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证监局举行的“黑幕生意业务警示辅导展”相干资料体现,从比年来的情况看,现在黑幕生意业务有从传统的公司管理职员渐渐向上市公司现实控制人、证券从业职员、中介机构工作职员以致政府公务职员扩散的趋势,以非法本事获取黑幕信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 n5 Q1 J- E9 ^5 K$ F P4 U9 K; ]4 c1 u. |
案例1:
4 u% v0 B$ F$ d
}) K( X5 z: Q+ N上市公司高管黑幕生意业务案, v6 r, g+ r$ [$ l: ?) |8 M0 _& _
$ {. ]6 w y: ~' ~7 F F人物先容:魏某某,某上市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司理。8 N. D0 m9 i) F! v* C
/ _; G9 v3 O* }; ~) F案情回首:某上市股份公司系由原国有控股企业改制而来,汗青包袱极重,自2005年起,该股份公司的主业务务根本停滞,唯有通过债务重整和资产重组才气摆脱筹谋危急。
' N E" h/ B- O; f- ~4 ?) L7 |1 A! R* _/ L! B; w1 _# L* f
2010年2月,魏某知悉了该股份公司休业重整及资产重组的黑幕信息,2010年3月30日~5月17日期间,魏某控制并操纵李某证券账户买入该股份公司股票44.95万股,生意业务金额为429.38万元。2011年9月27日~2012年3月14日期间,魏某一连卖出上述股份公司股票,现实赢利57.37万元。, b% v; I3 T; @ Y" n# ?$ D
+ I+ f: W. P+ u; U1 U处罚效果:深圳证监局举行备案观察,现在该案已观察完毕,并移交相干部门处置惩罚。
, L3 s+ u C. Q/ D a" I5 @3 l1 r; F
微评:来自羁系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并购重组是黑幕生意业务的“重灾区”。上市公司高管职员由于直接加入公司筹谋管理,处于并购重组的“第一线”,可以或许方便快捷地获取并购重组的渴望信息,为其从事黑幕生意业务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迩来两年,证监会查处的黑幕生意业务案中,近一半涉及并购重组。
8 Z% C9 V# |! G) z) @. `7 ]: |0 g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证监会的监测表明,本年以来涉及年报利润分配,尤其是高送转信息的黑幕生意业务案件也明显增多,此类案件在全部黑幕生意业务案中的占比高出20%。
9 E" r% |! M! x5 b2 q
5 M* L J7 d- F/ H! d* U案例2:& x/ Z. j# y! X, _
3 I* U0 A6 { [
保代涉嫌黑幕生意业务案
. P9 j9 l+ K' \2 K* e
0 E8 ]% |4 R8 _- t人物先容:秦某,曾任北方某券商北京分公司深圳市场部副总司理。7 y9 G$ P" q; y, L0 r) h; H! t
' m4 }! x0 }2 Y- l+ Q( ?, \
案情回首:2010年8月中旬,某上市公司和其控股股东研究决定,将其持有的另一家子公司100%股权注入该上市公司,实行重组。作为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在重组过程中,秦某通过加入相干集会会议,相识到该上市公司将重组的黑幕消息,将该消息泄漏给周某,还利用原同事任某的账户在黑幕信息公开前,买入该上市公司的股票9万多股,生意业务金融达140万元,赢利23万元。
; E" _9 Q8 H! n7 a) d- i; ?4 I; r( I; }; D7 D( U( W3 K C
处罚效果:因涉嫌黑幕生意业务案,秦某现在已经被依法逮捕,并移送查察构造查察告状,现在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P: o [- n# ]) m R& Q
! f; }+ a `8 b1 M0 q) v* q案例3:
, |( B- p( x3 u: I2 ?3 x; r8 ]5 S: m9 I8 X( Z& \
券商总裁黑幕生意业务案. [$ h/ ~9 x/ S/ \. [. q+ U9 ^7 ?; m
S. o! F# g/ I S4 ]人物先容:肖某,北方某老牌券商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总裁、法人代表。
: r% ^% t/ v- ^案情回首:2006年,肖某利用在北方某券商继承某上市公司下属上市公司财政顾问的时机,获知其即将启动第二批下属上市公司的股改和重组工作。当年9月21日~30日期间,肖某挑拨其妹及邹某利用马某等五个账户,斥资约3529万元购入某上市公司的股票约430万股。
! O8 _: b' P9 Z2 z+ n8 q- w- V# y/ U
经司法构造确认,“马某”等五个账户通过上述操纵,合计赢利1.04亿元,案发后,肖某支属退回涉案赃款约7251万元。
4 w. b1 q6 T. h
/ {; {5 `2 J. ^( z/ Z处罚效果:法院裁决,肖某通过黑幕生意业务非法赢利1.04亿元,犯黑幕生意业务罪和受贿罪,被判正法罪,缓刑2年实行。* s. f+ e# I J! ^4 U1 i! ?
