉及理念、战略、稽核、定价、业务等一系列标题)切换中,出现了资产负债筹谋模式的短暂紊乱,资产负债表不稳固,对活动性、杠杆的变更更敏感。前文对资产荒的逻辑分析提示我们,现在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必要改正和修复。) P, T5 p3 G, \
2、市场需求切换和金融中介代价切换出现的本事真空。0 L$ |  `5 A; ]8 b  x! l8 _' X  u
核心是旧经济向新经济过渡中,出现的新金融需求以及对金融中介本事的重构。银行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市场需求切换已经发生(尤其是投行和互联网金融消耗),但自身新的中介代价切换却必要较长时间完成。新金融服务本事的造就必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心态,渴望本事值的“一夜暴富”是不现实的。
1 p1 f0 |, t+ y5 [0 |7 e! k3、行业竞争模式切换出现的战略真空。
, X9 R# L$ N: S2 c9 ?- K核心是从基于规模导向的、低维的代价与服从之争向高维的战略定位之争厘革。过往十几年的行业发展,缺乏战略竞争的泥土和客观须要性,然而一旦行业进入存量模式和战略调解期,逾越服从的战略竞争就会到来,中国的家电、手机、快消、汽车等行业已经提供了可资鉴戒的案例。这种战略真空期大概就是银行业的“汗青三峡”,其间会有许多银行被镌汰,只有真正实现战略转型的银行才华顺遂走出。
) Y) l; f9 f+ Y" O& M# W如果“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根本属性”这句话是对的,那么我们或允许以说,上述“三期叠加”,才是银行遭遇资产荒的真实逻辑。
http://www.simu001.cn/x111358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16:23 , Processed in 0.6595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