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银行业,从来都不缺话题!而本轮危急发生后,对银行的声讨和补缀是日盛一日。/ N) s1 V) P. W* v) T
7 d8 T0 o' D/ o7 G, T) z
2 V9 O0 d" _$ I; m# a# T
笔者不妨试举一二事,以倾诉“不能蒙受之重”感慨的生发之源。
+ Q) m' Q n! r' @
, H( V$ c# }& i5 p5 c; Q3 E5 C. i 2 ? M0 m' z% ]3 X8 R
生发之源之一:“金融即银行”。
+ d0 Z1 j) I" N" p! o这实在是从一些大行其道言论中所提炼而出的观点。从大层面讲,这种观点之谬似乎妇孺皆知。然而,对这种谬误洞若观火的人,已不太多。好比:在农村,农业无法得到有效金融支持,学者和政策都力促以致发起上升到考核层面,要求银行增长对“三农”的贷款;在企业方面,中小企业没有得到须要的金融支持,学者和政策也是力倡银行必须增长中小企业贷款;在产业的发展上,新兴产业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时,又纷纷要求银行提供支持......9 o& B# R* t. b
% w+ P, q1 l3 X$ J) n) y( ^( |1 r
# W. J' I6 E9 j n不能否认,“三农”、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须要发展,自然都须要金融支持。但是,“金融未便是就是银行”!“金融”乃“资金融通”之谓,只要是可以大概让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乐成接上头的,就是金融,银行只不外是浩繁“金融”业态中较古老的一类而已,其范例特性是不能负担过高风险。上述三者都是传统银行不善于、风险相对较高的范畴。将这些范畴纳入银行的信贷考核指标,恰如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终极不免被火烧连营!' \' F% e3 R- F1 k3 s1 h
7 ? ?8 P( q; c
9 K8 |- C. z5 z# E @在本轮金融危急中,美国就已有雷同辅导:政府让本应妥当策划的银行,来办理中低收入群体“居者有其屋”的题目,放纵银行开辟出次按并举行证券化,终极变成了环球性的危急。+ e, y# ]! ]. Q0 [# O$ t
) u0 k: }& y% V0 i* O ]
9 D3 K2 B3 l) X2 \3 E5 T 金融市场也具有市场机制的特性,有需求就肯定有供给。高风险的金融需求,就肯定存在可以大概管理高风险的金融供给机制和渠道,好比风险投资基金、PE、创业板、对冲基金等,但银行并不在此列。而我国不少 “专家之论”恰好正是“缺钱找银行”,这是“金融即银行”观念的鼓吹者。" W7 g, ~- h, G& z0 w
5 ?, {4 V9 E. y. z! A! D& F
" p* }2 ?% O* B ?' d0 a. A t9 v 生发之源之二:中心业务高便是先辈银行。
/ `. B2 M1 R' G) e. f4 l- \; k$ r9 z6 s9 A
O' ]! y1 W; M9 | J6 C2 \
“进步中心业务收入占比”已成为各家银行“创新”和“转型”的代名词,主管部门也招呼国内银行应向西方领先看齐,积极进步中心业务收入占比。将东、西方银行业收入结构举行简单对比分析后,上述理念和认识似乎自作掩饰!1 w& G8 }, c1 Q5 y& P4 r/ U
# x. }3 i7 j+ E2 u
! ~4 M, V4 Z! }6 ]( B) E 与西方整个经济中最高不高出45%的资金直接来自银行信贷相比(欧洲高一些,大抵在45%;美国低得多,乃至只有15%~20%),我国经济依然有高达80%的资金须要直接来自银行信贷。& F/ E! R0 H% G: S" m4 d( `7 q' p5 m9 P
# \, J; K- D& P2 O1 ^1 f$ B$ ~& x
# m3 C( G( v2 p% l+ c5 i6 p" v 对于一个八成信贷资金来自银行的经济体来说,指望其银行收入八成来自中心业务,正常吗?更何况,与西方银行的混业策划相比(混业策划意味着银行可以进步中心业务收入),我国现在总体上还是严酷的分业策划。我国紧张业务实质上仍范围于信贷范畴,此时假如强推“中心业务高就便是先辈银行”的理念,终极的结果就只能是逼着银行多找些收费门道。& I2 E; v2 N' g. a8 F" ~# ]
+ x% W0 G3 \/ r# \, w' Y3 D * r2 L' M0 e2 M0 ~2 K1 \+ \% j: \
本轮危急后,所得出的最深刻辅导之一,就是金融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不应脱离实体一味太过衍生。假如无视中西方在宏观融资结构上的差别悬殊,东、西方银行在策划范畴中的宽严巨大差别,而单单指望在银行收入结构上实现东西方看齐,终极将令国内银行无法蒙受其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