" t0 M* L1 O/ \* d6 f
微评:证券从业职员作为资源市场的紧张一员,本应负担服务资源市场、妥善管理投资者财政的重任。但是,在巨大的长处勾引下,部门从业职员忘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违背了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黑幕信息牟取私利。少数从业职员的黑幕生意业务举动不但侵害了相干投资者的正当权益,而且严峻侵害了证券行业的公信力,也给他们自身留下了无尽的痛恨。
9 ^2 T1 P9 O- O/ o1 t; s v1 B9 I6 o7 d, V7 L
比年来,某大型上市券商首席分析师涉嫌黑幕生意业务案、广东地域某上市券商原总裁“借壳”上市黑幕生意业务案等不时发生,法律对他们的裁决念念不忘。+ N2 j2 @& i- H
2 \( B; a. F: I案例4:9 }, H/ S$ W0 N# E+ f# f+ O9 L% P. c
0 H# ?9 `; i5 l+ w% l女市长卷入黑幕生意业务案; ~; H. E" I; g/ |/ u* j$ p
% Y. s& \ q0 Y/ u5 P7 U4 y' v1 o人物先容:李某,于2007年1月继承某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1 X* R. Z- f2 q2 Q, i. e
# c. |2 X' C1 M* O6 C+ `案情回首:2007年1月,李某继承某市市长后,开始筹谋运作某上市公司的前身——某科技公司的重组事件。李某任命谭某为该科技公司的高管,令其负责公司的重组。李某借此时机,在黑幕信息敏感期内,勾通其家人购买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共筹集投入670多万元,2个月内赢利1980多万元。9 |; R1 }' {. r+ P' _, B
, G% w' }; L. @8 f处罚效果:李某以黑幕生意业务罪、泄漏黑幕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罚金2000万元。别的,李某还被处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充公财产10万元。两罪并发判处实行有期徒刑11年。
2 Y$ c0 F8 u( G; M
! J6 {! ^% E' Q& Q. X微评:比年来,政府官员涉嫌黑幕生意业务的案件反复发生,这表明政府官员已经成为黑幕生意业务的新主体。他们或由于职务举动获取黑幕信息,或由于有关职员“信息贿赂”而把握黑幕信息,或碍于人情,不以为然卷入黑幕生意业务。更有少数高官一手把握权利,一手把握款子,通过“市场化本事”举行“资源运作”,制造财产裂变效应。
, V. e+ W' Y7 u+ B9 P0 b
* L0 K; k& V' }/ e4 S$ L/ r6 k+ ^0 m' _业内人士以为,官员加入黑幕生意业务不但粉碎了市场的公平投资秩序,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还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公信力,是一种新的腐败征象,必须予以严厉打击。1 U5 \# D3 R2 X& [( j+ L! P6 @; h: p
6 R: [& K$ N/ T5 h4 @* y9 c3 I·链 接·. H4 k. C# r( ]+ m7 `% O j( b
5 \# ^, J2 p) z' i7 M6 I
什么是黑幕生意业务?
8 c( `& @1 |$ N# B S% q# T3 ?" H) v+ S9 i6 X1 w+ w5 A m4 d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黑幕生意业务是指证券生意业务黑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黑幕信息的人在黑幕信息公开前,生意业务该证券,大概泄漏该信息,大概发起他人生意业务证券的违法举动。1 p6 K7 l4 [+ N
- D* a+ C0 S4 p1 J/ U
相干法律法规明白规定,黑幕生意业务相干举动涉嫌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备案追诉:证券生意业务成交额累计五十万元以上的;期货生意业务占用包管金数额累计在三十万元以上的;赢利或制止丧失数额累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多次举行黑幕生意业务、泄漏黑幕信息的。7 h: [8 o8 E5 n/ ?
0 x$ c$ g; W' z2 k3 f8 V; q证监会稽察局统计数据体现,2005年至2012年8月末,证券羁系部门开端观察黑幕生意业务案件458起,备案查处黑幕生意业务案件219起,共计677起,占同期总查处案件的40%。移送公安构造黑幕生意业务案58起,占同期移送总量的38%。 |