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一角渐渐浮出了水面。
) E! r, e' j+ H x: ]& `+ O2 T6 ?2 d
5 Z2 A7 \ f3 U2 D# p4 v$ {4 m5 C6 l2 b% a1 ^ |1 \- b, X
发行环节、渠道环节、贩卖环节、维护环节……资产管理行业的“潜规则”可谓环环相扣。 ' Y; p5 ^- [4 Y
9 @* w5 u1 i$ `* A# E3 T, l y 这些“不能说的机密”如同一层窗户纸,蒙在券商、基金、银行这一串若明若暗的长处链条上。但是现在,它被捅出了一个小洞。 0 j2 D, x5 V9 a7 p" q
0 Y z# e! Q4 i4 E) d
本报记者在观察中发现,“做低净值”、“赎旧买新”、“倒卖客户”、“资助资金”等伎俩,已经成为行业中半公开的伎俩。 8 s1 F% Z; ?2 H) N6 N' S
f6 T. T5 G7 B! ? 既触目惊心,又屡见不鲜,“各人都这么干”,这就是证券资产管理行业的“潜规则”。 ; k5 {* H+ C( P7 k& v
- o/ y7 J2 n. R) H7 J, J% E
“无论是券商理产业品照旧公募基金,最忌讳把净值恰恰做在1元面值附近。假如亏,干脆就亏到0.9元之下,套住投资者。” / z( G/ g# l, L6 X( X2 Z6 c. D W, {
4 H' I3 [! ^0 O0 r( Y* X+ }% @
“我看到偕行产物恰恰打开封闭,贩卖方案就变得非常简朴,就是动员银行渠道,让客户赎回老产物,认购我们的新产物。” 9 r2 t+ Z% ~3 x6 C) v: u
+ Z1 q/ k6 i; K$ c4 `; W
“我们给银行客户司理的嘉奖很可观,银行客户司理可以往返倒卖客户。一只产物有3个月封闭期,一笔资金理论上每年最多可以倒腾4次,拿4次嘉奖。”
( a! k" Q; f0 V7 A, Y2 }; b
9 o! ^9 a. q0 c: t, q “假如遇到认购资金不敷,或是濒临清盘的时间,资助资金就进场了。固然,资助资金不是活雷锋,这个忙也不是免费帮的。”
" {$ E9 z7 f. W0 N8 a% ]
+ T8 q0 g4 D) c& [, W 冰山暴露一角
/ u8 O: X4 ]+ s- P) P1 T
+ k+ f: @# {0 [- ~% z8 v* ?$ { 没有一家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大概心平气和地继承如许的效果——费经心思拿到产物发行批文,花鼎力大举气找客户、谈渠道,辛辛劳苦完成发行工作,刚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可谁知在第一个开放期就遭遇了疯狂赎回。
9 o4 h% z$ E5 a; C2 o0 C9 F
# S1 C+ R. _: k( B Z/ o “东吴产业3号”聚集理产业品首个开放日即遭巨额赎回的变乱令整个市场瞩目。上周末,“产业3号”管理人东吴证券(8.33,-0.32,-3.70%)又接连两次发布投资人巨额退出公告,称7月11日、7月12日,申请退生产业3号的净份额,双双凌驾上个买卖业务日的10%,再度发生巨额退出。(相干报道详见本报7月13日头版)
# h( ~; T; ~ L; N& t0 l- k4 v7 ?3 D
3 M; m" h( H% i( Q. a& E2 `9 p8 q- Z 据东吴证券的内部人士透露,为期三天的开放日过后,“产业3号”的实际管理净值,已从原先的2.36亿元,锐减至3000余万元。按照证监会规定,聚集理产业品受托资产净值一连20个买卖业务日低于1亿元(7月11日至8月7日),东吴证券将于8月8日启动聚集理产业品的制止整理步调。从现在形势来看,“产业3号”的清盘险些已成定局。
# Q& S7 Z* P# p' Y, o" s* s7 m' _3 M0 ?( z5 C4 p4 N! G: w
“假设产物就此清盘,那么他们白忙活不说,肯定还要亏本。”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发行一只券商理产业品,前前后后必要如许一些淹灭:宣传费、贩卖嘉奖费、渠道维护费等,管理人能赚取的,是以后产物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日按肯定比例提取的管理费。管理费中的一部门,通常会以尾随佣金的情势返还给贩卖渠道,剩余部门则用来付出投研团队、贩卖团队的工资和奖金。因此,产物的存续期越长,管理净值越高,产物发起人越赢利。
9 @, y7 C/ \( B7 V) d- W5 S
% g/ i+ R- L9 u9 I' H# ~ 一石激起千层浪,究竟是什么缘故起因导致“产业3号”诞生不久就遭遇“忽然殒命”?净值明显高于面值,资金为何选择团体撤离? ) ^' i( e" o6 P! v0 O
$ P; E5 o' L3 r% \
“东吴证券该产物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很有大概他们也触遇到了潜规则的某一敏感部门。”一名知恋人士表现,抛开这个单一变乱,资产管理行业背后的“玩法”可谓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